长沙交警大队咨询电话:何亮亮:中国高铁事故日本幸灾乐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47:02
2011年08月01日 08:43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何亮亮
',1)">
核心提示:本期《时事开讲》何亮亮先生分析点评了两岸三地媒体以及外国媒体在动车事故报道中的表现。何亮亮认为,昨天我和一位在东京的朋友通电话,他说很多日本人,对于中国这次发生这个高铁事故是幸灾乐祸的。
凤凰卫视7月29日《时事开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特大动车事故:中国媒体的声音
姜声扬:欢迎加入今天的《时事开讲》,在今天节目当中时事评论员何亮亮先生要我们纵观国内外媒体是如何报导7·23温州特大动车追尾事故。
我们首先来关心一下国内媒体是怎么看的。在我们去个别报纸或报导之前,何先生可不可以给我们总结一下,国内媒体是怎么看待这次的事件?
何亮亮:将近一个星期以来吧,中国国内的媒体对这次的特大交通事故有相当全面的充分报导,而且发挥了各自的专长。比方说电子媒体,它的特点就是快。我们看到央视,央视的新闻节目对这个事故做了很多的报导,也做了很出色的评论节目,像《新闻1+1》,就对这个事件产生的原因做了一些探索和分析,也受到观众的好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它在全国有无数的听众,这是广播的优势。央广今天播出了他们昨天恐怕是独家录到的,就是温家宝总理和遇难者的家属对话,特别是那些家属有一些比较愤怒的一些质问,总理很耐心的在听这些家属们的质问,而且表示我都能理解。这段对话。今天海外的媒体也在转播,这是广播。
然后看网络,我们知道这次事件,就跟奥萨马·本·拉登被打死一样,第一个出来报导的不是传统的正规新闻媒体,而是网民,而是微博,这个大家都知道的,而且网络上聚集了很多声音。我注意到温家宝总理昨天在记者会上说,他们注意到了网民们的要求,注意到了网民们的呼声。
然后是平面媒体,因为平面媒体仍然有它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可以做比较深入的、全面的报导,而且你拿在手上可以慢慢的来看。就我看到的报导是这样的,对于这次的7·23特大事故,中国大陆媒体是报道的多,评论相对比较少。我想这可能是跟体制有关系,但不是没有评论。而报道是做得相当出色。
在我看到的全体媒体当中,可以说对于这次事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给它一个还原,给它一个全过程。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广州的《南方周末》。
姜声扬:我们就来看看《南方周末》这个报道,它叫做【高铁之乱】“不可能”的事故,似乎是从各个细节就还原这个事情的真相。
何亮亮:对,这其实是不容易做的,这也是考记者,不管你是哪一个媒体,人家还是传统的媒体,平面媒体做这种深入的报导是最出色的。首先这个题目我觉得起得就相当好。叫“高铁之乱”,虽然严格的来说,这次是动车,还不是高铁,但是很多人也把它说成高铁,也没有什么错,它是准高铁,它比普通的列车,普通的特快列车要快得多,200公里以上的速度被称为是准高铁,日本人把它一概是称之为高铁的,所以说高铁也没有错。
那么说“高铁之乱”它已经不是对一个事件的总结和讨论,它是对整个可以说中国发展得非常快的高铁事业,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点睛之笔,它用一个“乱”字来形容。但具体来说,它把这次事故定义为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故”,不可能的事故可是它还是发生了。
从这里我又想讲到,还是跟网络有关,我也看到了,这次事故刚发生之后不久,应该是有心人,应该是铁路系统内部的人,就把当时的这两辆列车的记录,这不是军国机密,但是这是一种业务上的,必定要用的一种调度的日志,有人把这个日志放到了网上面。
当时我感觉虽然我们是外行,但是我们在想,你要去伪造这么一份行车的记录,它经过各个车站的时候记录,也是不太容易的。然后我看到《南方周末》的记者他们就找到了这份网络上流传的这一份调度记录,而且他们也请专家做了一个分析,他们认为这份记录是真实的。
这很重要,因为你根据这份真实的记录,你才能够判断那两辆列车,为什么其中有一辆车停下来,为什么又有一辆车就追上去了。这个是记者你要做很深入的调查,要找各方面的人士才能够做出这样的全记录。
我注意到海外的媒体也开始援引这篇报道了。这篇报道很关键的内容就是它证明说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介绍7·23动车追尾事故的初步原因就是第一信号系统,这个大家知道了,这个昨天上海铁路局的局长也做了说明,这是设备问题。
但是第二就是调度的问题。调度出了大问题,换句话说一个是设备的问题,一个是调度,调度已经是人为的问题了,所以这是《南方周末》的这一篇报道的一个关键结论。
姜声扬:报道可以说是这个动车的一个黑匣子。另外一个报道我看到,新京报网,它的这个题目只是援引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这次调查应该进行公开、透明、独立的调查,要给民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这个题目叫做“如何给民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何亮亮:对,它说的是“如何”对吧,你肯定要给。我刚才说了,虽然我看到的评论不多,但是这篇评论就写得相当出色。它点出了一些大家得很关心的问题。比方它说:“现在有些部门的表现还是让人心存疑虑,对此前备受质疑的提前接受救援的说法,铁道部一位负责人昨日否认,他说现场指挥部没有任何人宣布停止救援。”
但问题是没有人宣布停止救援,可是救援它就是停止了。到底是谁,现在这是一个罗生门对吧。所以这个报纸它作为反映舆论的“领袖”,它就提出一个言论,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民众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比方说,事发之后车头到底是谁让埋掉的?是否如铁道部有关人士所说,是处于方便抢险的需要,但是后来为什么又挖出来,又运走了呢?就这样的一个出尔反尔。
然后还说到了,昨天我在看这个温家宝总理跟记者说的时候我也注意到,温家宝总理说了要成立一个独立的调查组,这在中国以前很少做到。中国过去的事情是自己查自己。所以新京报的社论说:“如果说铁路部门作为事故责任方要自证清白,并不容易。相对独立的事故调查组在追查事故原因的同时,也应该就民众关心的这些问题展开调查”。
你看它用了一个“相对独立”这个也是很准确的。为什么?因为铁道部是属于国务院,而现在调查组也是国务院的,所以它是相对独立,只不过不是由铁道部自己来调查自己。
所以从这里,我想用这样一些很简略的举了一些事例来说明,中国内地我们的同行们做了很出色的工作。
姜声扬:好,我们去一下广告,回头我们再请何先生为我们分析一下,港台的媒体又如何来看待、报道这件事。各位观众,我们休息片刻,回头继续《时事开讲》。
特大动车事故:港台舆论的声音
姜声扬:欢迎回到我们的节目现场,在这一次7·23特大动车事故当中,港台的媒体又是如何报导,港台平面媒体如何报导这个事故,我们再请何先生为我们作分析。不过首先还是请何先生为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港台媒体表现如何?
何亮亮:报道的很迅速,第一时间。就像汶川大地震,就像玉树的大地震一样。这一次发生了特大的一个事故,上星期五发生事故,星期六我注意到香港的各大媒体。因为香港这些主要电子媒体和一些报纸,他们在北京都有新闻中心,然后他们从北京和从香港两个地方分头都赶到了温州开始了报导。
所以香港的观众可以第一时间这一个星期可以说接收了大量有关这次特大事故的报导。然后就是平面媒体,香港和内地的不同,就是除了报导以外,评论也比较多,然后评论是由于个人的政治立场不同,个人的思路不同,所以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姜声扬: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报纸它们怎么表现。首先是《民报》它的标题叫做“中国铁路安全吗?谁可以回答”我们都想知道这个问题,何先生,您怎么看这个报导?
何亮亮:它的题目实际上就等于是在说明没有人能回答。《民报》当时是香港的一份被认为是中间偏右的报纸。它的读者是知识分子为主,比较关心中国发生的各种事情。其实据我看到,这次温州的动车追尾事故《民报》这已经是第三篇社论了,虽然不是每天发,因为昨天是温家宝总理见了记者,可以说这个记者会是这次事故处理的一个转折点。所以海外的媒体也特别关注。
昨天中午,其实香港的各家电视台都在实况转播,温总理打破常规了。然后今天一些报纸把温总理讲话的全文都登出来了,也都有一些评论。像《民报》的这篇评论,它其实就是援引了,一方面援引了上海铁路局的局长的话,同时援引了《南方周末》的报导。
它说:“中国信号设备有严重缺陷,但是不停用”这样是有为国际的惯例,国际上的惯例,如果这个信号设备你知道有问题,你要停用。而且现在中国还在用,我今天看到报纸,中国至少有50几个高铁,或者是动车组的车站,现在还在用北京出的这种信号设备。这是很令人担心的一件事情。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它讲到了员工,就是中国的高铁,铁路员工素质的问题。
姜声扬:培训的问题。
何亮亮:对,培训的问题。这个问题和铁路的值班人员竟然不了解设备的性能,但是他们调度的速度高达200公里的列车,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对于新的设备、性能不了解的铁路值班人员,可能还不只温州南站。所以这就是一个管理的问题,属于管理机制的问题。
然后社论也对中国铁道部的发言人说的,高铁技术是先进的、合格的。但是他们注意到,温家宝总理昨天没有做这样的表示。当然《民报》这个社论,它这样的一个说法,是不是准确和正确,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我们说你从这篇社论你可以看得出香港媒体的一些特点。
姜声扬:另外我们再关心《大公报》,《大公报》你这边选择了两张报纸,我们看第一个社评“政府承诺群众必知事故真相”。
何亮亮:为什么我们又会讲到《大公报》,《大公报》是我们知道历史最悠久的一张中文报纸,在1949年之后,香港的《大公报》和中国内地《大公报》已经脱离关系了,但是它一直是一张爱国的报纸,在香港也被称为是亲共的报纸。
其实今天香港所谓亲共的报纸,就是这些爱国的报纸,都发表了社论《文汇报》《香港商报》《大公报》都发表了社论,谈到了这个问题。《大公报》的这个社论,它特别讲到的就是独立调查组的这个报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因为中国以前有调查组,但不是独立的调查组。
所以《大公报》认为:“符合国际间重大事故的惯用程序,但是更加主要的是,这次国务院不仅对温州事故展开独立调查,而且温总理对调查工作还作出了具体的批示。工作的进程必须透明公开,信息要及时准确的公布”用这样的方式,《大公报》就解读了温家宝总理以及独立检查组。
但同时我注意到今天的香港《大公报》也刊登了一篇从北京发来的报道,这篇报道,这样的一个声音在香港媒体当中算是比较少见的。在中国媒体就没有这样的一个提法,但是我觉得也有必要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它的说法。
它认为现在海外有一些媒体是借中国这次高铁,或者动车事故在摸黑中国,所以它题目叫“借铁路事故损中国不智”。但是我觉得它里面举这些例子,比方说欧洲,比方说德国都曾经发生过重大的铁路事故。
它的意思说,当这些国家发生高铁事故的时候,外国的媒体都是就事论事的,只是从技术层面来说,但只要中国有事情,就会大肆喧嚷,大作文章,上纲上线,把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甚至政治都联系在一起了。
我想这也是一家之言,而且以我的看法,也确实是有这样的一个评论,就是借高铁的事故来否定高铁,甚至于否定中国。这种情况也确实是有的。
姜声扬:我们最后来关心一下台湾方面的媒体,其实台湾这次似乎报导并不是很大的篇幅,但还是有人关心,一个《经济日报》另外一个《中国时报》。
何亮亮:台湾我注意到,一个电视媒体做得报道,但量不是很大,另外,平面媒体的报道也有,但也不像香港媒体报道这么多。评论就以今天看到的这个评论来讲,一个是《经济日报》它们的题目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我们说题目是画龙点睛的,我如果不看文章,我只看你的题目,大概知道你的方向。
它这个题目就是“中国,请你停下飞奔的脚步”援引了这两天可以说在国际上都很出名的一篇博文,就是“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待你的人民,你的灵魂,你的道德和你的良知。”总这里开始有点感性的这一段话。
《经济日报》的社论最主要是讲到,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什么,疯狂追求增长,并且是保证高增长的巨大引擎。既然形成了一个引擎。这是我的话,就停不下来了。这也是中国现在的一个特点,因为太大,体积太大,因为速度太高,所以它停不下来了。
然后就是《中国时报》的旺报,旺报也是台湾一家很有特色的一个报纸,它主要是报道大陆和两岸新闻的,是属于蔡衍明先生的旺旺集团的。它这个社评就叫做“中国高速发展下的困境”它做了一个这样的回忆。就是追求高速度其实是中国人为了赶,就是为了摆脱长期以来的落后。它不是从批评的角度,就是为什么中国有这样一种追求高速度的心理。
它讲到了孙中山,孙中山想要迎头赶上,并驾齐驱。确实如此。毛泽东也说了,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我想它也是从中国的民族性,或者是领袖们的这种思想方式当中来看到,为什么中国会追求一个高速度,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给大家举几个离子,看看台湾香港的这些媒体,他们一些不同的看法,因为他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姜声扬:好,这是港台媒体他们的角度,我们先去一下广告,回头我们再请何先生还关注一下国外,特别是日本怎么看待这场事故。各位观众,我们休息片刻,回头继续《时事开讲》。
中国高铁事故日本幸灾乐祸?
姜声扬:欢迎回到我们《时事开讲》。在今天节目当中我们继续来为大家分析国外的报纸是如何看待这一次7·23特大动车事故。首先还是要请何先生请你告诉我们,是不是外国的媒体就如刚刚《大公报》所说的,对这次的事故是幸灾乐祸?
何亮亮:我想也不能一概称之为幸灾乐祸吧。在西方国家的报纸中,首先是日本,其实日本的舆论,日本的媒体或者说日本人,对于中国的高铁发展是非常关注,可以说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关注。因为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出高铁技术,子弹列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且中国和日本的企业合作,中国购买了日本的高铁技术。所以当这两年中国的高铁迅速发展,日本人的评论比较多,而且也确实日本人的心理可能是比较复杂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我的一位朋友在东京,昨天我们通电话,他说很多日本人,他说民间的角度,对于中国这次发生这个高铁事故是幸灾乐祸的。我想有这样的心理大概也不奇怪吧。你自己出了事情,别人才会幸灾乐祸。
其实前两个月我跟日本朋友交谈的时候,他们都已经表达过对于中国这样快速的发展高铁一种担心。但是我当时觉得不能说幸灾乐祸,他们觉得这样是不行的,会出事的。当时我有认为一切会出事,那它就是有问题了。
然后我看到,7月24号,就是事故发生的第二天,有人做了这样的比较,日本的四大报,不约而同的全部把这次的重大事故作为头版头条,图文并茂的。然后看这个标题本身,不带有倾向性,你不能说那个标题怎么样,它就说中国的高铁出来事故。
然后比较中国的四大报纸,中国的四大报纸全部是刊登中国国内的重要政治言论,而没有把这个事故放在头版头条。我想这说明了大概社会主义体制下报纸或者是党报,和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民营的报纸它的不同。
但是,中国的民众,或者是中国的媒体其实还是很在乎日本人怎么看中国的。为什么这样讲?就说《南方都市报》7月25号的《南方都市报》就刊登了一篇不是评论而是述评。题目就叫“日本人怎么看7·23动车追尾事故?”这个作者是在东京,换句话说,他在东京现场,他看日本的媒体,特别看日本的报纸怎么来报道这件事情,日本人怎么看这件事情。
因为确实日本人看这个事情,我想从他援引的角度来,更多的日本人还不是幸灾乐祸,他们还是关切的。说老实话,死了这么多人,如果你说觉得幸灾乐祸,觉得你死人,我高兴。这样的人我相信是很少的。而且整个日本民族来说,他们的民族也不是这样的。他里面更多的是惋惜的一种成分。
根据这位李先生,李冬木先生的这个报道,就是从那事故发生到现在,其实一直到今天,刚才我还看Google上面的新闻,里面日本的媒体报道,这是这两天日本媒体的相关报道有500多篇。我想这个数量可能在华人地区以外,它应该是最多的了,因为在中国的日本记者很多。昨天有一个共同社记者在事故现场,就得到了机会,向总理提问。
这篇报道写的比较早,就是在事故发生第二天从东京发出来。当时中国的铁道部给出的一个说法,是因为打雷导致了一场事故。所以这个作者说,日本的专业人士跟媒体普遍是不接受中国铁道部发言人的“打雷故障说”。同时他们还注意到,这里面也可以看得出来,日本人他们研究中国问题这种仔细的地方。
因为《人民日报》曾经在2008年刊登过一篇报道,讲的是中国的高铁司机培训的问题。其中讲到,这个驾驶员他们的老师是德国人,德国人教他们开高铁。德国人说他们必须至少学三个月。这些司机其实就是火车司机,他不是外行。但是普通的火车跟高铁这是两回事,对不对。但是这位师傅说,他说十天就学会了。
你看2008年的报道,我相信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报道,但是日本人把这个报道记住了。为什么?他从这里看到,要求你三个月做的事情,你十天就做到了,这里面会有问题的。当日本人把这篇报道,把它存下来的时候,我想他们是在用这个来做一个测验。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会出事情,那现在果然出事情了。
但是这样来看,因为日本人搜集资料的这种精细、认真,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我相信他们把中国的有关高铁发展的一切报道,他们都搜集起来了,从中来发现一些问题。那么我想他们果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姜声扬:最后您拿的是《香港商报》来看国外媒体。
何亮亮:对,香港的商报提出的几个问题,大家都可以想到的,因为高铁原来是中国的一个强项,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因为中国投资了大概有1万多亿元的人民币,所以高铁被称为是大发展“大跃进”而且中国的高铁确实在世界上是非常给力的,很给面子,很多国家想买中国的高铁,但是现在这次事故。就使得中国的高铁虽然不是一落千丈,也会使很多原来想买中国高铁的国家。
姜声扬:却步了。
何亮亮:对,却步了。但是我觉得在这里还要援引这位李冬木先生的话,这个话我以前看到,实际上如果有人对中国的事情幸灾乐祸,你觉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呢?我觉得是这样,鲁迅,鲁迅我们知道,是一位中国文豪,是一位知日家家,当然他就是在日本看日本人怎么看中国的。鲁迅先生今年是他诞生100周年,他在75年前这样讲过,他说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是怎样的中国人。鲁迅先生是被毛泽东称赞为是中国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他也是一位最了解日本的中国人。
所以我的意思是说,要像鲁迅先生那样,你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求别人的原和称赞。他称赞也好,他原谅也好,或者他幸灾乐祸也好,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中国把自己的高铁扎扎实实的做好,把这次事故的原因调查出来了,该怎么办怎么办,该怎么补救,怎么补救。我相信中国的高铁可能还是有前途的,别人就算是幸灾乐祸,那也只是短时间的事情。我不在乎,我要自己把事情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姜声扬:非常谢谢何亮亮先生为我们作的点评分析。也感谢您收看今天的《时事开讲》,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