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到北京货运:国际新闻 2011-7-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50:22
国际新闻

国际热点

  1. 1.美否决债务上限法案
  2. 2.土耳其将领集体辞职
  3. 3.韩遭洪灾泥石流袭击
  4. 4.埃及审判穆巴拉克
  5. 5.埃及南部枪击事件
  6. 6.乌克兰煤矿发生爆炸
  7. 7.日本决定重启核电站
  8. 8.英国一小岛老鼠肆虐
  9. 9.韩禁止日本议员入境
  10. 10.挪威降半旗致哀

苹果电脑公司现金储备超过美国联邦财政部阅读原文

苹果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目前其手中的现金储备高达764亿美元,而且还有“快速增加的巨额利润”。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账号内的现金总量不过737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评级机构宣称,不排除降低美国美国国债等级的可能性。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美国联邦政府到今年5月16日已突破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举债会...... 全文↓来自:腾讯网  1天前

苹果掌门人乔布斯

  人民网7月31日电 就在美国国会和白宫为是否提高债务上限纠缠不休的时候,苹果电脑公司传来一个消息:该公司手中的现金数量已经超过了美联邦政府。美国现有债务上限为14.29万亿美元,今后将继续靠发行巨额债券来应对各种开销。

  苹果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目前其手中的现金储备高达764亿美元,而且还有“快速增加的巨额利润”。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账号内的现金总量不过737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评级机构宣称,不排除降低美国美国国债等级的可能性。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美国联邦政府到今年5月16日已突破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举债上限,如果国会不能在8月2日前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政府将面临违约风险。

  美国共和党希望,采取“两步走”的方式提高债务上限,即先提高9000亿美元债务上限,同时要求在未来十年削减赤字917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明年初,美国将再度面临提高债务上限的讨论。民主党方面对此表示,“完全不能接受”。

  相关热词: 苹果如何吸取利润  iphone5疑似曝光  苹果牵动业界神经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731/000264.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英国女王外孙女与橄榄球员完婚阅读原文

相比威廉王子和王妃凯特·米德尔顿,菲利普斯与廷德尔的日常生活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无需接受警察保护,在公众场合即使被认出身份,也不会受打扰。正因为这样,这对相恋多年的情侣可以享受相对“自在”的一场婚礼。与威廉王子4月在首都伦敦这座媒体中心举行的盛大婚礼不同,菲利普斯与廷德尔把婚礼地点选在...... 全文↓来自:新浪网  1天前 30日,新郎廷德尔抵达教堂。


新娘菲利普斯。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王子威廉夫妇。图/CFP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外孙女扎拉·菲利普斯7月30日与英格兰橄榄球队队长迈克·廷德尔喜结连理。婚礼以“低调”为特点,与威廉王子大婚时的“全球瞩目”截然不同。

  爱丁堡完婚

  相比威廉王子和王妃凯特·米德尔顿,菲利普斯与廷德尔的日常生活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无需接受警察保护,在公众场合即使被认出身份,也不会受打扰。

  正因为这样,这对相恋多年的情侣可以享受相对“自在”的一场婚礼。

  与威廉王子4月在首都伦敦这座媒体中心举行的盛大婚礼不同,菲利普斯与廷德尔把婚礼地点选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

  婚礼不会由电视直播,获准报道婚礼的媒体记者人数有限。

  婚礼不会设置公众观看区。不过,爱丁堡警方预计,数千民众会挤在道路两旁,目睹婚礼。

  29日晚,这对新人曾在英国前王室游艇“大不列颠”号上举行私人鸡尾酒晚会。

  王室叛逆者

  这对新人平日着装休闲、自在,喜穿牛仔裤、套头衫。就连29日赴教堂做最后一次彩排时,两人仍穿牛仔裤,对路边祝福人群微笑,而后走入教堂。

  两人宣布订婚时的照片只是一张户外休闲合影,与威廉王子夫妇当时的风格大相径庭。

  菲利普斯从未尝试“时尚达人”风格,但少年时因在舌头上穿孔被英国媒体称为“王室叛逆者”。她对“时尚”总是“漫不经心”,从不花心思考虑出席晚宴时应“秀”哪件衣服。

  时尚专家不期待菲利普斯会像王妃凯特一样在婚礼上穿着蕾丝婚纱。

  老大无头衔

  菲利普斯现年30岁,是女王独生女安妮公主和前夫马克·菲利普斯的女儿,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年龄最大的孙子辈,没有王室头衔。

  英国《王室》杂志总编辑利特尔说:“这场婚礼与威廉王子的婚礼截然不同,威廉与菲利普斯同样是女王的孙辈,却一个有望继承王位,另一个则更把自己当成运动员。”

  菲利普斯2006年8月在德国举行的世界马术大赛上拔得头筹,获选2006年英国广播公司年度体育风云人物。她希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一展风姿。

  新郎廷德尔现年32岁,是英格兰队夺得2003年世界橄榄球大赛冠军时的成员。

  相关热词: 英国王子丑闻缠身  英人兽杂交引恐慌  英国2岁男童患怪病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p/2011-07-31/010822906357.s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美国青年入侵著名论文库拟与世界分享被逮捕阅读原文

按照官方的指控,斯沃兹进入JSTOR数据库时,使用了假名“Gary Host”,缩写即为ghost(幽灵)。斯沃兹通过自己编写的脚本程序,使得超过1300份期刊的每一期内容均一页一页地自动跳进他的电脑。理论上,他可以下载JSTOR数据库里的所有内容,从而把整座“仓库”都清空。因为下载流量超过平时的100倍...... 全文↓来自:腾讯网  1天前

互联网组织“求进会(Demand Progress)”的主页刊发斯沃兹的图片及其近况。

新京报制图/师春雷



  现年24岁的艾伦·斯沃兹(Aaron Swartz)早就上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黑名单,而最终逮捕他的则是波士顿警方。

  美国《纽约时报》称其为受人尊敬的哈佛大学研究员;英国《卫报》援引斯沃兹支持者的说法,将其比作“数字时代罗宾汉”。

  然而由于涉嫌入侵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继而渗透进全球极负盛名、同时极其昂贵的期刊数据库JSTOR,将约500万份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下载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斯沃兹于本月19日被捕。

   JSTOR服务器崩溃

  按照官方的指控,斯沃兹进入JSTOR数据库时,使用了假名“Gary Host”,缩写即为ghost(幽灵)。斯沃兹通过自己编写的脚本程序,使得超过1300份期刊的每一期内容均一页一页地自动跳进他的电脑。理论上,他可以下载JSTOR数据库里的所有内容,从而把整座“仓库”都清空。

  因为下载流量超过平时的100倍,斯沃兹的脚本程序最终导致JSTOR的数台服务器崩溃。此外,由于斯沃兹不断快速更改自己的IP和MAC地址,JSTOR对此采取的封锁措施却跟不上斯沃兹的入侵步伐,最后不得不一连数天封锁了全部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使用要求。

  如此操作让斯沃兹面临一系列刑事重罪指控。法庭指控他涉嫌电信诈骗、电脑诈骗、非法获取信息以及损害电脑。美国司法部称,如果所有罪名成立,斯沃兹将最多获刑35年及100万美元的罚款。

  面对媒体,斯沃兹未做出任何表示,其律师目前也拒绝就此发表过多的看法,只是指出斯沃兹将否认所有指控。

   FBI只调查未指控

  斯沃兹未成年时,就与朋友合作编写了“RSS1.0”规范,后来参与早期互联网社区网站“Reddit”的设计。

  2009年10月,斯沃兹下载了近2000万页庭审文件,并将其免费上传到网络上。此举引起了FBI的关注,随之展开调查,不过,当时并未提出任何指控。

  当时同斯沃兹一起下载庭审文件的网络高手马拉姆德认为,斯沃兹是“互联网时代最天才的程序员之一”。

  有媒体称,斯沃兹一直强烈拥护信息的自由传播,并于2008年推出了“游击队自由进入宣言(Guer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该宣言称,不论信息存储在何处,他们都将义不容辞地“获取信息,建立备份,并同全世界分享”。

  斯沃兹在宣言中还写道:“已到时候了,(我们)将走出阴影,并按照悠久的民间起义传统,表达对公共文化盗窃的抗议。”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我们应该下载科学期刊,并将它们上传至网络”。

   有律师认可斯沃兹

  斯沃兹向来秉持的理念与他目前被捕的现状形成了一个焦点问题,即他是否能以信息共享,而非营利为由,入侵JSTOR,进而下载大量学术文件,再上传至网络上“与民同乐”。

  据JSTOR介绍,作为非营利性机构,他们需要收取一定费用,从而负担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的人工费用。倘若有些机构实在没法支付这些费用,他们也会为其提供赞助。在1995年建立的初期,JSTOR只存有10份期刊,而且只与少数美国大学有合作。但之后迅速扩展,目前已存有约32.5万份期刊,供70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使用。

  JSTOR发言人曾向媒体表示:“我们希望能拿回被下载的资料,保证它不被散发。对于就此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我们没有兴趣。我们对目前的检控不做评论。”与此同时,麻省理工学院也已与斯沃兹达成了和解。

  有媒体称,斯沃兹下载的大量学术文件本就应该是免费的。大学、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机构向JSTOR付款后,其内部的学生和人员就可以免费使用这些数据库里的内容。

  新西兰知识产权领域律师格林·克鲁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斯沃兹的所作所为并非为了谋利,也并未对作者和机构造成进一步影响。期刊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以及JSTOR均未对他提起诉讼也应该作为(审判)参考。不过,他应该赔偿崩溃的服务器。”

   检察官抨击斯沃兹

  马萨诸塞州检察官奥蒂兹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偷窃就是偷窃。不论你使用的是电脑还是撬棍,也不管你偷的是文件、数据还是美元。对受害者而言,不管你将偷来的东西卖掉还是送人都一样有害。”

  美国官方的指控材料指出,斯沃兹的下载行为变得越来越“拐弯抹角”。他使用假名,以游客身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

  斯沃兹是互联网组织“求进会(Demand Progress)”的创始人。该组织的执行董事戴维·西格尔就美国官方的“过度强硬”表示了不满。他说:“这就如同因为在图书馆看了太多书而把人关进监狱。”

  西格尔眼中的斯沃兹是“一个深切关心政府和伦理问题的人”。

  波士顿警方业已开展针对斯沃兹的更深入调查。被捕前,斯沃兹供职于哈佛大学的埃德蒙德·萨芙拉中心,负责道德伦理的相关工作。案发后,哈佛大学称斯沃兹在剩下的任期中将一直“放假”。

  该中心主管劳伦斯·莱希格表示:“斯沃兹伦在此事中并未谋取私利,这不能算作那种企图盗窃信用卡的黑客案件。JSTOR看到了这一点,而官方显然没有看到。”

   4.5万人网上请愿

  31岁的美国程序员格雷戈瑞·麦克斯维尔(Gregory Maxwell)上网发帖说,斯沃兹一案已经令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麦克斯维尔称,因为自己有熟人,所以手中一直有数千份能在JSTOR看到的学术期刊数字文档,但他从未和别人共享这些资料。

  闻及斯沃兹被捕后,麦克斯维尔一直担心:如果公开这些资料,他可能也会受到那些来自控制着资料使用权的人的不正当骚扰。不过,(现在)他觉得自己做了错误决定。

  麦克斯维尔最终决定以实名形式将全部文件免费上传至网络。据其解释,“我用自己名字的一个原因是,我坚信如果有人对我采取法律措施,则一定是不公正的。我决定抗争。”

  “求进会”已在其网站上跟踪斯沃兹一案的进展,并透露在短短一周内,已有4.5万人签署了网上请愿书,表示“支持斯沃兹以及他关于政府和学术界道德伦理的毕生努力”。

  曾制造轩然大波,造成美国官方恐慌的“维基解密”在推特(Twitter)上写道:“斯沃兹继续奋战,历史站在你身边。”

  (万嘉)

  偷窃就是偷窃。不论你使用的是电脑还是撬棍,也不管你偷的是文件、数据还是美元。对受害者而言,不管你将偷来的东西卖掉还是送人都一样有害。

  ———马萨诸塞州检察官奥蒂兹

  斯沃兹的所作所为并非为了谋利,也并未对作者和机构造成进一步影响。期刊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以及JSTOR均未对他提起诉讼也应该作为(审判)参考。不过,他应该赔偿崩溃的服务器。

  ———新西兰知识产权领域律师克鲁兹

   ■ 资料

   罗宾汉是谁?

  罗宾汉(Robin Hood)是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侠盗式的英雄人物。相传其活跃在1160年至1247年间的英国,人称“汉丁顿伯爵”。罗宾汉以舍伍德森林为根据地,联合小约翰、温里奥等人,劫富济贫,整治暴戾的路德曼贵族、官吏,并将劫取的钱财用于救助贫苦百姓。

  罗宾汉最突出的本领就是高超的箭术。直到现在,射箭比赛中仍有一个术语叫做“RobinHood”,意为“射中另一支已射中靶心的箭,并且将箭身一分为二”。这正是对罗宾汉高超箭术的写照。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731/000114.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挪威枪击案凶手袭击前曾打算找伴游女郎作陪阅读原文

唯一对布雷维克感到“怪怪的”是当地一个61岁的奶农斯温·梅洛迪瑟斯,因为他注意到布雷维克对打理农场一点兴趣都没有。农场的野草疯长,梅洛迪瑟斯曾问布雷维克他能不能过来收割一些草料给自己的奶牛吃,布雷维克同意了,他对梅洛迪瑟斯说,他想要在农场种大麦,梅洛迪瑟斯可以来“修修草场”。资深农夫梅洛...... 全文↓来自:新浪网  1天前 ■布雷维克(中)与他的前外交官父亲(左)以及被指“排外”的退休护士母亲(右)。


  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土生土长的挪威奥斯陆人,现年32岁。挪威人至今没想明白,是什么让这样一个看似泡在蜜罐里的大好青年变成了制造22日爆炸枪击案、夺走76条人命的恶魔。

  英国《每日邮报》30日继续曝光布雷维克的家庭背景以及案发前的行踪,暗示这个成长在离异家庭的挪威男子的分裂行径似乎早已有迹可循。

  袭击前夕

  那个“好人”在小镇里纳的82天

  “我打开报纸,他的照片就在头版上,所有的迹象都汇集成真相。”

  在策划这起惊天袭击案的最后阶段,布雷维克搬出了母亲位于奥斯陆的公寓,在距离市中心两小时车程、一个叫里纳(Rena)的偏远小镇租下了一座农场,就制造22日的爆炸枪击案做最后准备。

  当时,里纳居民对于这样一个“逃离城市高节奏生活”的年轻面孔不是不惊异的。淳朴的镇民发现五官端正的布雷维克是那样彬彬有礼、衣着时尚——尽管待人接物方面稍微有些儿疏离的感觉。

  事发后,镇上一个便利店的女员工对追访而来的媒体伤感地承认,她有好几个女性朋友对布雷维克颇有好感。而另一个在袭击前几天为布雷维克修剪过头发的发型师也表示,对这个帅气的男子印象深刻。

  甚至连经营餐馆的伊斯兰移民比拉尔·盖克鲁——就是梦想单一、白人“纯粹社会”的布雷维克最厌恶的民族——也一度认为,这个总是独自前来用餐、喜欢吃牛排、有时会“灵感突至”地作笔记的年轻人,是他“到这里14年来遇到过的最好的一个挪威人”。

  当然,从布雷维克公布的1518页详细阐述其动机、计划的“宣言”可以得知,上述举止都是他工于心计的伪装。

  唯一对布雷维克感到“怪怪的”是当地一个61岁的奶农斯温·梅洛迪瑟斯,因为他注意到布雷维克对打理农场一点兴趣都没有。农场的野草疯长,梅洛迪瑟斯曾问布雷维克他能不能过来收割一些草料给自己的奶牛吃,布雷维克同意了,他对梅洛迪瑟斯说,他想要在农场种大麦,梅洛迪瑟斯可以来“修修草场”。资深农夫梅洛迪瑟斯当时还半开玩笑对布雷维克说,农夫不会“修修草场”,理发师才会“修修发型”。

  梅洛迪瑟斯对布雷维克起了更大的疑心是当有一天,他没有提前通知就到访后者的农场,布雷维克一反常态,慌乱地冲他吼:“永远不要在没有提前打电话给我的情况下过来!”然后就匆匆把梅洛迪瑟斯赶走了。

  如今梅洛迪瑟斯已经悔到肠子都要青了。他虽然觉得布雷维克“怪怪的”,但居然没有注意到后者在农场竖起的、排放着异味的金属管道是他在用硝酸铵化肥制造炸弹的迹象。

  “如果当时我打破沙锅问到底,他可能会开枪打我,但那就是我一条人命,而不是现在许多孩子无辜丧命。”梅洛迪瑟斯苦涩地说,“上周六我打开报纸,他的照片就在头版上,所有的迹象都汇集成真相。我对我妻子说,‘这不就是农场里那个怪人吗!’”

  布雷维克在里纳一共待了82天。注意到他的人不止上面这些镇民,但他们从来没有多想,有人猜测布雷维克的疏离是因为沉迷于侍弄农场,他有时的古怪装扮是因为他是个战争游戏迷,而他过分拿捏的举止,或是因为他是同性恋?

  诡异家庭

  溺爱儿子的母亲,“滥交”的继父

  “我们一经过,就齐齐噤声,还盯着我们看,好像我们是虫子似的。”

  有人质问,别人没发现布雷维克的怪异,他64岁的母亲、退休护士温切怎么可能没发现?布雷维克并非长期与母亲住在一起。去年11月,为了省下房租(用于购买武器),他才搬回母亲的家,直到今年5月再搬去里纳。

  在他的“宣言”中,布雷维克毫不掩饰对亲生母亲的鄙夷,他指责她滥交,并称她的“智商和一个10岁小孩似的”。布雷维克认为,是他的继父托尔,一个更加滥交、拿退休金嫖妓、“与超过500个女人上过床”的挪威前军人让母亲感染了性病,又引发了脑膜炎,才让母亲如此幼稚。

  他厌恶所有的家人。他称他同母异父的妹妹伊莉莎白至少拥有40个情人,伊莉莎白现在居住在美国,布雷维克声称这是因为她感染性病后不育,只能跑去美国尝试生育试管婴儿。

  真相如何不得而知。温切的友人形容她是一个脆弱但善良的女性,只是过分宠溺自己的儿子,连一日三餐都要过问。这些友人还说温切对外来文化有着“健康的好奇心”。

  但和温切居住在同一座公寓的一些邻居却有另外的说法。其中一个土耳其移民对媒体说,温切和布雷维克的世界观如出一辙地“固执”。“她总是和一拨老年人,都是白皮肤的挪威人坐在小区花园里,本来聊得热火朝天,但我们一经过,就齐齐噤声,还盯着我们看,好像我们是虫子似的。”

  而当《每日邮报》记者与温切的一个女性朋友接触时,对方认为,奥斯陆八成强奸案是少数族裔干的。

  在布雷维克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录里,他曾经喜欢嘻哈音乐,和一群来自亚洲的小混混一起玩,甚至有个来自巴基斯坦的死党叫阿萨蓝·索哈尔。

  但随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改变了他的看法。布雷维克声称,这群巴基斯坦混混喜欢“猎捕”白皮肤的挪威女孩,并恶劣地称呼她们为“马铃薯妓女”。而布雷维克的挚友阿萨蓝极度厌恶挪威,并屡屡殴打他。

  心理专家认为,布雷维克对多元文化的厌恶应该更多出自家庭的潜移默化,而非主要由这些童年的悲惨遭遇导致。

  父爱缺席

  试图与父亲和解,遭到冷冰冰的拒绝

  “我没有作为他父亲的自觉。他应该自杀。”

  布雷维克的父亲杰斯曾是一名外交官,现居住在法国南部一座豪宅里,他被指冷漠地抛弃了自己的儿子。案发后,76岁的杰斯曾接受采访说:“我没有作为他父亲的自觉。他怎么可能夺走这么多无辜的生命?他应该自杀。”

  29日,在挪威为遇难者举行葬礼的同一日,杰斯又接受了法国媒体的采访,表示想要“翻过这一页”。他称他永远不会回到挪威,会继续在法国和他的第三任妻子平静生活。杰斯还透露他要求当地警方派人保护他,以防遭到“报复”。

  在挪威这边,尽管有人希望布雷维克的母亲以及其他亲戚应该出现在遇害者的葬礼上,但后者仍然拒绝露面。

  布雷维克的亲生父母——杰斯和温切,是在伦敦认识与相爱的。当时杰斯在挪威驻伦敦大使馆工作。但当布雷维克一岁大时,二人离婚,并一度为争夺对布雷维克抚养权对簿公堂。最后,获胜的温切带着儿子返回挪威。杰斯此后又结了两次婚,温切也是。

  看得出父母离异给布雷维克造成的打击。他在“宣言”里写道,应该出现至少20年不准离婚的结婚契约,并认为父亲应该拥有和母亲同等的抚养权。

  和母亲回到挪威后,布雷维克一开始并没有与父亲断了联系。他时常去看望后来又被派驻巴黎的父亲,并一起共度假期,直到16岁,戛然而止。

  布雷维克写道,父亲发现他与小混混团体厮混,干一些涂鸦破坏市容的坏事,就“彻底放开了他的手”。他一度试图与父亲和解,但父亲却冷冰冰地答复说“还没有准备好”。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基斯·阿什克罗夫特指出,在成长阶段遭到父亲抛弃,或许是促使布雷维克在充斥暴力与武器的幻想世界寻求慰藉的原因。

  双重标准

  发动袭击前,找伴游女郎作陪

  “他真的相信自己在做正确事,他杀人杀得越来越顺手。”

  阿什克罗夫特亦指出,布雷维克在“宣言”中直言厌恶家人滥交,但他本人可能饱受“欲求不满”的折磨,这某种程度能解释他在宣言中一提及性的问题就措辞混乱、前言不搭后语。

  32岁的布雷维克在宣言中像个血气方刚的青少年一样吹嘘自己如何坚持锻炼获得健美体魄,称自己虽然16岁就辍学,但通过自学获得了相当于两个大学学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的学力,还写了他去布拉格购买武器时与两个女孩上床的艳遇,并提及在“执行大任务”前夕打算花钱找个“高质量的模特型伴游女郎”作陪。

  看起来相当“双重标准”的是,布雷维克非常看不起性观念开放的女性,他甚至在“宣言”里列举了“女性最滥交的国家”,包括英国与挪威。

  关于布雷维克,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他到底是疯子还是恶魔?

  英国心理学家迈克·贝里对布雷维克的“宣言”进行了分析后认为,他不是疯子。“他是真的相信自己在做正确事,就像纳粹在杀害犹太人时毫无悔意。他在杀人时,情绪是亢奋甚至得意洋洋的,因为他认为自己在‘发动革命’,所以他杀人杀得越来越顺手。”贝里说,“我相信,如果布雷维克22日逃脱了,他会干下一单的。”

  这一点22日于特岛枪击案的目击者能够证实。他们看着这个长着典型北欧人面孔甚至可以说是英俊的男子是带着怎样愉悦的表情——事前服药壮胆,还戴着播放电影原声的耳机——一个一个又一个地点杀那些素不相识、何其无辜的少年的。

  25日第一次出庭受审时,他脸上又出现了那种自鸣得意的微笑。穿制服出庭的要求被拒绝后,他选择穿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红色鳄鱼牌运动T恤。

  挪威首都奥斯陆是个小地方。曾形容布雷维克是他见过的“最好挪威人”的里纳餐馆老板上周得知,他一个好友的女儿22日在于特岛参加挪威工党青年团活动,并死于他喜欢的客人枪下。

  他或许永远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7-31/011922906829.s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日本城铁出轨事故搜救3天3夜 追责六年未止阅读原文

2005年4月25日上午9时18分,日本兵库县尼崎市,一辆高速行进的列车在行至一个半径300米的右拐弯区间时,因速度过快,直接冲出铁路,撞上了铁路旁的公寓。事故造成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全毁,106人死亡,562人受伤。这就是战后日本铁路事故史上著名的西日本铁道公司福知山线城铁出轨事故。惨烈的事故一直留存在...... 全文↓来自:腾讯网  1天前

2005年4月25日,日本兵库县尼崎市的JR福知山线脱轨事故现场。



  2005年4月25日,日本兵库县尼崎市的JR福知山线脱轨事故现场。

  2005年4月25日上午9时18分,日本兵库县尼崎市,一辆高速行进的列车在行至一个半径300米的右拐弯区间时,因速度过快,直接冲出铁路,撞上了铁路旁的公寓。事故造成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全毁,106人死亡,562人受伤。

  这就是战后日本铁路事故史上著名的西日本铁道公司福知山线城铁出轨事故。惨烈的事故一直留存在日本的国民记忆里。前日,西日本铁道公司前社长正式在神户地方法院受审,对这起6年多前所发生事故的追责,依然在继续。

   赶点超速酿惨祸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列车出轨的原因是超速行驶,”日本国土交通省一位新干线专家通过电子邮件向本报记者介绍说。列车之所以超速,是因为日本铁道系统严苛到近乎变态的“守时”规定。西日本铁道公司曾发表声明,晚点意味着违背乘客对公司的信心。一辆列车,如果晚点达一分钟以上,司机会受到严厉责罚。当时列车晚点约一分半钟,肇事司机为了免受责罚,拼命加速往回赶。直到惨祸发生,他已经赶回30秒,仅晚点约一分钟。

  事后查明,列车在驶入这个弯道时,应该减速至70公里,但是这名二十几岁的司机却并没有按照规定减速,依然以117公里的时速前行,最终导致脱轨抛飞。

  事发后,搜救人员从三号车厢开始依序将车厢切开救出里面受困的乘客,在24小时不停休的抢救之下,搜救工作于3天后的4月28日下午宣告结束。人们找到的倒数第三具遗体,是被卡在列车最前端的年轻司机,年仅23岁的高见隆二郎。

  高见的一位同事愤怒地表示,“高见的死亡,本身就是公司‘利益至上主义’的牺牲品。”原来,高见在2004年6月有过一次越线停车的记录。为此他曾经停职一段时间,在公司接受“反省教育”,如果再出晚点记录,他很可能被辞退。

  这无疑给高见带来了莫大的压力。据日媒报道,晚点后,高见曾经苦苦哀求运转车长,不要把自己的情况上报,但车长没有接受他的要求。就在情况上报之后不久,惨祸发生了。

   事故调查历时两年

  日本专家介绍说,“我们对这起车祸的反应是,第一,救援;第二,检查现场;第三,调查原因;第四,提出对策。”

  “在调查和探因阶段,我们不仅追究谁该为此负责,也追究事件为何会发生。”他表示。

  日本国土交通省航空·铁道事故委员会承担起了事故的独立调查工作。这一委员会的负责人名为后藤升弘,来自东京大学。他带领9名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委员,开始了为时两年的事故调查工作。直到2007年6月,最终调查报告才出炉。

  尽管事故已经过去6年多,这份调查报告如今依然挂在日本国土交通省官网显著位置。

  在这份文字总计263页,图表和现场照片总计154页的调查报告书中,详细记录了肇事司机的个人情况、训练记录,列车的情况,事发前后运行记录、通话记录,事故的详细经过,列车及铁轨各项设备、设施的状况,前后列车的情况,乃至事发时司机的心理状况、西日本铁道的安全管理等等。

  9名委员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和研究极尽细致,除了车体本身,一块小枕木的变形,路边电杆的擦痕,都是他们仔细调查的对象。而这些细节,都在报告书上以密集的图片和图表的方式记录在案。

  调查报告书通过大量图表,极其细致的还原了事故发生时,脱轨的5节车厢上所有乘客的细节,如在列车哪一节哪个位置;是在车窗边、还是车门前;是坐着还是站着,有没有握着扶手;是男性还是女性;发生脱轨后这些乘客如何移动,重心如何发生变化;负伤者都是哪些伤害,遇难者都是因为哪些原因死亡,等等。

  “本报告基于航空·铁道事故委员会设置法,对铁道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旨在防止事故,而非问责。”后藤升弘在调查报告上如此写道。

  在调查报告出台同年,事故时的西日本铁道社长、后被降职的垣内刚辞职。2009年,垣内被神户检方告上法庭,次年,垣内的继任者山崎正夫同样也被起诉,对两人涉及业务过失致死的审判,至今仍在进行。

   福知山线停运55天

  事故发生后,福知山线整整停运了55天。

  在当时,停运一天就会给西日本铁道公司带来三千万日元(约合240万人民币)的损失,但闯下弥天大祸的西日本铁道绝不敢谈一个“钱”字。

  之所以停运了这么久,是因为线路修理工程没有得到沿线居民同意的情况下无法动工。西日本铁道原计划在5月30日早上八点钟开工,却遭到沿线居民抗议,后来铁路当局挨家挨户访问,得到了居民的谅解之后才在31日下午开始动工,6月3日修理工程完工之后又挨家挨户地说明情况。

  事故车辆在当时就被警方作为证据没收保管,一直到2011年2月1日,有关这次事故的诉讼基本结束,警方才正式把车辆还给西日本铁道公司。

  “这一事故给我们的教训是,即便只是处于正常的环境下,人类也可能会犯错误。”新干线的专家表示。

  “为此,政府下令要求所有的铁道公司在铁轨的急转弯和关键点上安装ATS(自动列车停止装置),只要列车在这个点上超速了,系统就会迫使列车自动停车。”他介绍说。

  当时,人们选择乘坐西日本铁道的主要理由,就是一个字“快”。追求速度的恶性竞争在日本各家铁道公司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事发后,众多铁道公司也开始反思和悔改。比如,作为西铁道公司竞争对手的阪急电铁,就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以上的速度竞争不该是我们要做的事”。近几年,阪急电铁甚至取消了原来的特快,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快速列车,以满足乘客要求。

  “每一起事故都是我们减少未来事故的教训。”日本专家指出。 采写/本报记者 白飞 颜颖颛

   ■ 善后

   铁道公司负责人年年谢罪

  事发后,西日本铁道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谢罪里程。除了向遇害者谢罪,频繁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事故最新调查进展外,时任社长垣内刚为首的西日本铁道公司高层,还必须亲自到日本国会,接受众议院国土交通委员会各位专业议员的质询。

  “JR(日本铁道公司)社长头低垂,无数次地说痛悔、说谢罪。”2005年5月13日,事发地的《神户新闻》以如此标题,报道当天的一次质询会。报道说,垣内刚在向议员们陈述事故情况时,不断地鞠躬谢罪,称“一想到遇难者家属,便心如刀绞,痛悔不已。”在接受议员的厉声质问时,61岁的垣内刚虽多次语塞,但也还能“清楚地回答问题。”如今,每到4月25日,西日本铁道公司的社长都会与该公司历代社长一起,来到尼崎,哀悼遇难者,并向家属鞠躬谢罪。而日本国土交通大臣,也会一同前往哀悼。

  今年4月25日,前来尼崎谢罪的是社长佐佐木隆之,他在追悼仪式上称,正是自己代表的西日本铁道,毁灭了106个家庭原本安宁的生活。“为安全,我们将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作出最勤奋的努力!”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731/000111.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窃听事件入狱侦探称窃听属他人授意阅读原文

英国《世界新闻报》前法律事务主管汤姆·克龙和前编辑科林·迈勒21日指认小默多克在听证会上作伪证。小默多克作证时说,他2008年与窃听事件受害者之一、英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协会首席执行官戈登·泰勒达成和解时,不知道《世界新闻报》全部窃听事实,之所以支付高额赔偿金,是因为担心打不赢官司。先前为《世界新闻报》...... 全文↓来自:腾讯网  1天前

先前为《世界新闻报》工作的侦探马凯尔。

新闻集团的小默多克。



   窃听风云

  据新华社电 先前因窃听事件入狱的私人侦探格伦·马凯尔当天发表声明,称自己的窃听行为属他人授意,再次把新闻集团高层推上风口浪尖。

   小默多克被要求澄清细节

  下院文化、新闻和体育委员会主席约翰·惠廷代尔29日说,小默多克本月19日的证词受到质疑,他会写信要求后者澄清细节。

  英国《世界新闻报》前法律事务主管汤姆·克龙和前编辑科林·迈勒21日指认小默多克在听证会上作伪证。

  小默多克作证时说,他2008年与窃听事件受害者之一、英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协会首席执行官戈登·泰勒达成和解时,不知道《世界新闻报》全部窃听事实,之所以支付高额赔偿金,是因为担心打不赢官司。

  先前为《世界新闻报》工作的私人侦探马凯尔29日经律师发表声明,称他在受雇期间窃听电话信息并非出于个人意愿。

  马凯尔承认窃听他人电话,表示“真诚道歉”。

  声明说,“事实上,他(马凯尔)自2002年起受雇于《世界新闻报》,成为一名私人调查员……他承认自己的任务确实包括电话窃听……作为雇员,他接受他人指令。马凯尔自作主张的说法不是事实。”

  马凯尔是《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中曝光率较高的人物之一。

  2007年,马凯尔和《世界新闻报》时任王室新闻编辑古德曼因窃听王室成员电话入狱。今年1月,老默多克和新闻集团旗下国际新闻公司时任首席执行官布鲁克斯就此事向威廉王子道歉。

  马凯尔发表声明前一天,一名被害女童的母亲萨拉·佩恩说,马凯尔的笔记中发现了她的通信细节。一些分析师说,马凯尔的声明暗示,新闻集团一些高层主管早已知道并默许下属的窃听行为。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731/000190.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两党斗法 百姓烦了阅读原文

就在离8月2日提高国债上限的最后期限不到4天的时间里,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上的争斗不仅丝毫没有要停止的迹象,而且“火药味越来越浓”。这激起了广大美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他们指责民主、共和两党的议员们就像被宠坏的小孩儿,执意要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而不顾国家所面临的债务违约危机和民众的生机...... 全文↓来自:人民网  1天前



  由美国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众议院29日以218票对210票通过了共和党提出的一项短期提高国家债务上限的方案,将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提高9千亿美元,同时要求美国政府在未来10年中削减9千亿美元以上的开支。如果奥巴马政府能设法削减更多的开支,明年初将再次提高债务上限。国会民主党人对共和党的这一方案并不买账,立即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里德也提出一项方案,削减2.5万亿美元的政府开支,将债务的法定上限提高到足以让政府支付到2012年底。占参议院多数席位的民主党决定在29日晚间对这一方案进行投票表决。

  就在离8月2日提高国债上限的最后期限不到4天的时间里,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上的争斗不仅丝毫没有要停止的迹象,而且“火药味越来越浓”。这激起了广大美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他们指责民主、共和两党的议员们就像被宠坏的小孩儿,执意要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而不顾国家所面临的债务违约危机和民众的生机。

  如果不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政府将无法偿还所欠债务;无法向债权人支付到期的本金和利息;无法支付政府和军队运行的资金;被迫停止发放养老金、联邦医疗保险、军人津贴等补助,停止向政府雇员和合同工支付工资。政府开支紧缩和利率上升又会导致各行业减少投资,引起就业下降和股市动荡。美国债务违约会导致与世界债权国的关系紧张,损害美国国债的信誉,导致投资人或者投资国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拉加德等纷纷发出警告,美国债务危机可能给美国和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当下,美国民众对民主、共和两党永无休止的争执,非常忧心,而且感到厌倦,以致“愤怒”。他们认为,华盛顿已经成为政府无法运作的污秽之地,民主、共和两党这种极端的政治立场,会使美国变得更加难于治理。

  近年来,美国民众强烈要求联邦政府削减开支,减少国债。共和党之所以在2010年的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选民对政府大幅度增长的预算赤字和国债感到厌倦。许多共和党人在竞选之际就承诺要在不提高税率的前提下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而赢得民意的支持。中期选举之后,新当选的共和党议员不少来自“茶党”。他们认为,民众之所以选他们当议员,就是为了削减政府开支,让政府变得“小一点”;他们把减少国债作为首要议题。提出政府要大力削减开支,减少赤字,反对政府增税。正是这些议员,目前拒绝在债务问题上作出妥协。他们称,如果他们办不到,选民就将在下次选举中与他们“算账”。分析人士认为,来自保守派的这种政治压力使得国会里的共和党领袖很难同白宫以及民主党人达成共识。

  另外,奥巴马总统面临的政治压力也不小,同意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将会得罪不少民主党内部的人。民意调查显示,奥巴马已经失去了激进民主党人和部分黑人群体的支持,因为他承诺的变革在高失业率和债务谈判僵局面前已经苍白无力。波士顿前市长候选人梅尔表示,奥巴马必须尽快停止庞大的军费开支,不要再将美国纳税人的钱用于屠杀外国居民。

  据《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最新民调表明,有80%接受民意调查的民众表示对目前两党的极端态度感到不满,甚至很气愤。他们表示,“两党之间最不对的,就是他们似乎不想达成协议”。有人形容说,他们“就像被宠坏的小孩儿,一定要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否则就免谈。”同时,美国民众希望政府削减国家财政赤字的要求,依然没有改变。

  民调还显示,民众对共和党的不满要大于对奥巴马总统的不满,因为共和党人在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似乎更加不愿意妥协。绝大多数美国人还是希望民主、共和两党能够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上达成协议,以防止出现美国政府拖欠债务的局面,并把重心放在美国经济复苏与创造就业机会上。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world.people.com.cn/h/2011/0731/c226638-3526151323.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伊拉克计划采购36架美制F-16战斗机阅读原文

马利基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两天前我签署了一封委任信,委任一支空军代表团和顾问赴美商谈关于采购F-16战斗机的计划,我们打算购买36架F-16战机,而不是先前所说的18架。”马利基没有说明这一采购项目总额、资金来源、支付方式和时间等具体细节。今年1月,伊拉克政府宣布推迟购买18架美制F-16战...... 全文↓来自:腾讯网  1天前

  新华网巴格达7月30日电 (记者王宏彬)伊拉克总理马利基30日说,伊拉克政府打算重启采购美制F-16战斗机的计划,将派伊军代表团赴美商谈。

  马利基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两天前我签署了一封委任信,委任一支空军代表团和顾问赴美商谈关于采购F-16战斗机的计划,我们打算购买36架F-16战机,而不是先前所说的18架。”马利基没有说明这一采购项目总额、资金来源、支付方式和时间等具体细节。

  今年1月,伊拉克政府宣布推迟购买18架美制F-16战斗机,把资金用于食品救济发放给穷人。按照政府发言人达巴格当时的说法,采购18架战机的首付款为10亿美元。

  随着全球原油价格不断飙升,产油国伊拉克受益良多。按照伊拉克石油部和国家石油销售局的统计数据,近几个月来伊拉克原油出口稳中有升,每月创收在70亿美元左右浮动。尤其是今年5月份,伊拉克原油出口量创下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原油单月出口最高纪录。

  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约1150亿桶,约占全球总储量的10%,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居全球第三位。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95%。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731/000068.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美华人学者研究超薄纳米线电子器件阅读原文

在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实验室里,郑晓琳和她的博士生李智焕向中新社记者演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把一块附有超薄纳米线电子器件的硅片放入水中,上面一层薄膜数秒内就与硅片分离。李智焕用镊子将它轻轻贴在带着橡胶手套的手指上,然后轻松揭下,薄膜又可以被贴在一只普通防护口罩上,随后还能再次紧附在一个被...... 全文↓来自:网易  1天前

  中新社旧金山7月29日电(记者 刘丹)因为超薄柔软纳米线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可以贴在衣服上发电,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可以弯曲折叠携带自由,心律不齐的病人可以更准确地被测量出身体信号。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助理教授郑晓琳和她的研究团队以全新方法研究的超薄柔软纳米线电子器件,几乎可以附在任何物体的表面,为这些设想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在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实验室里,郑晓琳和她的博士生李智焕向中新社记者演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把一块附有超薄纳米线电子器件的硅片放入水中,上面一层薄膜数秒内就与硅片分离。李智焕用镊子将它轻轻贴在带着橡胶手套的手指上,然后轻松揭下,薄膜又可以被贴在一只普通防护口罩上,随后还能再次紧附在一个被捏得皱巴巴的可乐罐子上。

  郑晓琳解释说,这片带有纳米线电子元器件的薄膜只有普通家用保鲜膜十五分之一厚度,它可以把纳米线电子器件从硅片剥离下来,然后贴在其它载体上,如塑料、玻璃、纸张或布料等。

  电脑上的电子元件,比如电阻、二极管和晶体管,一般都是做在硅片上的。但硅片价贵不透明,硬且易碎,表面还必须是平的,所以太阳能电池只能放在屋顶或平面支架上,电脑也因此不能弯曲变形。“我们的设想就是把电子器件做在硅片以外的载体上,达到柔软变形的目的。”郑晓琳说,“ 我们发现镍和硅有分离的现象,就把纳米线电子器件和硅之间涂上一层镍,镍的亲水性造成电子器件在水中成功分离。”

  这种纳米线电子器件还可以运用在生物医学上,由于它的超薄和高灵敏度,可以很服帖地贴在心脏上,提高人体信号监测的准确性。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郑晓琳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获得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其纳米线电子器件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的《纳米通信》月刊上。郑晓琳表示,这种新方法距离现实应用虽然还有一段距离,却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还需要其他行业的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多的应用”。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163.com/11/0731/00/7A8INALR00014JB6.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突尼斯仅16%选民完成登记 被迫推迟登记期限阅读原文

突尼斯独立选举最高机构的公报说,为确保每个突尼斯选民都能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未来的制宪议会选举合法和有效,独立选举最高机构决定将选民登记的最后期限由8月2日推迟到8月14日。独立选举最高机构呼吁适龄公民尽快到附近的登记机构完成登记手续。此外,为方便选民在即将到来的斋月期间完成...... 全文↓来自:腾讯网  1天前

  新华网突尼斯7月30日电 (记者康新文)突尼斯独立选举最高机构30日发表公报宣布推迟选民登记期限,以确保突尼斯制宪议会选举的顺利和有效举行。

  突尼斯将于10月23日举行制宪议会选举,并从7月11日开始进行选民登记。根据原定日程,全国各地和海外侨民的选民登记将于8月2日结束。但根据独立选举最高机构29日提供的最新数字,截至7月27日,突尼斯只有135万适龄公民完成了选民登记,仅占全国选民总数的16%左右。

  突尼斯独立选举最高机构的公报说,为确保每个突尼斯选民都能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未来的制宪议会选举合法和有效,独立选举最高机构决定将选民登记的最后期限由8月2日推迟到8月14日。独立选举最高机构呼吁适龄公民尽快到附近的登记机构完成登记手续。此外,为方便选民在即将到来的斋月期间完成登记手续,全国各地的登记机构除每天8时到16时正常接待选民外,还将在每天晚上增设流动登记点。

  此间舆论认为,造成突尼斯选民登记严重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30岁以下的青年人认为突尼斯目前的政局“背离了人民革命的目标”,相继成立的100个政党“只是为了谋取私利”,因此青年人对突尼斯的未来缺乏信心和热情。其次,突尼斯有将近80万选民没有身份证,无法履行登记手续。最后,还有190万选民是文盲,他们根本不可能了解这100个政党的政治倾向和施政纲领,因此对未来的选举也就失去了兴趣。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731/000207.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美国观察:美债危机濒临引爆 全球经济行将遭殃?阅读原文

截至目前,两党在债务问题上仍未取得突破。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30日还在疾呼两党达成协议,共和党人、众议长博纳当天也继续承诺要和白宫达成妥协,但两党重量级大佬扯皮一整天,成果仍乏善可陈。随着时间加速流失,8月2日的最后“大限”即将临近。但按目前谈判进程,预料两党很可能难以按时完成有关立法程序,债务违...... 全文↓来自:人民网  1天前

  举世瞩目的美债谈判进入最后关头。这场攸关经济前景的谈判却一直被政治斗争“绑架”,并令本已萎靡不振的美国经济再受“创伤”。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30日在国会继续相互摊牌,表明双方的立场仍难以妥协。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和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相互否决对方的有关议案,表决结果完全是以党派划线,前景依旧不乐观。

  截至目前,两党在债务问题上仍未取得突破。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30日还在疾呼两党达成协议,共和党人、众议长博纳当天也继续承诺要和白宫达成妥协,但两党重量级大佬扯皮一整天,成果仍乏善可陈。随着时间加速流失,8月2日的最后“大限”即将临近。但按目前谈判进程,预料两党很可能难以按时完成有关立法程序,债务违约已“依稀可见”。

  当前,美国市场的悲观情绪弥漫。市场人士普遍预期,无论目前美债谈判结果如何,8月1日开始的新一周美股市场行情前景定会低迷,国际金价会继续上涨,油价可能进一步下跌。

  反映华尔街动荡的“风向标”——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CBOE volatility index)最近一周来大幅上涨,该指数的快速上升反映市场投资者的恐慌心理正在不断加剧,人心不稳。受债务僵局等利空消息打压,美国股市已连跌一周。

  投资者的恐慌是有理由的。美债若违约,信用卡、汽车贷款和学生贷款等利息势必大幅上升,美国从上到下的财务负担都会加重。正如奥巴马所言,美国经济面临再次陷入衰退。如果美国经济二次探底,对于中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都会构成重大负面影响。

  美债若违约,另一个直接后果是美国的主权债务评级将会降级,“AAA”的最高信用级别将会失去,美元将会大幅贬值。此间经济学家预估,如果美国遭降级,美元将会贬值2%到5%。全球汇市将会因此受到冲击。

  如果美国评级下调,全球金融很可能会遭受较大损失。根据美国财政部本月公布的数据,截至5月底,外国主要债权人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达到4.5140万亿美元,当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598万亿美元,仍为美国最大债权国。有分析认为,如果评级下调,中国等国将可能会减持美国国债。

  华尔街金融巨头在向白宫和国会施压的同时,也在谋划退路。美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都在纷纷制订美债违约的应对措施。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等已经囤积了巨额现金,为可能来临的金融动荡做准备。

  位于曼哈顿的美国国债钟依然在嘀嗒作响,面对早已突破14.29万亿美元法定举债上限的天文数字,美国民众的心情无法轻松。这面钟也给美国两党大佬时刻敲着警钟,提醒着他们“大限”已经迫近,别在自己手中开创历史恶例,令全球经济遭殃。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world.people.com.cn/h/2011/0731/c226638-3199684688.html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称武装指挥官尤尼斯死前曾被“召唤”阅读原文

贾利勒表示,负责拘捕尤尼斯并将其从艾季达比耶护送回班加西的武装团体头目已经被捕。该头目称,有武装人员袭击了他们,并且杀害了尤尼斯及其随从。贾利勒说:“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些武装人员的姓名和特征,并且会在近期将他们抓获归案。”贾利勒指出,“全国过渡委员会”会“公正透明”地处理该事件,并强调利比亚不...... 全文↓来自:腾讯网  1天前

  新华网利比亚班加西7月30日电 (记者王储 李佳)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30日在东部城市班加西说,武装指挥官阿卜杜勒-法塔赫·尤尼斯被害前曾被“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局组成的委员会“召唤”,因为有报告称前线存在负面问题。

  贾利勒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份被转至执行局的报告指出,前线通讯、武器及食品供应均存在问题。执行局随即组成委员会研究这份报告,最终决定“召唤”尤尼斯。

  他说,由法医出具的初步调查报告显示,尤尼斯死于头部和胸部的中弹,遗体四肢被轻度焚烧但不影响辨认身份。

  贾利勒表示,负责拘捕尤尼斯并将其从艾季达比耶护送回班加西的武装团体头目已经被捕。该头目称,有武装人员袭击了他们,并且杀害了尤尼斯及其随从。贾利勒说:“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些武装人员的姓名和特征,并且会在近期将他们抓获归案。”

  贾利勒指出,“全国过渡委员会”会“公正透明”地处理该事件,并强调利比亚不存在任何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组织。“但是我不否认一些支持卡扎菲的武装分子的存在,结果接下来几天就会揭晓。”

  贾利勒28日宣布了尤尼斯死亡的消息。尤尼斯及其随从的遗体29日凌晨在班加西城外被找到。利比亚政府发言人穆萨·易卜拉欣此前称,“基地”组织是杀害尤尼斯的幕后黑手。尤尼斯曾在卡扎菲政府担任内政部长,但在2月份利比亚战乱后辞职投向反对派。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731/000104.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伊拉克东部发生多起袭击致1死10伤阅读原文

不愿公开姓名的警方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当天一伙不明身份的枪手在迪亚拉省首府巴古拜城西开枪打死一名警察,打伤一名逊尼派民兵组织成员。巴古拜以北110公里处的卡拉塔帕地区一处市场附近当天发生一起路边炸弹袭击,造成6人受伤。此外,在巴古拜以西50公里处的舍温地区,一伙不明身份的枪手向平民开枪,导致...... 全文↓来自:新华网  1天前

  新华网巴格达7月30日电(记者王宏彬)伊拉克警方30日说,东部省份迪亚拉当天发生多起暴力袭击事件,一共导致1人死亡、10人受伤。

  不愿公开姓名的警方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当天一伙不明身份的枪手在迪亚拉省首府巴古拜城西开枪打死一名警察,打伤一名逊尼派民兵组织成员。巴古拜以北110公里处的卡拉塔帕地区一处市场附近当天发生一起路边炸弹袭击,造成6人受伤。此外,在巴古拜以西50公里处的舍温地区,一伙不明身份的枪手向平民开枪,导致3人受伤。

  迪亚拉省属于逊尼派占主导的省份,与伊朗接壤。尽管美军和伊拉克安全部队在此发动过多次清剿行动,但武装组织活动依旧十分活跃,大规模袭击时有发生。

  此外,美军30日在巴格达北部的萨拉赫丁省展开军事行动,在一处村庄与当地村民交火,打死3人、打伤6人。当地警方消息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死伤者并非武装人员,而是一个家族,伤者包括4名妇女和2名儿童。美军没有承认打死平民。

  近几个月来伊拉克暴力事件回潮,尤其是针对安全部队和政府官员的袭击层出不穷。一些当地观察人士认为,随着美军撤离日期临近,伊拉克各派就是否要求美军驻留扯皮推诿,伊安全局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7/31/c_121748376.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传媒与恐怖主义的共生阅读原文

值得注意的是,恐怖主义与媒体正在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恐怖主义仰仗媒体的宣传而广为人知,媒体因有恐怖行为这个吸引眼球的热点而备受瞩目。不仅仅恐怖主义仰赖媒体,反恐也同样仰赖媒体。9.11事件后,媒体甚至成为了恐怖主义与反恐行动的另一个战场。比如,美国政府的反恐行动充分利用了媒体,有线电视网、广播和...... 全文↓来自:腾讯网  1天前

  恐怖主义与媒体为了各自的目的早已产生的相互利用关系,在今天这个大众媒体时代更加明显。

  击毙本·拉登后,又传来了奥马尔的死讯。但这段时间,“基地”等组织的恐怖行动不但没有平息,反而因为接连不断的报复行为而显得变本加厉。十几年来,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时髦”角色,恐怖行为与反恐行动的影响范围以及力量投入,几乎超过冷战时期的敌对双方。

  值得注意的是,恐怖主义与媒体正在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恐怖主义仰仗媒体的宣传而广为人知,媒体因有恐怖行为这个吸引眼球的热点而备受瞩目。不仅仅恐怖主义仰赖媒体,反恐也同样仰赖媒体。9.11事件后,媒体甚至成为了恐怖主义与反恐行动的另一个战场。比如,美国政府的反恐行动充分利用了媒体,有线电视网、广播和报纸都众口一词地传布着来自恐怖主义的威胁。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对于反恐的传播其实也是对恐怖主义的关注,这也许仍然符合恐怖分子制造恐怖行为的愿望:只要被关注,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恐怖主义需要媒体

  有人指出:恐怖主义就是一种政治宣传,并且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恐怖主义最需要借助媒体宣传自己。恐怖分子还认为,可以通过媒体唤起人们对他们的同情、招募成员、募集资金。恐怖分子制造事端,就在于表达他们特定的政治或者意识形态诉求,并且首先要通过公之于众来获得正当性。其政治暴力的过程就是将各种诉求传达给大众的过程。而如果没有媒体吸引大众眼球,恐怖主义行动的后果会大打折扣。获得眼球就是获得了关注,产生了影响。人们的关注就是他们的成就,其行为原本就不过是手段,背后的动机和目的才是他们要传达给全世界的东西。而这个目标的达成非媒体助力不可实现。媒体被恐怖分子当做自己的工具,于是媒体的能量就成了恐怖主义的能量。

  在这个大众媒体时代,恐怖事件经常发生,其报道的平均频率是每天九起。“恐怖分子为了吸引媒体的聚光灯,他们必须不断提高他们袭击场面壮观的程度。”而事实上原本并没有多少恐怖袭击的场面“壮观”到需要全世界媒体都关注的地步。正因为恐怖分子要利用媒体,所以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其行动是否具有触动公众的那些要素,他们依赖着媒体的曝光率,这一切可以转化为政治资本,使自己保持权势和能量。

  媒体也需要恐怖主义

  另一方面,媒体也有意无意地“塑造”着恐怖主义。出于新闻的敏感性,以及满足大众知情权和猎奇心理的目的,媒体不会放过甚至会本能地追逐那些具有吸引力的事件,这正是媒体的生存之道。媒体对相关事件的报道是基于公众对于恐怖主义行为的兴趣。正如有人所概括的那样,西方媒体没有办法忽视那些已经成为时髦的事件,它们很懂得新闻作为一种商品所具有的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获得最大利润,它们在进行灾难新闻报道时,往往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之类的现象和事件作为报道的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知神经。

  大量的报道会引来大量的关注,似乎事件也就变得更加触目惊心,特别是报纸对于行动背后的动机的分析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媒体关注了恐怖行为,但删除了隐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宣传信息,将这类行为仅仅作为犯罪或者蓄意破坏,那么,媒体关注所带来的影响范围和冲击力就会被减弱。比如,人们注意到,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地区大规模的游击战已经打了十几年,却没有引起地区外的任何关注,而在巴勒斯坦发生的差不多与前者数量相当的袭击事件,却迅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原因在于,媒体对后者有比对前者更多的报道,并且媒体在解读中,将前者淡化为地方部落冲突,而将后者描绘成为对全球安全的重大威胁。

  除了新闻本能之外,媒体的背后总是受到这个或者那个政治利益集团或多或少的掌控,并在所谓“客观中立”这样的标榜背后隐含着某种立场。媒体的大量关注将很容易带来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解读,并会以某种方式被培养塑造出某种意义。所以掌控媒体的政治集团便会以自己的解读来领导舆论,甚至进行选择性的报道。恐怖行动和诸如罢工或暴乱等等一样,很容易凝聚社会力量,并成为激发民众激情和动乱的导火线。为了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许多社会事件被政府淡化或者删改。比如发生在突尼斯的事件,各个国家的媒体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并各取所需地进行了报道。有的将事件视为动乱,有的定义为革命,有的从经济上分析起因,有的从民主进程来阐释。可见,媒体已然成为事件的一部分,甚至起着决定该事件性质的作用。对于恐怖主义,媒体也具有如此的决定性作用。

  9.11事件后,媒体成为恐怖主义行为的放大器。正是美国主流媒体在反恐中的推波助澜,一时间使得恐怖主义与反恐行动成为了世界性的“战争”。媒体也一跃成为人们关注世界的惟一或者最重要的窗口。人们看到,美国总统布什在9.11事件后的讲话中,对该事件作出了“恐怖袭击”的定性,认为事件是对美国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攻击,是一种战争行为,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这一说法随即成为美国及整个西方新闻媒体报道的基调。美国主流媒体也非常乐意充当布什政府反恐战略的响应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据统计,袭击事件发生后的十天之内,政府官员通过各类媒体发表了成千上万关于“反恐战争”的演讲、谈话。在对阿富汗开战后的一个月里,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播出86个有关“战争”“恐怖主义”的报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发布这类报道96次,全国广播公司(NBC)大约133次。布什总统通过媒体发表过不少于50次的讲演。布什在讲演中说,“以前我们早已注意到他们了,他们是20世纪邪恶的意识形态的继承者,以牺牲人的生命来实现他们激进的理念……他们追随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极权主义。他们追随这些早已被历史抛弃并埋葬在坟墓里的谎言。”通过媒体传达出来的这些声音,唤起了美国人以及全世界的反恐激情。同时,恐怖主义也获得了从未有过的世界性的关注。

  观察9.11后美国的主流媒体舆论,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其一,消息来源的单一化。在海量的新闻报道中,许多隐藏在背后的东西被忽略或删除,事件的报道毫无疑问是被选择的。例如根据一项研究,2002年9月至2003年2月,ABC、CBS和NBC有关伊拉克的414宗报道,仅有34宗不是来源于“金三角”即白宫、五角大楼和国会山。掌控媒体的资本也借此进行结构整合,特别是加快了合并步伐。其中,十家公司目前控制了美国超过一半的媒体,他们掌握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发言权、国际国内的政策导向。如此一来,媒体更像“速记员”而不是一个代表第四方力量的“看门狗”。2001年9月到12月,在ABC新闻和NBC新闻中仅仅提到过一次反战抗议。只有两位专栏作家提出疑问,“为什么在袭击发生后,布什没有立即返回华盛顿”。其二,说辞口吻的一致性。在报道中,有许多来源于二战的惯用说辞。除前述布什总统的讲演中使用了“纳粹”、“法西斯”等字眼外,大众媒体也差不多是同样的调调。《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发表的754篇文章,都将纳粹、法西斯德国与反恐战争联系起来。更有国会议员直称“9.11就是珍珠港”。学者也引用这一说法:“这次袭击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珍珠港。”人们渐渐相信,美国正在遭遇战争,美国正在捍卫自由,而其对手就是像纳粹德国一样的恐怖分子。

  为了各自的目的相互利用

  在反恐战略中,美国媒体更为深切地体会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并因为受到政府的如此倚重,而更加竭力迎合政府的需要。布什政府正是透过在媒体上反复提到“邪恶的恐怖分子伤害了无辜的美国人”这个事实,让人们确信自己的悲伤和愤怒。而关于世界大战的说辞通过媒体的反复宣讲已经被受众接受,这有助于推卸使用暴力的道德压力和责任。反恐被表述为正当的复仇。世界大战的说辞也更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责任,人们甚至更愿意出于安全的考虑而放弃一部分个人自由。当时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70%的美国人表示愿意在反恐战争期间放弃一些个人自由,哪怕反恐战争持续数十年。82%的人支持增加政府拘留非法移民。这些论述如此成功地被灌输到民众意识中,并且贯彻在美国的国内和国际政策中。

  恐怖主义越泛滥,反恐行动越激烈,媒体也就越是不可或缺。恐怖主义为媒体制造了具有吸引力的新闻事件,通过媒体促进了受众对其行动原因和目的的了解。反恐一方,也最大限度地透过媒体为其正当性和合法性进行辩护。恐怖主义和反恐行动都在利用媒体为他们各自的利益服务。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媒体自觉与不自觉的这种热情投入,给了恐怖主义在今日世界的地位和能量。恐怖主义与媒体为了各自的目的早已产生的相互利用关系,在今天这个大众媒体时代更加明显。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731/000223.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也门基地组织与政府军交火致20人被打死阅读原文

阿比扬省贾尔市拉兹医院消息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该医院30日接收了12名“基地”组织武装分子的尸体和19名受伤的武装分子,这些武装分子29日夜至30日凌晨在津吉巴尔市西部的哈米拉地区与政府军发生交火。据当地居民称,交火非常激烈,连续的爆炸声不断传来。30日凌晨,政府军空军还对被“基地”组织武装分子占领的津吉...... 全文↓来自:腾讯网  1天前

  新华网萨那7月30日电 (记者尹炣王秋韵)也门政府军29日夜间至30日在南部阿比扬省省会津吉巴尔市附近与“基地”组织武装分子激烈交火,造成至少12名“基地”武装分子被打死,19名武装分子被打伤,政府军方面有包括2名军官在内的8人死亡。

  阿比扬省贾尔市拉兹医院消息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该医院30日接收了12名“基地”组织武装分子的尸体和19名受伤的武装分子,这些武装分子29日夜至30日凌晨在津吉巴尔市西部的哈米拉地区与政府军发生交火。

  据当地居民称,交火非常激烈,连续的爆炸声不断传来。30日凌晨,政府军空军还对被“基地”组织武装分子占领的津吉巴尔市的多个地点发动了空袭。

  阿比扬省地方官员告诉新华社记者,“基地”武装分子30日对驻守在哈米拉地区的政府军进行了围攻,打死了包括2名军官在内的8名政府军人员。政府军随后进行还击,双方均使用了重型武器。

  同时,至少25名亲政府部落武装的尸体当日在阿比扬省至亚丁省的公路上被发现。目击者称,这些亲政府部落武装正从亚丁赶往阿比扬省帮助政府军打击“基地”组织武装分子,但他们在路上遭到了政府军空军的误炸。

  此外,在首都萨那东北部阿尔哈布地区,政府军共和国卫队30日对反对派部落武装进行炮击,造成5名部落武装人员被打死。

  自“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5月28日宣布占领津吉巴尔市,并宣布该市为“基地”组织在也门南部建立的“伊斯兰酋长国”首都以来,也门政府军一直持续与“基地”组织激烈交火,迄今已造成双方至少上百人死亡。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731/000007.htm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查看更多国际新闻#hot_search a{color:#4e5d80;text-decoration:none;}#hot_search a:link{color:#4e5d80;text-decoration:none;}#hot_search a:hover{color:#4e5d80;text-decoration:underline;}#oth_con{width:750px;font-family:Arial;margin-bottom:15px;font-size:14px;overflow:hidden;zoom:1;}#oth_con h3{margin:0;line-height:40px;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4px;color:#afafaf;}#oth_con img{width:95px;height:130px;border:0;}#oth_con dl{padding:0;margin:0;}#oth_con dt{margin-right:10px;float:left;}#oth_con dd{width:245px;padding:0;margin:0;float:left;}#oth_con dd ul{padding:0;margin:0;line-height:26px;}#oth_con dd li{background:url('http://cache.soso.com/img/news/rss_news.gif') -256px 5px no-repeat;width:235px;padding-left:10px;list-style:none;overflow:hidden;white-space:nowrap;}#oth_con dd li a{color:#215098;text-decoration:none;}#oth_con dd li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oth_con dd li a.red{color:#c03;}#oth_con .oth_conL{width:375px;float:left;}#oth_con .oth_conR{width:375px;float:right;}#s_search{width:750px;padding:5px 0;clear:both;overflow:hidden;text-align:left;font-size:14px;}#s_search img{border:0;}#s_logo{height:47px;padding:0px 8px 0 0;float:left;}#s_search_form{float:left;padding-top:8px;}.search_input{width:348px;height:22px;padding:4px 0 0 2px;margin-right:5px;border:1px solid #69c;font-size:16px;font-family:Arial;}.search_button{width:70px;height:29px;line-height:25px;margin-right:1px;font-size:14px;cursor:pointer;}#s_feeds{width:100px;float:left;padding:15px 0 0 1px;}#s_feeds li{float:left;background:none;padding:0;border:none;}#s_feeds a{margin:0 6px;}.text{clear:both;line-height:24px;}#soso_qmail_tips_0702{ width:708px; border:1px solid #E0E0D0; background-color:#FBF6DD; padding:10px 15px;}#soso_qmail_tips_0702_h1{ font-size:14px; padding:0; margin:0; font-weight:bold;}#soso_qmail_tips_0702 span{ font-size:12px; font-weight:normal; padding:0 10px; }#soso_qmail_tips_0702_content{line-height:20px; font-size:13px; color:#494949; margin:5px 0 0 0;}【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回顾» 1975年7月31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制度化。在赫尔辛基的英国大使馆的午餐会上,德斯坦总统向前来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福特总统、威尔逊首相和施密特总理,正式建议召开一次由西方五大国首脑参加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