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引:徐进--宜宾副市长称去过60个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06:50

徐进[宜宾市副市长]

徐进

徐进,男,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四川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11年7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称“我去过60多个国家,”引发网友围观,事后,首发新闻稿的网站将该内容删除。

目录
  • 1 简介
  • 2 人物轶事
  • 3 评论

徐进[宜宾市副市长] - 简介

徐进

徐进,出生于1961年,四川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11年7月21日,拟提名为宜宾市委副书记、宜宾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

2002年长江商学院EM BA首期班学员,长江商学院四川校友会会长。

曾在四川资阳内燃机车厂报社、四川省委工交财贸政治部宣传处、四川省政府办公厅等部门任职,2007年由四川省国资委副主任调任宜宾市常务副市长。[1]

徐进[宜宾市副市长] - 人物轶事

自称去过60多个国家引关注

2011年7月31日,网友在天涯论坛发表了一篇名为《四川一市长向中央记者夸耀“我去过60多个国家”》的帖子,网友引用宜宾新闻网一篇新闻说,宜宾市常务副市长徐进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去过60多个国家。网友“没落繁华”跟帖质疑:“去过60多个国家,这钱都是谁出的啊?”另一位网友“1号幽灵”回复说:“有雄厚资金的‘三公’支持,周游60国算不了什么。”网友“laban_li”则感叹道:“我就不明白万恶的资本主义有啥好学的,非得去。”

宜宾新闻网的这篇题为《徐进接受媒体专访 对话临港未来》的报道说,7月29日晚,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进就临港开发区建设、产业发展、机制、资源、环境、项目等若干热点,接受了中国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文汇报等多家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

报道中,徐进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说:“我去过60多个国家,深深懂得规划先行对于城市发展的至关重要性。”

宜宾新闻网删除“去过60国”内容

8月2日下午,宜宾新闻网该报道中的这句话已经变成语法明显不通的“我认为规划先行对于城市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没有了“去过60多个国家”这几个字,但修改前的原文依然能通过网页快照检索到。

宜宾新闻网办公室与总编室都称自己不知情,网站新闻部接电话的人员则称领导和记者都不在,自己只是实习生亦不知情。

记者向宜宾市委宣传部求证徐进“去过60多个国家”一事,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没错啊,他说去了60多个国家的话就是去了啊。”该工作人员解释,这些国家是徐进从到长江商学院求学开始到后来从事领导岗位那么多年先后去的。徐进的秘书昨天下午对南都记者称,自己不清楚情况,需要向徐进本人了解一下,但此后该秘书再也没有接听记者的电话。[2]

徐进[宜宾市副市长] - 评论

官员一句“去过60多个国家”,为什么激起这么大的风波?很简单,因为它隐含着这样的质疑:一个副市长能去这么多国家,都是出国考察吗?是不是借机公款出游,乱花纳税人的钱?人们很难相信,一个副市长走这么多国家,都是因公考察。

其实,去过60多个国家的副市长,未必真是公款出游,或者说,这60多次未必多数是公款出游。可在“三公消费”不透明,出国考察很神秘的语境下,问题就说不清楚了。这种情况下,不仅是“60次”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公众一听到出国考察,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旅游和腐败,想到那张官员不小心丢失而被网友捡到的出国考察消费清单。

“三公消费”不透明,官员将麻烦不断。公众看不到透明的、可信度高的“三公消费”清单,就会把官员的每一种公务消费都看成腐败。不仅会盯着官员的讲话,等着分析他们某句不小心说出的秘密,还会盯着他们抽的香烟,盯着他们穿的衣服,盯着他们住的房、开的车。这就是你不透明的必然代价。 [3]

副市长“去过60多个国家”的现实,显然再次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地方政府包括公款出国在内的“三公”公开,也非常迫切和重要、刻不容缓——从一定程度上看,后者其实甚至比前者更为关键、紧迫。首先,在我国政府的全部财政开支中,各级地方所占的比重实际上比中央政府更大,相应的,其中的“三公”经费的规模无疑也会更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