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纳兰性德歌曲:鸿门宴有几道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13:18
                     

                         (杀机四伏的鸿门宴)

      中国式政治和日常交往,饭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饭局,而是联系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能够位居我国历史上饭局排行镑首位的,非鸿门宴莫属。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在宴会上楚怀王阵营的两员将领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关中地区的统治权,进行了面对面交锋。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产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鸿门宴到底吃了些什么?由于《史记》、《前汉纪》和《汉书》等等都没有详细介绍,从而成为千古之迷。由于鸿门宴是楚汉相争时两个重量级人物的一次PK,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一般人都认为鸿门宴的规格不会低,没有山珍海味称不上宴。近年江苏徐州一美食家开发出彭祖营卫宴、项羽鸿门宴、美人虞姬宴、攀哙犬鼋宴、刘邦布衣宴、八仙宴六大名宴,以吸引食客,其中的鸿门宴菜谱中就有雉羹、羊方藏鱼、麋角鸡、云母羹等等。王明军则不这么认为,因为鸿门宴原本就是事先策划妥当的“杀人宴”,项羽根本没必要去准备丰盛的珍馐肴馔去掩饰,何况当时也没这个条件和时间让项羽去准备,所以他认为鸿门宴一定很简单,只有两道菜:炖猪肉和菜齑羹,至于雉羹、麋角鸡、云母羹等珍馐,是后人想象的。
   对于鸿门宴不丰盛的观点,不才深表赞同,只是王先生的文章没有证据作支撑,全凭猜测。现在根据鸿门宴产生的时代背景、秦汉时期公务接待制度以及《史记》的记载,来解答鸿门宴吃什么的问题,为王先生文章狗尾续貂。

   《史记》介绍,秦末,天下大乱,在向秦国发起总攻以前,楚怀王向项羽与刘邦承诺,谁能先攻入函谷关,谁就封王。刘邦军队一路凯歌,首先攻入函谷关,而项羽的进攻很不顺利,这让心高气傲的项羽很没面子,加上刘邦手下曹无伤的挑拨,项羽决定于第二天向刘邦发起进攻。

   当时项羽有军队40万,刘邦只有十万,项羽占据绝对优势。形势对刘邦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率领百余人,来到项羽营垒,主动向项羽说明情况,要求项羽放他一马。项羽决定举办鸿门宴,听刘邦怎么解释。按照项羽谋士范增的计划,就在宴席上收拾刘邦。诚如王先生所言,由于事发突然,项羽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准备丰盛的宴席来接待刘邦,这决定了鸿门宴只能是薄宴。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刘邦与项羽力量相差悬殊,项羽根本没有必要精心准备一桌酒席来招待刘邦,以讨好刘邦。不才猜测,在鸿门宴上,项羽很可能就参照秦王朝“四菜一汤”的标准来接待刘邦。

   秦王朝公务接待标准,是有严格规定的。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1000多枚秦简,这些竹简为秦王朝的法律、文书。其中的《传食律》是有关公务接待制度,据记载:“御史率人使者,食裨米半升,酱四分之一,菜、羹,给之韭、葱,其有爵者,自宫士大夫以上,爵食之,使者之从者,食粉米半斗,仆,少半斗。不更以下到谋人,粺米一斗,酱半升,采(菜)、羹,刍、稿各半石,宦奄(阉)如不更。上造以下到官佐、史毋(无)爵者,及卜、史、司御、寺、府,(粝)米一斗,有采(菜)、羹,盐廿二分升二。” 

   酱,有三种意思,一是用发酵后的豆、麦等做成的一种调味品,如甜面酱,豆瓣酱。二是用酱或酱油腌制,如酱菜,酱瓜。三是像酱的糊状食品,如果酱,芝麻酱。

  裨米,糙米,次等米。粝米,粗粮,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升、斗,计量单位,古时的一升约为现在的1斤6两,一斗即为16斤。

  刍、稿,分别为草与植物秸秆,马料。 

   爵,酒器。

  不更、上造、官佐、史,低级别的官员。使者之从者,陪同人员,比御史低级别的官员;仆,随从,车夫、宦官、文书与幕僚等。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御史(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干部)出差,各级政府的接待标准是每人每餐糙米8两、4两酱菜、一个肉食、一个汤、一个韭菜、一个大葱。有爵位的中央官员,才可以上酒。而陪同人员只有面粉8斤,随从只有粗粮4斤。低级别的官员出差,只有粗粮16斤,一菜一汤,还有盐。

   根据云梦睡虎地秦简,秦代公款吃喝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简单。酱菜、肉食、汤、韭菜、葱,这就是“四菜一汤”啊,这是已知最早给公务人员最高接待就餐标准。今天“送你葱”成为网络流行语,可在这里,葱不是小葱,而是大葱,是不能随便送的,算一个菜,秦王朝公务接待真是抠啊,不仅数量、分量少,而且档次低,不是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基本上是绿色环保食品,是家常便饭,敢情那时就倡导绿色消费了?这样的标准,不保证吃好,但保证吃饱,吃不好怎么办?对不起,要自掏腰包去大排档。你可不要不好想,因为国家给的工资就包含了吃饭部分。秦王朝的“四菜一汤 ”可以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二是等级制。接待标准尊卑有别,御史才有资格享受“四菜一汤”,有爵位的才可以上酒,级别低的依次递减。

   三是分餐制。这种用餐标准只有分餐制才可以实行。

   四是精细化。什么规格、什么品种、什么数量,十分详细,没有自由裁量的空间,操作性很强。

   秦末起义队伍是否采用这套公务接待标准?目前还不清楚。但刘邦曾经是秦王朝的沛县泗水亭长,很熟悉秦王朝的公务接待制度,他建立汉王朝以后,就参照秦王朝的标准建立了公务接待制度。

   20世纪,中外学者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即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史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居延汉简乃因这批汉简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和甘肃省嘉峪关以东的金塔县破城子被发现而得名。居延旧简中其最早的纪年简为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最晚者为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荆州地区博物馆在湖北江陵张家山清理了三座西汉初年的古墓,出土竹简计1236枚,其中有关于汉代公务接待制度的记载。不才研究后发现,汉朝在公务接待制度方面与秦人有相似规定。

   如汉简《传食律》简232——237一组简文,先规定了得传食人身份:“丞相、御史及诸二千石官使人,若遣吏、新为官及属尉、佐以上征若迁徙者,及军吏、县道有尤急言变事,皆得为传食”,“归休若罢官而有传者,县舍食人、马如令”,又详细规定了得传食的标准:“车大夫粺米半斗,参食,从者粝米,皆给草具。车大夫酱四分升一,盐及从者人各廿二分升一。……使者非有事,其县道界中也,皆毋过再食。其有事焉,留过十日者,禀米令自炊。以诏使及乘置传,不用此律。县各署食尽日,前县以谁(推)续食。”同书《行书律》简261规定:“吏有县官事而无仆者,邮为炊;有仆者,叚(假)器,皆给水浆。”对于得食者的随从、仆人,也可得食,如《居延汉简释文》卷二第65页有简文云:“出麦七六石八斗,以食吏私从者二人,六月尽八月。”但有人数限制,汉简《传食律》简235——237规定:“食从者,二千石毋过十人,千石到六百石毋过五人,五百石以下到二百石毋过二人,二百石以下一人。使非吏,食从者,卿以上比千石,五大夫以下到官大夫比五百石,大夫以下比二百石;吏皆以实从者食之。”由此可知,汉代在公务接待方面沿袭的是秦律。

  项羽完全可以采用秦王朝“四菜一汤”的标准来招待刘邦,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这样做到既不失礼数,又不致于显得热情,让刘邦很有面子。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鸿门宴实行的是分食制,在宴会上,项王、项伯、范增、刘邦、张良一人一案,分餐而食。《史记》还记载,“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正因为鸿门宴实行的是等级制,如樊哙这样的陪同人员是没有资格入席的,只有享用面粉或者粗粮的标准。 

    生彘肩,即没有煮熟的猪蹄髈,有人认为这是项羽有意为难樊哙。不才不这么认为,因为项羽还赐给了樊哙一大杯酒,并允许他带兵器进入会客厅,表明项羽是很赏识樊哙的。樊哙生吃猪蹄髈,证明鸿门宴就是一顿薄宴。如果鸿门宴上有大鱼大肉,甚至山珍海味,项羽没有必要赏赐给樊哙一只生猪蹄髈

   因此不才大胆推测,位居我国历史上饭局排行镑首位的鸿门宴没有大鱼大肉,也没有山珍海味,很可能就是“四菜一汤”,是一顿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