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腿欧尼酱是什么意思:中央党校教授:除了战乱,人们从没这样焦虑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29:07
中央党校教授:除了战乱,人们从没这样焦虑过

 

    ———对话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

 

    2011年08月02日 

 

    

    人物简介:

 

    吴忠民,1959年出生于青岛,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公正研究、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等。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广泛社会变革。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看待社会上普遍出现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何在?如何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出了他的思考和回答。

 

    社会焦虑几乎覆盖所有人群

    记者:近来,大家常常感到当下社会似乎弥漫着一种比较普遍的焦虑情绪,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吴忠民:所谓社会焦虑,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现在,社会焦虑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无论是人数最多的工人群体、农民群体的成员,还是处境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干部群体、企业家群体的成员,无论是东部地区的居民,还是西部地区的居民,都有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可以说是少见的。从历史上看,除了战乱年代,人们没有像现在这样焦虑过;往以后看,以后人们也会焦虑,但社会焦虑的波及面和强度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记者:您怎么看待这种社会焦虑情绪?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吴忠民:正像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中国社会急速的转型、变革,意味着社会整体利益结构的调整,大批社会成员社会群体的社会位置和经济位置重新洗牌。人们有时觉得无章可循,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这使得社会成员产生一种人生的不确定感,前景的不确定性,心里不踏实,人们对于未来不可预期。这自然就会形成社会焦虑现象。

    记者:按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为什么社会焦虑现象反倒更加突出了?

    吴忠民:我以为,社会焦虑现象其实还反映了在中国现阶段,民众对基础民生问题、对未来美好生活所表现出的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

    记者:也就是说,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相对提高了,不仅满足于温饱了,因此,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才会产生焦虑。

    吴忠民:是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以及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催生了社会成员个性意识、财产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同时又使人们十分看重自身的经济利益,于是,这就造成一种普遍的现实感,使社会成员注重现实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生活的质量问题,而放弃以往禁欲主义以及过于理想化的行为取向。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民生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出现严重欠账的情形,而且,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由于过于追求GDP、过于重视经济发展而轻视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凡此种种,致使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标本兼治化解社会矛盾

    记者:您能否举几个例子,具

    体讲讲中国能否跳出“发展悖论”的陷阱,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吴忠民:首先人心普遍思定。现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这就是:无论何种类型的折腾,对中国社会各个阶层而言,几乎没有赢家,几乎全部都是输家;社会稳定、社会的安全运行,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珍惜社会稳定。中国人期待稳定,甚至有外国人也发现,社会稳定几乎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情结。

    其次,强大的举国动员能力。一些由自然灾难所引发的公共危机,往往会激化社会矛盾,并最终演变成为大规模社会冲突的导火索。而中国所具有的强大的举国动员体制和能力,恰恰能够有效地化解类似的公共危机,有效地防止其演化成大规模的社会冲突。在这方面,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行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救灾行动,都是典型的案例。

    第三,务实、平和、宽容精神的传统。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极为注重现实生活,具有一种明显的务实精神。

    第四,家庭的重要缓冲作用。中国人对于家人几乎是负有无限责任,客观上这有利于社会矛盾问题的缓解。比如,中国的房价飞涨,大批年轻人依靠自己的收入根本买不起住房,所以许多人是依靠父母和祖父母的帮助购买住房。类似生活困境的缓解,能够使受到家人帮助的社会成员不至于产生过多的社会怨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矛盾问题的加剧。

    第五,互联网的减压作用。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85亿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对于中国社会矛盾问题有着两重意义的广泛影响。一方面是互联网对社会矛盾问题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运用得当,互联网则能够对社会矛盾问题的缓解产生积极影响———比如,有效减压、有效辟谣、有效批评、有效建议。

    记者:您认为,该如何化解社会焦虑情绪呢?

    吴忠民:尽管中国现阶段面临着诸多的社会矛盾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也不必过于担忧,以至于失去信心。我们不能回避而是应当积极主动有效地应对并化解社会矛盾。就此而言,我认为,应当从标本兼治两个方面着手。从治本的角度看,应当特别注重从源头上着眼,也就是“七一”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目前猪肉价格首现环比下降;国务院加快了供地进度,保证保障房用地;为了抑制通胀,央行加息、收紧贷款、上浮利率种种政策接踵而至……

    总之,只有正视矛盾,解决矛盾,才能化解社会焦虑,才能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

    齐鲁报稿件据《中国青年报》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华网的观点或立场]
中华y网友 2011-08-03 12:53:22.0 还“七一”重要讲话?不过就是例行公事。既不解决问题,听着还费劲,保证说完就忘。不信问问“8荣8耻”是什么,还记得不?若没忘,赶快把转基因撵出去,把南海诸岛收回来! jdra 2011-08-03 11:36:10.0 剥夺剥夺者,是历史发展趋势,觉醒工农大众是最大赢家! bennye 2011-08-03 09:42:13.0 吴教授如是说:“比如,目前猪肉价格首现环比下降;国务院加快了供地进度,保证保障房用地;为了抑制通胀,央行加息、收紧贷款、上浮利率种种政策接踵而至……”做为一名执政党党校的教授、大加赞赏在解决当今社会已处于严重危机时刻时上述几条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这样的教授人人可当。 黑夜无奈 2011-08-03 09:35:27.0 看题目,绝对点到了主题,但社会矛盾的解决不是靠化解而是靠改革,今天中国的社会浮躁和乱象,产生的原因谁都清楚,为什么不从根子解决?为什么不从政治体制改革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