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谷川萌番号cs 013:确保京沪高铁安全万无一失并非都是铁路的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11:50

确保京沪高铁安全万无一失并非都是铁路的事 王兆善    目前,万众期待的京沪高铁运营开通在即,无疑成为社会各界舆论关注的热点,而其中对京沪高铁运行的安全性问题是其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实,确保高铁安全万无一失已成为铁路行业运营管理的首要目标,并贯穿于高铁建设全过程。
     安全是高速铁路的生命线。为确保京沪高铁安全万无一失,铁路在“三全”上下功夫:实行了全封闭的建设标准,做到了线路安全防护上的全覆盖,安全防护系统的全天候运行。比如,京沪高铁80%的线路是以桥代路,用坚固的桥墩来规避可能的地质沉降。在防空中坠物方面,京沪高铁全线还建立了视频监测系统,特别是在立交桥等重点部位,都建立了视频、红外等监测设施。一旦发现有异物,铁路工作人员会立即清理,并将信息通报临近的列车。为确保京沪高铁运营的安全性,自去年11月15日采用先进的联调联试技术和方法开始联调联试,共进行了轨道、接触网、通信信号、客运服务、列车空气动力学、桥梁动力性能等17大类600多个子项6000余个参数的测试及设备调整优化。今年5月25至26日,国内30名工程界知名院士、专家,对京沪高铁进行了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京沪高铁轨道状态达到了高平顺和高稳定的要求,通信信号和牵引供电系统稳定可靠,CRH380动车组符合高速度、高舒适性要求,运营安全是有保证的。 可以说,铁路方面为了确保京沪高铁万无一失,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国外发达国家高铁运营实践表明,高铁安全无小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高铁因其技术新、速度高、难度大,使安全管理的任务加重,带来的风险也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但更需要强调的是,京沪高铁安全能否万无一失,并不都是铁路自己一家的事,而是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极大,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沿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王德学指出,高铁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大新的安全风险:一是技术风险,二是管理风险,三是沿线环境风险,四是社会风险,五是高铁沿线的安全监控水平还有待提升,沿线居民对高铁安全的认识水平也有待提高。按照他的分析,上述第一、二两个问题主要涉及铁路内部的,而第三个沿线管理风险问题和第四个社会风险问题,以及第五个社会综合治理问题,都不是铁路一家所能完全掌控的,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与铁路一道齐抓共管,并通过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无独有偶,就在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发布会之前,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曾列举了京沪高铁沿线安全环境存九大突出问题。比如,高铁线路两侧200米范围内,还存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生产、经营场所;高铁线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还存在采矿、采石及爆破作业场所等,这些都是影响高铁安全的重大隐患,需要引起沿线相关单位的高度警醒和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配合,才能逐步解决。于是,有关方面围绕京沪高铁安全开展了环境整治专项集中行动,为京沪高铁安全运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从影响高铁安全的因素来看,主要有人、设备、管理、环境等四大要素。其中,前三者是铁路可以控制的,而环境的因素则需要铁路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实,高铁安全管理是一个立体化的系统工程,尽管铁路方面为确保高铁安全制定了很多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无线传输控制技术,但是考虑到地质灾害、极端恶劣天气及破坏性盗窃、恐怖主义袭击、个别歹徒铤而走险报复社会等不确定因素,仅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打个比方说,一列运行的高铁列车就相当于一架在铁轨上奔驰的巨型民航客机,极有可能成为各种极端分子破坏的对象。因此,在外部各种不确定环境影响下,确保京沪高铁运营全过程万无一失并非易事,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的精心努力。一方面,作为铁路而言,要加大宣传力度,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听取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高铁安全管理工作,探索立体化高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作为沿线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理解和支持铁路工作,自觉把维护高铁的安全作为自己的责任,同时加大对高铁沿线的环境整治力度,不断消除影响高铁安全的各种环境因素,形成共保高铁安全的合力。
    当然,确保京沪高铁安全万无一失需要共治,并不是为铁路安全管理推托责任,而是说明高铁安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才能真正形成全方位构建京沪高铁安全运营保障网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