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牙断了一半还会长吗:从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背后看到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18:38


我看到一条一直隐秘存在着的,一股势力控制舆论导向发展的线索,从给雍正翻案和谐了吕四娘梁羽生开始,——然后是试图取消岳飞民族英雄称号,和谐岳飞丑化史可法袁崇焕——然后发动文痞将清朝时形成的酱缸文化这顶臭不可闻的大帽子硬扣在华夏头上。——再然后,要让从根源上造成近代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惟一一次文化科技全面落后的愚民大帝康熙再活五百年。——随后彻底正面化清朝,辫子戏乱飞。——最近,则是向满清入关后,坚持抗战的不识时务者开刀了,详见央视大片少林寺之大漠英豪。

完成了这一击后

就是现在。。。。。。。。

面对被清朝祸害过后的中国,针对缺乏民族认同感状况,孙中山曾痛心疾首指出中国是“一盘散沙”,“民族魂”鲁迅先生入木三分地揭露国民劣根性。

这一切,重现了。。。。。。。。

这个国家茫茫然,就像失去了灵魂。

再一次被祸害了

下面转帖:

作者:潮白

  前几天,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引起了网民高度关注。以我的有限视野浏览,对方正县的做法赞弹有之,然弹乃至骂多于赞。那则微博其实有点儿危言耸听,因为人家是给死亡的“日本开拓团民”立碑,与“侵华日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早两年看过一部日本电影《红月》(高岛礼子主演),就是讲开拓团民生活的。主人公一家在牡丹江开了酒厂,因为搭上了关东军这条线,生意越做越大,后来那家的男主人在战败之际贫病交加而死去。方正的这块碑,该是纪念他们的了。

  倒是昨天的另一条微博,涉及的真正是“侵华日军”。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一个景区搞旅游项目:重现“鬼子进村”场景。在这个集体参与的旅游项目中,游客有的扮鬼子,有的扮汉奸,攻打村庄还抢“花姑娘”。于是乎,玩耍的游人莫不露出开心的笑容,其乐融融。只是在舆论上,这一回干脆只弹只骂,“真是想钱想疯了”、“污染了革命先烈的灵魂”云云,没一句好听的。

  吊诡的是,两件事的当事方都觉得自己好像成了窦娥,冤枉得很。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说,他们的初衷是“警示和教育后人认清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感受中华民族的人道主义情怀”。而谭家桥那个没心没肺的旅游项目,在他们嘴里也是意义非凡:“为了做红色旅游,让年轻人参与该项目,了解这段历史,教育年轻人。”好嘛,出发点都是大大地好。但是,为什么结果都演变成千夫所指呢?舆论故意找茬吗?还是得找找自身原因。要我说,谭家桥那里的人实在不长记性,前几年山东微山湖抗日英烈纪念园里游人扮鬼子取乐,招来了多少痛骂?冀州兵法城的门楼上插了面“太阳旗”,又有多少愤恨之辞、问责之声?尊重而不要伤害民族情感,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忽视不得的大问题。谭家桥硬要拿所谓初衷狡辩,“呸”地啐一口就是了,不用跟他废话。方正县那里即便没有网友挖苦的摇尾乞怜以换取日商前来投资,其做法也值得商榷。因为开拓团民诚然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但他们的受害和我们的性质迥然有异。首先因为虽然是在我们的国土上,他们当时也是高我们国民一等的“国民”;其次是因为他们的军队打败了,所以才连带受害,而我们的,从他们入侵那一刻开始就过上了亡国奴的生活。如果要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的人道主义情怀”,褒扬那些中国的“养父母”们就足够了。

  昨天又有网友曝料,说方正县曾经规定街头牌匾必须标有日文,并指出当地政府强制要求“不服从的要罚五千元,不给工商执照”。有记者在方正县华侨商会的网站果真发现了一个《侨乡形象工程建设调研报告》,报告指出2006年县委、县政府就确定了打造“东北旅日侨乡”的战略目标,强调先从侨乡形象入手,而侨乡形象工程建设成就中,就标明“主要街道两侧的牌匾、招牌、广告牌、宣传牌都用中日文字书写”。则方正县先前的“初衷说”,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立碑之举显然是其“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真相究竟如何,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披露不难弄个明白,也必须弄个明白,谁也别成窦娥,同时谁也别想“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地加一个创伤”(鲁迅先生语)。

  忽然想到,初衷是好的,这种话听得十分耳熟,不少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是都轻描淡写地以此“冠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