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动态图片:《分享易經點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5:21:36
《分享易經點滴》一書部分精華內容 作者:不詳
引 言
第一篇 易經入門
一、易經研究的現狀
二、易經是部什么書
1 是天書,不是占書
2 是科教,不是空套
3 是白話,不是文言
4 是謎語,不是直說
5 是自然科學,不是哲學
6 是科普,不是迷信
三、易經為什么難解
四、易經的內容是什么
五、為什么稱易經
六、周文王撰易經的目的是什么
七、解易經的方法在那里
1 首先剝去占筮的外衣
2 用聽覺解易經
3 報變猜謎
八、解易經須要那些基礎知識
1 天文
2 數學
3 天文音律
4 歷法
5 地球物理
6 五位一體的數模,六十四卦
7 俚語、語音
8 謎語、謎格
9 期輪計余與律龍測閏
10 占筮游戲
第二篇 易經真解
第三篇 華夏文明的根冠
一 對宇宙的整體認識
二 對民俗觀念的影響
三 對民俗文化的影響
四 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五 對思想領域的影響
六 對醫學的影響
七 對宗教的影響
1 禪宗故事,菩提樹,扶桑樹
2 般若 波羅密多心經
3 佛家禁欲與四大皆空
八 對命名文化的影響
九 對飲食文化的影響
引 言
說起易經中國人不知道這部書的人很少。然而能說清楚易經是講什么的人又絕少絕少。
易經被推崇為六經之首,易經、詩經、禮經、樂經、書經、春秋六部經典易經排在冠首之位,是中國文化的根基和源泉。
做一個中國人不能對易經說個一、二、三還不能算個有較高文化的人。許多人認為易經是占卜的書,說學了易經會算卦,這其實是對易經的一無所知。一個文明古國文化的根是占卜?不可思議。
易經是三千年前中國科學宇宙觀的總結。是個龐大的綜合科學體系,涉及天文、歷法、數學、音律等眾多科學領域。通過講一種測定歷法的科學方法詳盡的闡述了宇宙構造形式及其內在本質的活動規律,并由此引出了時空統一觀。是一部宣傳科學宇宙觀的科普讀物。其中記述的歷法比現在全世界通用的歷法更科學更合理更先進。
哥白尼的日心說,菜布尼茨的二進制,在西歐科學史上都是里程碑。在三千年前這都是中國人的常識。
一個人的一生,中學時代是樹立宇宙觀最重要的階段。成為志向高遠的進取創新者;還是淪為貪圖享樂的?瑣小人,在中學時代就基本定型了。
對宇宙的認識越深廣就越覺得自身太渺小,生命太短暫。珍愛人生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進取、創新沖動力,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對宇宙的認識越浮淺就越是夸大自身能量,私欲膨漲,這種人很可能匯入社會暗流,成為社會的危害因素。
一個民族的整體宇宙觀是這個民族綜合素質的首要素質。要在少年中做文章。
大學生們在接受專業培訓。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莫測變化,不能保障每個人都有對口專業的就業崗位。綜合素質是大學畢業生的萬能資本,能將十年寒窗所學數、理、化;文、史、哲;天、地、生;音、美、體焊接成空間立體構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通古博今,旁征博引。能通曉市場,依據市場進行設計、制造、生產又擅長經營的多面手,將是受公司歡迎的人才。易經的作者周文王就是這樣的通才,易經就是一部通書。將多個領域科學熔于一體;將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相互交織。周王朝的興起是新生產力的代表,新思想的代表,戰勝腐朽。易經樹立起的科學宇宙觀是這種新思想的核心。
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企業是航船,風浪是無情的。在看好的行情中孕育著危機;在危機中潛藏著機遇、發展、安康。易經是駕馭宇宙航船保障歷法永不潰亂的書。資金運作,企業運轉與天體運行有著相通的規律;與生命節律有著相通的脈搏,企業家若想培育市場,開拓市場,占領市場,引導市場,駕馭市場,使企業經得起風浪的考驗;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產品可以日薄西山被時代所淘汰,企業可永如日上中天,不深通易經是不可能的。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治貧先治愚,百姓信鬼神便不信科學。無神論的宇宙觀是先進生產力的操縱部件。三千年前周文王作的易經中就有反對迷信的論述,批判否定占卜。當今有人說學了易經會算卦,會算命,一算一個準。領導干部不通易經不成,因為外行可以唬外行,易經說什么?問卦的不知道,算卦先生同樣不知道,是騙子唬傻子。領導干部應該知道易經講的是天文和歷法與占筮無涉,這樣才能在意識形態上處在群眾的領先地位。
華夏文明吸引著千萬友邦學子攻讀漢學,漢學的總根源就是易經。在文明古國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生產的文化產品中,無論是文學還是人文科學幾乎找不到與易經無關的著作。從素材原型到構思技巧與易經的聯系只有多少的差別沒有有無的差別。四部古典文學巨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都與易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懂易經讀這些書只能讀到故事,書中更深一層的含義便無法深入了解。
舉一個例子:孫悟空七十二變,能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構思從哪里來的,扣的什么科學原型。
“七十二變”是個白底格的謎語,謎底是期實日變。是說的歷法歲余積成大日,便入歷法置閏,年用三百六十六日,比平年多用一天為日變。
十萬八千里是天文,指的是地球第三動——進動。地球除自轉、公轉外還有一動就是進動,即地軸旋動。進動的結果是春分點(天赤道、黃道的交點)位移。動量是每五十年沿黃道西移一度,繞黃道一周的時間是
50×360=18000年
易經歷法是回歸年,即太陽到達春分點,周年視運的時間間隔。吳承恩算出了一萬八千年的周期,(注:50年西移一度,是晉代天文學家虞喜發現的,現實地球進動量是每年50.26秒,西移一度的時間是71.6年。進動周期是25800年)文學家的才思是敏捷的,時空可以互換,從一萬八千年到十萬八千里,用不著花多大氣力。
孔子務實,老子務虛是中國學術界的共識也是誤識,解不開易經就不知老子說什么,也不知孔子注易說了些什么。對孔子解易的話只能做字面的理解。實際上《易經》、《道德經》孔子解易的《系辭傳》《文言傳》文字所能給予人們的只是一些音符,大多數是白底格的謎語。
必先用同音(或同韻)別字取代謎面的關鍵字,找到謎底才能知道作者在說什么。是玩味性很強的科普讀物,即通過猜謎學科學。
《文言傳》被引用最頻繁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哲理品位濃重,其實這是白底格的謎語,謎底是:天行薦,均執以自強補犧。薦是向授時歷推薦一天,即比平年三百六十五天多一天,均是平均太陽日(即地球自轉361°)歲余積累接近平均太陽日時,才夠資格被推薦。犧是平年刪去的歲余,到閏年時,要補回來。說的是合并歲余,置閏修歷。用聽覺解易經,孔子、老子都知道。孔子說:“聰捕明也,順以聽也”。老子則進行了著力強調,自取名李耳,字聃,告訴人們用耳朵解易、解道德經,并說:“弦之又弦,中妙知門”,說易經字字句句都是說的弦,說的是測歷儀——歷箏的箏弦,聽明白了易經說箏弦的什么事(材質,構造原理、功能、運作,程序等)便射中了易經的奧炒,知道了入易經的門經。
說起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四大發明盡人皆知。四大發明在人類科技史上固然占有重要位置,然而比起易經對宇宙的整體系統認識來其科學價值只能算是雕蟲小技。易經則是三千年前在世界范圍內遙遙領先的龐大科學體系。時至今日易經中的歷法仍然遠比現在全世界通用的歷法先進得多,精確得多。修正四分歷實際上是三千年前中國淘汰廢止不用的歷法,又在近代傳入中國。
歷法是綜合科學,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沒有對宇宙深刻的認識和把握,沒有精密的儀器武裝起來的觀測手段,就不能測定出高精度的歷法。
三千年前中國人對宇宙認識到什么層次,把握到何種精度,用什么技術測定出無與倫比當今未及的最優越的歷法,歷法的歷制,測歷的操作程序,測歷儀的構造、名稱、材料,制作方法、物理學原理、運行數理,易經均作了詳實記錄。
三千年前的中國是個什么樣子?
綜合科學技術:
有遍及全國的光通訊網絡,(不是光纖通訊)有大地測量技術,與天宇測量技術。
以這兩項技術為基礎,可編制全國的云圖,進行天氣預報。編制水系全流域的流量圖進行水位、洪水預報。天文計算可進行日食預報與流星雨預報。地震監測技術優于與現在,可進行地震預報。有計劃生育技術,男、女均可節育而不是絕育。
文房四寶,有宣紙、徽墨、翰筆。
交響樂團普及鄉里,用的是五線樂譜,國家交響樂團,逢九在黃鶴樓定時演出,九月九日舉行全國音樂盛會。
市場經濟:
資金流動、借貸、集資、打官司、公證、請律師是百姓的身邊常事。
拉動經濟增長,超前消費,加大投入國舉民債,民舉國債,平平常常。
稅收,調控,審計,打擊腐敗,一樣不缺。大宗國際貿易,商檢、索賠,應有盡有。
市場經濟中所遇到的所有問題與解決的辦法易經均做了詳盡的記錄,是貿易經。
用信息化帶動產業化。開拓培育市場,名牌優質戰略,占領市場。培養未來產業,瞄準前瞻市場。等經濟戰略問題,易經都做了全面詳盡的闡述。
百姓們普遍有錢投資工商業。說明有的是余錢剩米,生活水平絕對不會低于小康。
科學、文化、普及,天文、歷法、音律、氣象、水文、地震、數學、編成民俗謎語、猜著玩。百姓們不懂不熟悉的事,怎么能編謎語呢。顯然這些綜合科學,那時是百姓們的常識。
許多人說讀易經,讀不進,太深奧,不知說什么。這是被人引錯了路,迷失了方向。
解易的書很多,但都摳錯了碼子。把易經當成古文言解,越解離題越遠。其實易經根本不沾文言文的邊,是大白話,大土話,大俗話,大粗話,是南方百姓土里土氣甚至是俗不可奈的話。是給掃盲班畢業生、種田的泥腿子、養豬的豬倌們聽的科普讀物。告訴咱們如何選育良種,如何防治豬瘟,如何愛護配偶,如何少生娃娃,如何搞多種經營,發大財的致富經,優生優育經。投資要公證,打官司要找律師的法律常識。
只要能將易經里字的字音讀出來,就可解易,用易了。讀給自己聽,不管這些字句是什么意思,自己聽成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比如說,易經中寫了乾卦這兩個字,你一聽,就聽成牽掛,這就對了。你心理牽掛著養豬,下面的字是乾、元、亨、利、貞。你就會聽成牽、圓、哼、利、蒸。文王就告訴你了,你想著早點牽頭圓圓胖胖,哼叫有力的肥豬去賣了,你就得多給它喂熟食。接著往下聽,全是養豬的學問,一直聽到最后說你養豬中了狀元,“見群龍無首級”。上市的豬中,唯獨你的豬等級最高。你賣了最高的價錢。
易經就是這么學,這么用,就這么容易,不然就不能叫易經。孔子說:“易之為書(俗),不可遠也”全是說的百姓身邊事。
當然易經也不就是這么簡單。如果你是一個企業家,你的聽法就變了,你能聽出戰略經濟學來。我是搞綜合自然科學的,我能聽出文王在說云圖的編制方法來。
分解易經很容易,通解易經又很難,因為它涉及的知識面太寬太廣。這是易經的構思藝術,莊稼漢用它不覺深,博士用它不覺淺。她適用于各種知識層面,也包括所有行業,所有科學領域。
易經是三千年前華夏文明全書,是中國文化、科技、經濟、思想、軍事、政治的總根。
易經語言獨具特色,風趣幽默,蘊味無窮。聽易經如聽相聲,一會令人捧腹,一會又使人忍俊不禁。俯仰皆文章,正反是哲理。上說日月經天,宇宙物理場;下說,娶媳婦、生娃娃、打孩子。文說格物,致智;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俗說,撒尿、放屁、上廁所。侃天文、侃地理、侃雞毛蒜皮,侃數、理、化;文、史、哲;天、地、生;音、美、體。從侃山中取樂,在神侃中求知。侃出個通古博今,學貫中西,腰纏萬貫,頭腦靈活,逍遙、瀟灑,健康飄逸的神仙體。
凡是入了易經門的,沒有一個不是愛不釋手。孔子中年得易經一部,相見恨晚,激動的說:借給我數年壽命,學他五十年,可無大過矣。易經一書可伴人一生,終生受益,百聽不厭,越聽越深,越聽越新。是萬千聰明孔構筑,是人生智慧的源泉。
第一篇 易經入門
由于當今專業分工太細,使得任何一個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或是專家學者的知識儲備解易經都不夠用。不具備解易的基本基礎知識入不了易經的門,解的再明白再通俗仍然不知所云何物。
十五年前我讀易經也如讀天書,只好暫時擱置,花力氣研究圖數易。一個問題也不放過,一個疑點也不放過,一研就研了十二年,解別人從未解過的題,解完河圖解洛書,解完洛書解六十甲子納音歌,直到把十二律呂畫出二進制對數曲線圖,從圖上直接看到天文音律的三分損一數理原理時才豁然貫通了音律測歷。搞清了音律測歷再回頭來讀文字易經才發現易經原是非常淺顯的謎語總共四百五十條謎語。
事情并不順利,按著現在全世界通用的歷法解了一稿之后發現矛盾很多不能自圓其說,此時才知道易經中的歷法不是現今全世界通用的歷法,而是另一種更先進更科學的歷法。按照這種歷法去解到處皆通。
找到了門徑路很窄,易經結構嚴緊,一處漏解全經皆迷,一處誤解全經皆錯,要想做到不自相矛盾就必須做到一處不漏一處不錯。我獻給讀者的這是第八稿。因為發現一處前后相抵觸就得全部從頭來。這個稿子肯定還有遺漏但大的錯位不會再有了。入了門,掌握了方法讀者自己也會解,我希望看到比這第八稿更好的稿子。
學會了解易經的方法就不只限于會解易經。全部的古典文學在你眼里會發生質的變化。你會看到一個華夏文明的整體殿堂。世界文明的整體構架。將你全部的知識儲備,交織成統一的整體,使你的思維進入全新的層次。將你現有的知識儲備由分子級上升為中子級。用幾何級數拓展你知識的應用范圍,發揮出無限的創新能力。你將俯視現代科學技術而再不是仰視。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美國思相家愛默生的名言:“財富不是人類富有的象征,人類的富有在于與自然發生最原始的接觸與交往。”
與自然發生最原始的接觸與交往的途徑在那里?
答案在本書之中。在比刀耕火種還要早的年代中國人就在應用二進制,認識了銀河系,也認識了人類自己,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一 易經研究的現狀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易經的研究由禁區變成了開放區。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先后召開了兩次全國性學術研討會,一九八四年在武漢東湖,論文匯編稱《周易縱橫綠》;一九八七年在山東濟南,論文匯編稱《大易集成》。這兩部論文集共收入論文47+41=88篇,大體代表了易經研究的現狀。
縱觀這兩部論文集可籠統的這樣說:涉及圖數易的論文著重于自然科學的多,傾向于占筮的少,爭議不大。涉及文字易的爭議較大,一般認為易經是哲學,另一部分診斷是占筮。
從論文作者的知識群落看:從事自然科學的人在易經中找自然科學,從事人文科學的人在易經中找人文科學。在人文科學群落中大部分找哲學,少數人找巫術,似乎有個自然形成的群落分工,如孔子說“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群落的自然分工也便出現了知識群落的錯位,在易經中找數、理、化;天、地、生不錯位,首先在易經中找文、史、哲則是個極大的錯位。找占筮更是離譜,易經從圖數到文字是百分之一百的自然科學,絕少直陳的人文科學。與占筮無涉,普且多處嘲諷占筮。
人文學家不通易經這一現狀與歷史恰好相反。中國古代文學家和思想家個個都是易經通。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紅樓夢》。
易經中不是沒有人文科學,人文科學在易經中是處在第二位的。貫穿易經的是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在自然科學后,在自然科學之上。自然科學是易經的基礎,人文科學是上層建筑。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宇宙觀,與史學觀。
二 易經是部什么書
1 是天書不是占書
易經全書講的是天文和歷法,占筮只當做調侃的對象才提及。及乎每句話都是在講音律測歷及相關的天文觀測,天文音律學和數學,有極少的章節談到生命科學和地球物理學。我說不是占書是說易經不是占卜的書。就嚴格的科學定義而言易經可稱為占書,這個占字不是占筮的占,只能做測量解。現代測量學測地圖,安放儀器的點稱占點,占就是測量,不過易經重點不是測地圖,而是測天圖和歷法。說易經是占筮的書,并說學了易經會算卦就離了天文音律的譜,還沒有入易經的門。
天文音律這個辭比較生疏,讀者不用找注釋,也不用去翻辭典,參考書,找不到的。就是學聲樂專業的人也是一知半解,這門學問太古老了,它的系統講解除了易經中記載外別的書上沒有。本書將用專篇章節系統詳細介紹,本章只說是什么,不講為什么。
2 是科教不是空套
易經是一部完整系統的天文法歷教科書,內容非常具體。由于物質世界的旁通性,對立統一的普遍性在量的數模上也可貫通,所以圖數易成了宇宙(宏觀與微觀)數理模型,可包羅眾多科學領域。如果說它是空套,則這個空不是俗常觀念的空,而是佛家的空,佛之空不是什么也沒有而是什么都有,透過萬象森羅的差異性,看到共通性。
文字易經與圖數易不同,專屬性很強。易經的文辭是白底格謎語,存在多解性,但通篇一解的謎底只有一個,及乎沒有靈活變更的余地。科學教科書,不允許模棱兩可,涉及溝通全社會步調的歷法更是開不得玩笑。
在頤卦起頭文王便說:“觀易,至求扣時”。解易經一定要扣住制歷和授時,扣不住時間課題就理解錯位了,便被文王設置的迷障拒之于易經門外。
3 是白話不是文言
說起易經易學界公認是博大精深,就易經所涉及的科學門類而言可以這樣說。就易經的文字而言這樣說就錯了。解不開就說它太深,有推卸責任之嫌。
易經的文字極淺近通俗,不是文言是大白話,還不是書百語的白話,是大土話、方言、俚語,少數是北方土話大部分是南方土話。一直土到有語音無文字(只能用同音借字)字典里找不到的字音為止。可以說是土的掉碴,俗不可奈,用撒尿和放屁這等字眼去進行測歷方法的通俗解釋。
土俗到如此地步為什么那么難懂呢?
4 是謎語不是直說
易經中的話大多數是謎語,基本是白底格的。印在紙上的是謎面,說什事全無意義。它只給我們提供語音信息,這是猜白底格謎語的規則。真正要說的話在謎底之中,用同音別字去替代謎面上的關鍵字,謎底就出來了,就這么簡單。方法簡單,但對猜謎人的知識儲備要求則極高。
5 是自然科學,不是哲學
易經是硬科學不是軟科學,每字每句都有實實在在的物或相,至解只有一解,開玩笑可以多解但不能通解。若開玩笑多處可解成酒、肉、蒸、雞(謎面是九、六、貞、吉),通解則到處通不過。構思奇妙;結構嚴緊。
哲學與自然科學的分水嶺在于思維方式,哲學是抽象思維,自然科學是具象思維。易經無一處抽象思維,故絕不是哲學。孔子解易的話看起來象是哲學,實際上是沒有解開孔子的話。孔子用易經的謎語解易經的謎語,解開易經之后,再去看孔子的話,意思就全變了,不再具有哲學意義,仍然是自然科學。如同易經的話初看像占卜之辭,解開之后就再也見不到占卜的影子。
但易經由自然科學向人文科學升華的趨向是明顯的,只是人文科學不是易經的主體。做單卦人文解可通,貫通全書則不能。
6 是科普不是迷信
占筮與占卜不是一碼事,不能一鍋煮。求神問卜,看龜甲裂文定吉兇這是卜。筮是一種玩筮草的數學游戲,撞運氣類似打牌,起卦也如同起牌,占卜是迷信,占筮之初不具有迷信色彩,就如同今人閑來無事用模克牌算命消磨時光一樣,只是好玩,實際沒有人真的去信它。用這套把戲掙錢混飯吃是后來的事。
易經是普及天文、歷法的科學普及讀物,要求通俗,貼近百姓生活,必須具備百姓喜聞樂見之形式,占筮是當時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文王選中了這個切入點將科普教學披上了占筮的外衣以引起百姓的興趣。又怕產生副作用,在書中接連兩次強調要剝去這個外衣。
科普讀物讀起來很枯燥乏味。易經中講述的事若用直說三千字足夠了。為了增加玩味性,文王用六十四卦做目錄序,從六十四個側面,三百八十四個層面上詳細講解,音律測歷,共制了450條像卜辭的謎語。猜出這些謎條,易經中講的天文、歷法便可終生不忘。易經是個完整系統的無神論宇宙觀,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普通百姓具備了這個宇宙觀,一切迷信便無市場,這是一種無形的但卻是巨大的潛在生產力。
因為迷信將人們的活動引向誤區,危害社會。科學才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坦途。
三 易經為什么難解
占筮外衣,謎語屏障,這些都不是易經難解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易經中所說的事物人們不熟悉,可以說未曾所見亦未曾所聞。知識儲備未曾到達的領域思維活動也不可能到達。
易經全書講用一種稱做龍的測歷法的儀器測定歷法,龍是一種樂器就是天文音律箏,箏弦自鳴報出歷法,依椐箏鳴修正歷法。即老子所說的“弦之又弦,眾妙之門”。
易經句句說弦,字字說弦,說的天文音律箏的箏弦。天文箏不用人彈湊,隨著地球自身能量的梯度變化地球自身能幅射一種聲頻波,歷箏的箏弦與此種聲頻波產生共鳴,自動隆隆作響報出當年的歷法是365天,還是366天,即是平年,還是閏年。
還有一難也是最難:易經是天文、數學、音律、歷法,四維一體的嚴密結構系統,一個領域知識不到位便不能對易經進行通解。讀懂易經知道它在說什么,到這一步不太難,可以說歷代的文學家都做到了,很難找到一部古典文學作品是與易經無涉的書。書名、作者的筆名,書中主要人物的名字,主要故事的結構構思全部從易經中演釋出來,無一例外。直到最晚問世的《紅樓夢》和《儒林外史》。
這是古代研易過程中出現的知識群落錯位,與現今的錯位正好相反。所有的文學家都聽懂了易經,漢代以后的全部易學家,(程頤、程顥、朱熹除外)沒有一個是入了易學門的。
易經的結構十分嚴緊,做人文解可單卦對卦說一個問題,這不難。做天文解,則一處漏解全經皆迷,一外誤解全經皆錯。一個角落的知識儲備不到位,便休想通解易經。
所以易經問世之后,三千年來,沒有一位做通解易經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
孔子用謎語解謎語。老子、莊子用謎語寫易經的續篇,屈原用易經謎語寫詩歌。孔子說“聰捕明也”老子要人們豎起耳朵聽。莊子告訴人們用南方土話聽,《南華經》。文王說“揚于王聽”,可是易學家硬是不聽。易經是用白底格的謎語寫成的錯白字經。只有用聽才能解開易經。
非要把易經當成古文言,在那里訓詁詮釋,瞎折騰,從漢至今折騰了兩千三百年,解易經的書汗牛充棟,有價值的了了無幾。
將科學當成迷信解,將自然科學當成哲學解,解的越深錯位也就越大。解的越是白話化解經的人和讀者便越理解越糊涂,最后剩下許多問題,到底也不知易經在說些什么。
四 易經的內容是什么
是天文觀測、音律測歷、制歷授時。解決這些課題的基本知識是天文學和數學。
地球自轉又公轉,兩者的周期不是整倍數關系。制歷授時的基本時間單位是一整天,年的時間間隔被天的時間間隔分割365整份之后,還剩一個尾巴,長度是5小時48分46秒,合0.2422日。這個尾巴是最難伺候的主,把它伺候周到了就能保障歷法的長期準確無誤,一步不到位歷法就出亂子。而要把它伺候周到非是一件易事,說難真是難,說不難也不難,早在三千年前中國人發明了一種自動伺候它的儀器,便是稱做龍的箏,把復雜的事情變成簡易,而且又能把這個搗蛋鬼伺候的周到又周到這便是周易經。
中國古代的司天部門機構龐大,管的科技范圍很寬廣,除管天文、歷法外還管氣象、水文、地質、地震、采礦、冶金、通訊、大地測量,等等。基礎科學,綜合科學它全都管到了。涉及百姓日常生活與生產的技術它也管,種田、養豬、計劃生育、避孕、幼兒養育也全都管到。相當于國家的科學院。易經就是記錄這眾多科學領域的百科全書,無所不至,無所不包,就是《論語》、《中庸》、《大學》,三篇儒學經典所涉及的全部知識領域,周普備致,一科不漏。
說起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全世界公認的只有“四大發明”,其實這些東西只不過是中國綜合科學技術的鳳毛麟角,一鱗半爪,雕蟲小技而已,它們是服務于綜合科技的技術手段與器材,代表了不綜合科技的全貌。
易經記錄下來的中國綜合科技有數字通訊(原始光通訊)、大地測量、云圖編制、氣象預報、地震監測與預報、日食預報、流星雨預報、彗星預報、黑子預報。
這些輝煌的綜合科學技術產生的基礎是基礎科學:天文、數學、地質、生物、天體物理,等學科,這一切易經也記述完備。
天文學已經掌握了太陽黑子活動的形態,與規律性周期。已經認識了宇宙中黑洞的本質,彗星的本質。天體的引力場;輻射場。
數學:有二進制、代數、幾何、微分、積分、對數。
地質學有:巖石學、地層學、古生物學、地史學、大地構造學、礦床學。
古生物學,已經認識到了人類的起源。
音律學已經發展到了五線譜,七調式,十二平均聲階并且普及鄉里。
在這全方位的基礎科學到位的基礎上,完成了中國人對宇宙完整系統;深透的認識。
物質不滅;能量守恒;質能互換,天體的生成史與演化史,人類的誕生史,社會的變遷史,殊途同歸的經濟政治機制原理。這便是易經的宇宙觀:放置四海而皆準,用之古今而不彎的無神論與維民史觀。
認識宇宙不是目的,目的是得天助,防天害;發展生產力,由自然的奴隸,受自然驅使,變為自然的主人,將人類的命運操在人類手中。即孔子所說“致天命而用之”。這就是易經在自然面前,積極主動的處世觀。
人類的社會存在造就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駕馭社會是駕馭自然的第一步。改變自然的物質活動,產生思想,思想又促進實踐活動的深入與升級,這就產生了自然科學,人類的科學實踐是在社會中實現的,社會存在著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學問就是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歸宿是為民造福,人文科學的歸宿是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創造物質基礎與精神支柱。這便是易經的安邦興國大道。
易經將人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剝開,井然有序的由身邊事,逐步拓展到整個宇宙乃及全社會,提出一整套系統全方位的改革方案,直到用人民戰爭實現革命變革。同時又主張和平,反對非正義戰爭。
易經中有系統的軍事科學,詳細論述了后勤保障,對于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
易經中有系統的道德教化程序,主張從幼童開始。還剖析了道德教化疏漏造成的社會惡果。
全方位,多層次的展現了三千年前華夏整體文明社會歷史的生動畫卷。
雕塑藝術,戲曲藝術,相聲藝術,交響樂、書法藝術,都有系統論述與生動的描繪。
三千年前中國是什么樣子?人民過什么樣的生活?百姓的智慧達到什么水準?什么叫小康?易經為我們提供了一部六十四集電視劇。
五 為什么稱《易經》
經字是俚語,它的原意是弦樂器的弦,經是名詞,也是量詞,一根弦稱為一道經。
中國人發明了一種利用地球微弱的輻射聲頻波,則定歷法的儀器,稱做龍,龍是一種樂器,又稱為歷箏。歷箏的構造是一面大牛皮鼓,鼓梆用株木制成,鼓面有六道經弦,弦由絲絳做成。它能與地球輻射聲波發生同頻共震,自動隆隆作響,測出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
地球在不同的位置,輻射不同的聲頻。
每日一柱箏,共計369柱,組成測歷儀的長龍。閏年才366天,為什么多了三柱呢?因為平年有歲余(0.2422天)未入歷法,三個平年有三個歲余疊加,一個歲余,兩個歲余,三個歲余,各有不同的聲級歷箏報出,一個也不能少,所以又加了三柱,共計366個整日聲級與三個小日聲級。
六道輪回,每天有一柱箏唱單音階的曲子報日期,這是易經的第一層含意:天天換經。即孔子所說“曲成萬務日不遺”。
三個小日聲級捕捉歲歲,年年升級,這是易經的第二層意思,因年換經。
易經的第三層含意:一個和尚一本經。和尚是白底格謎語,謎底是和常:平均歲余0.2422天是個常數,閏年是四個歲余之和0.2422×4=0.9688天接近整日便置閏。報閏的聲階稱元級,天文歷將第366天,放在一年的末尾,授時歷則放在閏年的第一天,所以稱為元旦。放在末尾便是除夕,置閏則除余,平年積累的歲余在置閏時便被除掉。一個置閏周期龍的尾聲四級輪流一次。等于誦了一本經。
四年閏周期不可久用,因為每置一個四年閏,歷法便多用天文0.0312天。
1-0.2422×4=1-0.9688=0.0312天
由于歷法的超支,到了第八閏周期的第四年,元級便不再報閏。因為天文箏的哼唱與地球的運行完全同步,不理會人為的硬性劃分,和死板的數理計算,易經稱這一原則為“實授期幅”。歲余積了多少?當不當置閏由歷箏說了算數。
為什么第八閏四年不能完成,要等到五年才能完呢?
七個四年閏的歷法超支量:即歷余0.0312×7=0.2184日。
這個時間量接近了歲余。
五年閏周期共用五個歲余。
0.2422×5=1.211日
這個時間量比整日大0.211天,整日在天文學中稱平均太陽日。五個歲余之和,比平均太陽日大,易經中說“五日為余大均”。就是指的1.211日。
歲余是歷法對天體運行時間的節余,歷余是歷法對天體運行時間的超支。
超支沖銷節余:
1.211-0.2184=0.9926日
所以五年閏很實在,誤差在千分位。33年8閏完成全部歷法,這是易經中的歷法。這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歷法。
1-0.9926=0.0074天
1÷0.0074=135.135135
一天的時間是五年閏誤差的135.135135倍。135.135135……×33年=4459.4592年
用33年八閏的歷法,歷法超支一日須經歷4459年。現在全世界通用的歷法是三千年歷法超支0.9天。歷法超支就滯后于天體運行。
三十三年八閏的歷法,易經也不主張長期用,而是主張年年實測。以實測為憑,計算只能服從實測不可改變實測。
這是易經的第四層意思。時過經遷:歷法超支是時過。四年報閏改五年報閏是經遷。
元聲級和它的三個附級的功用是將歲余小日包成大日,報出來,通知置閏。它們的功能便是:裼、賜、剔。
裼是嬰兒的襁褓,賜是授予,剔是剔除。將歲余包養成大白,賜于授時歷一天,置閏的同時,歲余便被剔除。歲余不可久留,留上六十年歷法的誤差是一個節氣,這種歷法還有什么用,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連飯都沒得吃的了。所以易經反復強調無咎,咎是罪責,做一般工作出了差錯影響的是局部,制歷授時出了偏差,整個社會都不得安寧,豈不是等于犯罪嗎。
所以易字是裼、賜、剔、惕的半邊字同時包括這四種意義。
古人解易有三意:簡易變易和不易。簡易、變易都對,不易就離譜。宇宙之中不存在不變易的事物,太陽有生也有滅,地球自轉的速度在減慢,泥盆紀(前3億5千萬年——4億年),地球年是400天,六千五佰萬年前,地球年是376天。
潮汐每天消耗著地球自轉的能量。月亮想叫地球轉的和它一樣慢。天上飛來一大塊隕石,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推一把,地球就轉的快點;反方向頂一把哩?地球又得慢點轉。所以天文觀測,制歷授時不可能一勞永逸,是個永無止境的無底洞。
道路很漫長,工作并不艱苦,只要有耐心聽歷箏單調的哼唱就行。原理很深奧,操作很簡單,測歷工作是歷箏自動完成的,人只須做監聽即可。當然箏的音階要依椐天文觀測來校正。
六 周文王作易經的動機是什么
警戒世人,破除迷信,普及科學宇宙觀。算卦的騙點錢事小,對人的宇宙觀進行誤導,則貽誤人的終生。全社會存在迷信則會降低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因而誤國。
深謀遠慮,圖大業的周文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百姓的意識形態。這是興邦立國大事業的基礎。百姓具備了科學宇宙觀,就不會被異端邪說所愚惑。這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潛在生產力。
井卦九三爻辭謎底:
酒訕、警解不實, 為我心惻,可用譏揚明,甭受欺負。
這話很不恭敬,相當粗俗。
“酒訕”,訕是個借音字,意不同字典。北方俚語管那種不著邊際神吹的人,說在那里訕哨,周文說算卦的是多灌了點黃湯在那里訕哨。
“警解不實”他的警告的話和對卦的解解(南音說謝改)沒有一句是實在的。
“為我心惻” 我真同情那問卦的人。“可用譏揚明”可用譏諷之辭把騙局挑明。
“甭受欺負”(甭bing 北方俚語別)別受騙上當。
在南方語中,井與警不是分音的。
文王的謎語非規范的白底格,不但同音另字可替代,同韻別字也可以替代,所以猜起來相當容易。
井卦一語雙扣,還有歷法扣,在解經的正文中去解。
這樣明明白白的話,兩千五百年來的“易學家”們就是聽不出來。因為從根本上就不知用聽解易這一說。華夏文化是一個整體系統,把她肢解來研究,當然只能是白白的浪費時間、精力和筆墨紙硯而一無所獲。還硬要說易經是占卜的書,真是天大的冤、假、錯,案。文王做易五百五十年后,孔子、老子聽的明明白白。七百年后的屈原、莊周聽的明明白白。再往后的陳壽、羅貫中、吳承恩、施耐庵、曹雪芹、吳敬梓、蒲松齡等全部聽明白了易經,其中對無神論發揮最酣暢淋漓的要算是吳承恩和蒲松齡。神仙鬼怪被他們放在筆頭上想怎么戲耍就怎么戲耍,這粗的膽子就是易經給他們的。
周文王姬昌,封號西伯是紂王統治下的一個小侯王。因思想開明,反對紂王的暴政而得咎,被紂王羈押在羑里做人質,他的封地由他兒子姬發經管。周文王失去了自由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這使他有了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做學問,不然再高的天賦也完不成易經這部科學巨著。因為它涉及的科學門類太廣太博。百姓忙食務,商賈忙商務,國君大臣忙政務。凡忙這三務者均無時間去深究天文和歷法。
遠離封地做人質的環境,對于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說來,不能做別的事,唯一可做的事就是為興邦立國,準備思想武裝。但又不能直接宣傳革命,在這種特殊環境中,便產生了易經的特殊文體:像是卜辭的謎語。猜想負責監視周文王的官員不反對姬昌玩占筮游戲。
文王的羈押地稱羑里,羑字上部是羊字,下部是久字,與大壯卦六五爻辭謎底可對照,“入五,上羊宇易,無悔”。四年閏加上五年閏的歷法一直用到春分點移出白羊座,勿須悔改。羑里天文授時臺預見到了春分點移出白羊座去,是不久的將來事。
黃道十二宮每宮30°30×50=1500年春分點每50年沿黃道西移一度。一千五百年對人類歷史而言算久,對地球史而言為暫。故爾說久也久,說不久也不久。
通篇易經是對天文授時臺工作的詳實記錄,最大可能是文王在被羈押期間就直接從事天文觀測和制歷授時工作,因為局外人很難或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完整詳細的制歷授時多方位學科的,從原理到操作的應用科學巨著。在坤卦六三爻中文王說:“回從王事,無城有鐘”。就是說他脫離政務,只管天務。
紂王執政之初,不是一個昏君,商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均有較昌盛的發展,為易經的誕生奠定了科學文化背景。書寫材料紙、筆已問世,姬昌不具備用竹簡著易經的經濟基礎。說學富五車是指竹簡書,不可信,就周文王,孔子,老子的知識儲備,五車竹簡書是燙不完的。單是一部易經就有一車汗青,孔子游列國把易經帶著研讀,豈不擠了他和弟子們的行李空間。所以造紙技術的問世時間定在公元105年蔡倫對造紙術進行原料和工藝流程的創新是不合適的。紙張的問世應在公元前十一世紀之前。到周文王作易時,已經有了多層紙(叢紙)。
文王作易經,在制天文歷法謎語時所用的謎面記述了大量的當時科學技術,如采礦、釀造、制革、水文觀測和地震預報,交通、通訊等。是文王有意寫他那個時代的科技百科全書。易經給我們的實況是通解易經的只有天文、歷法、音律測歷。別的科學技術都是些以某一卦自成小系統的段落。構不成全經系統。直觀感覺是編制天文、歷法、音律測歷謎語系統是主要的目的所在,涉及別的科技門類具有依據須要的附帶性。本書解易經只解主系統,附帶系統留給讀者去玩味,我只做突出的重點解。
七 解易經的方法在那里?
在易經里。
1 首先剝去占筮的外衣
剝卦:初六,剝?以足,蔑貞兇。
六二,剝?以辨,蔑貞兇。
謎底:剝?移足滅貞兇。
是媾架聽成構架,剝?是打亂謎面的句式結構重新組句,移足是句未尾的斷語不能要,凡是貞兇兩字一定要替換掉,將貞兇兩字堅決消滅。
剝?以足是講字的結構。文王用拆字格謎,有的字多給了半邊或半截,要將多余的偏旁或字基剝除。如坎卦上六:系用徽纆……纆字的絞絲邊是多余的,就是說徽墨。中國最考究的墨,用它帶出叢紙就是宣紙(多層紙、叢紙或重紙)。有意附帶完成這一科技記錄。
有的字少給了半邊或半截,要給它填夠比如貞字加人旁就成了偵字。攸字加心底就成了悠字。
入日,剝?以辨滅貞兇。
六二用南方語可說成入日。入日便深入到了易經的本意,易經的話全是說的小日入成大日,大日加入授時歷置閏年。剝?以辨的意思是謎面上的文字大多無實際意義不要去管它,只用它的語音符號辨別它的真實含義,往大日、小日方面去猜。滅貞兇是說易經的原意在征積小日成大日,置閏修歷,完成這個任務的儀器是歷箏,謎面的貞兇是謎底的箏修或偵修。第366柱箏報閏是偵修。貞兇兩字一消滅,再看易經便全沒有了占卜的色彩。
2 用聽覺解易經
夬卦卦辭: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謎底:決,揚于王聽,符號有利告自疑,補歷即融,利有悠往。
夬是決字的半邊字,音乖,是射箭時套在拉弓弦的手指上的護套,又是箭離弦的像聲辭,意思是置閏由弦決。半邊字要以足添夠加兩點水成決字,即決斷謎底的訣竅。
“揚于王聽”謎面說揚聽成王就不錯。易經謎語的白底格是政策寬松的白底格,同音字可替代。同韻字也可替代。謎面寫的王明可猜成揚明。
“符號有利告自疑”利用謎面上給的語音符號解除自己的猜疑,不必過問謎面的語意。
“補歷即融”往置閏修歷上去猜,即刻貫通。
“利有悠往”。學會用聽解易經便可將易經通解,更可解開全部的華夏文明。
用聽解易還有一個要注意的事項是用南方土話聽。這一點文王在乾卦有所暗示:“初九,潛龍勿用”。可聽成吳語:除酒,勸儂無用。表示易經的謎語用南方語音。直接了當的說明這個門道的是莊周,他的書名稱《南華經》。文王在旅卦中說易經是用九頭鳥(湖北佬)的語言寫的。
聽南方俚語說什么?易經直接講天文歷法,講音律測歷,講歷箏唱什么曲子。天文音律自然就是萬曲之源。孔子說:“曲成萬務日不遺”(謎面是曲成萬物而不遺)三呂大夫的筆名就成了屈原(謎底是曲源,離騷便是離索,即測量歷法偏離量的歷箏的箏弦)。
入慢慢期修元稀。吾將上下日求索。引余碼于喊池稀,總余配和扶傷,折若募以拂日稀,了霄遙以鑲羊
這是破解出的謎底,書中有詳解。
屈原約公前340—278年,此時的春分點在白羊座,故說鑲羊。
用聽覺解易經孔子領會到了。他對噬嗑卦上九的解是: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孔子治學很謹慎,不直解易經,而是用易經中的謎語解易經中的謎語。這樣可少擔責任又可保留易經的玩味性。
“象曰”即象是說。“何校滅耳”即合校滅日,歲余造成的歷法偏離只能合起來校正。消滅歲余只能通過往歷法中加日即置閏。“聰不明也”即是聰補明也,是說易經中的話只能靠聽覺才能明白,靠視覺不能明白。
孔子,公元前551-497年,活了七十三個年頭,在當時算長壽,周游列國得到一部易經如獲至寶,感慨的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無大過矣”多數人認為這是孔子與易經相見恨晚。這其實是個謎語,大過是易經中的一卦。孔子解大過卦解的最透徹,大過卦無綜卦只有錯卦(綜卦是兩個卦互為上下顛倒的象),大過卦翻個跟頭還是它自己,不發生象變無大過即否定大過的卦是它的錯卦頤卦頤養天年之頤,頤是謎面,謎底是易,孔子這話的意思是學了易經可以使人長壽,果真增加了他數年壽命。不是說五十知天命少犯錯誤。
老子是孔子同時代的人《道德經》是易經的續篇,多數是謎語。他是周王室的圖書館館長,學易的條件比孔子優越的多,這是老子可續經的先決條件。他為了強調解易經,解道德經用聽為自己趣了三個筆名:老子,李耳,字聃。
老子,來自大過卦“大過動老”(謎面是大過棟橈)是說四年閏歷法超支越積越多,驚動了元級老符,將四年報閏,改為五年報閏。五年閏是易經歷法所特有的,執行者是元級老符是謂老執,制成謎語便是老子。
李耳是履日,即元級箏,是歲余小日長成大日時穿的鞋,小日的腳一個平年長一個尺碼,長夠四年就能穿這支鞋了,便可入授時歷加日置閏。
聃,耳字邊說解易經解道德經用聽,此字扣一個成語“耳濡目染”說的是染布的工藝流程,若要布色染的勻均須先將布濕透,這個過程為濡。濡布為什么用耳呢?因冷水很難將布濕透。水要先加溫,加溫到什么程度合適呢?染坊是土作坊,無溫度計,便用聽來測水溫,水燒響即可。溫度再高布反而不易濕透,這便是耳濡的由來。布濕透了再放染料,顏色染的到不到位當然是用視覺來觀察,這便是目染。
老子很幽默,他要用耳朵來冉(染)。聃字音擔,取自頤卦六四爻辭:“虎視眈眈”。謎底是和四擔端,即將四個歲余之和,放在閏年的開頭。擔字在這里是北方俚語意未入字典,是箏弦,一根箏弦稱一經又稱一擔,稱經要加量詞道,一道經,兩道經,擔本身是量詞又是名詞支撐樂弦的架稱擔子如二胡的擔子。
冉字拆開是土日月三字的重疊字,土是一種天文觀測儀器,用來測日影長度的竹竿子叫土圭,即易經中所說的“告公用圭”(謎底是校公用圭)校字南音俚語告音。日就是太陽日,月是白底格謎語,謎底是樂,公是平均太陽日,即標準時日,真太陽日是個變化值,有時大于24小時,有時小于24小時。
聃字構思是老子一絕,將易經的解法、易經的內容包括完全了。聃字是老子的注冊商標,享有專利,為了一個人的名字專設一字,古今中外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道德經》就是道得經。即箏弦聲道上得來的經。謎底還可以是到得經,倒得經,盜得經。為什么?等讀完此書自然會明白透徹。
再說染布,即是冉布,布為頒布。冉是旭日東升的過程描述,冉冉升起徐徐上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