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手游 土相 天伤:温州动车碰撞出“增长速度”两极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9:08:32

温州动车碰撞出“增长速度”两极舆论

(2011-08-05)

fieldset { width: 306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align: center; } 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 ● 陈迎竹 报道 上海特派员

  温州动车致命意外引发中国舆论两种意见的碰撞,“放慢发展脚步,反思发展速度”的呼声在网络上强力播放,但另一方面也有专家提醒意外与增长不能相提并论。

  7月23日晚上发生的高速铁路动车追尾事故造成数十人死亡,引发中国社会对铁道部门的高度不满,包括学者甚至官员,都出现检讨发展步伐与增长方式的呼声。

  著名财经作家时寒冰说出许多网民的看法,认为温州事故是近年来片面追求生产总值(GDP)增长、盲目投资的必然结果。他强调中国必须改变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模式,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放第一位,让政府从主导经济向服务社会角色转变。

事故前已有质疑声

  其实在事故之前,已经有质疑高铁发展方向的声音。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者赵坚今年初为文指出,建设高铁从来不是铁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高铁不能作为中国铁路建设与投资的主流方向和重点内容。

  赵坚认为,中国高铁发展之初就忽略了服务对象这一关键,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坐不起注定了高铁不可能盈利。他还指出,铁道部采取隐瞒信息和压制不同观点的办法,以致高铁投入运营后,媒体才抱怨票价过高,实际上提高速度必然导致高票价。有法律界对铁道部提起诉讼说从高铁票价获取巨大利润,其实高铁运营正遭受巨额亏损。

  资料显示,至去年底,铁道部负债总额达1万6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3100亿新元),债务已超过偿还能力,每年利息要700多亿元。近年大规模开展高铁的财力,主要依赖2008年中央提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专家估计,高铁项目至少获得约四分之一以上。   中国高铁加速发展起于2004年国务院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当时的铁道部提出全国范围“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自此大量预算投入与工程展开,每年的固定资产投入数以千亿元计,比起2004年之前的数百亿元,被称为跳跃式发展。到08年金融风暴,为了对抗经济危机而投入的四万亿元,更令铁道部顺势加大规划,无论客运网络总规模、专线建设或新线建设,都大大增加,一些项目还要提前完成。 温州事故后,国际舆论更关注中国高铁项目的进程会不会受影响。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学者罗雁云对本报表示可能会引起一些反思,但高铁是国家整体战略,应该不会因为一起意外而放慢。

  作为技术研究专家,罗雁云对舆论质疑的技术问题表示:“其实技术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成熟或不成熟,目前高铁的技术还是能确保安全的。”

  罗雁云指出,中国不会轻易放缓高铁发展,因为从日本经验来看,高铁对经济的推动还是起到很大作用。他说:“所谓效益不能只看高铁本身,而是它所带动的整体国民经济。”

  高速铁路的兴建确实已经拉近了中国地域之间的交通和时间距离,也带动沿线的经济和商业发展,并开始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铁路比飞机对节约能源和碳排放等环保效益更高,也让专家相信它更值得推广。

高增长不是问题?

  复旦大学经济学者孙立坚则指出舆论争论误区,认为事故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高增长的后果。

  他概括近期多起公共意外事故以及舆论反应时表示,放慢增长并不能保证安全。他告诉本报:“高增长不是问题,问题是粗制滥造工程推动增长造成的,与治理机制、自律、道德操守等相关。”

  熟悉日本事务的孙立坚认为,如果因为事故多而怀疑经济增长,反而会掩盖了真正的原因。日本今天经济结构调整没有动力,就是因为没有增长。   他说,今天的中国只要充分发挥市场活力,把闲置资源调动起来,结果就自然会是高增长,但与此同时必须把制度建设、治理机制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加以完善。高铁的发展如果在管理和制度等软件方面跟不上,必然要带来高代价,例如绿灯会变红灯、调度混乱等等,孙立坚认为,这种情况下的增长大可不要。 他感慨地重复着:“在中国这个阶段,只要把质量做好,自然会有高增长,但现状是不顾增长方式,只追求增长,最终将要为高增长付出巨大代价,非常糟糕。”

*tanetsph@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