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维文母亲歌词:女婴性早熟的可能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39:27

潘哲哲(上海)    pdasking@gmail.com

2010-08-11 14:03:44

  当这些性早熟的女婴们的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平时除了吃某品牌奶粉外,没有吃过其他食物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将奶粉列为可疑致病对象。因为我国婴幼儿奶粉业,曾经目睹过,安徽大头娃娃事件,2008年的幼儿肾结石(三聚氰氨)事件,都是由于奶粉所造成的。现在大家普遍怀疑此次早熟门事件,八九不离十,仍是奶粉在作案,因为它有犯罪的前科。    目前早熟门事件,也面临着与当年,肾结石事件同样的情况,家属想拿着奶粉去检测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遭遇了“检测无门的老难题”,去检测什么项目,激素检测不在奶粉的国家标准当中。奶粉可能主要检测蛋白,脂肪等营养指标以及细菌数,重金属等卫生指标。按圣元公司发表的公开信来讲,称圣元“产品反复接受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测,均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多年来,圣元公司在婴幼儿营养领域投入巨资进行基础性研究,对圣元产品的科学性、安全性具有充分的把握和信心,特别是激素含量更无懈可击。” 一如当年难以检测致肾结石的奶粉一样的技术谜局,按国家标准检测是完全合格,并且激素含量(这里圣元公司可能指的是引起早熟的雌激素,雌激素检测不在奶粉的国家标准中)也是无懈可击或极低极低的。这几乎充分证明他们的产品是非常安全的,绝对没有问题的。另外,曾怀疑在奶粉中添加雌激素或奶粉被雌激素污染。因为激素不是原料奶或奶粉的检测项目,在其中添加雌激素,要增加成本和劳力,但没有增加任何的新价值或有潜在的商业利益,基本也可排除在外。污染雌激素之说,经权威部门检测,圣元奶粉中的确没有雌激素或极低极低含量。 

  虽然有充分的理由怀疑是奶粉问题,但苦于没有现代司法文明的直接证据,国家权威部门又按国家标准对产品检测,结果是完全合格的,批批合格的。圣元公开信同时称,“对于普通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心存误解我们表示理解;-------认定配方奶粉导致‘性早熟’是不科学非理性的,国际国内的大量科研文献对此早有定论”。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女婴性早熟呢?的确合格的奶粉,为什么又要背黑锅呢?其中一定潜伏着什么不为人所知的秘密。笔者是兽医研究生毕业,在江苏农学院(现扬州大学)曾做过研究工作,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和理解,因为没有做检测或化验,仅仅只是初步怀疑,奶牛饲料中的发霉玉米所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可能是导致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到底是什么,还需权威检测机构的化验报告和医学专家组的最终结论。现就玉米赤霉烯酮可能导致女婴性早熟的来龙去脉,发病可能原因做一细细分析,以供讨论和交流。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霉菌感染谷物产生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发霉玉米及其他发霉的饲料原料中,作为一种非固醇类的雌激素,也是唯一由霉菌产生的植物雌激素,它很稳定,在储存、加工、烹饪过程中均能稳定存在,高温条件下也不发生降解,它在体内主要代谢途径为:还原为α-,β-玉米赤霉烯醇异构体,并与葡糖醛酸结合发生作用。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上述代谢产物,它们能与17-?-雌二醇竞争性结合胞浆上的雌激素受体,即机体误认为是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了,从而表现出相应的雌激素水平高的症状,即玉米赤霉烯酮具有明显类雌激素的作用;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主要毒副作用表现为雌激素中毒症,对小母猪的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出现异常变化,如阴唇红肿、乳头肿大、包皮肿大以及常出现发情等症状。这是在畜禽方面的公开的技术资料。    

为什么怀疑女婴性早熟是玉米赤霉烯酮所导致的呢,原因有三: 

一: 医生初步诊断为女婴性早熟,有乳房发育等症状或有血样分析结果,而涉嫌奶粉中没有检测到雌激素或极低,这是圣元公司的公开信中所说,应该是真正通过权威机构和国标方法检测过的。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性激素(雌激素)的原因。 

二:根据女婴性早熟的症状,可合理推断,奶粉中可能有类似雌激素功能的某种成份在,而具有类似雌激素的成份,并不多,玉米赤霉烯酮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三:奶粉生产企业,多数是从奶牛养殖户手中收奶,中国的奶牛散养较多。奶牛饲料中玉米或玉米青贮(玉米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饲料级玉米,由于国内种殖玉米的规模和收获加工玉米的水平参差不齐,玉米质量相差很大,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阳性检出率为45%,好玉米直接人用或工业用。差一点(有点发霉或破碎)的玉米价格低则作为饲料原料,其中好的作为猪或家禽的饲料,因为猪和家禽对玉米赤霉烯酮较敏感。奶牛对玉米赤霉烯酮不太敏感,较差的可能发霉的玉米(玉米赤霉烯酮阳性检出率就更高,含量也会更高)就多用在奶牛饲料中,导致所产奶中可能含有玉米赤霉烯酮,虽然它会在奶牛体内大大地被代谢降解,但据文献所说,其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醇,仍具有类雌激素活性,从而在奶粉中也含有这些活性成分。 

  在目前查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可对原料奶,涉嫌奶粉以及上游饲料所用玉米,检测其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或玉米赤霉烯醇的含量,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技术相对已经成熟,其定性定量检验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质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方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灵敏度高,是国际上公认的检测食品和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定量方法。但对其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醇的检测,方法则很少。 若玉米赤霉烯酮或玉米赤霉烯醇,两个指标中,有一项明显偏高,如高于500ppb(ppb:为十亿分之一),则奶粉致病的可疑性会陡然增加,若检测含量都很低,则可初步排除,还需另找原因。 

   按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FCA)制定的玉米赤霉烯酮暂定每日最大耐受量(PMTDI)为0.5μg/公斤体重, 根据女婴食用奶粉的每天剂量和时间长短,性早熟开始的时间点,以及女婴血清分析值等综合判断,应该可以初步勾勒还原出发病的真正原因,以尽早采取相应措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