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网格帘规格:毛泽东高瞻远瞩?屯兵鸭绿江畔(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23:38:24
毛泽东高瞻远瞩 屯兵鸭绿江畔 毛泽东:这场战争将如何发展,需要严密注视,应作好战局恶化的准备。 纪实文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武立金 著  作家出版社06年9月第1版  29.00元   2006年09月30日13:25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周恩来和聂荣臻正襟危坐,注视着沉思中的毛泽东。毛泽东手里的香烟冒出蓝色烟雾,缭绕不绝。他弹一弹烟灰,踱到地图前,看着地图右上方战火犹酣的朝鲜半岛和半岛中部长约二百五十公里的三八线,若有所思地说:“孙武子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场战争将如何发展,需要严密注视,应作好战局恶化的准备。”

“麦克阿瑟是个战争狂,一闻到硝烟味中枢神经就兴奋,有人说他是中了战争的梅毒。这个亡命徒积极主张发动侵朝战争,已命令驻日陆军第八集团军沃尔顿·沃克中将入朝指挥作战。这个沃克据说是得克萨斯州人,性烈好斗,外号叫斗牛犬。”总参代总长聂荣臻介绍道。

“不能小看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下去会很快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和远东的和平,还可能引起世界大战。”毛泽东以他那军事家的机敏,预感到朝鲜战争有升级扩大的可能,他告诉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应该立即召开军委会,研究加强我东北边防问题,以作未雨绸缪之计,包括研究安排部队调动问题,建立指挥机构以及后勤保障问题。”

“美国杜鲁门总统下令出兵台湾海峡,又称台湾地位未定,这无异于向我下了宣战书,迫我必须应战。”周恩来面带忧色说,“四野作为军委的战略预备队入关南下后,东北地区只留下一个四十二军搞经济建设,兵力十分空虚,可以说那里是有边无防!”

东北布兵较少,并非军委主席毛泽东的疏忽。当时他主要考虑到北边有坚强的后盾苏联老大哥,南边有兄弟邻邦朝鲜,两国与我们的关系很好,都是一家人,在那里不需要放太多的部队,因此就把四野的主力调到南方去了,为下一步解放台湾作准备。

沉默半晌,毛泽东又点燃一支烟,询问道:“恩来之意,是否是说暂缓解放台湾,移兵北上,为朝鲜局势突变作准备?”

周恩来点点头:“一旦朝鲜战局逆转,我无后备军,便会措手不及。为了保卫国防,保卫家门,总参正在考虑派得力的部队加强东北边防。”

“你们总参打算用哪个部队?”毛泽东问聂荣臻。

“作战部研究了几次,考虑用原四野的十三兵团,即驻防河南的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和驻防东北的四十二军。”

“为什么考虑用十三兵团的部队?”

“因为这几支部队东北人多,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打过仗,对东北地理情况熟悉,对与东北相似的寒冷气候也完全能够适应……”

“这个想法好,调四野过去是对的。”毛泽东吮着嘴唇,然后问,“炮兵呢?”

“准备用佳木斯的炮一师,河南的炮二师,安东的炮八师。”

毛泽东微微颔首说:“战争一旦爆发,很难预料发展到什么程度,什么规模。要立即调整战略重心,抽调部队保卫边防,准备防止东北边境出现的危机情况。一个是调兵,一个是选将,你们要好好研究一个方案。”

“这支部队可以叫东北边防军。”周恩来说,“我与朱老总、林总、罗荣桓同志研究,建议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调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那好啊!你们还要考虑一下第二线的兵力问题,作好打大仗的准备,作好进行一场空前军事斗争的准备。要有备无患,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无备。”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站在时局的高处,走在事件的前端。毛泽东高瞻远瞩,巧夺先机于对方,迅速果断地组建东北边防军并屯兵于鸭绿江畔,为我国后来的出兵援朝争取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