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都哈力克:蜱虫咬人病例 多“被耽误”致死(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33:35
蜱虫咬人病例 多“被耽误”致死(图)http://www.enorth.com.cn  2011-06-09 17:19

  蜱虫的“袭击”对象多是老人

  自2006年在安徽省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以来,对于这种病毒的研究一直在进行,至今只能确定蜱虫叮咬可能引起这种病症的出现,但仍无法找到真正的致病原因,后改称这种病症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但这并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传染病。只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完全可以治愈。正如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崔宁所说:“致死主要是由于治疗太晚和为赚钱,少数村医耽误治疗。”

  重症致死

  大多因为治疗太晚

  6月2日,黄式顺的母亲尚昌兰已经在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的重症病房住了8天。对于母亲为什么会感染上这种病,黄式顺一直不能理解,“查了很多遍,没有发现任何伤口。”

  黄式顺的家在商城县鲇鱼乡大碑村。多年的开发和建设,他家的田地早已没有了。黄式顺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尚昌兰在家看孩子,闲余时间在房子旁边的空地上种些蔬菜。黄式顺认为,可能是在种菜时,母亲被蜱虫咬了。

  而当他得知母亲出现高烧症状时,已经过去了8天。

  据信阳市宣传资料称,此类疾病的发病高峰为每年的4-10月,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

  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是信阳市收治此类病的重症医院,转到这里的病人几乎全部出现过昏迷。而昏迷阶段则是此类病最危险的时期。

  “只要病人能熬过昏迷阶段,清醒后就可以治愈。”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崔宁对记者说,在这里的重症患者,大多因治疗太晚而出现重度症状。

  在他看来,蜱虫叮咬并不可怕,这种病的临床死亡率大约在2%—8%之间,死亡病例多发生于老年人。“治疗这种病的唯一方法就是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因为多年来,信阳市蜱虫叮咬病例多发生在农村,并且初期表现为发烧症状,这让很多人对此并不在意,等到恶化后再去医治大多已来不及。崔宁说,前几天,罗山县曾送来一位高度昏迷的患者,治疗几天后并没有出现任何好转,只能如实告知家属。“按照农村习俗,很多人希望能在家里走完最后一程,我们只能如实告知。”

  2008年2月19日,卫生部曾向各级卫生部门下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其中指出,蜱虫叮咬后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治病心切,一些家属几乎每天24小时陪护在病人旁边,并无法顾及危险的存在。“得病的不是父亲就是母亲,做儿女的,谁忍心离开。”

  为了应对频发的病情。2011年5月,河南省卫生厅下发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试行)》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并要求各地医院严格按照试行方案进行预防和治疗。

  崔宁说,现如今的治疗方案属于综合治疗方案。病原治疗采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对有明显出血者,可输血小板、血浆。“至今无法确定病原体,就无法对症治疗,只能采取这种治疗方式。”

  部分村医 耽误治疗

  治疗了8天,尚昌兰已经可以说话和坐起,但与尚昌兰在一个病房的袁以周则没有那么幸运。5月31日送到这里进行救治,直到6月2日还处于昏迷状态。

  据袁以周的家人说,之前她只是发烧,并没有说被蜱虫咬过。治疗几天无效后,才告诉邻居,她被蜱虫咬过。“但在村医院也进行了抽血化验,村医说没事,只是感冒,让输液。”直到后来病情越来越重,才转到了这里。

  崔宁说,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7天以内是最佳治疗时期,否则治疗就会出现麻烦。“很多致死的病例,都是由误诊造成的,因为部分村医为赚钱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而在他看来,蜱虫咬伤的诊断很简单。只需要对病人进行血常规检查,连续三天检查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就可以推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采取治疗。“这样的检查,一般在乡镇医院都可以完成。”

  据了解,国家疾病防控中心早在2010年5月就在商城县设立了流行性出血热观测站。对出现发热伴血小板降低的患者都要进行上报,采集血样。

  自2009年起,商城县就建立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就诊机制:凡村卫生所发现发烧的病人,卫生所不得留治,而应立即将病人送至乡卫生院进行血检,如果发现病人血小板减少,乡卫生院须将病人送至县定点医院就诊,不能延误病情。强化培训,对乡卫生院院长、防疫医生、村医生、县内科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普及蜱虫叮咬救治的办法及程序。

  在2010年,曾有媒体报道,信阳市曾存在村医误诊的问题。今年,误诊和耽误治疗的情况依然存在。让袁以周家人感到气愤的是,“既然有这样的规定,村医就应该告知家属转院,但他没有这样做。”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尚昌兰身上,她在商城县医院治疗了5天,因病情加重才被转到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

  对此,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余芳承认,“极少数可能存在村医为赚钱耽误治疗的情况。一经发现,我们会严肃处理。”

  令病人家属感到宽慰的是,大部分转到这里的病人都能治愈出院。截至6月2日,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共收治此类病人51位,治愈40位。

  蜱虫夺命 仍是个谜

  全世界范围内的蜱虫叮咬人致病事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首先报告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此后欧洲等地也相继报告了这种病例。2006年安徽省就出现过这种病例,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等地,也都曾在蜱虫中检测到相关病毒。1997年河南省信阳市出现首例病例。近些年来,对于蜱虫叮咬人致病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崔宁说,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蜱虫一般栖息在草丛、树林中,有8只触角,身体只有绿豆般大小,呈褐色,躯壳是个椭圆形的硬甲。蜱虫的嘴上长有倒刺,一旦插入皮肤开始吸血后就很难拔除。

  据了解,我国已知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可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包括无形体感染和病毒感染等。

  在商城县常见的有多种蜱虫,根据其生存的地方可分为草蜱虫、狗蜱虫、牛蜱虫等。余芳说,根据目前病例了解,狗蜱虫、牛蜱虫基本上叮咬人后,不会致人感染。而伏在草上的草蜱虫易感染接触到的人群。所以,采茶、下地干活等户外活动受到蜱虫叮咬致病的比较常见。“在防治手册中,这种病症疑似为蜱虫叮咬后引发病症,已被国家疾控中心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行监测,以进一步探索病因。所以蜱虫仍旧是个谜。”

  在采访期间,信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沈大勇,一直陪同河南省卫生厅的专家在信阳市各个地方进行会诊研讨,“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来救治患者,并且用所有的手段来预防蜱虫咬人事件再次出现。”

  对于患病者来说,治疗这种病的费用也相当昂贵。黄式顺陪着母亲治病不到半个月,已经花了2万多元。这让他有点承受不起。“虽然农村合作医疗能够报一部分,但剩下的那部分对我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所以农民生不起病,也进不起医院。”

  相对于黄式顺,袁以周的家人则没有想那么多。几天来,袁以周的儿子只要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告诉他们,一定要用最好的药,要最好的医生来治,“钱不是问题,只要能救命。”

  谜一样的蜱虫背后,是残酷的现实。

文/摄 见习记者 刘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