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兰修复的遗物:袁枚喜得文天祥用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31:23
  
  宋人的器物到了清代,自然就是古物。有些古物可以玩赏,成了所谓古玩。如果是宋代名人的器物,在清代已很不容易得到。文天祥是宋代名人中的名人,他抗元御侮主张和不屈不挠的志节,历为后世仁人志士所尊崇,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今天谁要是得到一件文天祥用过的器物,一定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清代学者袁枚(1716—1797)在他79岁时,就得到了一方文天祥的砚台,给他晚年娱目清心的生活,带来莫大的喜悦。
  
  清乾隆丁未(1787)十二月,杭州临平的一位渔父在临平湖中网得一砚,恰好有王仲瞿居士行舟于此,观看这方砚后,断定是文天祥遗物,便以二十元“番钱”(外国钱币)换得此砚。王居士是袁枚的好朋友,不久便将这方文天祥用砚转赠袁枚。袁枚颇富收藏,于诸珍藏中十分爱重这方砚台,特制檀匣贮放此砚;并仿照朱彝尊邀人歌咏“玉带生”的韵事,也邀了当时诗坛名流为此砚各赋一章。袁枚还将得到此砚的经过写成识文,刻于檀匣的匣盖上。
  
  清人梁绍壬(1792—1837)见过此砚,说它长宽各三寸余,贮墨处微凹,底圆而凹象,蝉腹;沿左边至顶,刻有铭文。梁称此砚为“文信国绿端蝉腹砚”。砚铭如下:
  
  文山攀髯之明年,叠山流寓临安,得遗砚焉。忆当日与文山象戏,谱玉碰金鼎一局,石君同在座右。铭曰:洮河石,碧于血,千年不死苌宏骨。
  
  铭文中的“石君”,砚台的雅称,此指“绿端蝉腹砚”。铭文的落款是“皋羽”,由此可知,铭文作者是宋元间诗人谢翱。
  
  谢翱,字皋羽,福建长溪人。当元军攻陷临安后,皋羽毁家纾难,率乡人投文天祥,任文部参军。文天祥兵败被俘,皋羽悲不能禁。文天祥死后七年(1290),皋羽在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子陵台为文天祥设奠哭祭,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为天祥招魂。歌词十分悲哀,歌罢竹石俱碎。谢翱作的砚铭中提到的“叠山”,是南宋诗人谢枋得的号。谢枋得也是抗元的志士,1289年被掳至京师后,绝不与元政权合作,不食而死。铭文中述谢枋得在文天祥死后次年(1284),于临安(杭州)得到此砚。谢翱见了此砚,忆起当年与文天祥对弈的情景,其时,这方砚台就在座侧案上。睹物思人,不禁生出“洮河石,碧于血……”的感慨。
  
  这方石砚由文天祥始,经谢枋得、谢翱两人之手,又历五六百年时间到袁枚之手、梁绍壬之寓目,仿佛是我国几代知识分子道义的继承和传授。这方砚,不仅具有了其它器玩的共性,更具有其它器玩所没有的时代精爽。可以想象到袁枚得到它时的情怀和快慰。
  
  (刊于1996年1月4日《安徽市场报》,题为“文天祥的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