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暴走一日游:详解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睢阳保卫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3:17:46

北溟玉:详解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睢阳保卫战

2011-08-06 07:58:48

归档在 《大唐乱世之天宝裂变》 | 浏览 5341 次 | 评论 5 条

(一)

 

张巡现在的日子很难过。

这一回,尹子奇算是王八吃称砣——铁了心了,非要拿下睢阳不可。他从陈留运来大量的云梯、木驴等攻城器械,紧紧围住睢阳,日夜攻打。

前两个月还可以,但是进入九月之后,张巡面临的困难便越来越大了。睢阳当下最主要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兵力不足;二是粮草不足。

当初,张巡与许远合军之时,总兵力将近有一万人,用来守卫睢阳这样的中型城市,大体上是够用了。可是,经过五个月残酷战斗的洗礼,当下睢阳守军已经不足三千人了。

比人员更惨淡的是粮食。前文曾经交代过,城中本来补充了六万斛粮食。这六万斛粮食足够睢阳六万军民支持一年的。可是,嗣虢王李巨这个笨蛋却非要分一半给濮阳和济阴。济阴守将收到粮食之后,就投降了尹子奇。李巨见形势不妙,便远远地跑到临淮躲了起来。这就造成了睢阳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危局。

进入九月后,城里的粮食已经快见底儿了。刚开始的时候,每人每天还可以分到一勺米;过了几天之后,一粒米都没有了,只好宰杀战马充饥;又过了几天,战马都吃光了,大家只好捕鸟挖鼠;又过了一段日子,全城都找不到一只飞鸟、一只老鼠了,人们就只好吃茶叶和纸草;后来,连茶叶和纸草都没有了。

该吃什么呢?还有什么是可以果腹的?

渐渐地,城中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交易。张巡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样下去,迟早会发生变故。张巡有一个小妾,体态丰腴。他见众人没有东西可吃,就把自己的小妾拉了出来,当着三军将士的面儿,亲手杀死,烹饪。

张巡诚恳地对军士们说,“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们哭成一片,就是不肯吃肉。张巡强行命令他们吞食,众人含泪下咽。许远也宰杀了自己的几名童仆,供大家享用。

睢阳吃人的生活方式就此风行。刚开始是吃死人;没有死人了,就开始吃那些快死的人;快死的人也没有了,大家又开始吃妇女、老人和小孩儿;妇孺老幼吃完了,就每日定量宰杀青壮年。据史书记载,第三次睢阳保卫战中,睢阳六万人口被自己人吃掉了三万。

令小玉啧啧称奇又感动万分的是,从始至终,那些被吃的人都没有一丝的怨恨,,而且也没有一个人越城叛逃,“人心终不离变”

救兵在哪里?张巡第一次觉得这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是的,救兵如果再不来的话,睢阳恐怕就守不住了。

张巡已经没办法再等待了,他找来了南霁云,让他去附近的各个郡县求援。南霁云单枪匹马,凭着一身好武艺,愣是冲破了敌人的防线,成功地突了围。

按照就近原则,南霁云直奔谯郡而去。谯郡太守许叔冀拥兵两万,整日里就是吃饭睡觉打豆豆,但是南霁云来找他借兵之时,他却一口回绝。这其中尚有一段隐情。原来,这许叔冀是前任宰相房琯的人。而新任的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则是房琯的死对头。所以,许叔冀与贺兰进明也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本来同在一个战区,两人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对付敌人。但是,实际的情形是,两人相互观望,相互牵制。许叔冀之所以不肯借兵给南霁云,就是担心贺兰进明趁虚来袭。所以,任由南霁云百般哀求,许叔冀始终不予理会。最后,实在是拗不过了,这位太守便从城墙上扔下一千多匹布给南霁云。南霁云气得要死,现在缺的是人和粮,要布有个屁用。他在马上高声叫骂,非要让许叔冀下城来决一死战,“叔冀不敢应”

南霁云无奈,只好转奔彭城。想当初,南霁云就是从彭城走出来的。彭城太守尚衡是他的故主。南霁云心想凭着过去的那点儿交情,尚衡应该会帮助他的。孰料,尚衡不仅不肯帮忙,反而转过来劝说南霁云留下来,共图大业。

南霁云气得脸都青了,但是也无可奈何,转念一想,御史大夫贺兰进明就任河南节度使,作为河南战区的最高领导人,睢阳的事儿他理应会管,所以又来到了临淮。

节度使到底是节度使,贺兰进明手下果然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贺兰进明设宴款待南霁云,却绝口不提援救之事。贺兰进明之所以不肯借兵,一是担心许叔冀趁虚来袭,二是担心张巡守土成功,位居己上。不过,贺兰进明虽然对睢阳不感冒,对南霁云却是很感兴趣,屡屡劝说南霁云留下效力。

南霁云心里惦记着城中军民,是吃也吃不下,喝也喝不好。他留着眼泪哀求贺兰进明,“昨出睢阳时,将士不粒食已弥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广设声乐,义不忍独享,虽食,弗下咽。今主将之命不达,霁云请置一指以示信,归报中丞也。”说罢,南霁云将一只指头硬生生地咬断,丢到案上,转身离去。临走之前,心情极度悲愤的南霁云一箭射中佛寺的壁画,其箭深入墙砖,他恨恨地发誓道,“吾破贼还,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见死不救。真源令李贲送给南霁云一百多匹战马,宁陵城使廉坦率军三千来援。可是,敌军围得十分严密,等到南霁云、廉坦进入睢阳,三千人马只剩下一千多人了。城中军民听说救兵来不了了,“恸哭累日”

当时,有人曾经建议突围。应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起码,还可以保全一部分人的性命。可是,张巡与许远商量之后,认为不能突围。因为,睢阳实在是太重要了。睢阳一旦陷落,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敌军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南下进攻江淮了。届时,帝国的财路将会断绝,长远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由于长久的饥饿,城中的人都是全身浮肿。但是,他们依然日夜警惕,毫不懈怠。

 

(二)

 

至德二载十月癸丑日,睢阳正式陷落,叛军蜂拥而入。张巡面朝凤翔的方向,三跪九叩之后,说了他对皇帝的最后一句话,“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说吧,他还挥着刀子与敌军展开巷战,最终力尽被擒,许远等三十多名将佐也先后被擒。

叛军士兵进城之后才发现,睢阳其实已经是一座空城了,包括张巡等人在内,全城只有几百人了。战况的惨烈可见一斑。

尹子奇终于近距离地看到了传说中的张巡。他问张巡:“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张巡断然地回答道:“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尹子奇亲自用大刀撬开张巡的嘴巴,大吃一惊,里面居然只有寥寥三、四颗牙齿。张巡破口大骂:“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作为对手,尹子奇对张巡的气节也是十分佩服,打算礼遇张巡,可是他的左右却对他说:“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

大家都知道,南宋宰相文天祥(就是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那位英雄)有一传世名篇,唤作《正气歌》,内中有一句“为张睢阳齿”,讲的就是上面的故事。

尹子奇想想也是,转而又去招降南霁云。南霁云的反应与张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低头不语,若有所思。张巡还以为南霁云动了心思,大呼:“南八,一死何惜,岂能降贼成千古恨乎?”南霁云笑了笑,说出了人生的最后一句话,我刚才其实是在想颜杲卿的故事呢。

尹子奇无语,即刻将张巡等人全部剜心剖腹,只留下许远一人。之所以要留下许远,并不是因为尹子奇心慈手软,而是因为伪燕有一项规定,攻城掠地,生擒守将才算是大功。而许远正是当时睢阳名义上的守将,所以尹子奇就把他留了下来,打算押送到洛阳请功。行至偃师的时候,负责押送的将领听说安庆绪败退河北,便将许远就地斩杀。后来的唐朝大文人韩愈对许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当时,肃宗已经命令同平章事张镐代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张镐率浙东节度使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节度使高适、青州节度使邓景山驰援睢阳。为了保险起见,张镐首先命令濠州(今安徽风阳东)太守闾邱晓就近救援。谁知,闾邱晓傲慢抗令,居然按兵不动。睢阳陷落的第三天,张镐的大军便赶到了。十日之后,郭子仪大军开入洛阳。尹子奇与张镐交战失利,退回陈留之后,为部下所杀。张镐深恨闾邱晓见死不救,将其活活打死。虽说于事无补,但最起码也可以告慰睢阳的英灵。

张镐将张巡、许远等人的英雄事迹上奏朝廷,请求肃宗加以褒奖。但是,有人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指责张巡等人太过残忍,居然食人充饥。好在当时的名士董南史、张建封等人力挺张巡、许远,指出如果没有他们坚守睢阳,江淮势必会落入敌手,何时能够堪平战乱,就遥遥无期了。肃宗这才下诏,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南霁云为开府仪同三司。

南线与西线、北线不同,唐军始终处于守势,各郡官吏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人强制要求张巡与许远坚守睢阳,但是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却甘心困守孤城,甚至到了弹尽粮绝的危险关头,都不肯放弃睢阳。只此一点,便足以令人刮目相看了。

安史之乱当中最最惨烈的睢阳保卫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张巡与许远的真实事迹,可以启示我们很多很多的道理,但小玉觉得,最重要的则是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人,是要活出点儿气节的。

 

 

北溟玉长篇通俗历史作品《大唐乱世之天宝裂变》77,更多精彩尽在明日。

北溟玉:回纥友军洗劫大唐东都的血泪启示

2011-08-08 08:32:57

归档在 《大唐乱世之天宝裂变》 | 浏览 7924 次 | 评论 5 条

新店大捷之后,胆战心惊的安庆绪率伪燕官吏连夜逃出洛阳。消息传来,唐营上下欢声雷动。是啊,不用发一箭一矢,不用伤一兵一卒,就可以收复东都洛阳,这样的好事儿当然值得高兴。

郭子仪也十分开心,当即点起大军,准备开入洛阳。突然,有人跑来告诉他,出事儿了,已经有一支军队进城了。

郭子仪暴怒,纳尼,这是谁啊,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不听本帅的招呼,擅自入城?来人只说了两个字儿。郭子仪听了,当时就熄火了,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因为,来人说的那两个字儿是:回纥。

郭子仪之所以熄火,因为进城的军队不是他郭子仪的人马,而是叶护的回纥大兵。一涉及到回纥,问题就变复杂了。因为,这已经不是领导与下属、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了,而是国与国之间的邦交问题了,稍稍处理不慎,就可能会激发剧变。这样的大政方针问题,也不是他一个武将所能左右得了的。

郭子仪之所以叹息,是因为他知道,城里的百姓要遭殃了。回纥大军名义上是友军,实际上就是雇佣军。人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土,可不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泛滥,而是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想当初,肃宗皇帝也亲口答应叶护,收复两京之日,“土地士庶归大唐,金帛子女归回纥”。回纥大军早早地进城,可不是为了什么维护社会治安、清除敌特分子。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也十分单纯,说得好听点儿,叫做补充给养,说得直白点儿,就是赤裸裸的抢劫。最要命的是,人家是奉旨抢劫,依法办事儿,你能咋办?

原来,回纥太子叶护担心李俶再次寻找借口阻止大军劫掠,索性趁着唐军不注意的工夫,统率大军在第一时间冲入了洛阳。叶护给他的部下下达了命令:自由劫掠三天。回纥大兵平日所见,不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就是一望无垠的大沙漠,几曾见过洛阳这么繁华的都市。这帮家伙进了城,眼睛当时就绿了,看见金银财宝,伸手就抓,百姓稍有阻挡,顺手就是一刀;看见美女,二话不说,拦腰一抱,往肩上一扛,抬腿走人。

这帮打着友军旗号的土匪不仅把洛阳府库当中的财帛收缴一空,还把贪婪的爪子伸向了普通的老百姓,掠夺财物之多,“不可胜计”。城中的女眷惴惴不安,纷纷登上圣善寺和白马寺的阁楼避难。残暴的回纥大兵居然纵火焚烧二楼,致使“伤死者万计,累旬火焰不止”

洛阳的百姓满以为朝廷大军一到,就会迎来自由的新天地。岂料,前门刚赶走一只狼,后门就进来了一只虎。最让人气愤的是,政府居然无动于衷。

眼看着外国军队在自己的土地上大肆劫掠,李俶的心情也十分不爽。可是,不爽又能怎样?先是他老爹肃宗面允叶护“金帛子女归回纥”,紧接着,他又答应人家,等到收复洛阳之后再践约。现在,洛阳光复了,回纥大兵四出劫掠,那也是照章办事儿。李俶完全没有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索性不闻不问。

还是郭子仪比较好,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请李俶出面请来了当地的士绅富豪,大家伙儿又凑了一笔巨款给回纥,叶护这才停止了抢掠。每次读到这里,小玉都会想起电影《南京!南京!》当中的一个片段。日军说,只要难民营交出多少多少个年轻女人,他们就放过其他人。迫于无奈,难民营的管理人员只好站了出来,“呼吁”有觉悟的年轻女子为营“捐躯”。

不同的时代,一样的悲剧,都在重复着一个简单而泣血的道理:没有国家的强大与安定,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

 

 

北溟玉长篇通俗历史作品《大唐乱世之天宝裂变》78,更多精彩尽在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