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图旧书网网址:大挑与拔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39:16

大挑与拔贡

 

  大挑:

  是清朝入仕的一种途径。清制,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进士,即可赴大挑。大挑时,不再组织任何考试,而是专看相貌。以二十人为一排,由王公大臣负责挑出一等三人,作知县用,二等九人,作教职用。相貌魁伟者往往挑为一等,其次为二等。陕西人,一代名臣阎敬铭相貌丑陋,两只眼睛一大一小,他在考中举人后曾参加大挑,因貌丑而遭摈弃。李岳瑞民国笔记小说《春冰室野乘》记云: “朝邑文介公敬铭,状貌短小,二目一高一低,恂恂如乡老。末第时,尝就大挑。甫就班跪,某亲王遽抗声曰:‘阎敬铭先起去!’公深以为恨,常慨然叹曰:‘一岁三落第,而会试不与焉!’”以后,阎敬铭发愤读书,1845年再考中进士,后入翰林,改官户部。

    贡院:

 从前的举人考试,三年一科,正式的名称叫「乡试」,也雅称为「乙科」,考上的就是举人了。乡试都在各省省会举行(每年秋八月)。乡试的考场,就称为贡院

    贡生: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进贡嘛,很容易理解的)。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初进学的秀才,称为附生,附生升廪生,廪生升岁贡生(含恩贡生),都必须经过岁试,依次递补。廪生出贡,有一定年限,例如清初台湾府学是每年一贡,台湾、凤山、诸罗县学每二年一贡,彰化初设时四年一贡,到干隆末才改二年一贡。这些依序出贡的贡生,便称为「岁贡」,假如出贡的年份,朝廷恰有重大庆典或喜事,则这年的岁贡,便称「恩贡」,恩贡有一项岁贡所无的特权,即非有重罪,学政不能呈请革去科名。正途出身的贡生,另有「拔贡」、「优贡」、「副贡」三种。拔贡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至于优贡,则是由地方教官保举品学兼优生员,项目呈送学政会同巡抚考试,非常难得。副贡是由乡试卷中,选取文极佳却因额满见遗,或极好卷中稍有瑕疵的落第者,称为副贡。正途五贡之外,又有「准贡」、「廪贡」、「增贡」、「附贡」、「例贡」等名目,都由捐纳而来,视其身分,而名目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