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拉全面战争3.0mod:林彪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0:28:52

林彪

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 2006-05-12

 

  林彪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關鍵人物。他從1959年廬山會議迅速崛起,取代彭德懷成為國防部長,為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解決了掌握兵權穩定軍隊的問題,而他在1970年“九大”迅速失勢,直至出逃外國墜機身死,也為鄧小平製造了復出的機會。三十余年過去,但林彪從失勢到出逃再到死亡,事情發展之快之突然都留下難解之謎。

 

深諳韜光養晦之理

 

  林彪1907年12月5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戶地主家庭,少年時期即沉穩內向,善動腦筋。“五四”運動興起後,林彪逐步接受新的思想,十六歲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十八歲南下廣州,入黃埔軍校學習軍事,在這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林彪在南昌暴動後的遊擊戰爭中,初步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為朱德、毛澤東賞識,不到三十歲即擔任毛澤東嫡系部隊紅一軍團團長。他的突擊戰術,多次擊敗國民革命軍的圍剿。之後,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均有赫赫戰績。
 
  中共建政後,林彪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55年獲授元帥軍銜,名位僅列朱德、彭德懷之後。在1959年廬山會議之前,林彪實際上未有重要的實際職務,雖然在十位元帥中是最年輕的人,但其健康狀況欠佳,予外界的印象比較消沉。
 
  但大部分人認為,林彪這段時間的消沉是因為他深諳明哲保身、韜光養晦之道,在等待可以躍到前臺的機會。林彪部屬透露,林彪臥室內有兩幅條幅,一為“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一為“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而他處理文件的原則是“主席畫圈我畫圈”,只有毛澤東表過態的,秘書才代他畫圈,否則他常以“呈主席批示”回避表態。為表示對毛澤東的尊敬,把“請主席閱”改為“呈主席閱”,僅由此即可見出他的小心翼翼。

 

廬山會議迅速崛起

 

  幾年沉潛之後,1959年召開廬山會議,林彪的機會終於來臨。自從1957年“大躍進”以來,毛澤東和劉少奇、彭德懷等人的分歧即日漸公開化。在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會議上,毛澤東借反對“教條主義”和“資產階級個人主義”開展整風運動,彭德懷等人雖也響應號召,但並非真心支援。而林彪則就反“教條主義”積極向毛澤東進言。雖然林彪在党內只是一般的政治局委員,直到軍委擴大會議前兩天才在中共八屆五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副主席,但這種支援迅速得到毛澤東讚賞。除了在軍委擴大會議開幕作表態性講話及出席閉幕式外,林彪未再參加會議,會期中也未發任何指示或建議。可見出林彪在情況未明之前,每一次表態都是體現出小心謹慎的原則。
 
  廬山會議剛結束,毛澤東突然從反左轉向反右,以及揪出“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的做法,令全党上下一片震驚和沉默。接任國防部長的林彪則第一個打破寂靜,他在當年9月全軍高級幹部會議上大聲提出“毛澤東同志全面地、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他號召全党以主要力量學習毛澤東著作,稱這“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捷徑”,而且“學了馬上就可以用”。
 
  在1960年1月的黨中央會議上,林彪把毛澤東對延安抗大的題詞三句話八個字總結成“三八作風”,作為軍隊革命化的標準。他在提出口號“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後又加上“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據說印數超過《聖經》的《毛主席語錄》也是林彪在此時的發明創造。他要《解放軍報》在報眼的位置刊登毛主席語錄。
 
  1960年9月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林彪又提出了“四個第一”。在他的主持下,通過了《關於加強軍隊政治思想工作的決議》,從內容到表達方式儘量模倣毛澤東為紅四軍黨代會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林彪還討好地稱這是在“復古”。
 
  這種獨樹一幟的方式,既在外界眼中一步步將林彪塑造出毛澤東思想捍衛者的形象,同時又讓毛澤東在孤獨中獲得支援力量。毛澤東本來一向認為林彪對自己不構成威脅,對其賞識有加,此時則進一步判定林彪是忠實于他的思想路線的人。
 
  隨後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在劉少奇等人檢討三面紅旗的問題時,林彪更表明態度站在毛澤東的立場。講話稿是軍委秘書長羅瑞卿找人準備的。林彪夫人、林彪辦公室主任葉群在北海附近的三座門軍委辦公地討論發言稿時,代表林彪說要加上關於毛澤東個人天才的內容,但羅瑞卿等人並沒有採用。
 
  發言稿送交林彪後,林彪認為根本沒有體現他的意圖,遂自己擬定了提綱。他說:“三面紅旗是正確的,是現實生活中的反映。”他認為,產生經濟困難“恰恰是由於我們有許多事情沒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如果聽毛主席的話,體會毛主席的精神,那麼彎路會少走很多,今天的困難會要小得多。”深得毛澤東之心的林彪發言甫了,毛澤東立即帶頭鼓掌。
 
  得到毛澤東信任後,林彪逐步將親信安排到軍隊各個要害部門:黃永勝任總參謀長,邱會作任總後勤部部長,李作鵬主掌海軍,吳法憲控制空軍,再加上葉群從中串連,林彪心思慎密、步步為營的策略大功告成。掌握軍權之後,下一步就是黨政最高權力。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地位被寫入党章,這是林彪一生中攀上的權力最高巔峰。

 

 

 

九大之後迅速失勢

 

  但是,“九大”同時也成為林彪失敗的轉捩點。在這次會議上,林彪和毛澤東的分歧開始為外界所知。
 
  毛澤東沒有採納林彪、陳伯達主持起草的“九大”政治報告。林、陳的報告《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主張國內主要矛盾不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因此,治國主要任務應是發展生產。毛澤東對此違背“階級鬥爭為綱”的報告稿極其不滿,另起爐灶,改由張春橋、姚文元起草。林彪、陳伯達又作了修改,呈遞毛澤東,未料毛澤東連信封也不打開,即寫上“退陳伯達”將修改稿發回。陳伯達隨即倒臺。
 
  林彪向來對張、姚“筆桿子”厭惡有加,這次卻要在“九大”念他們起草的報告,心情可想而知。他直到登臺前最後一分鐘也沒看報告一眼,秘書說:“我給您講解一下報告”,林彪卻斷然拒絕:“不聽!”念報告時,林彪臉色煞白,頭也不抬,一口氣念完報告即返回家裏。葉群說:“我真擔心你念錯了”,林彪則回應說:“多念錯一點才好!”
 
  林彪在1959年廬山會議接任國防部長,開始攀上權力頂峰,而1970年8月23日在廬山召開的九屆二中全會則是他失敗的轉捩點。兩次廬山會議可謂林彪政治生涯的分水嶺。在與毛澤東失和期間,林彪展露出性格的另一面——脾氣倔強。
 
  廬山會議後兩件奇怪事情更能體現林彪的硬脾氣。新華社資深攝影記者杜修賢回憶說,在1971年“五一”節天安門觀禮臺上擺放著許多圓桌,正中的圓桌是專為毛澤東和林彪安排的。華燈初上時,毛澤東走上天安門城樓,在中央圓桌東首坐下,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和董必武依次坐下,毛澤東對面的林彪座位卻始終空著。過去林彪的習慣是,凡與毛澤東共同出席晚會,必定提前五分鐘在電梯邊等候,表示學生對老師的恭敬。這次他一反常態,遲遲不到。許久之後,才慢條斯理走上城樓。時值5月,他還披著軍呢大衣,身上散發濃濃煙味。而落座之時亦很冷漠,不發一言,與近在咫尺的毛澤東既未握手,也不搭話,甚至沒看一眼。坐下不久,他就不辭而別。此情景令眾人倍感震驚。
 
  根據杜修賢回憶,一個月後毛澤東、林彪、周恩來、康生共同接見羅馬尼亞賓客。四人抵達房間不久,外國客人也到了。僅隔一會,林彪即獨自從房間離開。這兩次對毛澤東一反常態的冷漠,深刻顯示出林彪決不認錯的強硬態度。
 
  對於林彪從權力頂峰突然跌落,一般認為,林彪是在1970年廬山九屆二中全會上與毛澤東就是否設立國家主席問題上意見相左,毛澤東疑其有異志。據官方證詞,林彪在試圖行刺毛澤東未遂後,于1971年9月13日乘三叉戟飛機和葉群、林立果出逃,飛機墜毀於蒙古溫都爾汗,機上多人全部身亡,史稱九·一三事件。官方說法是飛機燃油耗盡墜毀,但也有說法認為對飛機遭受的致命一擊來自外部力量,例如蘇聯防空軍的攻擊或者機內被放置定時炸彈等等。按照目前的通行看法,林彪是因為太過鋒芒畢露,遭至毛澤東忌憚,而得殺身之禍。這種說法從林彪公開表示強硬態度,不惜讓毛澤東在公開場合難堪上,可獲得一些印證。

 

  但林彪之死到目前仍存有若干難以解釋的謎團,舉其要者,有兩點。
 
  首先是林彪篡党奪權、搞反革命政變的罪行證據並不足夠。在有關林彪罪證的材料中,有兩件被列為重要證據。一張是林彪親筆寫的手令,內容是“盼照宇馳、立果同志意見辦。”還有一張則是從黃永勝處查獲的紙條,上有“林副主席一號命令”幾個字。“宇馳”即周宇馳,時任空軍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立果”則是林彪的二十七歲兒子林立果,時任空軍作戰部副部長。前一張手令究竟要辦的是什麼事?是不是能肯定就是罪證材料中所說的“搞政變”的命令?而後一張紙條,據說現已證明是準備在中蘇開戰時將陳雲、朱德、李富春等元老及被打倒的劉少奇、鄧小平、張聞天等人安排離開北京轉往外地安頓,並非政變命令。
 
  其次,林彪雖公開表露出與毛澤東的不和,但作為國家第二號實權人物,卻在毫無準備之下倉促出逃,導致事發的許多具體事件以及導火線尚不為人知。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