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市值:图文:诉调对接,法院为社区调解撑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13:12
',1)">


楚天都市报襄樊版讯 图为:居民申请司法确认 记者卢亚明 摄
图为:揭牌仪式
本报记者祝兆林 通讯员张春华 魏强
一直以来,社区居委会肩负着调解居民矛盾的重任,但因为居委会不是司法机构,调解结果在实施、执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甚至有当事居民翻脸不认账。社区为调解所累,也失去了公信力。
昨日,樊城法院柿铺法庭正式在汉江街道办事处试行“诉调对接”,为社区居委会的调解结果赋予司法效力。
这种创新,不仅能为社区调解“撑腰”,而且能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降低其维权成本,减少诉讼的发生。
社区调解纠纷 法院强制执行
7月初,樊城区长虹路社区居民刘某的女儿,在李某的面馆吃面条时不小心被烫伤。经社区居委会调解,李某同意赔偿刘某4500元钱医疗费。
社区调解时,柿铺法庭工作人员正在该社区宣传“诉调对接”。双方对社区调解的结果进行了司法确认。
事后许多人对李某说,在面馆吃面被烫伤,并不是面馆单方面的责任,对方也应承担一定责任。李某觉得吃亏了,赔付刘某2000元钱后,不愿再赔偿。
社区居委会再次调解,但李某态度强硬。不得已,刘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本月2日该纠纷执结。
刘某感到庆幸,如果当时没有进行司法确认,这笔赔偿金不知何时才能拿到手。同样,因不需要再次调解,社区工作人员也觉得省事不少。
“司法确认就是为社区调解协议赋予司法效力。”樊城区法院柿铺法庭副庭长毛清国解释,社区调解协议仅仅只是一个民间协议,司法确认的作用就是为这个协议提供司法保障,让其具备法律效应。
协议经过确认 等同法院判决
据了解,“诉调对接”是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对诉前调解结果进行司法确认,让其具备法律效应。
司法确认需要哪些步骤?毛清国介绍,由社区居委会等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群众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后,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向法院提交进行司法确认。由审判人员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必要时可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确定调解协议符合确认条件后,由法院出具确认决定书,确定其具备法律效应。
司法确认需准备司法确认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调解笔录和人民调解协议。法院收到当事人的司法确认申请后,在3日内确定是否受理。如果受理,编立“调确字”案号,并向当事人送达受理通知书。
经过司法确定的调解协议,如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毛清国说,“诉调对接”是一种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创新方式,是基层矛盾调解后能顺利执行的保障。一旦经过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就等同于法院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
赋予法律效应 增强社区威信
昨日,在菜越社区举行的“诉调对接”会议上,不仅汉江办事处下属所有社区治保主任都来参加,该社区两起纠纷还现场进行了司法确认。
数天前,菜越社区内的天药药业想在院内墙边种一排竹子,但围墙另一边的居民宋长青却不同意。
宋长青说,竹子长高后遮挡了阳光,万一长虫子会吹到他家。天药药业保卫科科长肖吉国认为,在公司院内种植植物可自主决定,对方不应干涉。
社区介入调解后,双方各退一步,肖吉国在院墙内种植四季常青的短秆植物。为让这份协议能够长久生效,双方当事人决定进行司法确认。“调解居民纠纷是社区的工作,但关键是调解协议能顺利执行。”不少社区的治保主任表示,社区里各类矛盾繁多,社区工作者花费大量时间去调解,经常是今天调解好了,改天一方不满意了就“翻脸不认账”,社区又没有权利去强制执行,只好再次调解。反反复复,浪费时间又耽误事。有时一件小事不断升级,最终闹得大家都不愉快。
菜越社区治保主任杜腊梅说,目前社区调解主要靠在人情、道德上约束,进行司法确认后,调解协议受到法律保护,不仅增加了调解协议的执行性,也提高社区调解的公信力。
免费快速确认 避免为诉所累
“‘诉调对接’最大的作用是减少诉讼、诉累和降低当事人的司法成本。”毛清国介绍,以前一件民事诉讼从立案到执结,最少要花3个月时间,而且立案、请律师、交通、误工等费用是笔不小的开支,成本非常高,当事人为“诉”所累。
其实,许多案子都可化解在社区,许多矛盾在社区的调解下可达成协议,但因当事人变卦、反悔等原因,不得不借助司法机构监督执行。
社区或其他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上有优势,可以更好的将情与法相结合,更容易让当事双方接受,“诉调对接”给社区调解协议赋予司法效力后,增强社区调解的执行力,许多矛盾将彻底在社区消化,将大大降低法院的诉讼量。
另外,司法确认从申请到确认必须在15天内完成,而且免诉讼费用,大大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避免诉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