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威兹曼:史上十大潜艇排行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8:09:55

史上十大潜艇排行榜

第一 德国VII型U型潜艇


战后复原的VIIC型U型潜艇

  VII型U型潜艇中最著名的要数VIIC型,VIIC型潜艇自1941年以来就是二战中德国潜艇部队的主力,在整个大战期间它的建造工作就一直没有终止过。第一艘服役的VIIC型潜艇是1940年的U-69号。VIIC型潜艇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战斗机器,几乎在所有有德国潜艇活动的海域都能见到它的身影。VIIC型潜艇投入使用时正是“快乐日”即将结束的时候,1943年底到1944年,它不得不面临盟军即将发动的反潜总攻势。也许最为成功的VIIC型潜艇是U-96号,它在许多有关德国潜艇的影片中都出现过,还有一些防空潜艇。


  VIIC型潜艇是由极为成功的VIIB型潜艇改进而来,两者具有相同的引擎设计和马力,但比后者更大的体积和排水量使得VIIC型艇的航速不及VIIB型。除了几艘后来的潜艇以外所有的VIIC型艇都装备有5个鱼雷发射管(4个位于艇首,1个位于艇尾),而诸如U-72、U78、U-80、U-554和U-555号都只在艇首装有2具鱼雷发射管,U-203、U-331、U-351、U-401、U-431、U-651号则没有艇尾鱼雷发射管。VIIC/41型潜艇甚至做了更大改进,而大型布雷潜艇VIID则是由VIIC直接改装而来。


正在船坞中修建的VII型U型潜艇


  资料:

  乘员:44—52人

  艇长:67.1米

  水上排水量:769吨,水下排水量:871吨

  水面最高航速:17.7节,水下最高航速:7.6节

  水上航程:8500海里/10节,水下航程:80海里/4节;设计下潜深度:220 米

  鱼雷发射管5具(艇首4具/艇尾1具),鱼雷总数14枚;1门105毫米甲板炮,1挺20毫米机枪


第二 美国"海狼"级核潜艇


美国"海狼"级核潜艇

  “海狼”是美国在冷战尚未结束之时开始研制的一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深海大洋中与前苏联核潜艇进行全面对抗,全球争霸,因此美国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将其打造得具有绝对领先的性能和非同寻常的作战威力,可执行反潜、反舰、对陆、布雷、护航等多种任务,被世人誉为“21世纪的核潜艇”。然而,“海狼”生不逢时,前苏联的崩溃使它失去了角逐对手,高达十几亿美元的惊人“身价”让“黄金之国”也难以承担,于是,在建造了3艘“海狼”之后,美国便放弃了建造30艘的计划,把兴趣转向了更适合其新战略的“弗吉尼亚”级身上。


  “海狼”级共建3艘:

  SSN21“海狼”号,1989年10月25日开工,1995年6月24日下水,1997年7月19日服役;
  SSN22“康涅狄格”号,1998年12月11日服役;
  SSN23“吉米·卡特”号,预计2003年服役。


  总体性能:

  长99.4米,宽12.9米,水上航行时吃水10.9米,水上排水量7460吨,水下排水量9150吨,水下最大航速35节,最大潜度600米,全艇编制133人,其中12名军官。其动力装置为1座通用电气公司S6W压水反应堆,2台蒸汽轮机,功率38.8MW,约52000马力,单轴,泵喷射推进器。


  “海狼”级外形一改美国核潜艇传统的较大长宽比,而重新采用了“大青花鱼”号试验潜艇的小长宽比水滴线型,与“洛杉矶”级相比,“海狼”级的长宽比从10.88下降到7.7,这种艇型有诸多优点,如提高航速、改善机动性、有利于舱室布置和增加隐身性能等。经过反复论证和权衡利弊,“海狼”沿用了美国海军单壳体形式,采用了既抗震又抗海水压力的HY-100高强度钢,其屈服压力为82公斤/平方毫米。它所选择的S6W型加压水冷式反应堆原为水面舰艇使用,这是首次安装在潜艇上,具有结构紧凑、输出功率大等优点。


  “海狼”级的第一使命是反潜,降低噪声对它来说至关重要。该级艇的降噪措施主要有:核动力装置采用自然循环反应堆以降低一回路噪声;采用蒸汽轮机电力推进方式,取消噪声大的减速齿轮箱;首次使用新型的“泵喷射推进器”,彻底消除了螺旋桨噪声;艇体外表敷设一层阻尼吸声橡胶,使艇体表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无回声层;艇体外形光滑,开囗少,突出物少;艇上所有运动机械都经过降噪设计,并且都安装在高效减振基座、弹性支座和弹性减振器上;为降低舱室内部噪声,在美国潜艇上首次使用了“有源消声技术”,也就是在噪声处发出与噪声振幅相同但相位相反的音响,来抵消该处原有噪声,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在综合运用了以上措施后,“海狼”级的噪声达到了90-100分贝,这一量级已经低于海洋背景噪声,这使它成为一级真正的“安静型”潜艇。  

 


首艘海狼级核攻击潜艇海狼号内部操作室


  武器装备:

  “海狼”级首部安装有8具660mm发射管;由于这8具发射管已具有快速发射能力和首部尺寸有限,艇上没有安装垂直发射装置,所有导弹、鱼雷都从这8具发射管中发射。该级艇共可携载50枚各型导弹和鱼雷。


  ·“战斧”巡航导弹:该弹既可对陆又可反舰,具有战略战术两种作战能力。全重1224公斤,飞行高度15-100米,速度0.7马赫。反舰导弹射程460公里,战斗部装药454公斤;对陆型射程2500公里,战斗部装药454公斤或20万吨当量核弹头,其制导方式为惯性或地形匹配加GPS,圆概率误差为10米。


  ·“捕鲸叉”反舰导弹:是美国核潜艇的标准反舰导弹,重667公斤,速度0.85马赫,巡航高度15米,末段攻击高度2-5米,射程110-130公里,惯性制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


  ·MK48-5(ADCAP)重型鱼雷:该雷既能反潜又能反舰,重量1582公斤,航速60节,航程46公里,潜深1200米,战斗部装药100-150公斤,线导加主/被动声自导,自导系统具有智能处理能力


  电子装备:

  ·电子设备:作战指挥为AN/BSY-2系统,它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声学系统、控制系统和电子/水声对抗系统,将探测、识别、跟踪、分析、传递、决策、执行等多项功能融为一体,通过总线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相连,核心为UYK-44计算机;水面搜索/导航雷达为BPS-15A;电子支援/对抗有BLD-1、WLQ-4(V)1、WLR-8(V);另有WLY-1拖曳式诱饵系统。


  ·声呐:主要为AN/BQQ5D主/被动综合声呐,TB-16被动拖曳声呐、TB-23细线基阵拖曳声呐、被动保角阵声呐、探雷声呐等。


第三位 美国"小鲨鱼"级潜艇



  美军"小鲨鱼"级潜艇是二战太平洋战场上得到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潜艇,成为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


1941年,著名的美国小鲨鱼级潜艇


  资料:

  排水量:1526/2424吨

  艇长:312英尺

  艇员:60人(6名军官)

  武备:1门3英寸甲板炮,2挺12.7毫米口径机枪,2挺7.62毫米机枪,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24枚鱼雷)

  最大航速:20.25节/水面,8.75节/水下

  动力:柴/电推进,双轴

  马力:5400/水面,2740马力/水下

 
第四位 英国T级潜艇



  英国T级潜艇第一批(Triton Class)共建造15艘,二战期间共有9艘战沉;第二批(Tempest Class)共建造7艘,主要于地中海地区服役;第三批又称图坦卡蒙级(Tutankhamen Class),该级艇建造于二战后期,战争期间仅有两艘损毁,部分潜艇一直服役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


  资料:

  T级第一批海神级:共15艘

  排水量:1090/1573吨

  外形尺寸:83.97*8.08*4.95米

  艇员:56~61人

  武备:533毫米鱼雷管10具,4寸炮1门

  航速:10节/8000海里水上,潜深95米

  马力:2500/1450马力

  T级第二批暴风雨级:共7艘

  排水量:1090/1571吨

  外形尺寸:83.97*8.08*4.95米

  艇员:56~61人

  武备:533毫米鱼雷管11具,4寸炮1门

  航速:10节/8000海里水上,潜深95米

  马力:2500/1450马力

  T级第三批图坦卡门级:以埃及法老王名字命名,共建造31艘,5艘建造计划取消

  排水量:1090/1571吨

  外形尺寸:83.36*8.08*4.95米

  艇员:人员61人

  武备:533MM鱼雷管10具,4寸炮1门,20毫米炮1门,7.7毫米机枪3挺

  航速:15.25/8.75节,10节/8000海里水上,潜深95米

  马力:2500/1450马力


第五位 "鹦鹉螺"号核潜艇

"鹦鹉螺"号核潜艇

  "鹦鹉螺"号问世的意义在于,它首开应用核动力之先河,潜艇由此进入了又一个新纪元。最先考虑将原子能用作潜艇动力的,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机电处主任、著名物理学家罗斯.冈恩。如果说冈恩等人是核潜艇构想的提出者,那么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就是"核潜艇之父"——海曼·乔治·里科弗(Hyman G.Rickover)。


“核潜艇之父”——海曼·乔治·里科弗(Hyman G.Rickover)


  1946年,美国海军部决定成立原子能研究机构,并挑选一名上校军官来主持这项工作。早就对原子动力情有独钟的里科弗主动提出了申请,并以其深厚的舰艇工程知识和娴熟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批准,从此他便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反复研究,里科弗提出美国海军核动力计划的第一步应该放在潜艇上。因为核动力的最大优势首先体现在潜艇上,只有"航程无限"的核能与"隐蔽出击"的潜艇相结合,才能导致战略作用极为重大的威慑性武器的出现。最终,里科弗的计划被采纳。


  1948年5月1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美国海军联合宣布了建造核潜艇的决定;1949年,里科弗被任命为国防部研究发展委员会动力发展部海军处负责人,并兼任原子能委员会、海军船舶局两个核动力部门的主管和核潜艇工程总工程师,从此里科弗的名字便与核潜艇连在了一起。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举行铺设龙骨的仪式。1953年3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11时17分,陆上模拟堆热中子反应堆达到了临界状态。6月25日,核动力装置达到了满功率,并完成了持续4天4夜的满功率运转试验,这标志着这艘核潜艇已经具备了以不间断的全速横渡大西洋的能力。


  l954年1月21日,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上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下水。经过努力,"鹦鹉螺"号在这年底全部竣工。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连续航行50天、航程3万海里而无需添加任何燃料。艇上还装备了自导鱼雷。


  1955年1月17日,"鹦鹉螺"号进行了首次试航,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开始遨游大洋。它的首任艇长为威尔金森(Eugene P.Wilkinson)海军中校。5月份,"鹦鹉螺"号又进行了90多个小时的水下远航试验,航程为1 3 8 l海里,是当时常规动力潜艇水下最大航程的9倍。它还以20节的平均时速,完成了从佛罗里达基韦斯特到新伦敦之间1397海里的航行。


  从l954年1月2 1日下水到1957年4月第一次更换燃料棒时为止,"鹦鹉螺"号总航程达62526海里,仅消耗了几公斤铀。而常规潜艇要是以同样速度航行同样的距离,将会消耗大约8000吨燃油。"鹦鹉螺"号还以首次水下航行抵达北极点而闻名于世。"鹦鹉螺"号所展现的核潜艇的巨大魅力还不仅于此。据美国披露,自其服役后,美国用它多次进行了潜-舰对抗以及反潜演习。l955年7-8月份,在"鹦鹉螺"号首次进行的作战演习中,它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包括一艘反潜航母在内的反潜编队,在这次对抗演习中,"鹦鹉螺"号共"击沉"了7艘"敌舰"。随后在北约所组织的名为"反击"的演习中,受到"鹦鹉螺"号攻击的水面舰艇数量达到l 6艘,其中包括航母2艘、重巡洋舰l艘以及驱逐舰9艘,其余的4艘为油轮与货轮。


  据美国统计,"鹦鹉螺"号在历次演习中共遭受了5000余次攻击。据保守估计,若是常规动力潜艇,它将被击沉300次,而"鹦鹉螺"号仅为3次,"鹦鹉螺"号展示了核潜艇确实具有无坚不摧的作战成力。


  今天当我们回首冷战可以看到,面对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强大的美国海军,在自身经济、技术实力不及美国,政治地缘环境不佳的情况下,苏联之所以大力发展核潜艇,就不能不提到"鹦鹉螺"号给对手的何益启示,而这种启示的意义,即使是现在看来仍不可低估。

 "鹦鹉螺"号的问世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它的政治与军事意义是深远的。但由于该艇主要供试验之用,因此没有建造后继艇。该艇于l 980年退役,在其诞生地格罗顿作为纪念艇被永久保存。


  资料:

  鹦鹅螺号(Nautilus)SSN-571

  1954年9月30日竣工,1980年3月30日退役。

  排水量:3533吨(水上)/4092吨(水下)

  全长:98.7米

  艇宽:8.4米

  吃水:6.6米

  动力:S2W型压水型核反应堆1座,蒸汽轮机2台,双轴

  功率:15000马力

  航速:22节(水上)/23.3节(水下)

  武器:553毫米鱼雷发射管6门(艏),鱼雷22枚。

  下潜深度:213米

  艇员:105名


第六位 X型潜艇


X型潜艇适合执行特种作战

  1943年9月,三艘袖珍潜艇“X-5”号、“X-6”号、“X-7”号分别由三艘潜艇拖曳着,悄悄地驶出海军基地,在预定海域,三艘袖珍潜艇驶向目标区,而潜艇则留在原处,准备随时援救、接应袖珍潜艇。


  “X-6”号袖珍潜艇首先到达“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停泊的卡亚峡湾入口处。艇长卡梅伦瞧准机会,尾随一艘德国巡逻艇顺利通过了防潜网,进入了港口。随后,“X-6”号袖珍潜艇径直向“提尔皮茨”号战列舰驶去,不料途中搁浅,被“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上的哨兵发现。德军的一艘摩托艇驶来,将卡梅伦等四人擒获。


  “X-7”号袖珍潜艇也顺利地通过了卡亚湾入口处的防潜网。可是,在通过湾中的防雷网时,陷入了网障中。“X-7”号袖珍潜艇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挣脱开来,越过了防雷网。它悄悄地潜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下,在“B”炮塔的下方挂上一个炸药筒。然后,又在近舰尾处挂了一个炸药筒,两个炸药筒定时都是一小时。


  当“x-7号袖珍潜艇撤离时,不料撞上了防雷网,被敌人发现,德军向“X-7”号袖珍潜艇发射深水炸弹,将这艘袖珍潜艇炸沉。艇长普莱斯与另一军官艾特肯逃生时,不幸被俘。


  不久,“X-5”号袖珍潜艇也在港中被德军发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上的炮火一阵猛射,“X-5”号袖珍潜艇被击沉。


  三艘袖珍潜艇虽然相继被击沉,然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也没能逃脱厄运。随着两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被震得跃出水面,轮机舱和发电机舱进水,失去了战斗力。


  后来,“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又遭到英国飞机的轮番轰炸,终于沉入了海底。
  
  
第七位 伊-400型潜艇

  将飞机装到潜艇里,并实施作战任务的只有二战期间的日本海军。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就在伊-51潜艇上进行了搭载飞机的试验。随后,日本海军又在伊-21和伊-5潜艇上进行了试验,并最终取得成功。


伊-400型潜艇


  由于有了二战初期的一系列胜利,以及潜艇搭载飞机的成功实践,日本于1942年4月正式决定研制潜水航母。随着6月初在中途岛海战中惨败,日本又制定了新的“改五计划”,决定加快新舰艇的研制,建造18艘潜水航母。


  从潜艇装小型飞机到潜水航母有质的变化。前者只能装小型飞机,而潜水航母——无论是大型潜艇,还是较大型舰载机——都需要重新设计。要解决潜艇长期隐蔽水下航行、指挥通信、将舰载机装入潜艇内、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改五计划”要求潜水航母是一种超大型潜艇,能搭载具有强大攻击力的舰载机2—3架,具有超远的续航能力,要以16节航速航行33000海里,或以14节航速航行40000海里。除能攻击巴拿马运河外,若能秘密前出到大西洋,还可以直接攻击纽约。由于此时日本已经研制出“彗星”舰载轰炸机,故计划要求要在“彗星”机基础上,研制出能装到潜艇里的较大型舰载机。


  至此,一个空前绝后的潜水航母设计工作,便在爱知航空厂极其秘密地正式开张……研制代号为“特型潜水艇”,简称“潜特”,舰载机代号为“十七试特殊攻击机”,即十七式试验型特殊攻击机。

 建成后正式名称分别为伊-400型潜艇和M6A1“晴岚”攻击机。


7M6A1“晴岚”特种水上战斗轰炸机


  资料:

  排水量:3550吨(水上)/6560吨(水下);航速:20节(水上)/7节(水下);艇员:设计145人,实际220人

  1座140毫米主炮(艇尾);8具鱼雷发射管(艇首);3座三连装25毫米高炮(机库),1座单装25毫米高炮(舰桥)

  艇载3架M6A1"晴岚"特种水上战斗/轰炸机;机载武器:800公斤炸弹一枚,或450毫米空投鱼雷一枚


第八位 "台风"级核潜艇


苏联“台风”级(Typhoon)战略导弹核潜艇

  前苏联的战略核潜艇发展很迅速,其第一代是H级。H级于1958年开始建造,1962年服役,共建造8艘,只能装载3枚水面发射的SS-N-4“萨克”导弹。后来有7艘改装了SS-N-5“塞布尔”水下发射导弹,射程650海里。


  Y级是前苏联第二代战略核潜艇,共建造34艘。它又分为YⅠ和YⅡ级,YⅠ级于1967年开始服役,共建24艘;YⅡ级于1969年开始服役,共建10艘。该级艇长129.5米,宽11.6米,水下排水量9450吨,装有2座PWR核反应堆和2台蒸汽涡轮机,总功率4.5万马力,双轴,水下最大航速27节,潜深400米,自持力90天。艇上携带16枚SS-N-6弹道导弹,该弹分为3型。1、2两型均为单弹头,射程分别为1300海里和1600海里;3型携有3个分弹头,射程1600海里。


  D级是前苏联第三代战略核潜艇,该级又分为4级。DⅠ级于1972年开始服役,共建造8艘;DⅡ级于1974年开始服役,共建造9艘;DⅢ于1976年开始服役,共建造14艘;DⅣ于1985年开始服役,共建造7艘;其中DⅣ级迄今仍是俄罗斯海基核力量的主力。该级艇长166米,宽12.3米,水面排水量13500吨,水下排水量18200吨,2台压水堆,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60000马力,水下最大速度24节,自持力80天,艇员135人。所载战略导弹为16枚SS-N-23“轻舟”,射程4000海里,分为3个型号。1型装有3个20万吨当量核弹头;2型装有45万吨当量单弹头;3型装有7个20万吨当量核弹头。此外,艇艏还装有6具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射程为20千米的53型鱼雷。


  “台风”级是前苏联第四代战略核潜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潜艇,堪称潜艇“巨无霸”。首艇1977年3月开工,1981年12月服役,共建造6艘。该级艇全长171.5米,宽24.6米,水面航行时吃水13米,水上航速19节,水下航速26节,水上排水量21500吨,水下排水量26500吨,全艇编制150人,其中军官50人。它采用2台压水堆,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81600马力。


第九位 31型U型潜艇

  31型潜艇是德军一战中的主力。到1914年8月,德国已经建成了28艘U型潜艇,另有16艘正在建设中,第一批4艘U型潜艇由于艇身太小无法投入实战,最后用做教练艇。剩余24艘作为作战潜艇,也称为“前线潜艇”,编为两个潜艇支队。




  资料:

  排水量:685/878吨

  艇员:人员35人(军官4人)

  武备:6枚鱼雷,1门88甲板炮,备弹300发

  航速:16.7/9.8 8790海里8/节,80海里/5节,潜深:50米

  动力装置:日耳曼尼亚柴油机(1850马力),SSW电动机(1200马力)


第十位 "华盛顿"级核潜艇


“乔治·华盛顿”号战略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艘战略核潜艇

  “乔治·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总共建造了5艘,分别是:SSBN-602-598“乔治·华盛顿”号、SSBN-602-599“帕特里克·亨利”号、SSBN-602-600“西奥多·罗斯福”号、SSBN-602-601“罗伯特·E·李”号、SSBN-602“亚伯拉罕·林肯”号,都编人到第14潜艇中队,以苏格兰的霍利湾为基地执行在北大西洋方面的非战时巡逻任务。


  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长116.3米,宽10.1米,吃水8.8米;排水量:水上5900吨,水下6880吨。

  航速:水上15节,水下24节;潜深:213米;自持力:60昼夜;人员编制:132名。

  动力装置:一座由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制造的s5w型压水反应堆,主机是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齿轮减速汽轮机,功率为15000轴马力。

  武器装备:6具533毫米水压式鱼雷发射管;16个“北极星”弹道导弹发射筒,分为两排垂直布置,每排8个。

  电子设备:半球形的上部布置着an/bqs-4型主动声呐基阵,下部布置着an/bqr-2b型被动声呐基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