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北京总部高层:毛泽东定都北京为何听王稼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2:54:38

毛泽东定都北京为何听王稼祥的?  

    

 

 

北京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马上将有60年的历史了。

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节节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就在考虑建都的问题了。建国初期的毛泽东在一系列重大问题还是广为征求了各方意见,关于国号,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张志让等民主人士起了重要作用。定国歌的任务也交给民主人士马叙伦为组长(副组长叶剑英、沈雁冰)的政协第六筹备小组。而定都北京起了关键作用的虽然是中共的王稼祥,而其时的王稼祥已经远离核心圈,建国前他仅仅是中央候补委员,建国后的行政职务是外交部副部长。但定都这样一个大决策毛泽东为何很看重他的意见呢?

这首先是毛泽东与王稼祥有深厚的感情。王稼祥在1949年虽然已经不在高位,但在反“围剿”斗争中,王稼祥最早支持了毛泽东。他看到红军伤亡太大,果断地表示,这样下去不行,应该让不了解中国的李德等人下台!接着,王稼祥去找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张闻天,提议撤换当时在党内负总责的博古和指挥军事的李德,改由毛泽东领导。他的提议马上得到支持。在确定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遵义会议上,他也坚决拥护毛泽东,会后,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组成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其后病重曾去苏联治病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总政治部代主任,负责中央军委日常工作。还有一个特殊之处,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直到两年后的中共七大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才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概括和论述,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可见,毛泽东在建都问题上看重王稼祥的意见是符合情理的,首先王稼祥最早支持了毛泽东,其次王稼祥曾经是中共领导的重要人物。

即将建国时,定都问题曾经举棋不定,距离“老大哥”苏联近的哈尔滨、古都西安和开封、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都曾经是候选城市,毛泽东1949年1月问起王稼祥,王稼祥否定了南京,而且是让毛泽东为之一惊,那就是历代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国民党都是短命的。接着王稼祥否定了经济已经落后的开封、西安,王稼祥对毛泽东说:“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无战争之优,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的意见,我们政府的首都,应选在北平。”

毛泽东很赞同王稼祥的分析,当即定下首都就是北京。

那么,早年和毛泽东、周恩来在三人军事领导小组的王稼祥后来为何被“边缘化”了呢?这源于王稼祥与王明有些瓜葛,是二十八个半的成员之一,随着王明越走越远,王稼祥也受到牵连。1945年召开“七大”选举中央委员时,他仅得204票,不足半数,落选了。当时的毛泽东采取了民主程序,不是一人说了算,他亲自在会上对王稼祥的落选“要说几句话”。毛泽东说:“他虽然犯过路线错误,也有缺点,但他是有功的……我认为他是能够执行大会路线的,而且从过去看,在四中全会后第三次‘左’倾路线正在高涨时,在遵义会议时,在六中全会时,也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昨天选举正式中央委员,他没有当选,所以主席团把他作为候补中央委员的第一名候选人,希望大家选他。”为一个党员说情“拉选票”,这在毛泽东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当然后来也不用做工作了,如果毛泽东用谁谁敢反对,谁就自己下台吧)。

王稼祥解放后再也没有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他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当年拥护毛泽东,他认为只有毛泽东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后来他看到“大跃进”劳民伤财,坚持绝不推波助澜,反而仗义执言。60年代初,他看到中国树敌过多,自身不富裕却给国外援助太多,提出要“量力而行”;在国际斗争中不要太出头。这些都被康生上纲上线,而且定为“三和一少”(即所谓对帝修反要和,对世界革命援助要少),后来进入过三人军事领导小组的王稼祥连中联部的领导都做不成了,“文革”中当然在劫难逃。

但毛泽东依然没有把王稼祥与刘少奇等同看待,他肯定了王稼祥的历史功绩,1973年在党的“十大”上他又被选为中央委员。但看到中国经历的这场浩劫他忧心如焚。江青疯狂发起“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让中国“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王稼祥怒不可遏,就在1974年1月25日入睡前,王稼祥还对夫人朱仲丽说起江青的倒行逆施将使党和国家又要遭受新的灾难,当晚他在睡眠中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