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旺旺官网登陆首页: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摘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1:04:43

杨继绳


只要社会分化为不同阶层,就存在不和谐因素。社会分化为阶层,是因为社会上各个不同利益群体对社会资源的占有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利益诉求的目标不同。这种种不同,就可能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新的利益群体出现,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对这些矛盾处理不好,会使社会不和谐。——《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改革以前,中国农村的劳动者都被称为农民阶级,城市里的职工都被称为工人阶级。当时认为知识分子只是一个阶层。“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说法沿用了几十年,改革开放初期又把知识分子称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样,中国就只有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了。这种概括既不能反映改革以前的现实情况更不能反映改革以后的现实情况。——《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不仅仅是由行政力量配置资源转向主要由市场力量配置资源,社会整合方式也由行政整合逐渐向契约整合转变。中国不仅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也在转型。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众所周知,制度变革、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一定会引起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重组。——《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承认社会分层就是承认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可能真正平等。但是,社会分层要研究哪些不平等是合理的,哪些不平等是不合理的。人们不能得到完全平等,但人们不能容忍以不公平的方法制造不平等,人们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改变造成不平等的制度。追求社会公正是人类千百年不渝的理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社会是否公正是决定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不公正的社会不可能和谐。当前社会不公正的主要表现是:支付改革代价较多的社会群体(工人、农民)得到改革的收益少,支付改革代价较小的社会群体(官员及其亲属)得到改革的收益较多。——《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中国改革路径先经济市场化后政治民主化。就经济市场化是先农村,后城市;先增量,后存量;先体制外,后体制内。这种路径在改革初期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改革造就初步经济繁荣,初步繁荣支持改革,深化改革造就进一步繁荣,进一步繁荣促进改革深化。但是也使得长时期内保持着新旧体制并存的状态,使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从而融入了当今世界的主流经济体制。这是令人庆幸的。但是,中国的市场是用行政力量制造的,是在政府的恩准和退让中形成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是财富重新分配和流动的过程。行政权利左右着财富的重新分配和流动,而这里的行政权利又缺乏民主的制衡。——《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原来体制下的权利持有者及其关系密切的人,在体制变革中继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中的有些人利用原有的权力资源,在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大发其财。中国改革的特有路径,把市场经济的缺陷和计划经济的残余结合起来了。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政府行为和扭曲的、残缺的市场相结合造就了病态社会。——《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改革以前中国基本是身份社会。那时的人有各种各样的身份。身份是既有的利益、社会地位的固化。身份一经确定就很难改变,决定着这个人的终生命运。身份社会是一种封闭社会,在这种社会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基本上是先天决定的,后天的努力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农村的身份实际是对1949年以前的历史的固化,它并不显示身份人当时的状况。城市身份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的,也是将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的经济地位固化。城乡的身份系列在“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进行过复查,“漏网”的都给予补上。——《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