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野战医院 第一季:深蓝色的畅想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56:24
 这是一片深蓝色的世界。恒久的星空仍然是那么的深邃,人类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为之痴迷而勇于探索;大海的波涛已经翻滚亿万年,人类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而充满智慧。

    历史,是一个绵长的过程。正如康德所说:“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感性的天空与理性的思维,都需要我们把实践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在时间的轨道上去探索、去追寻。

    一个多世纪的栉风沐雨,砥砺出一座年轻而现代的城市,历经风雨沧桑,依靠发奋图强,大连以港口为引擎,以大工业为脊梁,巨人一般以铿锵的步伐走过历史的岁月,创造了今天的荣耀与辉煌。

    当历史的时针划入21世纪,当经济全球化步入新阶段,当东北亚经济区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当新型城市发展令世人耳目一新,大连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城市的未来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也许今天的人们不可能完全描绘出未来会是什么模样,但是在人类社会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时间轨迹上,总有领跑者的身影能带给我们这样那样的启示,总有先行者的足迹能让我们更为准确地去把握通向未来的路径。

    让我们站在世界的空间,去观照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亮点,去引鉴发达国家可参照城市的成功做法,去解读这些闪耀着历史与现实光彩的启示,面向未来开启我们深蓝色的畅想。

    编者按

    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崛起的海岸》是2010年度《时代之魂》——大连城市精神主题宣传活动的重要成果。这部专题片从去年8月开始在大连广播电视台推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今年春节期间在大连电视台主要时段重播,引起新一轮热潮。日前,《崛起的海岸》主创人员对专题片及文稿进行了修订,由大连出版社、大连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发行,在大连新华书店发售。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报对解说词进行连载。

    三

    这是距离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不远的小城哈勒姆,中央市场广场上的老建筑组成一幅具有鲜明中世纪风格的360度油画,在这些老建筑里,就包括建于13世纪的前市政厅大楼。

    今天,这栋800年前的建筑虽经过多次维修,但仍按原貌保存完好,成为哈勒姆城市的标志。人们在这里驻足,仿佛又回到了中世纪欧洲那特有的文化氛围中。而小城哈勒姆也由此成为作家、艺术家和旅游者的天堂,小仲马的经典小说《黑色郁金香》曾经描述了这座古城的风貌,多部好莱坞电影以哈勒姆市为外景地。

    城市是人们精神的家园,是人类文明的载体。马克思指出,没有城市,文明就很少能够兴起。而城市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就像一部部史书、一卷卷档案,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岁月。当今学者们普遍认为:完整地保留这些标志着当时文化和科技水准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存,才会使一个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才会使一个城市始终放射诱人的历史魅力和时代光彩。

    英国首都伦敦,早在2000多年前,是作为罗马帝国不列颠省的首府而存在的,今天的伦敦城,仍保留着当时的商业中心和金融区。但在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伦敦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伦敦文化遗产带来巨大的冲击,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空军对伦敦的轰炸,更使一大批古建筑和文化遗产从此消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因工业的衰退导致社会矛盾和动荡加剧,再加上此前的大规模城市改造给城市文化带来的破坏,英国各主要城市的竞争力普遍下降,犯罪、吸毒等“城市病”肆虐。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通过对城市理论的探讨、城市政策的修订和城市建设的实践,出台了《英国大都市计划》,提出了“城市复兴”的概念。该计划着眼于对现有城区的管理和规划,而不是对新城市化运动的规划和开发。

    引人注目的是,城市文化在城市复兴的实践当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2年年初,英国历史建筑和古迹委员会发表的报告《变化的伦敦——一个变化的世界中的古老城市》指出:古建筑不是伦敦经济增长的累赘,而是目前伦敦繁荣的基础。2003年2月,伦敦市长公布了《伦敦: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提出文化战略要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声誉,成为世界级文化城市。

    的确,今天伦敦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人们最愿意居住、工作和参观的地方,还是那些历史环境保持最完整、文化遗产保存最丰富的地方。

    如今,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和核心。一方面,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使地方特色得以延续,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失去活力的城区引入文化发展项目,形成一个城区新的文化要素,也是文化带动城市振兴的一种重要方法。

    美国北方港口城市巴尔的摩是美国国歌的诞生地。从独立战争开始,就成为美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后期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工业,又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但是随着航运中心的转移,巴尔的摩的港口货流量大幅减少,厂房纷纷废弃。巴尔的摩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计划,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巴尔的摩市政府打出了一张文化牌,当年的工业遗迹有很多被保留下来,成为旅游景点、商业中心和传媒中心,而整个工业码头则被改造成为旅游码头。

    到上世纪90年代,这里每年会吸引上千万游客,旅游消费超过30亿美元,不仅为政府贡献了税收,还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如今的内港正由没落的港口转型为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而巴尔的摩市也因为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赢得了众人的良好口碑。

    一个城市的发展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一个文化稀薄的城市必定是危机四伏的城市,而一个繁荣的城市必定有着积极健康的城市文化追求。保留自己的文化,城市才有自信;同时赋予城市的过往以现代的灵光,城市才会始终闪动创新的灵感。今天,城市文化的力量正超越单纯的物质生产和技术进步的局限,而日益占据城市发展的主流,共创城市现代文明的交响。

    【采访】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

    在这方面,我想首先是个文化理念的问题。今天中国城市建设以一个空前的规模展开,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地提速。在这样的过程中,确定自己城市文化的定位,特别是深入挖掘自己的城市文化内涵,在城市建设中,使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遗存都能找到自己存在于当代、进一步展示它的保护的必要性的一些空间。从而使它的历史文脉叠加越长远,各方面展示的效果越综合,一个城市就越有文化底蕴!

    【采访】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

    就是要用文化理念指导城市建设,一个城市并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立交桥和高架桥,而是在于它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以人为本,以和谐的理念组织城市的建设。

    【采访1】巴尔的摩ENTERTAINMENT邮轮公司市场部经理 艾美

    以前那座大楼是一座发电厂,当地开发商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现在是咖啡馆了,包括ESPN体育频道、健身房都在那里,那里的烟囱还保留了原始的建筑造型,它现在真的是被完全再开发了。

    【采访2】马里兰港务局公关部经理 理查德

    美国最大邮轮公司2008年来到这里,开通了全年航线,在以前我们只有季节航线,他们的到来使我们全年都有邮轮了,每个大洲都会有邮轮航线,这太让人高兴了。

    四

    从现代城市形成的那一天起,经济、环境、文化这三个核心要素,便成为除政治因素之外推动或者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要使三者达到良性的平衡,需要一个能够实现科学规划和管理的运行机制。

    这里是新加坡,一个享誉全球的花园城市,也是一个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万美元的亚洲经济中心。而在世界城市发展研究领域,新加坡则被誉为城市管理和规划的典范。

    1819年,英国人史丹佛·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从荷兰人手中取得新加坡的经营权。五年后,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在东方的殖民地之一。1941年年底,日军发动战争,七天之内就攻陷了兵力薄弱的英国军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是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战乱留下了一个百废待兴的城市。

    1966年新加坡举行首次国庆庆典,一个全新的国家迎接着一个全新的未来。而摆在这个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便是实现“住者有其屋”。

    从清理城区内杂乱无章的居民集中区开始,然后广建符合现代化水准及良好公共设施的国民住宅。这个政策竟然持续了数十年。

    这里是新加坡淡宾尼市,离市中心不远,就有一系列公共设施,包括田径场、室内体育馆、健身中心等等一应俱全。像这样的体育设施,是每一个新市镇的标准配备。在住宅社区里,规划了大量的开放空间、公园以及建筑物周边的绿地和树林,成为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

    新加坡的新市镇与快速公交系统相辅相成,每一个新市镇都有快速公交。车站的位置设立在新市镇的中心商业区,出了车站下到地面层,人行道宽敞平坦,人车分离,车站的设计通透明亮、宽敞大方,尤其是指标系统,字体大而且简单明了。

    社区还配置了立体的停车场,早期的新市镇停车都规划在地面,近几年则设置了立体停车场,让原来的停车位可以规划成开放的空间,一切经过精心计算,每一部车子都一定有停车位,所以几乎完全看不到违法的路边停车。

    市镇的四周被快速道路所环绕,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其实也是新市镇的隔离带。绿化带宽大约30米,而且隆起,再加上好几层茂密的乔木,在绿化带内侧根本听不到快速道路上的噪声。30米宽的绿化带创造了新市镇与快速道路之间的道路景观,同时也确保了居民的宁静与安全。

    新加坡的新市镇,在规划之初,早已将公园绿地划为重要目标。预留土地,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也是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市政规划的核心密码。

    一系列综合措施的运用,使“住者有其屋”政策逐渐扩大成为一个结合公积金、公共政策、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的整体国家发展策略,而新加坡政府也因为“住者有其屋”的成功而举世闻名。

    从社区、交通、绿化到商业中心、垃圾回收等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新加坡政府的规划从不做短线,而严格的法律条文以及执法系统则保障了这些规划的顺利落实。几十年过去,超前规划、预留空间这一理念已经深深融入新加坡的国家灵魂,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得新加坡在发展的道路上总能提前转弯,避开一个个危险路段,保持社会整体的良性运行。

    【采访】南洋科技大学国防策略研究中心主任 S.R.Nathan

    当时社会上问题很多,许多都是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譬如住房问题,城中许多的住宅都是二至三层,然而其中住了三四十户人家,每一层住了十到十二户人家,共同使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儿童缺乏游戏空间。当太多人住在一起时,尤其当族群不同时,自然会引起紧张的问题。

    【采访】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前局长 刘太格

    我们的城市虽然很小,但是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把它变成感觉比较大的城市,而且是内容比较丰富的城市。比如说讲绿化,我们也不能说到处辟绿地,不可能的,所以,就很慎重地选择。我们绿化的处理是分三层的,就是高的树,中高的灌木,还有小的花丛。所以,每一层都有绿化把它遮住,所以你在路上跑,就看不到后面的房子,你就以为自己是在一个乡村里面或者是在郊外!

    【采访】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前局长 刘太格

    因为规划是与土地的预留部分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些要求事先都要准备好。所以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城市,即使什么都不干,你一定要把总体规划搞好。一个规划一定要从大做到小,从远期做到近期,从地下做到地上。

    【采访】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研究与规划处首席规划师 刘和昌

    我们把新市镇完成老百姓搬来以后,他们觉得我们的工作好还是不好,假如不满意的话,哪一方面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那么我们回来就把这个建屋发展局的政策改变一下。这个不是几年做一次,我们是每一年都要做的,每五年做一次大型的抽样调查。

    五

    1898年的一天,在太平洋西北岸边,一位俄国土木工程师的眼神聚焦在一片美丽的海岸上,他急不可耐地向俄国政府发出电文:一个理想的东方不冻港终于找到了。

    大连,由此在被动中步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从空中鸟瞰这片美丽的海岸,人们会发现大连位居西北太平洋中枢,是这一区域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最便捷的海上门户,是转运远东、南亚、北美和欧洲货物的最理想港口。而如果在地图上以大连为中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圈,人们会发现,中国的东北、华北,以及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大部分地区都在这个圈内,其中的大部分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最为活跃的前沿。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上的城市化浪潮以每八个纬度的区间由南向北跨越,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渤海湾,催生出三大城市圈。而大连,恰好又处于环渤海经济区的城市群当中。

    伴随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大连这座年轻的城市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1999年,来大连参加国际服装节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曾这样表达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中国应当为有大连这样的城市而骄傲。”人文学者余秋雨这样陈述自己的观点:“大连开启了中国的城市美学。”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这样解读这座城市:大连人用文明做基石,在精神世界里筑起的丰碑,让我们丈量出了这个城市的真正高度!

    这是一座在奋进与创造中见证荣耀的城市,这是一座在变革与创新中开创未来的城市。

    作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大连在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上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同时,无疑也正在面临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容回避的挑战。时代在审视我们这座城市的未来走向——

    今天,在全球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向广阔的东北亚经济区,面对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拥有后发优势的大连正在开始新的出发。未来的大连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迎接新的挑战,如何在经济、环境、文化和城市规划管理四个主要方面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如何把我们幸福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这些发达国家的城市范例不失为一种启迪,它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追寻中去深度思考,并结合我们的发展使命与时代特征去创想未来。

    【采访1】大连市委党校教授 赵立成

    大连到了这个发展阶段要实行转型,要实现升级,我们就必须来研究大连在现阶段或在未来发展当中,决定大连未来发展前途和命运、决定大连未来在区域发展当中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是什么?主要依靠着什么?

    【采访2】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

    最终的结果就是效率提高,但是途径呢?有四个: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高效的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第二,制造业要加大知识技术的含量,提高附加值;第三,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第四,用信息化来改造整个国民经济。至于说,哪个地方搞哪一样,我就研究我的资源禀赋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然后我就根据这四个途径,有什么就发挥什么优势!

    【采访1】大连市委党校教授 赵立成

    大连市未来的发展,核心资源是什么?大连市最值钱的是资源,这是中国很多城市都不能比拟的。那么要保护资源环境,要减少消耗,要减少大量的劳动力投入,怎么办?出路在哪?在于技术创新。

    【采访2】著名经济学家 厉以宁

    要根据我们自己的发展规划来进行,所以既要横向跟其他国家比,也要跟我们自己比,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自己要求什么?这样的话才能成功实现产业的转移。

    【采访3】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

    大连是一个多种文化融合的城市,这种文化融合,体现大连的一种城市文化性格,包括近代以来的一些体现多国建筑文化风貌的建筑。同时,大连是个海洋城市,我们今天更加注重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海洋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这方面大连有非常好的前景。在建设的过程中能使历史文化遗存妥善地保护,同时考虑它在新的生存环境中的合理化再利用,使它成为一个今天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积极的力量!

    尾声

    一个多世纪以前,一位叫埃比尼泽·霍华德的英国学者对城市的未来有这样的设想:它应该具有自然之美——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田野与城市相融;它应该具有公正的社会环境——没有贫民窟、社会机遇平等、充分就业;它应该是一个城乡和谐的理想家园——城乡繁荣和乡村发展互动取代城乡分离。它应该是自然的回归,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乡村与城市和谐的美好家园。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明日的田园城市》,自1898年出版之后,100多年间在英国再版六次,成为一本在城市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的著作。在一个世纪的时光里,这本书给遍布全球的读者带来无尽的遐想。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未来馆里,人们采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为未来城市描绘蓝图:它应该是“花园之城”、“知识之城”、“水之城”、“太空之城”和“能源之城”五个方面的综合体。这也让今天的人们满怀难以抑制的期待与憧憬。

    这一年,从电视荧屏到报纸文章,到处充满了幸福的字眼,幸福在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同时,也正在上升为国家意志。综观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人作为生命个体的发展始终处于目的和核心的地位。哲学家康德也认为,人是所有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哲学家休谟说,一切人类努力的最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就是对人类幸福的完美诠释。

    在时间的轨道上,人类对城市未来的描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攀越新的高度。而每一座城市,也都以一种无限可能的态势向前发展。

    那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我们的大连又会呈现什么样的美丽图景呢?这也许又是一个今天人们想象力无法触及的话题,但我们可以展开恢宏的畅想,未来的大连,将作为东北亚的城市地标矗立于这片崛起的海岸,以无穷的魅力劲射出耀眼的光芒。

    从远古的幽暗与曙光中走来,从近代的屈辱与抗争中走来,从新生的激情与创造中走来,从变革的奋进与辉煌中走来,大连在时间的轨道上雄浑与激荡地前行——中华文明的历史风骨、自由解放的不屈意志、奋发图强的坚定信念、改革创新的时代气质,共同铸就成大连文化的精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以强大的自信和超越的气势,以开放的胸襟和无尽的创想去辉映城市精神的寥廓星空。

    百年历史,见证了大连的光荣与梦想;全球时代,将彰显大连的气韵与追求!

    这是一片崛起的海岸,她永远是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是一座经典的城市,她还将不断开启崭新的篇章——站在纯净的天空下,朝向深蓝色的大海,大连将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气度,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完)

    本版照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