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风x7改装图片欣赏:郭来生:投资就像打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56:30
2011年08月15日 从研究所所长到掌管自营的总经理再到负责资管的总经理,从5000万元资金做到10个亿的规模,从首只产品仅6.1亿元到后来的近50亿元;2006年、2007年分别创造了110%和247%的投资收益率,即使在指数跌幅高达65%的2008年,其管理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也控制在-5%,2011年更是以8.1%的收益率笑傲资产管理业。他就是东北证券副总裁、资产管理分公司总经理郭来生。郭来生和其资管团队的目标是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都与投资者共同前进。

郭来生,1965年7月出生,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博士。四年大学教师经历,十年研究背景,五年投资生涯。历任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研究所研究员,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所长,东北证券投资管理总部总经理、总裁助理、副总裁、东北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分公司总经理、公司副总裁。

投资就像打仗

中国证券报:这两年外界对东北证券的评价是投资做得比较激进,甚至因此认为你们是券商股里弹性最好的,你怎么看?

郭来生:我认为不是激进而应该说是采取了积极的投资策略。

中国证券报:你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郭来生:大局观、控制成本、策略安排、执行力是投资中最重要的要素。

中国证券报:你觉得自己是哪种类型的投资者?

郭来生:一定要有个分类和标签?我觉得我属于那种把握趋势的投资者,这也是以往我做得比较好的原因。

 与一般崇尚价值投资的人不同,郭来生对自己是否是价值投资者并不十分在意。他解释自己的投资过程,首先对当前市场的趋势进行总体判断,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定要有大局观,如果你把问题都想在前面,就很少有意外出现。”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对大势的准确把握是东北证券在投资上没有出现重大失误的重要保证。

他强调简单化的投资逻辑:首先把握趋势,其次控制成本,任何投资收益都是现在的投入和将来产出的比较,所以一定要在这两个方面下工夫。便宜的(但并不是指价格低的)就是好的,贵的就是不好。“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衡量便宜和贵,这是问题的本质。我会花大量的时间研究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便宜的?”他认为,股市或者股票每个阶段一定有一个无形的价值中枢,就像风筝飞得再高,仍旧会有一根线拽着它。

“一旦想清楚了,在看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高仓位配置;如果不看好,一天出货几个亿的情况也有。”大局观之下是果断和执行力。东北证券的自营仓位在2006年时一度高达96%,这一年郭来生刚刚从研究所所长转岗上任自营部总经理。“我没打算采取所谓稳健的投资策略——把仓位控制得很低,因为我对当时的市场已经想得很清楚。”

郭来生认为风险永远存在,“一个有经验的投资者不是战胜风险而是规避风险。”但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国内外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风险内涵,需要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金融规律、投资者行为有深刻的把握,并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对资本市场的局部风险和系统风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即使做不到先知先觉,也要后知后觉。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他执掌的自营部门分别实现了82%和247%的收益。

如果说这在2007年的大牛市背景下有幸运的成分,那么2008年对郭来生而言则是更好的证明。市场大跌65%,东北证券的投资仅仅损失5%,可以说完整地保住了牛市积累起来的成果。

“2008年的投资让我记忆深刻,当时我们部门的分歧很大。面对分歧,需要决策与贯彻执行,这时候民主不一定是有效的。”最初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跌到1700点是天方夜谭,但郭来生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逻辑没有问题。经过部门的充分讨论后,他制定了一个总体策略,并让投资经理坚决执行。

郭来生一直认为,投资就像打仗。“战争需要审时度势,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强调军令如山倒,强调果断、纪律和执行,资本市场也是如此。”2008年的投资,就像打了一场胜利保卫战,这场“战争”保住了公司2007年的胜利果实。

近期美债危机导致全球资本市场跌声一片,在他看来这是对世界经济两大集团欧洲和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和前景的反应,是对欧美国家福利模式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的悲观预期。在两大经济体增长乏力时,郭来生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原因很简单:明确的国家经济和产业战略,强大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以及庞大的人口和内需市场。“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有什么理由不看好中国的资本市场呢?”

怀着梦想一路前行

中国证券报:无论是履历还是业绩,你在业内都堪称出色,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跳槽?

郭来生:确实有很多公司来找过我,但东北证券这些年不断给我挑战和发展的空间,这很有吸引力。另外公司对我充分信任,这种信任给了我施展才能的舞台。

中国证券报:如果让你选择另一种职业,你会做什么?

郭来生:也许我还会去当老师。

 对于中国证券报记者的问题,没有太多的思考,郭来生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今年在美国学习时,他看到有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回到学校教书,这是一种乐趣。对于教师这份他曾经的职业,郭来生心底仍有梦想。回到原点,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圆满,更会是新的开始。

1996年进入证券业之前,郭来生在大学教书,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之后他进入大鹏证券研究所,做了四年的研究。2001年应聘到东北证券做研究所所长,在他的提议下,研究所定名为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并在2003年、2004年成为市场上十大研究所之一。

郭来生的大局观和对市场的把握,在公司内部得到广泛认可。2006年5月,他调任自营部门担任总经理。一轮牛熊交替、几个漂亮的战役,他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也令东北证券在投资界声名鹊起。2009年东北证券开拓资产管理业务时,他执掌帅印并升任公司副总裁。

“做好本职工作”是郭来生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朴素要求。2006年5月上任自营部老总时,公司总裁在任命会议上让他发言,他只讲了一句话:做好本职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会经常和员工探讨人生的梦想和意义,以及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我总觉得,一个男人,要有梦想、有激情、有使命感。没有这些,一个人的生活或生命之船就会失去方向。对于一艘没有方向的船来说,任何风都是逆风。”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公司的任何一个部门工作都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用心做事。”郭来生说。

“做资产管理,我们的理念是客户至上,追求卓越。”他并不把这份和钱及数字打交道的工作看得那么枯燥。“让投资者因智慧而自由。”他说,“如果我们做得好,就会为客户财富增值,改善客户的生活质量,他们会更安心地生活和工作,更自由、更快乐。如果我们让他们亏损了,甚至亏损很大,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许会受到很大影响。”每想到这些,他就觉得自己和团队肩上的担子很重,一种无形的使命感推动他每天都更努力地工作。

郭来生几乎天天跑步,每天5000米。即使在夏季酷热的天气里,也同样不懈怠。有思想、有深度、有执行力、坚持梦想,或许是一个成功者的必要特质。

做专业的权威

中国证券报:你是副总裁,为什么还要亲自到各地去做营销方面的演讲?

郭来生:事无大小,我会去做我认为需要去做的事情。

中国证券报:这次你们员工的销售任务是多少?

郭来生:目前为止,我从未给任何部门、任何人下达过指标或任务,但每次大家都不遗余力,奋勇争先。没有指标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采访的第二天,是个周六,郭来生说他要去苏州演讲,这是当地银行系统和营业部共同组织的关于东北证券5号集合理财计划的一个营销活动。在别的公司,去的大多是投资经理或者研究员,但郭来生会亲临现场。

正如星巴克创始人在《一路向前》中所说,企业管理者的标杆作用非常重要,郭来生的亲历亲为成就了东北证券的全员营销。东北证券资产管理正在发行第5只集合理财计划,过往的销售业绩曾让同行惊讶,他们很难相信东北证券的管理规模一度达到50亿元。

“如果你给员工指标,那他就会有完成任务的心理压力,也就有了做事的上限。我不给他指标,他可能会做更多的事情。没有指标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郭来生带领的投资团队这两年也相对稳定,“如果有人要走,我不会留人。”在他的管理理念里,留人的工作只能做在前面,让他们没有要走的想法。同时他更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才而不是挖人,这需要员工对公司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他经常把自己觉得好看的书推荐给下属,非常愿意和部下分享好的想法和理念。

此外,郭来生特别强调专业技术能力。“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技术和管理完美结合的结果。苹果的乔布斯,微软的比尔·盖茨,你很难想象他们不懂技术。所以,我们公司在聘用管理人员的时候,特别强调专业技术的重要性。仅仅懂得管理,很难将一个企业做到优秀。”

“苹果的乔布斯对我触动很大。”变化是世界的永恒主题,郭来生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洞察资本市场变化的本质,并通过不断创新走在市场的前边。“苹果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不断创新至关重要。微软也是一样,正是有工作狂比尔·盖茨,不断洞察计算机和软件业的发展,才使得微软能够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

东北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这两年发展速度很快,究其原因,郭来生认为是公司不断实施创新策略的结果。从业务发展战略、产品设计、营销模式、客户服务到投研一体化,公司一直在摸索新的理念和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创新理念,东北证券的业绩越做越好,管理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郭来生并没有太大的权力欲,他只希望做专业的权威。进取心之外是淡然的处事态度,上下级同事和客户对他的评价基本一致:坦诚、公平、敬业、没有领导架子……不要以为他像外表看来的那样,有点威严甚至霸气,在公司里,在客户群里,他的亲和力使得一些“粉丝”会直接跟他开玩笑:“郭总,我太崇拜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