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希综艺节目:小塘活水快速养成草鱼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7:32:43
小塘活水快速养成草鱼技术       小塘活水快速养殖草鱼,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项养鱼新技术。一般0.1—0.2公斤的鱼种,经5—6个月的小塘大活水精养,每尾可达1.5—3公斤,第二年可达6.5—8公斤,一个小塘(30平方米)可产鲜鱼200—300公斤。

  一、选地挖塘

  抓住冬间和春耕前,选择长期有清泉大水和排灌管理方便,不受山洪水冲洗,靠房屋两旁的粘质土壤,不渗漏的地块开挖小塘。根据地块情况挖大小20—30平方米,70—80厘米深的小塘,塘边要筑实不渗漏,开好进水沟(最好是暗沟),埋好进出水管,并在进水口处埋上自来水管,通进屋内。挖塘后立即打好围墙,以防盗窃和家禽家畜为害。

  二、育好鱼苗

  开小塘前就要育好0.1—0.2公斤健壮、无病、无伤、大小均匀的鱼苗,每塘400—500尾,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育鱼苗,也可单独一户或联户育鱼苗,以减少成本、增加收入。

  三、种好饲料

  每个30平方米的小塘养草鱼,需要种植饲草400—800平方米,春季种苏丹草、鹅菜,秋季种黑麦草,同时还要割草,以满足草鱼青饲料的需要。

  四、小塘消毒

  一般在放养鱼种前1.5—2个月,每30平方米撒15公斤熟石灰,60公斤人尿,晒干后即可。小塘灌水三天后放鱼种。这样可提高鱼种抗病性和成活率。

  五、管理

  1.要保证长期有大清泉水灌小塘,塘水应达到长期串灌,这是小塘活水养鱼的关键。如果水源不足,可以开一个小型水库,抓住春雨季节,储备好水,这样少雨季节或天旱时节,也可保证清泉水活水灌塘,促鱼快速生长。

  2.定时、定量、定位投放饲料。定时即上午8—9时,下午2—3时为投放时间;定量,要投放总尾数的1.2—1.5倍;定位,要在塘的中央定点放饲料框,饲料投放后一小时就要将饲料框提起来,倒掉残渣。夏天高温季节,就在凉爽的早晨和傍晚投料。并在投放框上搭一个凉棚,避免烈日晒干草料,以利草鱼吃食,增进食欲。

  3.要训练鱼防止受惊吓,每天早中晚要到塘边去走一走,经过20—30天后,鱼就不再受惊乱跑,而且人下到塘里去捉、摸鱼,它也不动,这样就算训练好了,使鱼安安静静快速生长。

  4.鱼病防治。鱼种下塘前用2%—4%的食盐水浸洗消毒,除坚持每次投喂饲草一小时后将剩余残草清除外,每半月要将塘底残料及废食物彻底清除一次,平时要投放大蒜、辣料、野生绞股蓝,促鱼健康快速生长。

  5.要不断检查加固围墙,严防偷盗和家禽家畜野畜进入塘内为害。要在放鱼后经常检查清理,保护进水沟,严防山洪水、农药水、污水进入塘内为害。

  六、注意几点

  1.鱼种下塘后,若水温较低,应投喂煮熟的红薯拌米糠或麦麸,或投喂鱼用颗粒饲料,以保膘促长。

  2.小塘要坚持单纯放草鱼,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如放杂鱼应设一个杂鱼小塘活水养殖。

  3.草鱼长到1.5公斤后,可每天选大留小,疏稀鱼的密度,对优质高产有一定的作用。

  4.如水源不足,可抓住春雨季节,突击放养3—4个月,每尾鱼也可长到1—1.5公斤。
《淡水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手册》        1月8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大型科技下乡现场培训活动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布了《淡水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手册》,以期为全国各地的池塘养殖环境修复与标准化池塘改造提供技术参考,为我国池塘养殖生产模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模式,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水产品供应的重要保障,是最高效的优质蛋白质生产方式。我国淡水池塘养殖产量占养殖总产量的40%以上,长期以来,淡水池塘养殖的产量和面积一直处于不断的增长状态。

  据水科院院长张显良介绍,我国的池塘养殖模式发展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主要依赖水源和增氧机等要素来保证集约化养殖生产,养殖设施抵御环境水质变化和水域污染事故的能力很差,养殖生产自身存在着水质劣化、池塘老化、用药过度等问题,养殖过程富营养物质的排放还增加了日益脆弱的自然环境的负荷。目前,我国池塘养殖环境亟待修复,池塘设施迫切需要改造,养殖管理需要规范。

  张显良告诉记者,现代社会发展对淡水池塘养殖生产模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健康养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生产”是生产方式转变的目标。推进池塘养殖环境修复和规范化管理是改变农村面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举措,可以提高池塘优质、高效生产的能力,需要行业管理部门的组织引导,以及必要的财政支持,更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根据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针对现代养殖生产的要求和生产力水平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据悉,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及下属各所的有关科研人员,围绕池塘养殖模式的转变,开展了较为全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模式构建工作,确立了以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修复养殖水环境,以生态工程设施技术改造传统池塘的研究重点,建立了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的集成平台和示范点。为了满足全国各地相继开展的池塘养殖环境修复与池塘标准化改造的技术需要,配合农业部即将推出的淡水池塘养殖环境修复计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了下属的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淡水渔业中心、长江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渔业工程研究所的相关科研人员,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各地在池塘改造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编写了《淡水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手册》,内容包括系统模式、场址条件、布局、养殖设施、水处理设施、生产设备、养殖管理等技术内容,基本涵盖了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