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资料简介:自唐朝起日本一直想与中国平起平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05:49

自唐朝起日本一直想与中国平起平坐  

2006-07-19 18:22:47|  分类: 翔宇沙龙(原部落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遣唐使东来

  日本,我们可以恨它,可以骂它,但不可以轻视它,甚至不可以不学习它。 

  与中国分道扬镳

  至今,对于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唐朝学来的,日本人从不讳言。他们有些人甚至说,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到19世纪中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国和日本封建王朝,被西方列强的炮火“炸开了眼”。它们在反抗与反思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日本放弃了幕府时代“锁国政策”的纲领性国策,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大力兴办近代工业,推行地税改革,实行“文明开化”教育,整顿封建士族,改编和扩建陆海军……日本的近代化从此拉开帷幕。

  然而,当时,隔海相望的中国,李鸿章等洋务强国派虽致力于增强军事力量,但是,封建保守的国家制度,却一点也没有触动。甲午一战,中国人败于日本。

  梁启超一语中的地点出,李鸿章的悲剧所在:“时言富强者知有兵事,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不知有国务。”李鸿章的悲剧也就是中国的悲剧。

  所以,当历史的主题从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之时,日本已为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中国这个负重的庞大身躯要想转变,难度和束缚都要大得多。日本,就这样与中国分道扬镳了。

  一直想与中国平起平坐

  还在公元7世纪,日本国王遣使来华,其所献国书中就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表述。这里已体现了与中国平起平坐的思想。

  而到了中国的大唐王朝衰落之时,日本对中国的称谓已经由“邻国”改为“藩国”了。

  到了16世纪末的德川幕府时期,日本拒绝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并将朝鲜收入自己的纳贡体系。

  1871年,《日清修好条约》签订,日本天皇如愿以偿地与大清皇帝平起平坐了。

  中国自然是日本最想占领的地方。自从1915年日本在大连金州大魏家屯建立第一个由19户日本农民组成的移民村———“爱川村”开始,日本就把东北作为自己的国土来规划了,还一度有过定都沈阳的想法。

  在中国元朝,蒙古人曾先后于1274年和1281年进攻日本,但两次都因突然刮起的海风而受挫。从此,日本认为“神风”始终在保佑自己,日本是不会被中国、美国和苏联打败的。

  越被侮辱越接近成功

  1911年,中国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民主共和国”,然而很快,国家就陷入军阀混战。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后,不少人认为中国迎来了重新赶上人类文明脚步的一次机遇。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又被打断了。

  1931年到1945年,是中国人最为痛苦的14年。二战结束,日本和中国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事实上,日本人从中国历史中学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一点从日本小孩子身上就能看到。

  这样的信条,在战时鼓舞着士气,在战后依然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日本人甚至把战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了生活水平,看作是这场战争的胜利。

  战后的改革与日本崛起

  上海的老人们还清晰地记得,1945年的东京,生活水平远远不如上海。“他们吃地瓜,而上海人吃大米。”然而,经过十年的复兴期后,东京就把上海甩在后面了。1968年,日本以1597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超出了西德、英国和法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国。

  这其中少不了美国的助力。然而,不少人认为,日本二战后崛起,除了民族性格以及诸多外部因素外,民主改革也是重要原因。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逐渐摆脱了以前腐败的藩阀政治,实行了多党制,并健全法律,规范了经济制度,还让现代媒体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党禁和报禁的开启,并没有让日本失去秩序,反而遏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不可估量的日本精神

  不管保留了多少元气、得到了多少援助、碰到了多好的机遇,战后日本的崛起还是在日本人的手中创造出来的。全世界的人都不会否认日本人的勤劳和坚毅。

  当人们批评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时,都会拿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来做对比:“你看,人家日本父母从不溺爱孩子,他们都舍得让小孩子在冬天穿短裤晨跑。”

  日本部队里的修行更是达到了残酷的地步。在二战时期的平时演习中,军官要求士兵们60小时不间断训练,其中只有10分钟休息机会。他们认为,在事关重大之时,肉体的要求必须被彻底置于从属地位。

  战后,日本公司内部采取了年工序列制和终生雇用制,即员工的工资随着为公司服务的年限而增加,如果没有大的失误,员工可以被终生雇佣。这种源于日本传统观念中的集体主义制度,在当时缓和了阶级冲突、稳定了劳资关系。

  在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曾经和欧美企业管理模式并驾齐驱,成为全世界商人们模仿的对象。

  日本,我们可以恨它,可以骂它,但不可以轻视它,甚至不可以不学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