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柯桦跑路:倾情守护那片绿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38:19

倾情守护那片绿色

---- 记武汉植物园植保专家柯治国同志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建园初期,柯治国同志刚刚从华中农业大学(原华中农学院)毕业,满怀着用青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美好愿望,1960年,他被统一分配到了武汉植物园参加工作,结合所学的专业,他在植物园主要是从事园地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从刚开始工作到退休,他一直默默地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在职时,他认真作好园地植物保护工作,创造性的用生物农药防治食叶害虫,他带的课题组,研究绿色植物天然农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被中国科学院授予“75攻关先进集体”奖。他本人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柯治国同志退休后,还十分关心植物园的植保工作,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植物医生”。

探索  研究  实践  服务

柯治国同志出身贫寒,是党和人民的培养,将他从一个无知的少年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他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柯治国,更没有我幸福的家庭,党的恩情今生今世也忘不了,我要用学到科技知识,为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和美好的武汉植物园服务”。

建园初期,植物园的条件差,园中的植物基本没有保护措施,病虫害危害猖獗。当时园地新引入植物种类约3000余种,为了引种,而忽视植物检疫。因而随着种苗带入了多种多样的病虫害,特别是介壳虫类,危害多种植物,园地的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种类也很多。面对病虫害的爆发和对园内植物产生的威胁,为了保护绿色植物,他们针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制定物理诱捕和药物喷洒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和预防了松毛虫、避袋蛾幼虫等病虫害的蔓延和扩散。

由于化学农药对园地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柯治国等研究人员,采用了生物防治为主的方法:根据气温不同,气温在300C左右时,用细菌杀虫剂(BT)防虫,气温在24-280C之间,用真菌杀虫剂(白僵菌)防虫;偶尔对局部地段,也用一点化学农药,还特意保留一片园地“永久”不施化学农药,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天敌(鸟类、昆虫、蜘蛛等)与害虫间的生态平衡。由于科学运用生物杀虫剂,有效地控制了害虫危害,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搞好园地植物保护的同时,他们还发扬互帮互助的友爱作风,帮助磨山公园(当时的磨山园艺场)也消灭了多种食叶害虫,当年,磨山公园的主任赵守边先生多次对柯治国等植物园的植保工作者说:“非常感激,感谢你们帮助我们控制了食叶害虫”。每当这个时候,柯治国他们就十分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建园不久,吹绵介壳虫在园内突发,危害着园地几百种植物,柯治国与刘世叶等科研人员及时引入吹绵介壳虫的天敌澳洲瓢虫和大红瓢虫,经过两年时间,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消灭了吹绵介壳虫,获得生物防虫最佳效果。当年,北京植物园特派员学习。由于武汉植物园植物保护工作(防虫与科研)成效显著,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为了在全院植物园系统中推介武汉植物园先进的植保经验,在武汉植物园召开了“首届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植保研讨会”。

在长期的科研和实践中,柯治国同志及他的课题组研究人员们积累了丰富的植物保护经验,他们合理地将防治与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成果。随着武汉植物园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园地管理与建设的日新月异,对园地植物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植保课题组的工作人员也从园地单纯的病虫害防治转向了面对专类园,针对不同的植物种群开展的植物保护工作。

柯治国同志带领着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对猕猴桃专类园开展了猕猴桃植物专项病虫害防治课题的研究,他们对引种的猕猴桃病虫害进行了了调查,制定防病治病方案,有效的控制根结线虫的危害,保证了猕猴桃课题组引种驯化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柯治国他们也在平时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猕猴桃病虫害防治经验,并为《猕猴桃专著》撰写“猕猴桃病虫防治方法”篇章。

当年,园地引种的油橄榄,针对这一“外来物种”,在前无有关油橄榄病虫害防治经验可借鉴和科研人员从未接触过这种植物等困难面前,柯治国他们认真地查阅资料,对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和防治研究,经过摸索和试验,终于并完成农林部下达的“油橄榄青枯病研究”工作,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多年来,他们承担了多项专类植物园病虫害防治研究。当年,他们承担的“漆树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研究”,出版了《漆树病虫害防治》一书,获得了1984年商业部进步奖,填补了国内空白。

年复一年,柯治国同志都在忙碌中度过。“七五”期间,他创建我国“第一个苦皮藤农药植物专类园”,并发现十余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柯治国和他的课题组成员们一起,创造性运用苦皮藤种子油制成杀虫拒食剂农药,此项研究具有良好的防虫治虫效果,当时在国内属领先研究,在全国推广。

退休  余热  义务  奉献

1994年,柯治国同志退休了。当时,他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说:“我是党员,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和信念,要永远牢记入党誓词。退下来了,身体比较健康,还要用有限的生命,奉献余热”。 “退休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继续学习,提高和充实自已的科技文化知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他积极参与园地义务科普宣传咨询工作,为社会服;积极参与园地管理义务监督员工作,为创建一流园地管理服务;他参加离退支部工作,为老同志服务。为武汉植物园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再做贡献。

退休后不久,他被离退休全体党员选为支部组织委员,他认为,这是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对他的信任,他极为认真做好组织工作,60多名离退休党员,十余年来没有一人欠缴党费。对于有困难的离退休职工,他怀着满腔热情去看望问候,如能帮助则尽力帮忙,他说:“我们都是同志,又是朋友,相互帮助,理所当然”。

退休后,为了不让自己有失落感,他努力学习电脑知识,用所学的电脑知识整理手头的研究资料,帮助离退支部打印、撰写和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在他的影响和带动,许多老同志要求学习电脑知识。

他关心园里的科普事业的发展,组织科普义务宣传,积极为公众服务,在2003年的春季,我国突然遭遇“非典”的侵袭,当时柯治国同志积极收集中草药治疗“非典”的成方,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认别和采集植物,他与园里的老专家郑重研究员等离退休科研人员一起仅仅用了一周时间,编写了科普读物《预防“非典”药用植物》,并出版发行,此书出版,让他深深地感受到在国家需要、人民危难之际,他们尽到了老科技工作者应该尽的义务。此书发行获得来园参观者的欢迎,并获得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彼得·雷文教授的好评。此外,他还在科普部的邀请下,积极开展科普咨询宣传活动,他为来园里参观学习的青少年讲解植物的细胞结构、花粉的形态和作用;还讲解危害植物的蚜虫和红蜘蛛等基础知识,热情回答广大游客提出的问题。有时,小游客们由于身材矮小,看不到显微镜下的物体,他就将小朋友抱起来观察,使得小朋友和家长感到十分满意。通过一系列的植物科普咨询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中央电视1台到省、市电视台及报刊等多家媒体都进行报道,对武汉植物园的科普活动给予了积极肯定。有一位从香港移住武汉的女士投稿报社说:“武汉植物园实在太美了!在这里不仅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花,还可学到许多的知识”。

柯治国同志认为,通过科普咨询服务,对离退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一次接受再教育、再学习的过程。通过科普咨询宣传,使他焕发出当年“青春”活力,充分体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人生价值。为了肯定他的成绩,从而获得园党委、武汉分院党组授予“优秀党员”和湖北省授予“优秀辅导员”奖状,中国科学院新闻办授予他“网络征文获奖证书”。

2008年,武汉植物园园艺中心为了使管理更上一层楼,特聘请了园里离退休的老专家协助开展园地管理工作,作为植物保护专家,柯治国同志积极参与园地义监督员工作,为植物园创新发展服务。

参与  荣誉  快乐  分享

柯治国同志退休后,无时不刻的关注着武汉植物园的科研成果和创新发展,他对植物园的一草一木都是倍加爱护和珍惜,对于植物园每一项进步,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现在,柯治国同志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植物园的发展和建设,除了搞好离退休支部工作外,他常常在园里“闲逛”。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他的热心深得园艺中心各专类园工作人员的欢迎。2011年6月10日,他特地为园艺中心举办了专题讲座《园林白蚁识别与防治》。他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在职人员。柯治国同志常说:我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能为武汉植物园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奉献余辉,能当一名园地义监督员,这是我晚年生活中最大荣幸。

退休后,柯治国同志每年都被武汉植物园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荣誉称号,2010年底,他还被武汉分院党组授予“三好老人”荣誉称号,2011年被武汉分院授予“优秀共产党”荣誉称号。

岁月荏苒,人生易老,虽然退休了,他认为:“退休不退色,我是中共党员,还要为党和人民作点力所能及的事”。

                        作者:武汉植物园 黄蓉 南玉生
               2011-7-29发《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