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大宗祠最大宗祠:毛泽东用兵如神的经典战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7:18:49

  夕阳映着群峰攒聚的娄山关。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1935年2月25日傍晚,第二次渡过赤水河的中央红军在这个“北拒巴蜀,南扼黔桂”的兵家必争之地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这一天,密集的枪声响彻天险;这一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湘江到高原:四渡赤水是“逼”出来的

  “湘江”两个字,牢牢地刻在92岁的原红三军团老战士王道金记忆深处。

  第五次反“围剿”后被迫撤离苏区的中央红军,在湘江边遭遇了最惨烈的一战。王道金记得,120多人的连队,过江后只剩下一半;他还记得,两岸的石头上溅满了血。

  “两个月不停地打,大家都快累垮了,子弹袋也空了。”王道金回忆说。血战湘江,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在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下,即使是这3万人,也早已成了一支缺弹少粮、疲惫不堪的脆弱之师。

  死者的鲜血终于引起了生者的反思。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又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危急时刻,曾被剥夺党和红军指挥权两年之久、甚至没有被列入长征最初名单的毛泽东,以正确的主张和力挽狂澜的气度赢得了党内的大多数,也在实际上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史家说,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转败为胜的转折点。

  但胜利并不是转瞬即来。被后来的军事家赞叹不绝的四渡赤水,并不是一盘预先布好的棋局。相反,它是被失利给“逼”出来的。

  1956年9月10日,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

  毛泽东所举土城战役,正是四渡赤水的发端。

  遵义会议确定北上方针后,中央红军决定痛击正向土城方向前进的尾追川军,打破其堵截企图,为北渡长江创造有利条件。但由于敌情判断失误,红军遇到了空前强大的川军,进攻作战变成了背水作战。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葫芦形山谷里,倒下了3000多名红军将士。

  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毛泽东召集政治局几个主要领导人开会,决定改变由赤水北上、从泸州至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原作战计划,迅速撤出土城战斗。

  3军团所剩的全军最后一门山炮被迫投入了赤水河中。中央红军轻装上路、西渡赤水,摆脱了尾追之敌。

  这就是一渡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