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民鬼母痴儿电视剧:青海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14:05

从拉萨来到西宁,感到自己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虽然在拉萨街头着藏族服装的人不是全部,但仍然可以看出拉萨是藏传佛教的世界。同样的,在西宁街头,虽不是满大街的人都披戴着黑头巾和白帽子,但仍然让人感觉到这地是穆斯林的世界。

我事先并没有想到过自己来到这个曾经来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我只是觉得路过西宁我得下车去看看马姐妹。这回不去,以后不会再有机会了。以后我也许会去新疆,但西宁并不顺路,我要再来西宁就得在兰州转道。既然如此,何不利用这次机会,再度游览青海,看望我们的朋友马锦屏姐妹。

西宁的肢体已经完全与我们中断了关系。我拼命地想记起在大通铝厂工作的刘姐妹叫什么名字?大通铝厂周边的环境我还记得,刘姐妹家的环境我也记得。但光凭这些我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们的,西宁曾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包括马姐妹住的那间小屋以及她那作阿訇的爸爸一家人和他们住的地方我都记忆犹新。

然而,我却怎么也记不起刘姐妹叫什么名字,记不起她的电话和她家在铝厂的门牌号码。这样,我来到西宁找到肢体的可能很小。仅凭马姐妹留下过的一个地址,一个她的亲戚,愿意替她转交信件的亲戚的地址,我们想要找到肢体的可能微乎甚微。

但是我们还是决定来西宁。找到找不到她和刘姐妹,我们都来试试看。亚迪坚决要来看马阿姨,在他眼中,马阿姨是个福音使者。虽然七年前,他来到西宁没有找到马姐妹,有了一次独闯西藏的冒险经历。这次他还是不放弃地要到西宁来找马阿姨。

从上海出发赴藏前,我曾经给马姐妹打过电话,但是她的手机已经停机。我知道停机的原因一定是她无法支付话费。马姐妹的手机是她去青田时青田的肢体送给她的,当时我就说过,光送给她手机没用,要找她人还是找不到。我估计她不会有钱支付话费的,不要说她,就是我,也常常停用手机,尽可能地不用这种高消费的通信方法。

来到西宁后,我们身不由己被带到一家私人承包的小旅店。这家由回民开的位于东关大街叫做“福源宾馆”的小旅店正好在西宁最大的一家清真寺——东关清真大寺对面。

当我被带到这家旅店,看到对面的清真寺内来来往往的带着白帽子的男人时,我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来西宁,甚至明白自己第四次旅游布道的目标地将是新疆。

此话搁以后再说。

放下行李后,去火车站接客的女孩动员我们利用下午的时间去参观西宁有名的藏传佛教的寺庙——塔尔寺。我们谢绝了,告诉她我们刚从拉萨来,看佛教的庙宇不是来西宁的目的。感兴趣的倒是穆斯林和他们的生活。

放下行李后,我立刻拔起腿就去到东关清真大寺。

闻名遐迩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十多万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

东关清真大寺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国殿堂式建筑,它位于西宁市繁华的东关大街南侧的闹市区,每天来往人群川流不息,行人莫不为这座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恢宏的气势和肃穆的氛围所吸引。
从门口竖立的牌碑上可以了解到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占地总面积为13602平方米,建筑物雄伟壮观,具有中国古老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特色。

大寺的原正门,即“前三门”,座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前三门现处在清真大寺临街楼房之前)。
进了“前三门”,约三十多米处,在数十阶花岗石的台墩上耸立着五个平顶拱形门,称为“中五门”,高近十米,宽为二十一米。

一九九八年清真大寺进行了大改建, “中五门”前修了带有新正门的三层主楼一幢,与原中五门、大殿处同一中轴线,正门主楼下设五圆拱门,楼顶两侧各建一高达45米的圆拱顶式宣礼塔,楼底设地下停车场;主楼临街一侧为六层商贸综合大楼,南侧建五层楼,作为寺管委会办公室、会客室、宿舍、教室、餐厅等。
中五门”南北两侧矗立着两座宣礼塔,行人顺石台阶拾级而上,只见重门和宣礼塔碑壁上规则而又清晰地分布着嵌铁字图案(象征吉祥福寿长久),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

再步入重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方整齐清净的大青砖场地。南北是两座老式木楼,北楼为接待室、藏经室、会议室等,南楼为阿訇进修班教室、学员宿舍、教研室等。南楼背面为男女沐浴室和殡葬室。

两楼中间是面积为4490平方米的大院。大院西面,是座落在石基之上的礼拜大殿。俗称“凤凰单展翅”的大殿,面积为1136平方米。殿顶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明脊暗卷”式古老宫殿的建筑风格,给人留下一种古老苍劲的印象。

大殿外形砖木结构,外壁全用大青砖砌成,坚实牢固,饱经风霜,完好无损。前廊两侧各种图案精雕细刻,殿脊中心竖有三个金黄色经筒,灿烂夺目。殿门两侧是砖制九扇屏,上面是精巧的花草砖雕图,其工艺至今看来仍然是融古朴庄重、典雅清秀于一炉的艺术珍品。殿堂门口及殿堂里面的地面皆铺以木板,更增添了几分庄重和朴素。
大殿门廊上原有很多匾额和对联,都曾是伊斯兰文化的真实记载,在十年动乱时毁于一旦。历史上,东关清真大寺历来是经堂教育的场所。不仅在西宁,而且西北乃至豫、皖、湘、鄂、川、滇、粤、沪等地都受了它的影响。

我来到东关清真大寺时,正好是他们的晚礼拜时,许多戴白帽的男人蜂拥而至。我发现进大寺的人当中竟然一个女人也没有,我竟是唯一的女人。当然,我跟他们的身份不一样,他们是进殿礼拜的穆斯林,而我是花了十元门票钱才能进去的游客。

由于是晚礼拜,下午六时左右的时间,游客不是很多,除了一两个老外,就只有我了。我看到黑压压(黑西服)、白花花(白帽子)的一片,一帮一帮留着胡须的男人走进大殿,有点惊叹。是呀,伊斯兰教显示出的男性力量为什么在基督教,或者说在中国基督教里显不出来呢?为什么中国基督徒中男女的比例那么不协调呢?

也许我是个女性基督徒,且是个女传道,这个印象给我特别深的感受。

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受控告很深。站在讲台上释放神的道时,自己的心灵反倒受捆绑。我时常被人问起我是怎么看待【提前2:12】 “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这节经文的?虽然我会把另一节经文【林前11:5】 “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来面对那些质疑我是否可以站在讲台上释放神的信息的人,我对他们说:保罗不会说自相矛盾的话。这里两个“讲道”原文不是同一个字,前一个是讲道理,后一个是讲圣经。也就是说,女人不得时时搬出一些所谓的道理来教训男人,但是女人讲圣经是可以的,只不过要蒙头,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

有一段时间,我虽然不是基督徒聚会处的信徒,但我也像她们一样,无论是祷告还是讲道,头上总戴着一个网罩,以此作为服权柄的记号。

再后来,我也明白了,保罗那时要哥林多的妇女在公众聚会上蒙头发言,是有它特定的背景的。那年代,那地方,只有妓女和不规矩女人才不蒙头。哥林多的妇女信了耶稣以后,如果滥用自由,使自己成为与妓女和不规矩的女人没有分别的人,那就是一种耻辱。所以,保罗才会命令当时的姐妹要蒙头。

我因知道这些背景,就不再蒙头了,也重新大胆地站在讲台上释放神的真理信息。但是老实说,我总觉得一个女人站在讲台上教训男人,虽然是用神的话来作教训,总觉得有那么点底气不足的感觉。

作为一个姐妹,我更愿意做适合于女人的事工,比如做文字的事工和个别辅导以及探望的事工。然而,常常事与愿违,不得不还是站在讲台上。

原因就是中国教会站出来的弟兄太少了。

我也会想到圣经里记载的女先知底波拉的故事。她曾作以色列的士师,按说上战场消灭敌人应是男人的事。可是当时的男人缺乏勇气,故此,底波拉只好披挂上阵了。我很欣赏底波拉的心态,她不是一味地责备当时军事领袖巴拉的懦弱,当巴拉要求她一起上阵时,她就同巴拉并肩作战。底波拉当时与巴拉的对话很有趣,圣经记着说:

【士4:9】 底波拉说,我必与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着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手里。于是底波拉起来,与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了。

是的,底波拉知道一切都在神的手中,胜败乃在耶和华。人若顺从神的旨意,神也会让人得荣耀。神按他创造的次序,让男人做女人的头,也让男人成为女人的荣耀。可是,若是男人放弃自己作头的权柄和责任,那神就会把这荣耀交给女人了。

我想到今天的时代是强调女权的时代,各方面都显出阴盛阳衰的迹象。我不认为中国封建体制的夫权思想是对的,相反我知道,是极其错误的。但是今天的女权主义者的作为也实在太过了,完全不把神的创造次序放在眼里,完全不顾男人女人心态和身态各方面的不同,一味地强调平等,使女人陷入更大的苦难中。

教会里女权思想是没有市场的,但这种流毒和影响同样存在。很多姐妹说话不注意,在讲到自己的丈夫时,即使是夸耀,用词也不当。丈夫没有在信仰上给自己设置拦阻,她们就会说自己的丈夫很“顺服”。如果丈夫的顺服对象是神,那当然没问题。但是,丈夫还没有信主,与主没有任何关系,那顺服的对象便是自己了。虽然许多人是一种不经意的说法,但也看出世界的影响在教会里不容忽视。

我不认为女权主义者个个具有底波拉的能力和权柄,能像底波拉那样赢得从神而来的荣耀。也许她们能够得到从人来的荣耀,但这种荣耀不是真正的荣耀,是如同肥皂泡那样即刻就破的荣耀。

底波拉的可贵在于要竭力地将男人扶持起来。她对巴拉的扶持就是她的美德一个表征。

教会里看不到弟兄们火热地起来服侍神,一方面当然是弟兄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也有姐妹的问题。姐妹在扶持弟兄这方面做的如何呢,有没有反而是压制弟兄起来的情况呢?

教会是一个大家庭,既有家庭的模式,也必有家庭的特征和家庭的问题。说穿来教会就是许多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在社会家庭中发生的错位情况在教会里同样有。现在该是恢复的时候了,男人要回到男人该有的位置上,女人也要回到神给我们的位置上。

很高兴教会已经有开始这方面的事工。【幸福家庭学校】就是这方面的事工。

社会的问题,其实就是家庭的问题,而家庭的问题就是父亲(男人)的问题!【幸福家庭学校】的创始人就是从这样的『看见』起始的!

【幸福家庭学校】要作的是1、追求合乎圣经的父亲形象;2、恢复失去的父亲权威;3、纠正误用的父亲权威;4、使父亲回到父亲缺席的家庭。   

当今的社会现况是,照顾好家庭似乎只是作妻子的事,丈夫呢,则仅是努力工作,家庭已得不到父亲的关心。父亲们起初是为了家庭而出去工作,后来却因为工作使父亲们从家庭中脱离,在父亲的心中,家庭的位置已被取代,工作已独占了父亲所有的爱与关心。

故此,儿女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亲的爱,这种缺乏父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反而对父亲的存在感受到压力,并且会有一种认知扭曲,认为会工作、会赚钱的就是个好父亲,父亲们俨然已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退出,减少和缺失了与孩子之间关系的连结。

男人在家庭中的退出,表现在教会里就是男人在许多项教会事工中退后。

现在,当我在西宁东关大清真寺看到成千上万男人跪在殿堂里祈祷时,我感慨万千。什么时候基督徒的男人们也能像穆斯林那样成批成批地跪在神面前呢?我要祷告,为中国基督教会多多兴起弟兄们来服侍神而祷告。

西宁是个处处见得到伊斯兰信仰的地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许多清真馆。这些清真馆里都标有不准饮酒的告示。这一点很出我预料之外,我原本只知不许在清真馆里吃猪肉,万万没有想到,连喝酒也被禁止。

我问起酒店的老板,是不是所有的回民饭店都有这规定?他点点头。并且告诉我,他们的信仰认为酒会乱性,乱性是大罪,所以穆斯林都不能喝酒。

我以前可从不知道伊斯兰教有这么大的规矩。我们基督徒虽然也以为喝酒不是一件好事,但圣经却未规定不许喝酒,只是说不可酗酒,因为酒能使人放荡。圣经要求基督徒追求圣灵充满,追求在圣灵里的喜乐,而不是酒给人的短暂快乐。

不知道伊斯兰教有没有圣灵充满的说法,对于伊斯兰教,其实我了解得很不够。

我应该多有了解才对。感谢主,给我有机会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这篇文章对我下一站访问新疆一定会有好处。我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或许给有心参加回宣的肢体可以借鉴。

 

前言
现今全球有十二亿多回教徒,占总人口的百份之二十二以上。向这些回教徒传福音,乃是完成大使命的当务之急,也是主耶稣再来的必要条件 (马太廿四14)。回教宣教至今仍未有突破,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福音使者对回教文化缺乏全面的认识,未能使福音本色化,往往使回教徒把福音看为「洋教」。故此,福音未能在回教文化当中生根,结果。因此,认识回教文化乃是每一个从事回教福音事工者的必修课。刚到工场的宣教士必须花一两年的时间来学习当地语文,认识当地文化及风俗习惯。

回教文化
回教文化是多样化的。每一个信奉回教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每一个回教的福音工场都有其独特的难处。在一个福音工场成功的宣教方法,不一定能用在另一个福音的工场上。把福音本色化,往往是宣教士最难的功课。究竟,有甚么方法可以帮助宣教士认识回教文化呢?

用洋葱作文化的写照
在这里我们尝试用洋葱作回教文化的写照,帮助我们认识回教文化。像洋葱一样,每一个信奉回教的民族都有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当我们把洋葱一层一层打开的时侯,洋葱的气味会使我们流泪。同样我们愈深入认识一个文化的内层,也会经历使人流泪的遭遇。

文化最外层——外表与行为
一个文化的外层,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如当地人民的衣,食,住,行,节日,建筑,风俗及习惯等等。这些文化的外层也是游客所能观察到的。
回教文化的外层,其中常见的包括妇女蒙头,男子留胡须,男女不杂,每天五次的祷告,一年一次的斋戒月,星期五的礼拜,清真寺,每天数次从清真寺扬声器传出召集人祷告的呼声等等。
回教徒不吃猪肉。故此住在回教地区的回教徒通常都不愿意到一个非回教徒的家里吃饭。宣教士要邀请回教徒朋友到他家里,或中国餐馆吃饭,常被拒绝,就是这个原故。一个认识回教文化的宣教士就会邀请回教徒朋友到回教徒经营的饭店吃饭。
在斋戒月,绝多数的回教徒都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禁吃禁喝。宣教士就不该在白天公开的吃喝,以防得罪回教徒,被他们视为不敬虔的人。
故此,认识当地人的外表行为,风俗习惯,往往能帮助宣教士防止得罪回教徒,带来传福音的绊脚石。

文化第二层——社会权威
比外表行为更深一层的文化成份是当地的社会权威或是被人尊重的,有影响社会能力的权威 。这些权威往往能控制当地人们的行为。在回教文化当中,这些权威包括父母、长辈、以玛目 (Iman)、回教政府、回教法庭、宗教警察等等。古兰经、哈迪斯 (穆罕默德的言行录)、回教法律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权威。
社会权威在回教国家是阻挡福音工作的主力。一般的回教法庭都不容许回教徒改变他们的信仰。在回教国家中,一个回教徒要脱离回教去信奉另一个宗教是非法的。他可能被放进监狱,受刑,甚至被判死刑。哈迪斯 9:25 这样说:「安拉的使者说:该处死那背叛回教者。」
除了冒死罪的威胁外,一个离弃回教接受福音的人常常会被亲人抛弃,被社会拒绝。他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是基督徒难以想象的,这也造成回教徒接受福音的极大障碍。一个回教徒若在回教国家公开承认自己是基督徒必遇到极大社会的压力,甚至生命的危险。

文化第三层——经验
文化的第三层是团体及个人的经验。团体的经验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及回教的历史。在回教徒的集体经验中,连绵二百年 (主后1096-1270) 的八次十字军东征,死伤数百万回教徒之事,是一个难以忘记的历史经验,造成回教徒憎恨基督徒,拒绝福音的原因之一。再者,今日大部份回教国家都曾经被西方殖民帝国所统治过,亦造成回教徒拒绝和不信任来自西方文化的宣教士其中一个原因。故此亚洲的宣教士在回教国家从事福音工作会比西方宣教士来得容易。神是否要兴起更多的东方宣教士参加回宣的事工呢?
个人经验包括一个回教徒的家庭背景,学历,和对非回教文化的认识及经历。个人经验往往是一个回教徒信主最重要的因素。当一个回教徒亲身经历过主耶稣的爱,他的属灵眼睛被打开后,信主的日子就接近了。所以向回教徒传福音的方法是要从他个人的经验入手,带领他经验主耶稣的爱,然后才把福音的真理与他分享。

文化最内层——世界观
一个文化的最内层或中心是它的世界观。所谓世界观是指活在这文化当中的人如何衡量甚么是真理。世界观包括价值观、宇宙观、人生观、生死观、道德观等等。它是解答人生最基本的问题如:人是从那里来的?人生的意义是甚么?人死后到那里去?甚么是道德或非道德?甚么东西是有价值的?
一个人的世界观通常是来自他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也是在他少年时代已经形成的。世界观的形成通常是潜移默化,经父母的教导,文化的熏陶和宗教的影响。在文化的层次当中世界观是最不容易改变的。人们的衣着、俚语、流行音乐会因时尚改变。社会的权威结构可能因政治的变迁而改变。但是一个文化的世界观的改变是极其缓慢的,往往需要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一个回教徒的世界观往往包括两方面:回教的世界观和其民族的价值观。再者,回教的世界观又分两类:正统回教 (formal Islam) 的世界观和民间回教 (folk Islam) 的世界观。比喻说,一个居住在东马来西亚砂劳越的马来回教徒,其回教的世界观可能是受民间回教影向较多。他虽然每周五到清真寺做礼拜,每天祈祷数次,但当他遭遇生活困难的时候,他往往会找巫师医病、求福、解灾、占卜等等。这些都是民间回教常有的习惯,他们相信某些所谓「圣人」如巫师、「圣物」如护身符、和「圣地」如庙宇能影响自然界背后的灵界,从而得益。

除了回教的世界观,马来人有其民族的价值观。他们重视家庭生活,重视亲人朋友之间的和谐,爱面子,喜欢悠闲的生活。他们跟华人刻苦耐劳,重视教育,重视竞争的精神截然不同。
宣教士要影响回教徒信主,需要专心了解他们的世界观。文化的学习,与当地人的交往,阅读他们文学作品、报章、历史、观察和参与他们的节日、仪式、典礼等都能帮助了解他们的世界观。
一个回教徒要离开回教信仰而相信主必须要经过世界观的改变,这是非常困难的。以前很多西方的宣教士想藉辩论的方法,向回教徒证明圣经的可信和回教的不足。这种传福音的方法是想藉辩证来改变对方的世界观。这种做法往往是带来相反的作用,造成回教徒对宣教士的反感。一个人的世界观之改变通常是需要很长的时间,除非他在个人经验中有所突破。

向回教徒传福音的两个必须
向回教徒传福音有两个必须。第一个必须是带领他经验主耶稣。要达到这点,宣教士首先需要与回教徒交朋友,建立友谊,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其次,宣教士应该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用爱心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从宣教士身上看到主耶稣的爱。

宣教士该为回教徒祷告,求主在他们生活当中向他们显示祂的大能。在回教徒信主的个案中,我们看到很多例子是主耶稣奇妙的医治、保护、带领,甚至神迹奇事屡屡发生。笔者认识一位有回教背景的基督徒,他之所以信主是因为主藉基督徒的祈祷,医治了他的登革热病。
当一位回教徒亲身经历主耶稣的爱,他属灵的眼睛就被打开了 (使廿六18)。

从那时起,第二个必须就是他的世界观受到福音真理的冲激。当一个回教徒未经历主耶稣之前,向他传福音往往是见不到功效的。但他一旦经历主的大能,属灵的视觉被打开后,福音的真理就能在他的心田中生根结果。

结语:
认识回教是向回教徒传福音的必要条件。我们可以用洋葱作一个文化的写照。洋葱有数层。同样文化是多层次的。

文化的外层是显而易见的外面行为。我们需了解它,以避免文化上的冒犯和冲突。

文化的第二层是可影响人民生活的社会权威。在回教国家中,它是阻碍福音事工的主力。

文化的第三层是民族及个人的经验。

文化的最内层是它的世界观。

向回教徒传福音,我们先要从经验层面入手,帮助回教徒亲身经历主耶稣的爱和祂的大能。当他的属灵眼睛被主如此打开后,我们需要把福音的真理与他分享,凭圣灵的大能,改变他的世界观。

 

十年前,我来到西宁,接待我的是马姐妹。

在神学院时,我就买了一本【古兰经】,并且通读了一遍。这使我对伊斯兰教的经典著作有了个大致地了解。在神学院里,我们有一门“宗教比较学”课程,我很认真地加以学习,并与前来上课的老师——上海伊斯兰教的一位有学问的阿訇展开过讨论。

记得那时我虽懂得不多,但却理直气壮地对那位前来上课的老师(阿訇)说:“你们伊斯兰教的一些教规教理很不合理,什么虔诚的信徒都得去耶路撒冷、麦加或麦地那朝拜。你看看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可能吗?(那时出国是很奢望的一件事)这种对信徒的要求岂不是把信徒带入不安中吗?在这种年代里,去不了圣地的穆斯林,岂不是要悲悲惨惨地下阴间吗?我们基督教可不是这样,我们的主耶稣知道我们在地上有很多的限制。早在二千年前,他就知道我们今天的情况。他没有叫我们一定要在某一个地方拜神,他说如今拜神的既不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也不在撒玛利亚的圣山。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这就是基督教信的主,一个道成肉身知道人类痛苦和软弱的主。才不像你们的安拉呢,让人作做不到的事”。

马姐妹比较了解我的情况,故此她一定要带我去她爸爸那儿。她对我很有信心,觉得我能把基督的信仰向她爸爸说明白。我那时虽然只有半桶水,晃荡的厉害,却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更确切地说,我那时很有爱人灵魂的心,就来到西宁这位宗教领袖的家中。

也许是因为我是马姐妹的朋友,也许是因为这位父亲为了爱他的女儿,知道非把他女儿的信仰弄懂,就无法把女儿从基督的信仰里拉回来。总之,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在他的家中接待我吃午饭,并且与我商谈各自的信仰有好几个小时。

当他送我出门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如果锦屏能像你这样表达信仰,我也不会反对她的”。

为此马姐妹高兴了很多天,很多年后,她在其他地方见到我,还说我若有机会再去西宁,请我务必再去向他爸爸传福音。她说我当年跟她爸爸讲的那些圣经内容及我的理解,直到现在她爸爸都没有忘记。

这就像这篇文章所说,在异文化里传福音,第一要对这种文化的外层有所了解,如此可以避免文化上的冒犯和冲突。我有了些微了解之后,与马姐妹的爸爸,还是一位比较高层的穆斯林谈信仰,都不会有问题。

然而进入第二个层面就不是件易事了。

文化的第二层是可影响人民生活的社会权威。在回教国家中,它是阻碍福音事工的主力。

爱之家的负责人罗兰妮也是个从伊斯兰教皈依到基督教的姐妹。神拯救罗兰妮可是用了非常的手段,可以说罗兰妮信主是个神迹。故此罗兰妮为了报答主恩,她也付出了非常的代价。

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现在天天为一些残疾的乞丐服务。她把自己的整个心和爱都放在这些流落街头的残疾人身上。

然而,她到现在,还不能在她的父母面前公开自己的信仰。原因就是她来自一个回教的国家,她的父亲是一个马来西亚高层的宗教领袖。

罗兰妮对我说:“我现在还没有信心把实情告诉他们(父母),他们知道会受不了的。请你为我祷告,使我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尽可能早地向父母公开我的信仰”。

我知道对罗兰妮来讲这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是件我们想象不到的生命攸关的大事。她不但要被家里赶出来,还有可能被他们的教规处死。

我看过一本见证书——【我终于可以叫爸爸了】。这本书讲的是巴基斯坦一个外交官的女儿,她因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遭受了一连串的逼迫。爱她的家人因为她在信仰上的背叛,要置她于死地。未婚夫抛弃了她,她的亲哥哥到处追杀她。很长一段时间,她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终于有一天,她坚定的信仰得到认同,她可以公开叫天父作爸爸了。

从这本书的情节中,我了解到一个在伊斯兰教的背景下的人改信基督教,要经历到何等的艰难。所以直到现在,我还不放松地为罗兰妮祷告,求神的灵工作,在伊斯兰世界里工作,让那些权威人士自己蒙光照引导信独一的真神,也使他们的国民和他们的亲人不因信仰受逼迫。

文化的第三层是民族及个人的经验和文化的最内层——世界观。这些更是不容易的事,如何在这些层面去经历神的引导,还有待于我不断地仰望神,并在具体的侍奉中去体验。

我想我的下一站——新疆行会是我经历神的一个过程。愿神与我同在。

 

附记:在西宁我们没有找到马姐妹,更没有机会去看望她的爸爸。我和亚迪找到礼让街她的亲戚家里,然而没有遇到人,只得把我的手机号给了小区看门的老伯,盼望她尽快知道我们在西宁的信息。我离开西宁后,到河南了,才接到马姐妹的电话。听得出来,她很伤心,我到了她的家门口,竟然没能见上面。她并且说自己很想和我一起进藏,我何尝不想,但已经没办法了。求神以后再预备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