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皮50:河埠码头,水乡的门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19:41

无论是东方水城,人间天堂的苏州,或者是江南水乡的小城镇,均有许多独到之处,除了人家尽枕河外,要数随时随地可看到的河埠码头了,这是水乡苏州彩带上的点缀。它酷似一曲跌宕起伏的江南丝竹,悦耳动听;恰如一条多彩腰带上绽放的花朵,叫人喜爱。

河埠码头是江南城镇的门户。明代人称汇聚天下商品的大码头共十余处,而苏州一地竟有枫桥、南濠两处。古代苏州人流物流主要靠水运,河埠码头是水运与岸上的交接点,既是水运的起点,又是水运的终点,跟今天的汽车站、火车站的功能相似,在水运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苏州素有“三关、八门、六码头”之说注(1)。其实码头何止这些,例如还有腌猪河头、猪行河头、缸甏河头、王长河头、蔡汇河头等等,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江南的经济是水的经济,江南的文化是水的文化。人民以水为路,凭水为生,河埠和码头就是停靠船只的石头台阶,它同石驳岸融为一体,傍岸铺设整齐的石块,并用石条垒成台阶,两侧还常配置用于缚缆带索的缆船石或石桩,这种河埠码头坚固宽畅,便于停船装货,还可供居民们洗衣淘米,送往迎来,氽米买柴。于是,凡是临河人家或店铺货栈都建有大大小小形式多样的河埠码头。人们从高高的山头上搬来石块,护卫河道,垒筑驳岸,建造河埠码头,创作出石与水的韵律,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形成了和谐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的风景,为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的古城苏州增光添彩。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点也离不开水,为了生存必须亲水、吃水、用水。所以,水乡泽国的先民们常选择自然河道,搭屋定居,并对河道稍加整理,便于生活和劳作。起先是用木板竖插在河岸边,打上木桩加固。但木板毕竟容易朽烂,用石头取代势在必然,人们就在河岸边垒筑一段石堤。这就是驳岸的前身。它始筑于宋代前,当时使用的石头很不规整,只是用自然的石块垒筑起来。后来,讲究一点的人家便把石头凿一凿,这样不仅方便气派,而且利于加坚固,有效地防止了河道两岸的坍塌。驳岸和河埠码头本来是笨重的石块堆叠在泥土的基础上的,时间一长,石头就会下陷移位,这就要不断地重建。聪明的劳动人民发明了在驳岸与河埠码头的基础部位打下木桩,使砌筑变得平整划一,坚固耐用。

河埠也好,码头也好,都是河道上的建筑物,供人们使用,没有明显的区别。人们通常将以居家洗涤为主,方便生活的称作河埠,以劳作为主,装卸货物,搭乘旅客的称之为码头。所以,河埠比较少,多数是私家独用的,码头的规模则比较大,以公用的,或半公用的为多。

码头有明暗之分。明码头又可分为伸出驳岸外的和砌在驳岸内部的,前者往往建在河面较宽阔的地方,后者座落在石驳岸内部,既不占用河面,又使整个石驳岸整齐划一。这些码头式样频多,仅“八字型”的明码头就有两种,一种是在石驳岸断一缺口,在其中间作一平台,再用厚0.2米,长1米的条石,在平台两侧各建一条梯级。然后,在梯级的尽头各作一个贴水小平台,这样既方便船只停靠,又可让人们蹲着洗涤衣物,另一种则紧靠驳岸作一伸入水中的平台,再在其左右各建一条梯级,便其可各自独立使用。在苏州还有一种适合上下往来的大型码头。它的中间是一道垂直于河道较窄的梯级石阶,三道石阶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大石阶,这样既可同时使用,也可各自单独使用,十分方便。目前苏州城内最大的水码头,在阊门内下塘街东端处,仅石驳岸就长达五百米左右,而且全用花岗石砌筑,造得十分整齐。它有上下两条重叠着的驳岸,下层驳岸中间还建有大小两个平台式的码头,这样实际上等于四个可以同时使用的码头。这里原来是明代永丰粮仓的所在地,清代改为铸钱局,为了满足当时钱粮装卸的需要才建造如此规模宏大的码头。另外,还有“倒八字型”的码头,它一般筑在沿河的小街小巷的驳岸中,人从两个方向都可以到达水边。还有更复杂的,就是几种形式的河埠的组合。码头的石阶最多10级左右。由于石阶过多,搬运货物及洗衣淘米汰菜,实在不方便,因而,在较高的河岸上建造河埠码头,就先安排淌水式的石阶,大多先淌它个三至四级,再安排外八字式的双落水,这叫做“内淌水外双落水”码头。

河埠也有好几种类型。大体可分明暗两类。明的一道梯式的也分二种,即垂直于河道的和平型于河道的,前者一般都设在两栋房屋之间的河驳岸上,并直通街巷,而且通常都比较宽大,常有二、三米左右长,可同时容纳五、六人用水、洗衣、汰菜、淘米等,但也有较狭窄的,只能一、二人上下的私家河埠。苏州另有不少一道梯级式的河埠,形状多为“/”型,或“\”型,不筑实心台座,是用一米左右长,半米宽的石条,一块一块地挑嵌在石驳岸里,石阶通常由五至七块石条构成,在空间上借天不借地,既不占河面,又嵌空玲珑。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眉毛,非常秀气,这种私家河埠几乎沿河民居家家都有,它能供一人上下洗濯或提水。暗的河埠是指筑在房屋内的,有一种只要掀开铺着的地板,顺着石级通道转入地下,可以不出家门,直达河面,俗称“水门踏跎”。洗刷衣物,淘米汰菜提水十分方便,又不怕雨淋日晒,为此,凡是屋后是河的小康人家的灶屋间常建筑这类的暗河埠。还有一种是直通室内的一道梯形石阶的暗河埠,人们从外面根本瞧不见,这种暗的河埠,不但有石门框,还装有木栅门,以供关锁。由于它隐蔽安全,所以适合于资金浓厚的货栈或仓库专用,有时也建筑在大型民居中供官僚地主,名门望族,富商巨贾收藏财物,以及女眷们上下船使用。更有甚者是达官显贵还建有私家码头,水弄堂和水墙门的。

玉燕堂:在江南第一水乡周庄,俗称张厅,始建于明正统年间,为苏州地区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现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该第宅前街后河,占地宽广,有一条箸泾小河贴着墙根从屋后流来,又穿越家中的小阁而去,河的中段拓宽为丈余见方的水池,即作为船儿交会和调头的地方,池四周用花岗石驳岸护卫。水阁设有一排敞窗和美人靠,供人纳凉赏景,窗下驳岸间如意形缆船石拴扣着一叶小舟,为主人自备的交通工具,并筑有私家河埠,上下方便自如。厅内一副对联尤其令人注目,上联是“桥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十分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水乡建筑的风景,透出一份安逸温馨的水乡情趣。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元末明初巨富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建成,坐落在周庄镇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一百多间,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沈厅是风格独特的江南水乡民居,分别由临水民居和面水民居组成,街道从宅中穿过,屋前屋后皆有河,前后分三大部分。前部是水墙门、水码头和货栈,专供停靠船只,装卸货物,贮藏物资之用。过街的中部作前店后宅的建筑格局,分别为墙门楼,下层为店堂,上层则存放货物商品,用于经商贸易。后部的住宅部分茶厅、正厅是接待宾客,举办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大堂楼、闺女楼,后厅餐室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住宅前后楼屋间均由过街楼,过街阁和厢楼连接,呈三合一的建筑格局。

沈厅是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后裔子孙的巨宅。沈本仁是清代乾隆年间周庄的首富。因此,在住宅临河处筑有规模不小的私家码头,并在码头的左右两旁盖有仓廒栈房楼间,以便贮放货物商品,即减少了搬运货物的距离,又便利交易,商家无论从陆路上来或乘船从水路上来,均方便得很。这一建筑形式在江南实属罕见。

邓宅:在苏州市仓桥浜33、34号,建于清代末期,虽地处小巷深处,却是闹中取静,苏州商业繁华的阊门内中市街就在附近。该住宅东临仓桥浜,北有桃花河,垒石为基,临河筑宅,座北朝南,占地面积不小,前有照墙,依次是门厅、大厅、后有楼厅,旁有花厅、斋馆、小花园,园内迭石垒山,植树种花,有亭有廊非常幽静,俨然是一户富裕人家。该宅与众不同的是不仅有前门后门,还有河埠码头,水巷门,水陆交通方便。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住宅中特地建一座私家河埠,造得很小很隐秘,外人极难发觉,而一旦碰到突发事情,家人可进入厨房揭去锅盖,搬掉铁锅爬入灶堂,进入秘密通道,钻进如叶小舟,神不知鬼不晓地从暗河中逃走,真是令人叫绝。今该宅保存良好,已被列入苏州市区控制保护建筑。

颐寿堂: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河街相依的干将西路(原铁瓶巷)46号,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朝廷重臣任道镕的第宅。任道镕(1800—1906),江苏宜兴人,贡生出身又是位花鸟画家。历任山东、浙江巡抚,最后官至山东河道总督。办事干练,勤政廉洁,尤其在治理河患快速有效,深受光绪皇帝的赏识,得到“头品顶戴”的奖赏。

该宅是一座三落五进的大宅,坐北朝南,门对潺潺清流,占地4000多平方米。为苏州有代表性的清代大型第宅之一。交通工具除了自备轿子外,还有画舫一只。门前有照壁和东西巷门,气魄之大为苏州第宅之最。正路有庭园、女厅、藏书楼、船厅、戏台、佛堂、药房间等,空间处理别开溪径。尤为讲究的是还在照壁西侧临河处筑有私家河埠和候船室,并有石级可进入河面。楼下设茶几靠背,为主人候船迎客处,俗称水弄堂,楼上有一老妈子居住,专管水墙门和水栅门的关闭,考虑非常周密。1994年拓宽干将路,照壁和水弄堂,以及第一进门厅只能被拆除,留下的是难忘的记忆。

综上所述,河埠码头不只是便于人们的下河濯洗或提水,还是驳运货物的场所,故而,每天河埠码头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呈现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由此可见,古城苏州和江南水乡城镇的河埠码头,确实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它们不单数量多,而且式样多,从中反映出江南地区人口的稠密,经济的发展,设计的科学,建设的合理,给人美的享受和景的欣赏。如今,河埠码头作为城镇的门户,旅游的景点,正展开骄人的身姿,笑迎八方来客!

 

(作者:马玉宇系吴中集团太湖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

胡广启系苏州市水利局监察室主任)

注(1)

三关、八门、六码头:“三关”是指枫桥的铁铃关、白莲桥的白虎关、普安桥的青龙关,均座落在阊门外上塘河一线上,为明代苏州抗倭的重要军事关隘。“八门”是指阊门、胥门、盘门、葑门、相门、娄门、齐门、平门。“六码头”比较一致的是指万人码头、太子码头、北码头、南码头、丹阳码头、盛泽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