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实所有演讲视频:擦亮新北京文明之窗——北京市朝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41:19

擦亮新北京文明之窗

——北京市朝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纪实

本报记者 朱竞若 王明浩 余荣华

《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18日   01 版)

  鸟巢夜景。
  人民图片

  泱泱古都,辉煌北京,古城区与新城区交相辉映。

  当您来到北京,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当您走过鸟巢、水立方、央视新大楼,走过亚运村、奥运村,走过繁华的中央商务区(CBD)、媒体集聚的传媒大道,走过著名的驻华使馆区,走过东三环、东四环、东五环,您知道,这是行走在北京的朝阳区吗?

  是的,这里就是北京最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区域——朝阳区。它辖北京古城墙以东470平方公里的区域,常住人口354万,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持续推进的文明城区建设,正使飞速发展、活力非凡的朝阳区,成为中国当代文明的窗口。

  文明的高度:国际视野,奥运标准

  高330米的国贸三期大厦,刷新北京建筑的高度;单体楼宇年税收超过10亿元,象征北京经济的活力……位于朝阳区的北京CBD,东距天安门广场5.8公里,这里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16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近50家,包括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东亚银行、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在华分支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1000余家。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创造出CBD卓越的商务环境,而“公交+自行车+步行”的低碳出行模式,领先的停车诱导系统,高峰期的免费小班车和低价温热早餐,营造着温馨的周边环境。

  朝阳是新北京的一个窗口,CBD又是朝阳的窗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强调,要从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CBD核心区建设,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高端商务区;要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理念,把朝阳区建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建设世界城市的试验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建设和谐社会的模范区。

  一半以上的比赛场馆在朝阳区,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为朝阳区留下了物质与精神的丰厚遗产,成为朝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独特财富。承载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朝阳区致力于不断完善一流的城市设施。

  从CBD出发,地下是畅达的地铁,地上,50条高标准的景观大道,构成全区交通的优美骨架。绿化带错落有致的乔木边,大花海棠、非洲凤仙、彩叶草、金叶景天、牵牛花,在蓝天下层层展开,构成京城绝美景色。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古玩城、艺术区……一个个创意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园区,散落在大道周边。目前,朝阳区共有6家市级、20家区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作为昔日“新引擎”的文化创意产业,如今长大长壮,成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具备了对经济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这两年,朝阳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升区域功能,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6.5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占88.7%,成为全国占比最高的区域。

  “奥林匹克,请你留下来!”3年前那一声深情的呼唤,依然在回响。沿城市的环线往北,北京古城的中轴线穿过钟鼓楼,向北延展,那里是举世闻名的奥林匹克公园。今天,鸟巢的旁边,设施一流的科技馆已开馆迎宾,国家网球中心、瞭望塔、世博北京馆正在加紧建设,另外3个国家级文化设施已完成概念性设计方案。3年间,这里接待的中外游客已超过1亿人次。蓊蓊郁郁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将北京文脉收入怀中,城市与自然在这里融为一体。

  国际视野,奥运标准!从奥林匹克公园往东,沿五环线环绕北京城的,是19个郊野公园,秋风吹来,惊起飞鸟一片。它们占地1.57万亩,栽种100余万株树木,年吸收二氧化碳7万余吨,释放氧气5万余吨,是城市的绿色屏障,市民的天然“氧吧”。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朝阳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

  生态优美,生活方便,从朝阳区朝外街道发端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已在全区各社区推开,普通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小餐馆、小理发馆、小商店等“六小门店”,统一收费标准,实行规范管理,并推进自律管理协会建设,目前已在77个社区进行了试点,拥有4550家门店会员,居民在享受“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服务时更加安心、放心。

  城市管理深入到细节,垃圾箱怎么放置、广告牌如何规划、架空线如何入地,这些容易忽略的地方,朝阳区都有一套整治、管理经验。

  朝阳区区委书记陈刚说,2002年和2008年,朝阳区先后两次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称号,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是朝阳后奥运时期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再创新优势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

  管理文明、公共文明、文化文明、生态文明,是朝阳区正在着力提升的文明高度。

  文明的广度:全域创建,建成体系

  创建文明城区,朝阳区有优势,更有挑战!

  “30分钟的车程,20年的发展差距。”仅仅8年前,朝阳区还被称为“北京市面积最大的近郊区”。它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17公里,城区面积仅占两成。它拥有广阔的农村,更有外来人口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城乡结合部,区内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四成。

  如何让城乡一起坐上“文明号”?朝阳区决心把创建文明城区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结合起来,与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与“区域国际化”同步推进。

  统筹城乡规划,让城区优质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下乡。打破城与乡、乡与乡之间的分割,城区与乡村进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四大联动,带来的变化极其深刻。

  朝阳路往东至定福庄,原来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朝阳区按照“组团式规划、板块式发展”思路,依托国家级重量媒体,以CBD往东15分钟车程为半径,规划建设传媒走廊,打造一条以传媒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从内容原创、策划设计、节目制作、包装咨询、投资到播出的信息传媒产业带。

  改造、提升城乡结合部,朝阳因势利导,但绝不墨守成规。

  何各庄村,毗邻798、草场地、大环等多个艺术园区,1000人的村落,一度聚居5000多流动人口,环境杂乱、治安严峻。何各庄村抓住乡域总体规划和地区功能定位的机遇,对村内原生态的民居,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吸引艺术机构、特色餐厅、高档会所入驻,吸引都市人休闲居住,创造出融入都市的“土地+艺术”全新产业模式,全面提升村庄文明水准。

  伴随着城乡结合部变迁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的转型,也是农民向市民的转型。朝阳区逐步推进乡村社区化管理,开展了“我与文明同上楼”活动,为社区居民组织培训,内容包括文明行为、法律常识、健康知识……

  只有改革才能带来深刻而持久的改变。朝阳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各乡加挂地区办事处的牌子,行使农村管理与城市管理双重职能;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探索社区管理城乡一体化,迈向建设管理标准城乡统一。

  走进朝阳农村看变化,每个家庭的舒心事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与城区居民接轨。2010年末,全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1%,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9%。

  “文明是一个整体。”区文明办主任吕岚介绍说,朝阳城乡以“十大行动”,打造“八大环境”。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这意味着,朝阳区的创建工作,注重由文明要素建设向文明体系建设转变,全面深入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各领域。

  文明的深度:长效建设,全员参与

  如果说,朝阳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北京市对朝阳区的准确定位,得益于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的特殊机遇,得益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劲进程,那么,创建文明城区,带给朝阳区的,则是又一种现实目标和精神动力——那是人人参与的全社会广泛动员,是城市文明素质与市民文明素养的互动提升。

  在朝阳区,活跃着一支市民文明寻访团,从最初12个人参加,发展到现在500多人。67岁的李旭东老人,是寻访团的临时党支部书记,他每天早出晚归,照相机和小本子不离手。哪里发现有损城市文明形象的现象,他立即记下来,拍下来,“上报后,问题很快就能解决。”和平街街道的白国正定期整理大家拍的“不够文明景象”,制成幻灯片播放给街道干部看,督促解决,“看着街道一天比一天美,大家心里可美了。”团员孙德纯大姐说,我们比喻自己一是报喜鸟,发现好典型,二是布谷鸟,宣传讲文明,三是啄木鸟,挑错当监督。

  朝阳区的各街道社区还选出了各自的文明形象大使。他们中间,既有“中国好人榜好人”、“首都十大道德模范”、“感动朝阳人物”,也有普通的退休医务工作者,在朝阳居住的外籍居民,国庆受阅女民兵……现在,朝阳有37万注册志愿者,各种社会志愿服务需求可即时认领,居民在家附近就可以参与或寻求志愿服务。

  “我们也是朝阳一分子”,住在朝阳的外来居民,也加入到文明创建的行列。左家庄街道三源里社区“小伙子菜店”的小任,每天帮社区里的老人送菜,跑上跑下不叫累;来广营乡莲葩园社区的小区物业管理部主任小金,参与创建工作努力,最近成了入党积极分子。在朝阳区,生活着4万多外国人,几乎占了全市一半,他们也倾心投身文明创建。

  从街头巷尾不文明行为的减少,到居民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朝阳的改变无处不在。

  “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朝阳区区长程连元说,朝阳努力通过创建文明城区为百姓谋利益,让百姓得实惠,从而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实现全民参与。

  今年,朝阳区启动“路平工程”,投资近亿元解决群众关心的“背街小巷路不平”问题,对全区28个街乡71个社区的街乡自管路、开发遗留路、多年扯皮的社区无主路进行了彻底整修。居民可以随时拨打“路平热线”,报修道路破损。

  下社区,走千家,问实情,办实事,文明创建与干部作风转变结合起来。朝阳区今年5月13日启动“千名干部下基层,周六创建行动日”活动,区直属机关79个单位积极响应,3000多名干部入户走访近1.2万户,征集意见1000多条;提供各种便民服务累计250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800余件,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

  突击迎检向长效建设转变,行政组织向社会动员转变,最终实现“人人参与,户户受益”,是文明创建带给350余万朝阳人的现实感受。去年以来,朝阳区群众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支持率从91.5%上升到99.33%。

  文明创建,重在持续。朝阳区还探索创立了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文明城区创建监测评价的124个大类、316个小类、1162项细类指标,都可进行数字化监测和实时公布。在编制“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发展规划时,朝阳区对接文明城区创建指标,将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模块进一步细化推行。

  350万人,全员参与,共建共享,向更高、更广、更深的方向努力。朝阳,这扇中国当代文明的窗口,一定会越来越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