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誉之微博:评价孩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32:01

名词解释

  “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当上“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不敢轻易换工作。

“你这一个小东西儿,吃进去的奶粉,进口的100多块钱,拉出来要用尿不湿,名牌的又要100多块钱,进出都要钱,你整个儿一双向收费啊!”《蜗居》里的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人如遇知音。

近日,某论坛上又刊登了一则《80后准妈妈怕生子后成“孩奴”患上忧郁症》的帖子,文中提到一名80后的准妈妈,恐惧未来的日子自己会因为孩子而未老先衰,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拼命挣钱养孩子,结果导致得了抑郁症。此帖一出,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尤其是80后网民感慨更多。

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保险,从7岁到70岁都要让孩子有保证。这表面上看是一种无私的爱,但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恐惧,是对孩子的能力、对社会的不信任和怀疑。与中国相比,国外的一些群体中也存在“孩奴”,但也有很多外国父母认为,要学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而不要视其为一种负担或投资。

在“孩奴”问题上,西方显然没有中国这么严重。对此,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认为,产生“孩奴”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观念的问题。中国文化一直都是以家庭为中心。以前是向上的,以“孝”字为中心;现在是向下的,以“养”字为中心。虽然中国社会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仍然没有改变。把孩子看成中心,认为孩子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就是家庭为中心观念变本加厉的发展。其次,在中国,物质上的照顾被看成是爱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缺乏对人的尊重,缺乏对孩子人格、价值的培养和尊重。父母们认为,一定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而且还要给他最好的,这就是爱孩子。一方面,中国的父母表现出对孩子超量的爱;另一方面,其实这些父母并不真正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爱,给予爱。第三,很多负担其实也是父母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

英国的“孩奴”已经被认为正在摧残年轻一代。英国的儿童慈善机构“儿童视野”早前发表的报告措辞严厉地批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培养出一代“溺爱坏了的小家伙”。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库珀尔教授认为,溺爱的孩子根本不可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在“英国大学毕业生聘用协会”最近对多家著名企业所作的一项调查中,很多雇主都表示,刚刚迈出校门的年轻人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程度之严重让他们“感到绝望”。调查还发现,现在年轻人特别瞧不起所谓的“下丨贱”工作,他们根本就不理解、更不能接受干一些与自己的学历、经历和期待值“不般配”的活。有些人连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有礼貌地接听电话、尊敬办公室的同事都做不到。

在欧洲,不少国家的情况很能印证周宁教授的观点。荷兰的孩子被评为是欧洲最幸福的,因为在荷兰,“让他们自由发展”是培养孩子的黄金法则。荷兰孩子年满12周岁后,就会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荷兰一项权利法案规定,让孩子清扫自己的房间算是“合法”的劳动。而在瑞士和挪威,当地的父母更多地还是选择在孩子初中毕业后就逐步放开照顾的双手,让他们接触社会去打工或是接受其他磨练,用自己的能力去获取收入。在18岁之后,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会从家中搬出去独立生活。在教育上既西化又保持东方特色的日本也是如此。日本孩子很小就能自己乘电车外出了,并不需要家人陪。每天下午两三点,记者也常在电车上看到穿着制服的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小孩,他们总是三三两两地在一起开心地说笑。

1 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传统文化上重视家庭等原因,造成对于下一代的重视和关注
2 父母经济上的大力投入利是,弊是
3 必须看到最重要的是养成孩子的品行和人格,最应该提供的是亲情的关爱互动。这些都和金钱不直接相关。
4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民族的未来。不做孩奴,做孩师,做孩友。

 

  

现象分析

  “孩奴”的现实压力———大城市养一个孩子要花100万?

  去年有专家计算,在一座大城市养大一个孩子的花销在50万元左右。然而不少家长却表示,各项育儿花费的总数,应该远超这个数字,差不多要100万元。在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下,难怪有家长解嘲道:“生孩子就是被套牢,股票还可以解套,这只股却永远也解不了。”一些80后表示,实在是要不起孩子,甚至称自己患了“孩奴恐惧症”。

  第一步:生个孩子动辄几千上万元

  首先,现在生孩子的费用不菲。新华社的一则消息称:如今生育一个孩子需要四五千甚至上万元不等。许多大城市的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生个孩子的费用较20多年前涨了上百倍。据一位妇产科专家介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80年代四五百元,90年代则要两三千元,现在已上涨到四五千元。而我们从娱乐圈和富豪家庭听到的消息更是惊人,那些妈妈们住的贵族产房,一天费用就是好几千甚至上万元。

  第二步:学前教育是个“无底洞”

  从0岁到6岁的学前阶段,育儿花销大体包括:奶粉、尿布、辅食、水果、早教、医疗、玩具、衣服、保姆、保险、旅游,每一项都是不少的开支。算下来,很多都达到了五六万元,甚至有的跟帖说光早教就每月上万元。

  不少年轻父母把新生儿接回家,第一笔花出去的钱就是请月嫂。“我去找的时候,就剩俩月嫂,一个5100,一个4800,我选了便宜的那个。”一名爸爸无奈地说,“这倒好,我这个月的工资原封没动都给月嫂了。”而高额的奶粉钱也愁坏了父母,连明星也四处声称,要为孩子努力赚奶粉钱。一罐900克的奶粉最少也要100多元,一个月至少两三罐,现在流行的各式各样让婴儿脑部发育均衡的奶粉和进口奶粉价格更高,为了孩子能聪明伶俐,健康成长,家长宁肯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买好奶粉。一名妈妈由衷地对记者说:“母乳喂养就是好,先不说宝宝健康,还能省钱!”玩具和衣服是另一项重头开销,如今一般的品牌童装一套最少一二百元,进口牌子价格更要翻番;玩具的价格就更高了,一套乐高积木上千元,一般的遥控车、芭比娃娃都要数百元。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花钱再次升级。很多孩子被送进双语幼儿园,家长一边欣慰“孩子英语单词比我认的还多”,一边咬牙坚持:“月供一两千元,甚至更多的学费。然后是伙食费、才艺费、保姆费、衣服玩乐、旅游、看病……”

  第三步:教育大计多少钱都不嫌多

  孩子上学之后,为孩子花钱的重头戏才刚开场,虽说有9年的义务制教育,可家长花的钱一点都省不下。在一些教育论坛里,家长们一个个都语出惊人,大家一致认为,择校费和培训班这两项花费,就几乎要了自己的老命。

  一个妈妈称,今年经历儿子小升初,大人孩子就像扒了一层皮,从一个月上万元的冲刺考级班、口语集训班,到托关系走人情的“交际费”,到最后的择校费,为了上这所重点中学花了将近20万元。而另一个妈妈则跟帖说:“今年我花不到20万元上了一所重点小学,不过是带初中一起的,免了小升初的麻烦,这样算起来还是合算的……”即使孩子不是面临升学,各种培训班加起来也绝对价钱不菲。另一个妈妈算了一下,她儿子小学二年级,目前课外在上奥数、外语、作文培训,此外还有游泳、钢琴和画画三个兴趣班,每月花费3000多元,“这还是普通等级的,如果老师是特级的,费用会翻番。”

  千辛万苦把孩子送进大学之后,家长还是不能松劲。大学四年,一个孩子一般的花费大概要10万元。如果去香港上大学,四年至少40万元,去美国读大学则每年要15万元到60万元。

  教育负担之重,确实压得家长们抬不起头。日前,有一项对2157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4.7%的人感觉教育支出已是城乡普通家庭的极大负担;36.2%的人每年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10%至30%;29.5%的人达到30%至50%;12.8%的人达到50%至80%;8.4%的人甚至达到了80%以上。

 要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好的幼儿园两个月就要五千元”

      “小学参加各种兴趣班花费近三万元”

      “初中补课费三年下来近四万元”

      “高中参加‘艺考’花钱像流水一样”

        与家长的抱怨相应的是,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越来越名目繁多,孩子开始接受文化教育的年龄越来越早,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投资不断价码,很多家长已沦为不折不扣的“孩奴”。

       你对上述现象有什么看法?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线天,是众多山区很常见的一种景象。顾名思义,在岩石逢中观看苍苍蓝天。如今,一线天这样的景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记得许多年前看过这么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三四岁的男童,背着书包去幼儿园,随后是他上小学和初中的成长经历。人是一样的人,但书包渐渐的大了,书包里的东西也由幼儿园时的书本变成了书本和画具,后来又增加了许许多多的课外书,甚至包含了一架钢琴,孩子稚嫩的肩膀被深深的压弯了。广告或许有些夸张,钢琴怎么能装到书包里?但它无疑反映了一种社会现状,当今的学生从小到大承受了太多的压力。10年前就有了减负的口号,可10年后,小学生的书包从双肩背变成了手拉式……

        21世纪的今天,孩子们看到的早已不是父辈那时清澈透明的蓝天、璀璨夺目的星空。我们的天空早已被矗立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巨石挤成了一条缝:一座是升学压力,一座是就业压力。而我们只能从巨石缝中看看蓝天,看看星空,我们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一线天。

        当“房奴”这个新潮词还没褪去热度的时候,“孩奴”这个新名词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与家长抱怨相应的是,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越来越名目繁多,孩子开始接受文化教育的年龄越来越早,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投资不断加码。如今从小学到初中花费要近10万元。多么一笔庞大的数字啊!巨额的教育投资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人数,但更多的是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中国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足够的实力为这笔教育支出买单,但几乎每个孩子都是这样成长的。孩子们起早贪黑的忙乎,每天披星戴月,据有关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学生平均睡眠早已不足8小时,而高三的学生只睡5小时的高达40%。这也加深了父母与孩子间的矛,本应其乐融融的家庭时常传来孩子委屈的抱怨,家长无奈的叹息。

        成年人向往乡村生活是因为我们享受那里民风淳朴,享受那里的空气清新。而小孩子向往乡村生活仅仅因为那里有更多玩的时间。在应享受金色童年的季节,我们过早的

被推上了求学之旅。在应尽情享受青春的时候我们被套上了生存教育的枷锁。我们的呼吸逐渐变的沉重,我们的步伐逐渐变得沉重,我们的思想也逐渐变得沉重。在现实的逼迫下,我们不得不弯下腰,我们何不想直起腰板做人。我想说:请给我们一片蓝天,让我们看那雄鹰展翅,看那夺目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