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赫老婆叫啥:古塔遐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40:31
古塔遐思□昆涵     适中镇仁和村西南崇山峻岭之巅,有一古塔,当地人称“长塔”。塔之正门拱券上,依稀可辨阴刻正楷“文明塔”三字。文明塔高九层,塔刹无存,塔身斑驳,在荒烟蔓草、夕阳映照中如擎天巨柱傲然耸立,风姿古朴,动人心弦。
  古塔悠悠,溯源渊长。幼时遍问乡邻长者,何时建塔,何因建塔,皆语焉不详。近日偶 得《适中镇志》一书,查阅塔之来历,方解疑存之惑。古塔造于宋绍兴年间,距今已800多年。据传理学大家朱熹任漳州知州时,曾到适中考察讲学,认为适中地形狭长如一艘大船,应在高山上造一塔,如船之竖立桅杆,寓意适中“长风破浪,帆济沧海”。他教化百姓要“文明作魁”,倡明理学,并提议建魁楼与塔遥呼相对。“文明塔”三字即为朱熹手书。古时每逢节日夜晚,文明塔和魁楼有专人燃灯,彻夜长明。想当年,这里荒蛮未化,先祖筚路蓝缕,开辟草莱,为倡导文明,不辞劳苦在如此高拔险峻之处造塔以迪后人,这对文明是何等的祈盼与渴望,而工程之坚固、夯艺之高超又见证了他们何等的虔诚与期冀。如今,造塔者谁,其姓名已湮灭不可考,但他们对文明的向往与倾注则如薪火代代相传,绵绵不绝。
  古塔巍巍,神奇壮美。奇有罕、韧、准三奇,美有旷、朴、逸三美。在我国,砖塔、木塔、石塔、陶塔常见,由生土夯成的土塔,则凤毛麟角,十分罕见。据著名建筑专家、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介绍,适中文明塔可能是中国第一土塔,此一奇也。历经数百年岁月沧桑,任日晒雨淋、冰雹雷电冲刷洗礼,未见风化痕迹,仍巍然屹立在群山之中,此二奇也。与建于同期的适中魁楼山隔水阻十余里,二者同处南北中轴一条线上,以罗盘验之,分毫不差,此三奇也。“古塔熏风”为适中旧时八胜景之一。秋日登临,极目四望,群峰逶迤,苍峦参天,脚下阡陌纵横,楼阁星罗棋布,风吹稻椒,叠翠流金,妖娆乡景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此一美也。古塔未见修缮,无华丽外衣,塔身通体黝黑,斑痕累累如百斗之战士,野草漫挂似褴褛之战袍。偶闻鸦雀数声,益增苍凉古韵,令人怅然若失,此二美也。古塔人迹罕至,闻者亦寡,千百年来独自与明月为邻,与鸟兽为伴,任天上云卷云舒,任世间喧嚣浮华,雨观山色,夜听松声,始终飘逸淡然,乾坤自在,让人心驰神往,此三美也。噫吁!古塔宁拙勿巧,朴质无华,不追名逐利,守心灵宁静;站高望远,坚韧挺立,不惧困难挫折,成就泽惠奇业,为人为事不应如此乎?
  古塔煌煌,毓秀钟灵。秉其精魂,乡人崇文重教,明理礼善,文昌风淳,英才荟出。追往昔,大中、复性、崇文书院书声琅琅不绝于耳,恒升、消闲、石码诗社“曲水流觞”常盛会。“神童”工诗善对世人颂,翰林敦书说礼贤名遗。典常楼雕梁画栋远名扬,太史第古香古色渊源深。丞相垒“伤心荒径碑犹在”,泽枯亭普度孤魂显悲怀……数不完文人骚客,道不尽逸事传奇。看今朝,“十月半”十载三庆延古俗,谆谆古训启民智;“大台戏”三丈三尺唱新风,曲曲新歌倡和谐。中科院士稻田忙,南极科考逞英豪,书法名家疾挥毫,留洋书生传佳话,高考状元人人夸……真是个,莘莘学子读正酣,菁菁英才展风采,蓬勃旭日显活力,古韵新风相得益彰。
  哦,祈愿古塔,维我桑梓,福祉无疆。

  (此文发表在《闽西日报》山茶花栏目,注:1.文明塔位于新罗区适中镇仁和村,建于南宋,为宋代风格的楼阁式塔,2009年被选编入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一书,是我省入编该书的六处文物之一,也是福建已知唯一的单体土塔。2.文中所涉人物及人文旧迹等皆有所指,神童指林希尹,翰林指谢若潮,中科院士指谢华安,南极科考专家指谢华光,书法家指谢澄光,留洋书生指适中第一个留学生、地质专家谢青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