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野:中国“西极”—— 寻找“失落”的海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7:04:55
中国“西极”——
寻找“失落”的海洋
本报记者 杨易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8月19日   第 06 版)


越野车在通往贝壳山的路上
在新疆看“海”,在山里捡贝壳,这种事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日前,我在中国最西边的乌恰县就有此神奇经历。
向西,向西,再向西……从北京飞到美丽的乌鲁木齐,从乌鲁木齐再飞往喀什,从喀什出发,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中国最西边的县乌恰。这里满眼的戈壁,满眼的沙石山,很少能看到水。但当地人告诉我,这里有片“古海遗迹”——贝壳山,在那里可以捡到“贝壳”!我在吃惊之余,暗下决心,一定要去看这个“海”。
“路不好走,不要去”,一位柯尔克孜族大叔热心地提醒我,去贝壳山的路80多公里虽不算远,但有一段被河水冲断了。如果真的要去,最后一段路需要弃车徒步。
徒步本来就是旅游记者的“本职工作”,所以我谢绝了大叔的好意,踏上了“寻海”的旅程。
一出县城,便几乎看不见树了。越野车在一片荒野中飞驰。视野所及之处都是沙石山,中间是一大片空旷的戈壁,一条笔直的柏油路横穿而过。我打开了车窗,一股劲风吹乱了我的头发,一种豪迈的苍凉感在我心底弥漫。
苍凉?真是如此。那山上看不到一丝绿色,只是土黄和灰色,而且由于沙石结构受雨水侵蚀呈现出黄土高原一样千沟万壑的形貌。再加上戈壁形态尽显,到处都是怪石,到处都是断崖。
突然,越野车进入一段断崖的隧道,两旁断崖是黑色的,有两层楼高,上面是一线蓝天,身处其中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这儿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妖怪快来了!”同行的那名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而跃入我脑海的更多的是那些玄幻的盗墓小说。我们感觉的共同点就是异域感和神秘感。
穿过断崖隧道,穿过神秘感,眼前豁然开朗,旷野再现。但这里的山却发生了颜色的变化,很多山峰呈现出暗红色。越往深处走,颜色越多,有的地方甚至幻化出赤橙黄黑蓝五彩。瑰丽的色彩让我们心旷神怡,却让司机师傅有些迷茫。因为去贝壳山的人不多,所以第一次去贝壳山的他开始迷路。
身为外地人的我们和迷路的司机开始了我们“误打误撞”的旅程。
眼前忽然出现两座大山,这两座山气势不凡,一座呈蒙古包的形状,另一座色彩斑斓,形状仿佛一条船的前半身高高翘起另一半却深埋地下。“大概到了,”司机师傅继续迷茫。
不管是不是,我都要下车看看。
我们徒步蹒跚而上,远远看见山脚下有只苍鹰振翅欲飞!走进一看,原来是一座红土雕塑,由于不加任何粉饰,所以十分逼真。雕塑下写着三个大字:七彩山。看说明才知道,这两座山也是乌恰的名山。这座七彩山又名“古海沉船”,那座“蒙古包”又名僧帽山。据说,这里曾经是汪洋一片,两座山都是海底山,而今的形状也和海水的侵蚀有关。
虽然这里不是贝壳山,但我们开始找到“海”的踪迹了。有迹可寻就有希望。继续向前!
转过七彩山,竟然看到了几棵胡杨树。不知不觉中,路渐渐上行,身后那几棵胡杨树渐渐到了我们的下方。钻进一个山口,我们完全迷失了,这里到处都是山峰,哪座是贝壳山呢?
呼吸开始有点急促了,看来海拔在迅速升高,天更蓝了,几堆白云离地面很近,静静地,一动不动。我们停了车,周围寂静无声,看不着一点生命的迹象。司机师傅开始打电话询问。过了很久,司机师傅紧皱的眉头突然舒展了,看来有戏!
我们开始掉头返回,回到那个迷失的山口,这里有一条岔路。往前走了没多久,路断了,土石塌陷。原来是河水冲断了道路。看来大叔说得对,需要弃车徒步。
我们上上下下互相搀扶着向前,在河水中的石头上蹦蹦跳跳,终于转过了一座灰色的大山。但是还是没有看到贝壳山。这时正好有两个山里的孩子出现了,我赶紧上前询问,孩子操着很不流利的普通话用手向我左边的一座小山一指,“这就是!”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山却在毫不经意处”。
这座小山就藏在那座灰色大山的后面,色彩偏白,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比较陡峭。这座山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满山的“小窟窿”,一个个大小均匀,远看仿佛整座山就是一个大蜂房。
走近了,我们顿时惊呆,原以为还要再费一番周折才能看到海洋的遗迹,没想到站到山脚下向上望,到处都是嵌满了贝壳的岩石,严格地说,不是贝壳,是贝壳化石。无论是山上大块的岩石,还是山脚下散落的小块岩石,都由无数的贝壳化石组成。
我蹲下来,捡起一块拳头大小的岩石,可以看到它的表面一层凹凸有致。那些凸的部分就是一个个鼓起的贝壳的正面,也就是外面,而凹下去的部分则是贝壳反面,也就是内里。而从它的横断面可以看出它的分层,每一层都有若干的贝壳化石,甚至有完整的“贝壳”。
那些贝壳化石也各具形态,有的比较光滑,有的呈现扇子的褶皱状,也有的呈螺旋状,大概属于螺的一类……
看到这件岩石样本我明白了,由于这座山的岩石是由海洋生物化石组成,所以极易被侵蚀极易断裂,所以经过千万年的水与风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才形成了今天那种蜂窝状形态。
我不满足山脚的景象,便只身攀上山岩。半山腰有一条缝隙,我勉强将身子固定在里面,然后举目四望。这里景象更加壮观,简直就是一片化石的海洋。站在这里,完全可以体会“海”的感觉。那些“贝壳”完全就是当年在茫茫海底的形态。当年也许它们正在张开小小的外壳,突然地壳的剧烈变迁将那一刻永远地留住,留到了今天,在这仿佛要把贝壳山燃烧了一样的烈日下,静静地依旧张着壳在我眼前。
我眩晕了,也恍惚了,仿佛一下穿越回亿万年前,那金色热浪也变成了蓝色的波涛,向我跻身的缝隙汹涌而来……
据介绍,乌恰县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北部,而帕米尔高原曾在海洋之下,由于地壳变迁,逐渐上升为陆地,后来又形成了高原。而这座贝壳山由于种种原因保留了当年在海底的部分原貌,成为了祖国内陆西部边陲“失落的海洋”。“太神奇了!”虽然被太阳烤得几近中暑,我还是在半山腰惊叹了许久。
司机拖着恋恋不舍的我向越野车走去,我一摸兜,发现了那块我最初发现的岩石样本。过河的时候,我琢磨了一下,然后对他说:“等我一下”,随后我便往回跑!
跑到山脚下,我掏出那块岩石,放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旁,然后回头又看了看这座山,便空着手离开了……因为我知道,它属于“海洋”,不属于其它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