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何家村宝藏的主人:看美女的演化--中国古代仕女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6:15:53
看美女的演化---中国古代仕女图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詩.周南.關睢》
  
  簪花仕女图 唐 周方
  
  绢本设色 纵46厘米, 横18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繁荣的唐代绘画艺术,以人物画为主流,一时名家辈出,周方就是在唐中期驰誉丹青的人物画家之一。《簪花仕女图》传为周方所作,取材当时贵族仕女游乐的典型生活。丰颊厚体的形象,打扮艳丽入时,用同时代的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的题咏之作进行验证,悉合符节。此图不作概景,仕女,白鹤,狨子几乎作等距离安排,画后以辛夷花点缀,时代特徵显著,是一幅具有典型的唐贞元年贵族风尚的真实写照。
  
   此图在流传一千余年中,北宋以前无记载可考,后入南宋绍兴内府,晚归权相贾似道所藏。元、明时期流入民间,清初为名鉴藏家梁清标,安岐收藏,后进入清内府。见《中兴馆阁录》,《阅古堂》,《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石渠随笔》诸家著录,是流传有绪的珍品。唐代畫家張萱作。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劃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02.jpg (34.49 KB)

下载次数:12

2004-12-02 17:38

 

帛画龙凤仕女图 战国
  
   绢本墨绘 纵31.2厘米,横23.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四周均为毛边,是当时用以“引魂升天”的铭旌,占画面主要位置的仕女,侧身而立,面向左方,细腰长袍,衣长曳地,下摆向前后分张,衣上饰卷曲的云纹图案。仕女脑后挽垂髻,两手向前伸出,合掌作揖。仕女头上,左前面飞翔着一只凤鸟,头向上,两翅上张,两脚一前曲一后伸,似在振翼奋起。鸟的前面有一龙,势若扶摇直上,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由于原画刚出土时为污垢遮掩,致使最早的摹本有若干失真之处,如龙被添了两角,又少了一足。郭沫若曾根据早期摹本认定为“夔”,后湖南省博物馆对原画进行了精心处理,清除污垢,显现原貌,龙体两侧的足已清晰可见,原摹本龙头上的两角,确系误加。这样对其内容和主题便有了新的解释。
  
   龙凤仕女帛画是现存两幅最早的帛画作品之一,是研究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珍贵资料。与“人物御龙帛画”比较,龙凤仕女帛画的笔触显得较为古拙和简劲。

03.jpg (33.94 KB)

下载次数:10

2004-12-02 17:39

 

女史箴图卷东晋 顾恺之(唐摹本)绢本设色、纵24.8cm、横48.2cm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工诗赋,擅书法,尤精于绘画。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维摩诘壁画,为世所称。著有《魏晋腾流画赞》、《论画》及《画云台山记》等论画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04.jpg (29.88 KB)

下载次数:14

2004-12-02 17:41

 


《洛神赋》图(宋人摹本)

05.jpg (50.47 KB)

下载次数:10

2004-12-02 17:45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宋摹本)
  
  绢本设色 纵52厘米,横14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张萱,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在当时“唐尚新题”风气的影响下,画家采取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创作出主题如此突出的杰作,于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史诗交相辉映,有其深远历史意义。
  
   原作曾藏宣和内府,由画院高手摹装。作品再现号国夫人挥鞭骤马,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作品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原作已失,摹本犹存盛唐风貌。此图在两宋时为史弥远,贾似道收藏,后经台州榷场流入金内府,金章宗完颜琼在卷前隔水题签,指为宋徽宗赵佶所摹。见《庚子销夏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诸书著录。为流传有绪的唐宋名迹中稀有瑰宝之一

06.jpg (28.54 KB)

下载次数:10

2004-12-02 17:46

 

 宫女
  唐、永泰公主石椁线刻、纵132cm、横74cm。

07.jpg (45.01 KB)

下载次数:12

2004-12-02 17:47

 

 
披巾宫女
  唐、线刻画、陕西省乾县李仙蕙墓石椁内壁。

08.jpg (39.97 KB)

下载次数:11

2004-12-02 17:47

 

弈棋仕女图 唐
  
  绢本设色 纵63厘米
  
  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墓主张氏是武则天时安西都护府的官员,曾被授予上柱国勋爵。此画原为木框联屏,出土时已破碎,经修复,重现了大体完整的十一位妇女,儿童形象,描绘贵族妇女家庭生活场面,弈棋贵妇为画的中心人物。她头束高髻,簪花耀顶,眉作倒八字晕饰,面色红润,丰肌肥体。上穿绯地蓝花袄,还有白纱披肩,下着绿花罗裙,当为六品官吏之妻。
  
   人物线条刚劲均匀,赋彩单纯明丽,还加以晕染,特别是夹棋欲置的手指和全神贯注的生动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有典范“曲眉丰颊,肌胜于骨”的唐代画风。
  

09.jpg (25.73 KB)

下载次数:12

2004-12-02 17:48

 

宫乐图 北宋
  
  绢本设色 纵48.5 厘米,横70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宫中仕女宴饮奏乐场面。四人在玩笛弄瑟,吹箫弹筝。一名侍女在一旁击板相和。另外五人饮酒赏乐,姿态各异。色彩鲜丽,线条细整。人物略为体腴。
  
   此幅无款印。是北宋人临摹唐人的作品。仕女的面貌、服饰、器用皆为唐式,但笔力稍弱,表情略拘板,想系临摹所致。

10.jpg (44.44 KB)

下载次数:7

2004-12-02 17:49

 

 女孝经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每幅纵43.8厘米,横68.7至7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女孝经》为唐代侯莫陈邈(三字复姓)妻郑氏撰,共为十八章,内容多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女孝经图》(上卷)画前九章内容,此处所选为其中的第一开宗明章,二、后妃章,五、事舅姑章,九、庶人章四幅画面。各图后有楷书《女孝经》原文,字体学高宗赵构一派。图上有清“曹溶秘玩”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印多方。此图书法工整,画人物衣纹采用织线描,设色浓丽,略师唐人书法。作树木、花石、屋宇,笔法平稳,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该图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11.jpg (42.4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17:49

 

宋 王选
  
  绣栊晓镜图

12.jpg (18.11 KB)

下载次数:5

2004-12-02 17:50

 

宋仁宗后像

13.jpg (49.62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17:51

 


 唐 墓室壁画
  女侍·观鸟扑蝉

14.jpg (39.67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17:57

 

宋·李公麟
  维摩演教图

15.jpg (32.37 KB)

下载次数:5

2004-12-02 17:59

 

赵大翁墓壁画

16.jpg (27.8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18:00

 

伝蘇漢臣妝靚仕女圖

17.jpg (26.19 KB)

下载次数:5

2004-12-02 18:01

 

吹箫女仙图 明 张路
  
  绢本 墨笔 纵141.3厘米 横9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张路(公元1464—1538年),字天驰,号平山,河南开封人。太学生,未入仁途,游情於绘画创作。人物师法吴伟,笔势狂放而草率。山水兼学载进,风格趋於粗豪。亦能鸟兽花卉。
  
   此图描绘一女仙盘膝席地坐在松荫底下,旁边竹编花蓝放有一双大寿桃。微风吹拂,女仙面对汹涌波涛,正在悠闲自在地吹箫。作者可能表现的是麻姑女仙的题材,女仙那优美动听的箫声,似在招引凤凰。
  
   此图用笔粗简劲挺,放纵中见工整;仕女形象刻划细致生动、娴列洒脱。图右款落“平山”,钤有“张路”印。

18.jpg (29.07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18:01

 

明 陈洪绶 侍女图

19.jpg (26.28 KB)

下载次数:7

2004-12-02 19:29

 

4000贴:看美女的演化---中国古代仕女图

孟蜀宫妓图 明 唐寅

绢本 设色 纵124.7厘米 横63.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工笔重彩画宫妓四人,衣着华贵,云吉高耸,青丝如墨,头饰花冠,互相对语,无视景。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设色浓艳,服饰上的花纹,都刻划得十分精细;人物面部用传统的“三白法”表现,晕染细腻,生动传神。表露出宫廷富贵的生活气息,作者借此披露孟蜀糜烂生活,有讽喻之意。可证於自题诗、跋:“蜀后主每於宫中裹小巾,命宫妓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斛,俾后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唐寅。”下钤“伯虎”、“南京解元”朱文方印二。

 

20.jpg (29.93 KB)

下载次数:7

2004-12-02 19:32

 

  人物故事图 明 仇英
  
  绢本 重设色 纵41.1厘米 横3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全册十页,所绘人物、仁女,多属传统题材。表现历史故事的有“贵妃晓状”、“明妃出塞”、“子路间津”;属於寓言传说的有“吹箫引凤”、“高山流水”、“南华秋水”;描绘文人逸事的有“松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诗词的有“浔阳琵琶”、“捉柳花图”。在吉取典型情节、形象表达题意方面,显示出缜密巧思。
  
   此册用工笔重彩,在绚丽中呈现出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其娴熟、高超的画艺。各页分别署“九英实父”、“仇英”、“实父”等款。此选“松林六逸”图。
  

21.jpg (56.99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19:47

 

武陵春图卷
  《武陵春图》卷,明,吴伟绘,纸本,墨笔,纵27.5cm,横93.9cm。
  本幅无作者款识。
  图中女子武陵春的面部和衣纹均以细匀的淡墨线条绘成,只在眼眸、发髻处用重墨点染,这种特殊的用墨方法不仅形成了生动的墨韵,同时也令画面清雅秀润,更贴切地表现出女主人的纤秀文静之美。此外,吴伟在创作上还采用了借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以石桌上陈设的琴、笔、砚等文房用具揭示出武陵春内在的文化修养,以石桌左侧的盆景梅花象征武陵春心志如梅的高尚情操。以这些带有寓意性的物品作为衬景点缀画面,无疑在充实武陵春形象的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感受。吴伟凭藉其精湛的艺术造诣曾分别于明成化和弘治年间奉召进京供奉宫廷。他性情孤傲,不慕权势,为朝廷内外的恶浊环境所排斥。返回江南后,他常以饮酒狎妓遣释郁闷的心境,所以,他对青楼女子的生活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当他闻知富有文采的武陵春身在青楼而不受所处境地的影响、对爱情忠贞不渝时,为之深深感动,遂援笔作此图,以示对武陵春的同情与敬仰。清吴麒《图绘宝鉴续纂》认为吴伟“画人物落笔健壮,白描尤佳”。此幅便是吴伟晚期白描画中的精品。吴伟的白描人物宗法唐代吴道子和宋代李公麟,强调线条自身婉转流动的韵律感和塑造形象的精确性。

22.jpg (30.67 KB)

下载次数:5

2004-12-02 19:50

 

 胡锡珪《芭蕉仕女图》轴
  清 胡锡珪
  图为胡锡珪23岁时所作的写意仕女画。在表现技法上注重运用对比的手法,以色晕染的竹与以线勾勒的芭蕉叶形成色块与线条的对比;体态娇弱的女子与方硬的湖石则形成刚与柔的对比。不同的对比方式显现出作者巧于构思的匠心。

23.jpg (41.13 KB)

下载次数:7

2004-12-02 19:52

 

《湘君湘夫人图》  
  该图是文徵明早期仅存的人物画名作。此图根据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章而作。画面上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手持羽扇,侧身后顾,似与后者对答,神情生动。人物造型来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形象古雅,体态修长,长袖飘逸,衣裙曳地,用游丝描,施朱红及白粉,精工古雅。从文徵明和王稺登的题跋可知,文徵明曾请仇英以此题作画,但文氏看过后并不满意,自己又重新创作。可见,文氏是在刻意追求一种“古意”,与仇英有不同的审美趣好。画上方自书《湘君》、《湘夫人》两章,后署“正德十二年丁醜二月已未停雲館中書”。正德十二年(1517年),时文徵明48岁。本幅有文徵明、文嘉、王稺登题跋。

24.jpg (35.62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19:53

 

 《招仙图》卷,明,张灵绘。
  此图又名《朝仙图》,是幅以景寓情的杰作。皓月当空的桥头处,一清丽女子低眉笼袖悄然伫立。作者通过绘女子的饰带微微上扬,岸边的芦荻摇摆不定,巧妙地暗示出晚风席地而起的寒意。通过构图上大面积留白的处理烘托出画面寂寞凄凉的氛围。女子在此萧索的情景中不禁惆怅慨叹之情陡起,而这种凄婉的心境亦是作者自身不得志的写照。

25.jpg (22.31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19:53

 

李清照像轴
  
  清 崔鏏
  绢本,设色,纵56.7cm,横56.8cm。
  署款:“北平崔鏏”。下钤“象”、“九”联珠印。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机敏的文才和爱国情操备受历代文士的敬仰。图为崔鏏所绘李清照倦卧湖石小景。人像带有清代仕女画意态婉约、暗含忧郁之情的鲜明的时代特色。
  

26.jpg (38.74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19:54  

唐寅

30.jpg (62.83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19:58

 

杏花仕女图》(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31.jpg (32.55 KB)

下载次数:7

2004-12-02 19:58

 

嫦娥图》(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芭蕉仕女图》轴,清,沙馥绘
  自题:“美人言语巧唤作醉酴醿,七芗先生本。
  此幅是作者仿改琦笔意创作的写意仕女画。图绘女子手持花枝立于芭蕉树前闻香自醉的仪态风情。其高耸的发髻先以浓淡墨反复晕染,然后以重墨绘出根根发丝,线与面结合的绘画技法显现出女子头发的浓密及发质的柔顺。仕女的面形为瓜子脸,面部以不着痕迹的浅红色晕染,突出了人物肌肤光滑细嫩的质感和五官结构的明暗变化。其眉目间流露出矜持凄凉的怨情,与晚清文人画家在仕女画创作上所追求的“清淑静逸”之趣相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人物的衬景,一侧是刻画工细写实的芭蕉树,一侧是以淡彩直接点染的写意浮萍。二者不仅展示了作者娴熟地运用不同笔法的技能,且在画中起到了以景造势的作用。芭蕉叶的实景给人物以依托,并增强了作品清新娟秀的格调;浮萍的虚景将画面引向了纵深,扩展了作品的深远空间,并给人以丰富的暇想意境。

32.jpg (42.39 KB)

下载次数:7

2004-12-02 19:59

 

乞巧图轴 清 任颐
  乞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南朝时就已有在农历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时人间女子乞求智巧的记载。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中表现了宫廷贵妇们“桐荫乞巧”的华贵场面,此幅描绘的则是民间女子简朴的乞巧场景。作者通过刻画女子们关切地瞩目碗中月影的神态,准确地表达出她们渴望成为能工巧妇的迫切心情。

33.jpg (34.31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19:59

 

《仕女簪花图》轴,清,金廷标绘,绢本
  图中精致的家具、富丽的陈设所构筑出的典雅高贵的环境,表明此图表现的是宫廷女子日常生活的景象。梳妆打扮是贵族妇女每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她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图绘晨起的女子对镜理妆的情景。她为了取得良好的照镜角度,不禁起身而立,双目注视着桌上的铜镜,同时,左手缓缓地往云鬓上插玉簪。情节生动,人物举止自然,显示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准确传神的艺术表现力。

35.jpg (24.02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20:00

 

瑶宫秋扇图 清 任熊
  
  绢本 设色 纵85.2厘米 横33.5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任熊(公元1823—1857年),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曾至上海卖画。工人物、山水和花鸟。人物学陈洪绶,风格有所变化。笔力雄厚,气韵静穆,富有装饰趣味。画有《列仙洒牌》、《于越先贤传》等四种。雕刻成版画面世。
  
   工笔写一仕女手执鹦鹉纨扇,姿容秀丽,衣纹线索条刚劲、飘丽,笔致细腻,设色浓丽;人物描写着重刻划动态。左上作者自署“咸丰乙卯清明第三日,渭长熊摹章候本于碧山楼”,钤“渭长”朱文方印。

36.jpg (19.11 KB)

下载次数:8

2004-12-02 20:01

 

 对镜仕女图》轴,清,朱本绘,纸本,设色
  
  此图为朱本46岁时之作,表现闺阁女子晨起梳妆的场景。人物形象写实,举止生动自然,尤其是将女子照镜时瞻前顾后的神态描绘得极为传神有趣,成功地展示出女性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人物的衣纹线条以中锋行笔,圆转流动,表现出衣料柔软的质地及衣袍的肥大,以此衬托出女子小巧可人的躯体。

37.jpg (34.17 KB)

下载次数:6

2004-12-02 20:02

 

  《元机诗意图》轴,清,改琦绘,绢本
  
  图绘鱼元机手展诗卷、侧身坐于藤瘿椅上的情景。她身单体薄,面容憔悴,双目中隐隐流露出一丝矜持凄凉的怨情,这正是清代文人画家所刻意追求的女性“清淑静逸”之趣。为了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意趣,作者在技法上没有使用方折明显的粗犷线条或浓墨重彩的晕染法,而是用轻柔简练之笔,以浅淡的墨线勾勒出婉转工细的线条,并以淡彩在衣纹的勾线处罩染,使线条逾显柔和淡润。同时,作者注重色彩的运用,画面以冷色调为主,元机身着月白色上衣和白色长裙,其领口、袖口和腰际处的饰带及双臂所挽宝蓝色的披肩皆属冷色,素雅的设色构筑出一种凝重的氛围。为了丰富画面的色彩并体现元机身为青年女性爱美的特点,作者将元机内衬的衣领及袖口处染以暖色调的红色,在冷暖色调的相互映衬中,进一步渲染出元机忧郁神伤的情态。

38.jpg (32.67 KB)

下载次数:7

2004-12-02 20:02

 

《琵琶行图》轴,明,郭诩绘,纸本,墨笔.款署:“清狂画并书。”
  此图是根据《琵琶行》诗意创作的写意人物画,表现白居易与歌女邂逅相逢的情景。歌女侧身而立,头绾高髻,面容清秀而暗含忧伤。她怀抱琵琶,身着曳地长裙,体态窈窕俊美。诗人双手抚膝端坐于旁,神情专注地面向歌女,似乎在倾听歌女诉说其不幸的身世。

39.jpg (35.44 KB)

下载次数:7

2004-12-02 20:03

 

《月曼清游图》册,清,陈枚绘,绢本,设色,共12开
  
  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
正月“寒夜探梅”、
二月“杨柳荡千”、
三月“闲亭对弈”、
四月“庭院观花”、
五月“水阁梳妆”、
六月“碧池采莲”、
七月“桐荫乞巧”、
八月“琼台玩月”、
九月“重阳赏菊”、
十月“文窗刺绣”、
十一月“围炉博古”、
十二月“踏雪寻诗”。



正月“寒夜探梅”


二月“杨柳荡千”


三月“闲亭对弈”


四月“庭院观花”

五月“水阁梳妆”


六月“碧池采莲”


七月“桐荫乞巧”


八月“琼台玩月”


九月“重阳赏菊”


十月“文窗刺绣”


十一月“围炉博古”


十二月“踏雪寻诗”
芭蕉仕女图》轴,清,禹之鼎绘,纸本,墨笔
  
  《芭蕉仕女图》绘一女子侧身坐于芭蕉树下,举目远望,若有所思。生意盎然的芭蕉与四周的蔓草构筑出淡雅清幽的自然环境。由图上款题可知,此图是作者应喜爱徐渭笔墨的红兰主人之邀,追仿徐渭笔意所作。徐渭是明代泼墨大写意的代表画家,他运笔豪放洒脱,施墨酣畅淋漓,与禹之鼎贯用的细笔勾勒、色彩烘染的画风相比是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禹之鼎凭藉深厚的绘画功底,将此两种迥异的画风有机地融汇在一起,此图既有徐青藤的水墨情趣,又不失作者自身的笔墨特点。

52.jpg (43.37 KB)

下载次数:7

2004-12-02 20:08

 

 《仕女清娱图》册,清,喻兰绘,纸本,设色
  
  此图册共8幅。从精美的器皿、工巧的家具、华丽的服饰可知作者表现的是富贵人家的女子。通过女子在室内品茗、吹箫、梳妆、投壶、阅书、舞剑、观鹤、自弈等行乐活动,说明了优越的生活环境不仅保障了她们衣食无忧,亦为她们提供了种种休闲条件,从而令她们具有多方的修养
















《仕女消闲图》轴,清,任熊绘,纸本,设色
  
  右上方题长词:“寒倚官梅傍槛红,夜濛濛。泥人春影水当中,月兮兮。翠袖江南应有忆,梦重重。一枝折与付征鸿,恨匆匆。渭长画,范湖居士填太平时词。”
  
  此幅便是任熊绘画、周闲题词的合璧之作,它不仅印证了二人间的交游,亦表明了该图的大致创作年代,即为任熊25至28岁之间的作品。此图绘一树寒梅,枝干纵横交错,花朵绽放争荣。一仕女迎着凛冽的寒风探幽寻梅而来。梅树以没骨法表现,用富于浓淡变化的深浅墨笔绘枝干,以白粉戳点花瓣,点染随意,不合物理,但颇具鲜活灵动性。仕女的画法承袭了改琦、费丹旭的笔墨风格,眉目清秀间流露着丝丝闺怨之情,体态轻盈中显露出病弱之身。衣纹线条圆润流畅,组织合理,外轮廓线随形贴体,内轮廓线转折自然,生动地表现出仕女紧裹衣袍趋步而行的动感。设色清丽淡雅,没有强烈的冷暖色调对比,简洁纯净的色彩有助于展示雅逸清幽的消闲意境。

58.jpg (42.29 KB)

下载次数:8

2004-12-02 20:13

 

 麻姑献寿图轴 清 黄慎
  
  晋葛洪《神仙传》记载,麻姑是神话中的仙女,她每年携带自酿的灵芝酒向王母祝寿。旧时,麻姑遂成为向年长女性所献祝寿物上的吉祥形象。
  
  黄慎早期的人物画受清上官周的影响,笔墨工细。中年以后偶见唐怀素的草书,遂以狂草笔法作画,形成风格豪放、不拘绳墨的新画风。图为黄慎43岁时所作。麻姑与侍女体貌纯朴,带有浓厚的市俗气息。人物面部为中锋行笔,线条饱满圆润。衣纹用狂草笔法表现,线条富于方折顿挫变化,显示出作者以书入画的探索阶段的艺术风貌。

59.jpg (22.99 KB)

下载次数:9

2004-12-02 20:14

 

《采桑图》轴,清,闵贞绘,纸本,墨笔
  
  图绘高大的桑树下,一娇小女子登高采桑的情景。她一边仰头目视着桑树的枝叶,一边持杆不住地击打,同时,手举竹篮承接片片落叶。人物全身竭力向上,形体伸展自然,眼与手的关系协调,“打”与“接”的动作连贯,表明作者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写实基础。
  
  仕女画发展至清代表现范围日益扩大,已从晋代的贤妇、贵妇、仙女等扩展到了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的女子。但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当属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或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美女”。以写实手法表现生活中的普通女性在清代尚属少见,该幅是其中难得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

60.jpg (31.99 KB)

下载次数:8

2004-12-02 20:14

 

天女散花图轴

62.jpg (39.75 KB)

下载次数:8

2004-12-02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