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宇集团有限公司:红色城市前世今生:延安将竖半山高毛泽东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25:22
[导读]“红色城市”瑞金、延安、遵义等向现代化都市转变。凤凰山将竖起半山高毛泽东像,达全国最高。旁边将建一个供游客乘坐的摩天轮。全新的延安正显现出巨大的轮廓,并且正在慢慢变得清晰、有力量。
转播到腾讯微博

 
瑞金
瑞金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现在,这座摇篮正把独有的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和古色资源结合起来,打造七彩新瑞金
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游客王平带着女儿在毛泽东旧居旁东侧的一棵1100年轮的古樟树下站了许久。“妈妈,树上为什么有一颗炸弹?”小女孩手指着穿插在古樟巨大的躯杆正中部位的“炸弹”问着。
当地的讲解员把时光带回了1933年3月,当敌机来轰炸时,毛泽东坐在古樟树下纹丝不动的看书,炸弹最终擦肩而过,击中了古樟树。据称毛泽东回头看了看被拦腰炸断的古樟树,幽默诙谐地说:“国民党花钱太冤了,从国外专门进口臭弹。”对于炸弹为何没有爆炸的事实,瑞金当地人更喜欢他们自己的解读:“毛主席是富贵之人,千年古樟已有了神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毛主席躲过一难。”从此,这里便有了“古樟伸枝接炮弹,主席树下静观书”的佳话。
在瑞金能听到许多诸如此类的逸事,在1930年代,瑞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是两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之地。曾经有专家用“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精辟地揭示出瑞金这座城市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分量,人们称之为“共和国的摇篮”。
现在,这座摇篮正牢牢把握“羿歌突出,四个加快”发展途径,全面塑造“红色故都,七彩瑞金”发展形象。在刚刚上任的中共瑞金市委书记钟炳明眼里,瑞金虽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却始终是一个有骨气的、奔发展的、有着美好前景的祥瑞福地。
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回“家”
走在瑞金街头,到处都弥漫着红色的气息。瑞金在成为红色之都后曾更名为“瑞京”,如今很多商铺还沿用这个名字,在主要街道上、路栏上都刻着或五星、或镰刀斧头的图案,路旁每盏路灯下都飘扬着红旗,仔细看,红旗有两种,一种是五星红旗,一种是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使用的镰刀铁锤红旗。
无论是小学课文,还是黑白老电影,瑞金都已是人们心中一个神圣的历史文化符号。这里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博物馆,在瑞金市境内保存着叶坪、沙洲坝、云石山等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馆藏文物10265件,珍贵革命史料10220件,这足以说明党在瑞金的遗痕之重。
距离瑞金市区5公里的叶坪革命旧址群和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墙上 “中华苏维埃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为着独立自由的苏维埃中国而斗争”等标语清晰可见,当年盛况如在眼前。叶坪革命旧址群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之一。这些得益于瑞金人对于红色资源的重视。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瑞金便组织党史专家、学者、文化界人士着手对红色资源进行抢救、搜集、整理、采写,大批革命旧址、苏区物品、文献、歌谣、故事得以保存流传。瑞金市文管局副局长杨振昌感慨地说,这些年对于遗址的保护其实并不容易。在他看来,对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应该上升到国家层面。而一直以来,瑞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寻找一条保护与传承之路。
1989年,一个机缘让全国总工会拨款45万元用于修复其位于瑞金沙洲坝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这件事在瑞金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苏区的遗址群相当于现在的中南海,全国各个部委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前身,当时我们就在想,如果瑞金依托这种特殊的历史地位,能够吸引各个部委寻根问祖,既有利于弘扬革命教育,也能筹措到更多的资金来修复和保护遗址。”杨振昌说。
自此,瑞金开始了积极加强与中央部委、社会各界的联系,并在全国开展了“寻根问祖”活动,积极地邀请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回“家”。十多年的时间里, 51个中央和国家部委(局)来瑞金寻根,共计投入维修资金超过亿元,修复旧址52处,命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1处。
在保护的过程中,除了资金的难题外,更多的难题来自于保护历史原貌与发展物质生活间产生的矛盾。遗址群附近的村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想要改善住房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可是这样做就会破坏遗址群的原生态历史风貌。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副馆长杨荣彬就曾遇到这样的难心事,这种矛盾在大柏地格外突出。“遗址群要保护,老百姓的生活更要保证,两边都不能受损。为此,我们馆当时特别筹措了20多万元买了一块地,给老百姓盖房子。”杨荣彬说。
虽然现在瑞金的红色资源保护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但杨振昌仍然感到担心。在他看来,红色资源应该是包括叶坪、沙洲坝和红军长征第一山等三大遗址群,三块区域构建成完整的苏区文化历史,而现在,对于长征第一山的保护还比较薄弱。
沙洲坝上的“百花园”
杨庆锋喜欢在新建的水泥村道上溜达。
几十幢米黄色调的三层小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各色花草点缀其间,村口是供村民活动的石桌椅和体育设施。
原来破旧的厕所、猪牛栏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没了,新建的房子漂亮整齐,上厕所是干干净净的水冲式厕所,倒垃圾要倒到村头的垃圾池里。“真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这三层楼房有240多平方米,有厨房有卫生间,真是太方便了!”杨香娣老人去年跟着小儿子搬进了新房,“大儿子家就在隔壁。”老人兴奋地说。
瑞金市洲坝镇百花园新村距离瑞金城区3公里,共有农户46户,人口231人。过去,这里房屋破旧,道路坑洼、人畜混居,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2008年冬以来,百花园新村遵循“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的生态建设理念,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采取“六统一分”模式实施拆旧建新,即依托政府统一规划设计,依托理事会统一拆除旧房、统一土地平整、统一用地调配、统一建设进度、统一完善配套设施和农户分户施工兴建。
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拆旧前,理事会牵头对旧房、空房进行调查摸底,讨论确定院屋补偿价格,发动每户群众出资5万元作为公共资金,理事会利用公共资金按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三种类别统一收购农户旧房,统一平整土地后,每户农户分配100平方米的建筑用地。建房前,各农户需向理事会交足5万元工作进度及规划保证金,在规定时限内按标准完成相应工程后分期分别返还押金。
在全面拆除旧房的基础上,根据推广户型统一规划建设了46栋农民新居及1栋活动中心,种植景观树300多棵,利用生态资源规划发展了集花卉育苗、生态垂钓、农家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村民自筹资金800多万元建设百花园生态农庄,努力打造精品生态旅游新村。
“百花园靠近城区,原来村民们进行的多种经营比较多,收入也比较好,但始终还是依靠农田。如今搞一个拆旧建新的点,我们更多考虑的不光是改造老表们的居住坏境,更要考虑改造一个村庄如何让这个地方转型,找到新的发展出路。”沙洲坝镇党委书记罗林生说。
除了百花园,镇上还有两个村在进行这样的改造,但都各具特色,一个村是依托江西瑞金台商创业园区,做与园区企业配套的写字楼建设,另一个靠近二苏大遗址群的村庄则是规划设计定位为客家民俗文化村,打造客家灯彩文化的氛围。“村民可以联户经营民俗餐饮,把客家饮食的民俗文化宣扬出去。成为红色旅游的一个补充。”罗林生笑着说。
当年的沙洲坝还是一个连吃水都成问题的偏僻小村子,因为红井而被人所记住,而今吸引眼球的是沙洲坝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转型成为了这里最常提到的关键词,不仅是沙洲坝,整个瑞金都在谋求自身的转型之路。
瑞金市委书记钟炳明认为,瑞金作为欠发达地区,更加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发展来寻求更大突破。瑞金要走好转型发展之路,一定要走产业兴城之路,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工业。
 
瑞金的“三色”改造
一直以来,瑞金虽然重视修缮保护红色资源,却并没有对城市发展和红色文化有一个整体而全面的布局概念。瑞金市城乡规划建设局科长邱小林回忆,前些年的瑞金对于城市的定位还不是特别准确,在瑞金城内工业、旅游都混杂在一起。
2006年对于瑞金来说是个转折之年。瑞金的当家人逐渐意识到这样的无序既不利于城市发展,也不利于保护红色资源。于是,瑞金市委市政府调整了发展思路,将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红色资源保护分成几块发展。
“瑞金现在的城市定位是把红色故都放在第一位,整个城乡规划都会围绕这个来做。城市建设要为保护红色资源让路。工业全部移到位于沙洲坝的工业园区里,同时对工业项目的选择也有了较为严格的控制,比如有污染、不够生态的项目就不会再接了。”邱小林说。
在调整发展路线的时候,瑞金意识到此前对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疏忽。同样作为江西省革命圣地的井冈山,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瑞金逐渐被拉开了距离。如何把这些宝贵财富变成红都品牌,瑞金开始发力,市委、政府更是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把瑞金打造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
瑞金市旅游局副局长钟昌戋认为,瑞金要完成这一目标离不开“铁公机”,就是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目前,瑞赣、鹰瑞、隘瑞三条高速公路和赣龙铁路鹰瑞梅铁路纵贯瑞金东西和南北,构建了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确立了瑞金的赣南东部交通枢纽地位。此外,依托境内原有的林用机场,瑞金也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在瑞金建设一个民用机场。
而与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也是瑞金发展红色旅游最为突出的特色。近年来,瑞金一直在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投资近2亿元建成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园等多个展示苏区文化的标志性项目,打造叶坪、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等国家级4A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引进广东惠州“映山红”演艺有限公司,筹备创排《映山红》、《山歌情》、《苏区干部好作风》等一批文化精品剧目,开拓了瑞金市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同时,成立10多家红色文化创意公司,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共和国摇篮雕塑园、红色官窑、红色影视基地等一批红色产业项目也在规划建设中。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瑞金将三产比例调整为9.2:46.8:44;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工业成为经济主导;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海西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赣和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瑞金转型走产业兴城之路
——专访瑞金市委书记钟炳明
瑞金将按照以红为本、以绿衬红、以古为依托的发展思路,打造具有现代化山水田园风光、富有浓郁红色历史文化氛围的城市风貌,全面提升红色名城的发展品位
文|《小康》记者 孙晓青 瑞金报道
近年来,瑞金一直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把红色文化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不断探索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路子。作为革命圣地,瑞金将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继续传承红色精神?瑞金未来的发展又将有哪些新思路?为此,《小康》记者专访了中共瑞金市委书记钟炳明。
《小康》:如何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去传承苏区精神?
钟炳明:八十年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大地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苏区革命斗争铸就了“星火燎原、信念坚定、反对本本、开拓进取、执政为民、争创第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苏区精神。我认为,革命战争年代需要这种精神,在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新阶段的今天,我们搞建设、抓发展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在传承上,我们应该抓住五方面的重点。一、要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更加迫切的意识加快瑞金发展,解决瑞金欠发达、社会事业较落后的实际问题;二、应该是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精神;三、要以奋勇争先的气魄,创造第一等业绩;四、要以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塑造良好形象;五、要以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改变红都面貌。
《小康》:红色文化在瑞金的发展情况如何?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钟炳明:瑞金红色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着力打造“红都之春”艺术节、“红土放歌”等品牌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打造国内外著名红色旅游名城,发展红色旅游,不断拓展红色文化旅游功能;三是强势推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未来瑞金红色文化发展,要依托红色历史资源,进一步打响红都品牌,力求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上求突破,在红色旅游做大做强上求突破,在红色文化精品创作上求突破。
《小康》:新的市领导班子对城市发展有哪些新举措?
钟炳明:首先是大力实施产业兴城战略,通过做旺城市经济来助推城市加快发展。第二个就是集聚人口。有人气才有城市的兴旺发达,我们会大力实施引人入城工程。第三就是完善功能,立足省际大通道和区域大枢纽的定位,扎实推进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四是按照以红为本、以绿衬红、以古为依托的发展思路,打造具有现代化山水田园风光、富有浓郁红色历史文化氛围的城市风貌。全面提升红色名城的发展品位。
《小康》:许多城市都在谋求转型,瑞金是否也有这样的需求?如何转型?
钟炳明:的确,很多城市都在积极谋求发展转型,因为只有加快发展转型,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瑞金作为欠发达地区,更加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发展来寻求更大突破。当前,瑞金要牢牢把握“突出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核心目标,加快形成初具规模的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城乡统筹的经济社会格局、加快形成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发展形象”的科学发展路径,实现瑞金在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率先崛起。突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核心目标,是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瑞金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是:旅游名城、工业新城、现代商城、生态绿城。瑞金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本要求是: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围绕突出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核心目标,今后五年,要加快形成四个支撑体系,即加快形成初具规模的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城乡统筹的经济社会格局,加快形成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发展形象。
 
凤凰山将竖起半山高的毛泽东像,达到全国最高。在旁边,将建设一个供游客乘坐的摩天轮。一个全新的延安正在显现出巨大模糊的轮廓,并且正在慢慢变得清晰、有力量,最终将成为一座崭新的城市,矗立于黄土高原
文|《小康》记者 苏枫 延安报道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
19世纪,德国旅行家巴隆行至此地,迅速被这片梦幻般的黄色世界所迷惑:“一切都是黄色的。山丘、道路、田野、河流是黄色的,房子是黄土造成的,植物上覆盖着黄色尘土,空气里充满着黄色朦雾。”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切,偏居茫茫黄土高原一隅的延安,在巨大的中国版图上,只能延续着自己沉默的历史。但之后数十年的发展中,红色染过的延安无不刻下时代的印痕。
西北角崛起的延安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早饭后从桥儿沟(当时的鲁迅艺术学院所在地)动身,走了一个多钟头,就到了杨家岭。会议室里摆着一张铺白布的长方形桌子。参加会议的中央领导同志,有朱总司令等,他们坐在一头。多数参加会议的文艺工作者都坐在另外三面的椅子和凳子上……不久,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迈着雄健的稳重的步伐从会议室的门口走进来。” 何其芳的《毛泽东之歌》,记录了1942年春,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情景。
文章中所描述的会议场面,至今完好保留在今日延安的杨家岭旧址。新时期党的三大干部学院之一——延安干部学院,每来一批干部“新生”,也必会把这些官员们带到此地,要求他们坐在低矮的木头板凳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安排老师授课。
正逢建党九十周年,杨家岭每天人满为患,年轻漂亮的讲解员们拿着喇叭,都喊哑了嗓子。
“1946年,有一位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这里采访过主席,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着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却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25岁的讲解员罗静是延安本地人,在西安某著名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延安工作,每天在杨家岭毛泽东住过的窑洞里对游客们说起这段话,她都充满了感情。有一次,听完她的讲解,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这个窑洞里痛哭失声。这让罗静觉得自豪和满足。
“只要一个人会落泪,红色旅游就有搞头!”延安市旅游局宣教科科长高鹃对延安的红色旅游产业充满信心,但她同时坦承延安目前旅游业发展的种种弊端:条块分割、体制不顺,限制了延安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今日延安的所有声望,都要追溯到1935年。长途跋涉的红军抵达延安,一切迅速改变:延安的名声越过国界,传到了莫斯科和华盛顿。在之后的十年里,这里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与当时的政治中心——重庆,分庭抗礼的另一权力中心。
上世纪30年代末,延安以“赤都”名扬天下,引发了青年知识分子潮水般涌来“投奔光明”的壮阔景象。几年下来,延安在政治上、文化上都成为了全国的心脏,由偏远的西北小城成为了世界瞩目之地。1941年6月,《解放日报》在社论里向广大知识分子展示着开放的姿态:“在延安,不拘一切客观条件的困难与限制,各种文化活动在蓬蓬勃勃地发展,科学与艺术受到了应有的尊重。”
延安,被作为中国政治上结束混乱、恢复大一统的象征期待着,也在精神上被寄予了同样的渴望。
1947年,毛泽东离开延安,东渡黄河,大业初成。一生再没有回来。
延安这座城市却留了下来,城市的精神气质则已改变。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间,中共领袖精英草创了这座城市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政治管理体系,日后则扩展到全国各地。
30年间膨胀了十倍的城市
随着毛泽东的离开,中共中央北上建政,大规模中央机构的迁离、部队的转移,这座城市人去楼空,不再拥挤不堪。整座城市陷入了巨大的失落。
“陕北是我在中国见到的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只有无穷无尽的断山孤丘,连绵不断,好像詹姆斯·乔伊斯的长句,甚至更加乏味。然而其效果又像毕加索作品一样触目,随着阳光的转移,到黄昏时分,紫色山巅连成一片海洋,天鹅绒般的褶层从上而下,一直到看下去深不及底的沟壑中。”
直到改革开放前,延安仍继续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描述的“无穷无尽的断山孤丘”状态。
先天的地理条件,加之能源、资源、交通等所有城市发展条件的限制,使延安的发展并不顺畅。但却使延安在1949年之后回归了本位,这是一座普通的西北小城,这里的人们依然靠天吃饭。引领这个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是东北三省、北京、上海。曾铸造一个时代奇迹的延安,则隐入这个国家的大历史中,如尘土落地不再张扬。
直到1978年,延安方始有了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在每个城市把中心转向经济的时候,延安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之旅。迄今完成的四版城市总规划中,延安在不断的生长、变化。
1979年第一版总规划诞生之时,延安城里只有5万人,现在,则是50万人。这仍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城市,抵不过南方发达的小县城。但对处于狭窄谷地中的延安来说,人口规模的膨大已经开始挑战这座城市有限的发展空间。
延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的总规划师宋卫东,是延安的第一位城市规划师,也是土生土长的延安人,他见证了延安的点滴改变。宋卫东说,延安城真正突飞猛进的改变,是在2000年之后。当时一位老干部给中央领导写信,认为延安城市面貌亟需转变,要处理好旧址保护与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关系。然而,已经来不及了。与任何一个急速发展的中国小城一样,延安在拆与建之中辗转纠结,高楼大厦已经矗立在了毛泽东住过的窑洞旁边。
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迅速凸显了出来,随之而来的是种种城市病: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形态结构不合理、交通拥堵、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低……在《做美延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中,明确提出了城市发展面临的八大难题。
根据这一规划,延安将在今后五年内“东备、南调、西控、北进、中疏”,内挖外拓,进沟上山,立体发展,尽全力为自己争取发展空间。
此前10年,一项工程的实施已经为这一蓝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退耕还林方面,延安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首批试点市,吴起县被称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1999年,延安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到2010年底,累计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896.76万亩,占全国的2.5%、全省的27%。退耕还林使延安林地面积增加了9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了25个百分点。
由黄转绿的延安,除了思考自己的发展空间外,也在重新定位自己的城市风格。
 
铸造城市“新名片”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这曾是大多数中国人对延安最直接的印象。
宝塔、清凉、凤凰三山对峙,延河、南川河绕城东去,“三山两河”地处城市的中心区域。但由于种种原因,“山是和尚头、臭水沟里流”成为延安“三山两河”多年来的真实写照:宝塔山山体滑坡严重,清凉山杂草丛生,凤凰山则成了乱坟岗。
山不清,水不秀。“这里是延安吗?这里与其他中国城市没有区别。”许多带着朝拜心情慕名而来的游客,却带着失望而归。国家旅游局今年发布的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延安在50个样本城市中连续五个季度排名倒数第一。
“三山两河”的环境面貌问题,已成为制约延安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瓶颈。
“三山”山体以上有居民近4万人,约占城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一区域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滞后。同时,“三山两河”又是延安城市重要的景观符号,环境质量差严重影响了延安的风貌和品位。
延安的执政者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三山两河”治理工程于2007年正式启动,2008年全面铺开。政府谋划了13个重点建设项目,概算投资12亿元,力争五年变面貌,十年大变样,目标是把延安打造成一个“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宜居城市。
据《小康》了解,延安目前已启动实施了宝塔山治理、清凉山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凤凰山上山步道、延河南川河疏浚绿化等重点工程,“三山两河”治理初见成效。
“三山两河”的治理,只是延安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开始。除了旅游硬件环境亟待改善,城市特色不够鲜明,也一直令主政者挠头不已。
“民族圣地,红色延安”,是延安近年来向外界推销时候使用的口号。除了这个口号,延安还用过“革命圣地,人文延安”、“诗意圣地、情怀延安”等等。但延安仍觉得未能找到符合城市定位的名片,延安市主管旅游的副市长张西林对《小康》记者说,延安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旅游规划高手,争取尽早给延安一个明确的城市名片。“神秘、神圣、神奇,我们要把延安打造成为红色旅游的首选地,陕西省内除西安外第二旅游目的地。”
在《延安市红色旅游十年发展纲要》中提出了五个具体措施:规划牵动、促销拉动、品牌带动、项目拉动、政策驱动。张西林认为,延安的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要把资源转化为项目和生产力,需要上面的“五动”来配合。2011年来延安市的游客出现了井喷式增长,这让张西林又喜又忧。喜的是连续几年不遗余力地推销延安终于有了效果,忧的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有限,延安城里,一床难求。
张西林说,以前有人狭义地把红色旅游理解为文革旅游,把红色旅游庸俗化,这是延安要坚决抵制的做法。“延安发展红色旅游,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播与继承。我个人理解的延安精神,是冼星海在《黄河大合唱》里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在任何时候都勇于与命运抗争、敢于成功、敢于胜利,勇往直前,永不服输。”
1937年1月,毛泽东来到延安,与贺子珍一起住在凤凰山的窑洞里,这里是他在延安的第一个居所。张西林说,凤凰山将竖起半山高的毛泽东像,达到全国最高。在旁边,将建设一个供游客乘坐的摩天轮,每天早晨,一边悠悠转起,一边唱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一个全新的延安正在显现出巨大模糊的轮廓,并且正在慢慢变得清晰、有力量,最终将成为一座崭新的城市,矗立于黄土高原。
 
延安的“红色”必须不断强化
——专访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占海
新延安,有传承,有变化,与中西部其他城市相比较,延安发展并不算太快,但是延安的执政者相信自己能传承延安精神,并立志要打造“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
文|《小康》记者 苏枫
延安的“红”与众不同
《小康》:最近一周我在延安的大街小巷采访,看到到处都有唱红歌、学党章的活动,非常热闹。这在延安是一个习惯性动作,还是一个规定性动作?
薛占海:建党九十年是一个契机,是一个让我们老一代与年轻一代沟通的契机。我的儿子是“80后”,在思想上跟我有代沟,起初他对唱红歌的活动不太理解。但我认为,唱红歌对我们和年轻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令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当我在唱《歌唱祖国》的时候,想到祖国的繁荣富强,我是真的很激动的。
《小康》:十二五期间,延安提出要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请问延安的城市性质和特色是否将转变?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延安干部,你认为一下红色延安这座城市的灵魂是什么?
薛占海:毫无疑问,延安的“红色”定位必须不断强化。红色延安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她表达的是一种精神品质。红旗、红军、红五星以及血与火的光泽构成了中国革命红色的历史。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红都”地位使得延安被罩上了一层璀璨耀眼的红色光环。延安又被尊称为“圣地”,因为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地、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共和国的预演地、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地、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和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地。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这一时期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党中央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我党的指导地位,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13年为我们留下了众多旧居、旧址和珍贵文物。目前,延安有革命纪念地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这些旧址和文物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真实写照,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建国后,延安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党中央还把全国三所干部学院其中之一放在了延安。胡锦涛总书记把安塞县作为联系点,先后两次亲临视察指导。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我们的传家宝。
保护旧址 也要发展新城
《小康》: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延安在50个样本城市中连续五个季度排名倒数第一。原因是什么?
薛占海:延安的红色旅游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但目前明显发挥不够。游客的不满意我是知道的。比如今年,游客到延安来,一房难求乃至一床难求,很多游客甚至要到县里去住宿;交通拥堵;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等等。排名倒数第一对我们压力很大,所以我们要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建星级酒店,搞人工湖、橡胶坝;要加快解决各种问题。另外,必须承认的是,这个“倒数第一”的排名,表象里有特殊,拿延安这个西部城市跟很多沿海城市去比,本身就没什么可比性。
《小康》:延安市城区的发展空间不足一直是制约延安发展的难题。现在延安老城区是否将进行大规模改造?
薛占海: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延安的老城区没有完全保持住三十年代的历史风貌,建了一些高楼。如果当时能够把延安老城保护下来,另辟新地建新城当然是很理想的,但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我们现在坚持的是:旧址保护是第一位的,尽量保持老城历史风貌。现在要拆除高楼很难,我们可以保证的是,拆了就绝不再建。
《小康》:近年来延安经济社会发展与过去相比,有什么样的变化?
薛占海:“十一五”时期,延安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二是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形成了以石油、煤炭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以苹果、棚栽、畜牧为主的现代农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三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十一五”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多亿元,是“十五”的4倍。包茂高速、青兰高速延安段全线贯通,建成高速公路422公里,全市形成南北、东西两个高速大通道,实现了县县通二级路、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市到县2小时通达。建成了包西铁路复线和火车新站,开通了直达北京、上海、西安、呼和浩特等地的旅客列车。每天都有往返西安、北京的航班,新机场试验段顺利完工。四是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三山两河”治理成效明显,城市新区加快建设,道路内外环线加快连通,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25平方公里增加到36平方公里,人口由36万增加到48.9万,城镇化率由35%提高到45%。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品位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陕西省卫生城市”、“陕西省园林城市”称号。五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小康》:延安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面临哪些困难和瓶颈?请谈一谈延安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前景?
薛占海:尽管近年来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延安总体上仍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当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转型期和过渡期,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对能源依赖还很强,实现调整和转型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二是市场化程度低,市场配置和调动资源的能力差,金融资源总量小、服务能力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三是城镇化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基础薄弱,非公有制经济弱小,消费需求不足,城乡、区域之间在基础条件、社会事业、群众收入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四是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能源化工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较大,做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五是社会事业历史欠账较多,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还要下更大力气。
“十二五”是延安市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延安市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统揽工作全局,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支撑,把城镇体系建设作为有效载体,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根本目标,努力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延安,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延安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我们坚信,通过全市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延安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就,城乡面貌一定会发生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一定会得到新的提高,一个城乡统筹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延安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圣地延安一定会在新的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遵义吧,这里能转运!”遵义人通常会这样邀请朋友,在他们眼中,“转折之城”已然是遵义的名片,抑或这座城市的传奇。遵义正面临与76年前相似的转折之路,黔渝合作桥头堡的未来愿景,给多彩遵义带来了一抹亮色,并悄然开始发光
文|《小康》记者 谭畅 遵义报道
在一个27平方米的会客室里,经过三天通宵达旦的讨论,20名与会者做出了新的选择。这短短3天的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而承载了这个伟大转折的黔北重镇 ——遵义,名正言顺地成为“转折之城”。
“来遵义吧,这里能转运!”遵义人通常会这样邀请朋友,在他们眼中,“转折之城”已然是遵义的名片,抑或这座城市的传奇。无论你信与不信,遵义市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平均每天两万人涌入这座革命圣地,占全市接待游客总数近半。
遵义现在同样面临新机遇,在贵州新任书记、省长的亲力协调下,整座城市正在为加快融入“重庆经济圈”上下忙碌。遵义收到的第一个“大礼包”,就是重庆将年产值超千亿的IT产业转移至遵义。如果进展顺利,意味着遵义市现有GDP将翻一倍,成为全省的龙头老大。
这一次,遵义依然站在历史的转折深处。
红:一座城市的底色
六月夏夜,华灯初上,凤凰山文化广场歌声嘹亮,遵义市“颂歌献给党”大型红歌会正在紧张彩排。广场背后就是凤凰山,镶嵌在遵义城区中部,山下的湘江河缓缓穿城而过,把城市一分为二,西边是老城,东边为新城。
红歌会的舞台背景是三面飘动的党旗,两侧则是四朵硕大的映山红——这是遵义的市花,红色的花瓣在灯光闪烁下忽明忽暗。来自遵义市各党政机关的干部们在导演的指挥下一遍又一遍练习走台,音响里传出一首首录好的红歌:“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这是一座红色之城,建党90周年之际,遵义愈发显得“红”极一时。
25岁的遵义人王军看了一会儿彩排,便溜达到一河之隔的红军街,这里被誉为“红色旅游第一街”,遵义最有名的“红色浪漫”酒吧便坐落于此,王军和他的朋友们经常来光顾。夜幕下的红军街,革命特色与本土特色相得益彰,红灯笼照亮了黄墙、黑瓦,质朴的青石板路反着亮光。
红色与商业,两种文化交融弥漫,有几家“老字号”特产的店铺,红军长征时期就已在此经营,当年红军的草鞋、绑腿和服饰,也被开发成红色旅游纪念品。与红军街相连的杨柳街上,红色元素更随处可见:邓小平住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红军警备司令部、红军书屋……在这条街上,遵义市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复原了革命前辈旧居、红军医院、红军“赤色工会”等革命旧址,以及红军邮局、红军标语、苏维埃币兑换点等红色遗迹。
与杨柳街相毗邻的是遵义会议会址,今年74岁的费侃如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第三任馆长。从1971年入馆至1998年退休,费侃如和纪念馆一起走过了27个年头。他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和“红二代”的来访,从文革到现在,费侃如目睹了纪念馆年接待游客数量从不足十万人次猛增近百倍。但他认为遵义对红色文化的打造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走出这条街,你就几乎感受不到红色的存在了。”费侃如说,包括自己的子孙,由于受他的影响,他们对遵义会议的历史大致了解,但是也“兴趣不大”。
“红色是遵义最鲜明的底色,我一直对这片红色的土地非常向往!”在接受《小康》记者专访时,遵义市委书记喻红秋娓娓道来。在出任遵义市委书记翌日,她便去遵义老红军家中或病房慰问。喻红秋说,老红军的健在是遵义的一大幸事,是遵义大力发展红色文化的底蕴之所在。
“现在遵义真正意义上的老红军,只剩王道金、李光两位老人了,而现年96岁的王道金是贵州省目前唯一健在的走完长征全程的老红军。”费侃如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王道金成为在遵义传递奥运火炬的首棒火炬手,这位70多年前负责遵义会议警戒任务的警卫连连长,身穿运动装,头戴红军八角帽,举着火炬出现在遵义会议会址大门前那一刻,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他身上。
王道金或许并不知道,遵义正在越来越“红”:在红军街基础上成立的遵义市红色旅游集团正加快股份制改造,争取5年后上市;遵义市重点红色旅游项目库已编制完13个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全市开展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党徽与红心”的活动标识闪耀在黔北大地……
在上月举行的96岁生日宴会上,王道金出人意料地向嘉宾敬酒,每次都呷上一口。对这位耄耋老人而言,红色遵义是一座血浓于水的城市,如同手中的酒杯一般,包藏着近百年的生命与荣光。
白:一杯国酒的成色
一条从遵义通往茅台镇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之中,路通之后一小时即可到达。遵义所辖市县中,仁怀市地位最为独特,因为这里有茅台。茅台酒人尽皆知,不为人熟知的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中“第三渡”就是从茅台镇渡口架设浮桥渡过的。
驱车从四面八方赶往遵义,公路两旁的巨型广告中百分之八十都与茅台镇有关:习酒、郎酒、国宴酒、仁酒、怀酒、酒中酒、小糊涂仙……这些酒都是取自赤水河的河水酿造,故赤水河被誉为“美酒河”。
“来来,喝一杯土酒。”如果你人在遵义,听到这样的敬酒词,请不要低估了你的杯中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茅台酒。“土酒”即国酒,这是遵义人才具备的底气。遵义市原旅游局长、长征史研究专家黄先荣说:“如果没有长征,没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开国元勋从政治上支撑它,茅台酒也不过和别的酒一样,只是物质层面的品牌罢了。”
从遵义市区到茅台镇,还没抵达便能闻到“酱香浓郁”的味道,空气中弥漫着美酒的芬芳。各种与茅台相仿的酒随处可见:茅合酒、赖茅酒、茅台不老酒、国台酒、台酒……“假茅台”和“仿茅台”一直困扰着茅台,但也是抬高茅台价格的一个重要推手。
一个捉襟见肘的现实是,即使一再调价,茅台酒仍供不应求。今年4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在仁怀市专门召开了支持茅台酒厂加快发展专题会议,要求用5至10年时间,把茅台酒打造成为“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为“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为“中国国酒文化之都”。
在去年茅台公布的5年发展规划中,其实现4万吨产量目标的时间从此前的2020年提前至2015年。而在今年3月公布的茅台年报显示,公司“十二五”的目标和规划原本是到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260亿元。就在书记省长召开专题会议一个月后,茅台公布的股东大会资料显示,这一计划已被提速,茅台将2015年收入计划从260亿元加码到400亿元。
提速的不止这些。备用30多年的遵义新舟机场改扩建后有望年内通航,茅台机场项目也在停滞6年后重启,机场等级“针对西部经济发展特别是茅台酒生产发展及相关产业拓展的需要”,按照不低于4C级的民用运输机场建设,将于今年国庆节前开工。
彩:一个愿景的亮色
随着重庆成为“西三极”的中心,遵义正在日益融入黔渝经济圈。
重庆人到遵义做生意,遵义人去重庆就业,遵渝两地民间交流融合相当频繁。王军经常早上从遵义出发乘车去重庆玩耍、购物,天黑之前回家。“开车走崇遵高速公路,三个小时就到咯。”两地间高铁开通后遵义到重庆只需40分钟,王军期待“在遵义买房,到重庆上班”的愿景早日实现。而遵义的生态环境备受重庆人推崇,以赤水为例,全市森林覆盖率76.17%,景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6%,曾经有从高原来的游客在此“醉氧”晕倒,成为“到赤水洗肺”的生动注解。越来越多的重庆游客涌入遵义的乡村,甚至有人会在酷暑时把父母“全托”在遵义农家。
从地图上看,重庆与遵义所辖桐梓、习水、赤水、道真和务川接壤,无论是文化、语音还是习俗,重庆都和遵义接近。重庆1997年成为直辖市,同一年遵义撤地建市,遵渝两地同时升格建制,分别迎来自己最大的发展平台,且为之后打破行政藩篱深入合作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在悄然之间,遵义已经变身为重庆最重要的菜地。重庆市委副秘书长余长明去年宣称,重庆人餐桌上有八成火锅原料来自遵义。据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遵义销往重庆的蔬菜20万吨,产值3亿多元;2009年则已达到30万吨,产值达5个亿。
连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都曾半开玩笑地对前任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说,他看到“重庆火锅1/3左右的毛肚、血旺都是来自遵义”的新闻报道,实在有些“出乎意外”。这个数据让重庆在吃惊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遵义的重要性——遵义从重庆现在的“小朋友”,正逐渐成长为重庆发展的市场“好伙伴”。
作为遵义市最早瞄准重庆市场的蔬菜基地,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村80%的蔬菜运往重庆销售。事实上,紧邻重庆的桐梓、道真、正安、赤水、习水等地无一例外都把发展的目光聚向重庆,这些区县主动放下身段的姿态,得到了遵义市领导的大力支持。打造重庆市的“菜篮子”、“后花园”的策略已经施行了多年。遵义市2004年就明确表示要积极向重庆经济圈靠拢,在遵崇高速沿线,“融入重庆”、“打造重庆卫星城”等标语随处可见,折射出遵义抢抓“重庆机遇”的主动姿态与发展雄心。
遵渝两地山水相依,早在2005年,遵义和重庆就签订了《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合作发展备忘录》。今年3月,遵义市党政代表团到重庆考察,双方签署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核心内容是:重庆在遵义市打造千亿元规模的IT产业链。
这是遵义享受“直辖市待遇”分享到的第一个“大蛋糕”,这块大“蛋糕”令重庆所辖区县都羡慕不已。如果这一项目进展顺利,意味着遵义市现有GDP将会翻一倍,达到2000亿之巨,将首次超过省会贵阳跃居贵州省第一。
3月1日,就在遵义市委书记喻红秋履新遵义前一天,遵义市与重庆市深化渝遵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重庆签订。喻红秋坦承,这份涉及电子信息、能源产业、汽摩、金融、商贸、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协议,得益于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的亲力协调,“这个协议就是我们主动融入重庆的方向标和路线图,我们立即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迅速落实。”
如果没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可能还要摸索更长时间,所幸历史的车轮走到遵义时,摆出了胜利的“V”字型。“在开放合作中寻求更大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黄金定律。”喻红秋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执掌的这座红色之城,正面临与76年前相似的转折之路,黔渝合作桥头堡的未来愿景,给多彩遵义带来了一抹亮色,并开始悄然发光。
崭新历史机遇下的“大考”刚刚开始,在喻红秋的施政方略中,今年的2月14日不止是遵义与重庆的“情人节”,而是两地漫长蜜月期的起始之日。“目前遵义还只是重庆的‘小朋友’,我们将通过扩大优势互补、加强产业对接、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成长为重庆发展的‘好伙伴’,使两地合作更深入更全面更持久,结出更甜蜜的成果。”
让世界重新打量遵义
——专访遵义市委书记喻红秋
遵义有自己独特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优势,红色圣地、资源丰富、产业扎实,在未来三年这里将会大变样
文|《小康》记者 谭畅 遵义报道
《小康》: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如何,前景怎样?新蒲新区设立后,遵义将面临怎样的历史发展机遇?
喻红秋:我们基本实现了开门红。1~4月,遵义市财政总收入增长3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2%。我们重点抓工业园区、城市新区和开放合作三大平台建设,特别在项目推进、要件审批,以及破解资金、土地瓶颈等方面,探索出了诸如项目建设“三基本”、“一事一议”和土地“五统一”,用城市新区建设带动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市级领导挂帮和媒体公示制度,出台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工程项目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项目建设力度、推进速度、投资强度前所未有。新蒲新区、新火车站城市组团、新舟空港组团等新区开发全速推进。同时,全力推进央企和社会招商。我们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让群众及时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着力推动社会和谐。总的来看,遵义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只要我们坚持“干字当头”,坚定信心、完善思路、高效执行,着力解决“慢”的问题,在实现“赶”和“转”上下工夫,我们一定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开发建设新蒲新区是我们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构建200万人口城市框架的重要举措,是全市100平方公里城市新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新蒲新区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教育科研园区、会展物流中心、生态环境居住新区”,还是遵义航空港、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的交汇地,对推动遵义发展意义重大。我们正按照承载20万人左右的城市规模和2013年建成城市基础构架的目标,依据规划有序推进新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通过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遵义有无法代替的魅力
《小康》:从中央工作到执掌地方,二者有何不同,作为遵义这座城市的决策者,您如何评价这座城市,与您之前任职过的贵阳等城市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喻红秋:遵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红军纵横万里,最关键的会议、最重大的转折、最神勇的战斗都发生在遵义,铸就了“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的不朽丰碑,我一直对这片红色的土地非常向往,能在遵义工作我感到非常光荣。
在机关工作是一条线,地方工作是一个面。贵阳经济总量大,而且长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很多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但遵义也有自己独特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优势。一是遵义是知名度很高的红色圣地,对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以及发展红色旅游十分有利。二是资源丰富,现已探明60多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排名贵州前三位的有19种,居贵州之首的达11种,尤以锰、铝、煤、钼、水泥原料、硫铁矿等最具优势。三是产业基础比较扎实,工业、农业、服务业具备较强竞争力,尤其是规模工业已居全省第一,农业在全省处于优势和领先地位,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发展空间很大。总体看,遵义一二三产业协调性好,最具备推进“三化同步”的条件。四是经过多年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取得长足发展。今年遵义机场就可通航,随着机场、渝黔快铁和一批高速公路的建设及投入使用,遵义的交通物流条件和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只要我们善用平台、巧用政策,充分发挥优势,就能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小康》:遵义这座城市有深深的红色烙印,但也有其他色彩,例如湄潭茶叶的绿色,茅台酒的白色,您认为应该如何让世界重新打量这座城市,让大家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遵义?
喻红秋:红色是遵义最鲜明的底色,但你踏进这片土地,就很快能感受到遵义的丰富多彩。前面提到,遵义资源丰富,三次产业的特色都非常突出。一是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遵义旅游资源品位高、组合好、有特色、开发潜力大,300多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磅礴雄浑的红色经典、醇香四溢的国酒茅台、悠远绵长的历史人文、问鼎世界的丹霞奇景相映生辉,美名、美景、美酒荟萃。我们坚持“以红带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国酒茅台”、“丹霞遗产”、“中国茶海”五大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二是特色农业发展渐入佳境。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竹业、辣椒、红粮、商品蔬菜、生态畜牧业、干鲜果八大产业。百万亩茶海郁郁葱葱,遵义名茶频频摘金,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三百里竹廊建起生态屏障,成为农民致富的银行;有机红粮基地建设撑起了农民的腰包,保障了国酒茅台的卓越品质;火红的辣椒红火了农民的生活,建成了西南举足轻重的虾子辣椒交易市场。三是新型工业化扎实起步。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主导型工业,走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10+7”10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白酒、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两烟”、竹加工、名优特食品、制药、新兴产业“十大产业”,努力将白酒、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四大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四是城镇化进入提速时期。我们正大力实施城镇倍增计划,着力推进100平方公里城市新区建设。既按照“东扩西控、南北拓展、优化中心、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思路推进中心城区的改造和建设,又以突出特色为重点,加快县城及小城镇建设。
遵义要成为重庆的“好伙伴”
《小康》:重庆市以“两江新区”为代表的开发开放给遵义带来怎样的发展契机,遵义为何选择加速融入“重庆经济圈”,您如何评价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关系?
喻红秋:在开放合作中寻求更大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黄金定律。渝遵两地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交流来往历来密切,毗邻的地缘、相近的文化、差异的气候、互补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平台,使遵义与重庆的合作既有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又有与日俱增的巨大潜力。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只有更加积极主动融入重庆,更加积极主动做好承接辐射的各项准备,更加积极主动地争取与重庆形成联动发展的格局,才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为遵义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而这也非常符合省委、省政府将遵义作为黔渝合作桥头堡的要求和定位。
重庆市以“两江新区”为代表的开发开放,既是重庆发展的重大机遇,也为遵义主动承接重庆辐射提供了新机遇,这不仅意味着重庆的开放度更大,而且意味着随“两江新区”建设和产业的聚集,遵义融入重庆发展的机会可能更多。经济上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上的互补与合作。今年春天,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栗战书书记、赵克志省长的亲力协调下,我们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成功签订了深化渝遵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了区域协调沟通机制,将在电子信息、能源产业、汽摩、金融、商贸、旅游产业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这个协议就是我们主动融入重庆的方向标和路线图,我们立即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迅速落实协议中明确的相关内容,积极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并对双方最关注的领域进行了重点推动。
合作是互惠互利。我们坚持投桃报李,用最大的努力表达最大的合作诚意。我们相信,遵义将在承接重庆辐射、服务重庆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重庆也将在带动遵义发展、支持遵义建设的过程中,收获发展和友谊的果实。目前,遵义还只是重庆的“小朋友”,我们将通过扩大优势互补、加强产业对接、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成长为重庆发展的“好伙伴”,使两地合作更深入更全面更持久,结出更甜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