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四方:闲话职场:谈辞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5:14:14

闲话职场:谈辞职

作者:醉恨生   2010-02-08 09:49 星期一 晴    
    辞职是一件危险的事儿,这倒不仅在于你自己断绝生路,自毁前程,却首先会对你办公室里的同仁产生严重的影响。把办公桌上的私人用品收拾干净,打包装好,然后微笑着与朝夕相伴的同事们握手告别,其言谈举止中不自觉表露出的得意感颇会让正陷入案牍之劳的同事感觉崩溃,让疲于奔命在繁杂琐事中的伙伴顿然辛劳,情况严重者说不定会产生“心灵的焦灼”,可能要到心理医生处进行恢复性治疗。况且,留下一个飘然远逸的身影固然是浪漫派的格调,吉普赛的作风,但却让一个曾经的热血少年变成办公室里循规蹈矩的中年男人的社会秩序瞬间瓦解,经年累月而完善的公司劳动纪律刹那粉碎,对于老板来说却是不可饶恕的罪恶,对于人力资源部的同事来说,心里肯定是火冒三丈:当初怎么会招上这么个人?
    
    再次,亲朋好友的责问肯定会闻风而来,以在下为例,曾收到的亲切问候有如下:“你脑袋被驴踢了?”、“靠,你简直不可理喻”、“疯了,你丫肯定疯了”、“难道你有毛病不成”、“真不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仿佛我辞职失业的却是他们,委实让我郁闷!但后来仔细想想,也觉得释然。因为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希望他人遵守着与自己相同的生活秩序,以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破坏与干扰,所以在集体环境中都有一种求同性,以形成一定的契约规则来协调约束众人之间的行为。对于这种敢叛道离经的少数派分子,当然是白眼一个,睥睨三分了。
    
    其实撇去这么多闲杂原因,辞职本来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儿,干卿何事?当然,娶了老婆的除外。个人感觉,比较洒脱的辞职有些像出家,仿佛如云游,抛去俗务潇洒自如,寄情于山水,放浪于江湖。汉张衡不得志,便作《归田赋》:“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知加?”其仪态欣喜欢乐;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质性自然而乐感天命,便有《归去来兮辞》,身离樊笼自然是木欣欣以向荣,其心境舒啸云展;春秋范蠡辞职后摇身一变为陶朱公,揩手美人笑傲江湖,好不逍遥自在,反之文仲不听范蠡良言相劝,遂被勾践以“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为由迫杀;汉张良识狡兔死,走狗烹之理,功成身退得以保全,韩信贪权恋术则身首异地,夷信三族;率性自然如李白,今朝人生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苦闷如李峤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至于贾宝玉这位道友,看破红尘后留下一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谓是拾得其中三味,逸然有高人隐士之风。最为无趣的就是曹植老兄,虽“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却何以抑郁寡欢写什么《求自试表》,志狗马之微功来表忠心求效用,着实让人郁闷,我若是他一定要当个花花公子,终日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挥金如土醉生梦死!
    
     当然,论事得从原因谈起,不然就会让人不知所措。谈到辞职,自然有多种形式。“乞骸骨”就为一种,说直接点就是“你放过我这把老骨头吧”。汉《张衡传》载:“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辞职不成,反而调为尚书;汉太傅张禹,虽然“数上疾乞身”,但“帝遣人间疾送药,强留”这可真是伴君如伴虎,实难伺候;强人如三国之曹操欲“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但却搞“平心选举(这事儿弄现在恐怕也得下台)”以致“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不得不“故以病还”;尧舜的“禅让”虽然史界争疑,但在“小国寡民”时期也有可能;演绎到后世成了“罪己诏”,如宋徽宗“赋税竭生民之财,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侈靡成风……追思己过,悔之何及!”便做甩手掌柜传位太子恒;若皇帝都可辞职,那三公九卿也能罢工。明神宗在位时,东林党人动辄就向皇帝提交内阁总辞呈,闹得是人心慌慌,政局动荡;数来看去,辞职潇洒且富远见的,恐怕属西晋大司马张翰。在洛阳办公时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辞官回家,以避过罹难,其风范不愧是“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另外因丑闻而下台,或是因失职而引咎也多有发生。只是不明白何以当今国外常有,国内却几近于无,难道是灵澈和尚的“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之意?
    
    谈到辞职的方法,这倒要视乎个人的情况了,韦小宝式的告白:“老子不干了”颇有一番江湖豪气,适合平日里在职场憋屈受气的同事,不过这一句话要掌握好时机,音量最好是金石为开,其效果为让素来威风的老板当场瞠目结舌、习以为常的同事们个个目瞪口呆为最好,自然可以一扫你心中平日郁结之鸟气,一吐苦闷之愁肠;文采华茂的可以采用书信体,时称《诗》《书》,道法往古,飞辩骋辞,溢气坌涌,闳大广博,妙远莫测,让老板有痛失人才之感,悔不得应该早日加薪升职以求挽留;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式的辞职太过于飘逸,估计几千年才出一个,我等凡人就不要作此考虑;孔子的丧家狗式辞职也太艰辛,温饱难解且还性命堪忧,也不是上等的打算。赵辛楣仓促间从三闾大学逃走,这种辞职很有些狼狈不堪,非到此步绝不可行。倒是鲁迅对于顾颉刚的“他来老子便走”可以多学习,须知学界牛人就是这样造成!至于政商界经常上演的金蝉脱窍,摇身一变而为财阀大佬或金融寡头也是绝妙好招,可以细心揣摩。如此看来,辞职这事儿还真不简单,以退为进也好,以守为攻也好,辞职为上台也好,上台为辞职也好,其中关系之玄妙异常,可谓是职场秘笈,登龙宝典,值得研究。
    
    从现代商业社会的经济本质来说,一个人恐怕要多次辞职才代表正常。因为这代表着一个社会环境的生机与活力,从一而终,虽是礼教良言,但择木而栖,却是人情使然。自由社会其中必充满了机遇、竞争与挑战,且相互之间拥有着充分的选择权,人们乐意于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及要求去寻觅适宜的工作,更能挥发个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有效价值,有益于社会进步。正如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有言,一个人根据自利原则对社会的贡献会远比抱着改良社会之理想的人较多,这确然是洞彻历史发展规律后鞭辟入里的良言。但反观一个辞职很少的社会,倒是有些让人感觉惴惴不安,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机器下,个人存在的价值意义恐怕只是一个随时可被取代的小零件,也着实难以想象其中能产生让众多奔波于钱财江湖,操劳于金元帝国的底层蚁民心怀羡意的乔布斯、山德士般的创业人才,整体社会的创造力也萎缩到难以估量的平庸,这确然不利用经济发展。但辞职过多又会导致失业率上升,产生金融危机,个人收入也随之大减,生活待遇和水准也即刻相差起来,高官如唐宰相崔造也不免“居闲躁闷”,语出“不得他诸道金铜茶笼子物掩也”。此问题也着实让朝庭头疼,市民心忧。那么,辞职后该怎么办呢?这倒是颇有些“娜娜出走以后该怎么办”的意味了。如此,则请接看一下篇:《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