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防工业学校怎样:现代快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37:51
一个南京画家的造纸传奇






◎宣纸作画,“力透纸背”难道只是传说
◎俗话说“纸寿千年”,为何我们用的纸却张张短命
◎南京画家皖南造纸,他收获了怎样的当代传奇
一个南京画家的
造纸传奇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76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其中包括“安徽宣纸”。在此之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导演将制造宣纸的古老工艺搬上了舞台。
宣纸,千年文明的载体。为了探究宣纸“纸寿千年”的奥秘,南京画家汤国走入泾县深山。不过,让他深以为憾的是,作为文化遗产的古法造纸,即使在宣纸的发祥地宣城泾县,也很少有人懂得。幸运的汤国,找到了一位民间造纸大师,开始埋头学习造纸。白天造纸,晚上作画,在两年的造纸过程中,远离都市的他豁然领悟——原来,制造宣纸,需要的是一种心境。
坐在明代的老宅子里,汤国悟出了画道
画家作画发现现在宣纸变种了
汤国是南京《钟山》杂志社的美术编辑。从上世纪70年代起,汤国就开始在省级以上书画大赛中获奖,并在上海、台北和意大利米兰等城市多次开办画展。一个城市里的画家,为什么会去深山里造纸?
“当时痴迷于艺术上的创新。”汤国说,他在绘画艺术上追求突破,力图求新求变。但他发现,在题材上已经难以突破,只能寻求其他途径。“我开始思考在宣纸上做一些绘画实验。”汤国试图在绘画中表现力度,但这一尝试却发现了问题。“如果我用力重一些,色彩浓一些,宣纸就散了,破了。”
为什么同样是在宣纸上作画,古代画家能够做到“力透纸背”,当代画家却难以做到?汤国开始将目光投向用以作画的宣纸。一番研究之后,他发现他从市场上所购买的宣纸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宣纸。“市场上的宣纸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化学方法,如加入烧碱,漂白,等等。”现代工艺的使用,使生产出来的宣纸在性质上已经发生变化。“古时说,纸寿千年。但现在纸的寿命特别短,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特别用心的那些创作,就是在这样的纸上,它的保存时间是非常的短,可能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也就没有了。纸没有了,载体不存在了,还谈什么艺术价值?”
带着这样的困惑,汤国开始关注宣纸。
找到了小岭村这个中国宣纸的“圣地”
他发现国家标准GB18739——2002对宣纸的定义是:“采用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并利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经过特殊的传统工艺配方,在严密的技术监控下,在安徽省泾县内,以传统工艺生产的具有润墨和耐久等独特性能,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用纸。”
“我以前使用的宣纸是不是按照这个标准生产出来的?如果不是,它还能叫做宣纸吗?”带着一堆疑问,汤国在出身于造纸世家的曹天生所著的《中国宣纸》一书上,找到了安徽泾县小岭村这个地名。
如果说历史上徽州是中国宣纸制造的“革命圣地延安”,那么泾县西南方的小岭村就是“杨家岭”。千余年来,小岭素有“九岭十三坑,坑坑造宣纸”之称。
宣纸起于唐代,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由于其经久不脆,不会褪色,被誉为“纸寿千年,墨润万变”。到宋代,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故称“宣纸”。据清乾隆年间《小岭曹氏族谱》记载,宋末天下战乱,有个叫曹大三的人从太平县迁徙泾县避难,见峡谷水清檀肥,逐定居于此,以造纸为生,世代相传。至明清繁盛之际,此处山民已是户户造纸,宣纸生产技艺也开始向曹氏以外的旁支传播。民国时期,宣纸更是在国际博览会频频获奖。
造纸高人与宣纸百年 “被盗史”
汤国是在一个冬天,和一位奥地利艺术家一起赶赴泾县小岭村的。“我听说那里有一位民间造纸高人,叫张根记,已经70多岁了。”一个中国人和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山乡穿行,很是惹眼。两人先坐长途汽车,后又改坐“马自达”,在崎岖的山道上颠簸了一天,最后又冷又饿,在路边农户家过了一夜。
第二天他们赶至小岭村时,看到一位老人背着一捆树皮,弓腰蹒跚而行。汤国上前打听,但老人却不加理睬。两人跟着老人,直到他在路边坐下休息时,汤国给他敬了一根烟,老人才稍稍和蔼起来。汤国后来才知道,老人起初把他们当成了四体不勤的文化人。汤国说明了来意,老人看了看他,说,“我就是张根记。”这位如今被日本、韩国人称为民间艺术大师的张根记已经过世。而初见老人的一幕让汤国至今仍深受震撼。“孤独,老寒腿,卷着一高一低的裤腿,为每月50元的工资而辛苦劳作……”
直到真正开始学习造宣纸,汤国才知道这项工艺被外人垂涎已久。清光绪三年,芜湖海关派出“商业间谍”到泾县打探宣纸的制作过程,并将配料方法和制作全过程作为科技机密情报,呈报给总税务司赫德。光绪九年,日本人木酋原陈政化装潜入泾县,探查宣纸制作技艺,回国后写成《清国制纸取调巡回日记》;二十世纪初,一名日本人多次深入泾县宣纸原产地小岭,偷盗宣纸生产情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多次派遣特务到泾县搜集生产宣纸的原料——青檀树籽;直到1986年,外国派来的“造纸工业考察团”前往泾县宣纸生产厂家时,还顺手牵羊“牵”走了一些生产原料……
神奇的沙田稻与青檀皮
尽管国外化验出了宣纸的成分,也探知了大致的工艺流程,但他们所生产出来的“宣纸”,却远远达不到泾县生产宣纸的质量。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离开泾县的环境,就造不出真正的宣纸。”汤国说。
宣纸传统的生产工艺独特,生产过程繁杂,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五十五道工序,细分之下,纸工可又有工序七十二道、一百零八道之说。其中制料阶段,制皮料工序二十四道,制草料工序二十二道,配料工序三道,制纸工序六道,全靠人工操作。
跟着张根记,汤国见到了宣纸的原料,泾县特产的沙田稻和青檀皮。所谓沙田稻,是长在沙质土壤里的麻壳籼稻,其木素和灰分含量比普通泥田生长的稻草低。沙田稻的秸秆收割后,被扎成捆,埋浸在溪水里一两个月,然后再放入石灰水中渍灰,再腌灰,洗涤干净,捞出来摊放于坡度为45度的石滩或者山坡上,经长期日晒雨淋,反复翻动,在日光、氧气、水分综合作用下,颜色由黄变白,进行缓慢的“天然漂白”,而后成为燎草,方可用来制作纸浆。仅这一燎草过程,就需要约一年时间。
“如果没有耐心,如果浮躁,心不能静下来,光这一年的漫长等待,就能让很多人不耐烦。”汤国说,尽管多年来宣纸生产企业和科研部门一直在寻求宣纸生产的现代科技手段,比如采取过氧硷法燎草制浆工艺。这种方法会导致纸浆中稻草枯叶薄壁细胞含量高,生产的宣纸脆性大,不绵韧,纸张容易发黄。并且,会造成严重污染。
青檀皮用于造宣纸,跟宣纸的起源之一有关。据传孔丹是东汉造纸发明家蔡伦的艺徒。蔡伦死后,孔丹在皖南造纸,他很想造出一种能长期保存且不变色的洁白纸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情。年复一年,终未如愿。一天,孔丹徘徊于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而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以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一种洁白的纸来。
在小岭村山里,记者见到了这种神奇的青檀。“如果正常生长,它能长到近十米高。”为了采集青檀树皮,青檀长到五六年时,就将其顶枝砍去,让其枝干往四面八方生长,以方便采集树皮。所以记者看到的这株青檀主干上一圈圈全是砍过的痕迹,并且在伤疤上又长出层层新枝来。这些新枝长到两年,就将被砍去采集树皮。
在水深与火热之间
砍下的青檀树的枝条要先蒸,再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后,加入石灰与纯碱或草碱再蒸,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就会变白。
经过上述加工的草料和皮料随后被放进石臼捣烂,制成一团团粘糊糊的白色纸浆,然后就要进行打浆。打浆是造纸的重要工序。宣纸有棉料和皮料之分,棉料较软,主要用于书写;皮料韧性好,主要用于绘画。在打浆工序,草料与皮料的比例配方决定了成品是哪一种。
“配方比例其实不是秘密,关键在于工匠如何把握。”在跟张根记等工匠学习的过程中,汤国无数次看到他们打浆前在水缸里配料时捞出一把白花花的纤维,仔细分辨。“这一眼看的是稻草和檀皮纤维的比例,凭的全是经验,这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并且是很难说出来的。”
配完料后,工匠们用木桶将浆装到一个由青石板砌成的大水槽里,再加入杨桃藤汁,充分搅匀,目的是宣纸被捞出后,一层层挤压但不会粘连在一起。但如今,杨桃藤汁已经被一种化学物品“分散剂”所取代,这也是造纸污染的来源之一。
“这里的山泉水含有微量元素。”汤国说。曾于1986年“牵”走泾县一些生产原料的外国“造纸工业考察团”回去后反复研究,但造出的纸润墨性明显不如泾县宣纸。原因何在?经我国专家分析对比,发现他们的“宣纸”中又多出几种矿物质,而矿物质的来源就是来自当地的造纸用水。
北京奥运开幕式再现“抄纸”工序
水槽里的纸浆被不停搅拌,工匠用一块两三米长、半米多宽的竹帘在纸浆里不停地捞着,让纸浆均匀流过竹帘,然后轻轻捞出水面,一层白色的纤维就出现在竹帘上。这就是曾经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抄纸”工序。“那轻轻一捞,靠的全是多年的经验,这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的。”即使是抄纸用的竹帘,也必须用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的苦竹。
捞出的宣纸被层层叠放在木板上,200层宣纸远看上去像是等待切割的豆腐。一层木板被放在纸上施压挤水。最终,这些宣纸被抬进烘干车间。一堵由钢板“砌”成的中空的墙散发着阵阵热气,墙体中间是70℃至80℃的热水。工匠将被挤得只剩下少许水分的宣纸轻轻揭开,贴在墙上,过十几秒烘干后再揭下。
遗憾的是,记者未能亲眼见到古法造纸工艺中烘干流程。“那不是钢板墙,是泥巴墙。”汤国说,在砖砌的墙外糊上泥巴,再用铜块打磨墙体,直到打磨得像镜面一样平。墙内留有烟道,烧柴加热后,贴在墙上的宣纸就被烘干了。再经过切割和包装,成刀的宣纸就这样出炉了。
买栋房子把心安在青山绿水间
在造纸的那两年中,汤国趁“燎草”的间隙,在泾县山中漫游。在一个叫查济的古村,他停了下来。一个农民要出售一幢破败的明代老房子,汤国买了下来。“这里安静,能让人静下心来。”汤国将这幢房子修缮了一下,恢复了其原貌,成为它的第七代主人。在这片近三亩大的宅院里,汤国种下了芭蕉、竹林,每晚这里成了鸟儿的栖息地。
白天去作坊造纸,晚上在这里作画。当自己制作的第一刀宣纸展现在汤国面前时,汤国却没有太多的激动。“能造成什么样的纸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是一种对常识、传统、自然的敬重。在汤国那幢明代的房子里,记者见到了他所造的纸,以及在这种纸张上的绘画。”汤氏造纸“不仅保留了宣纸的韵味,并且相比普通宣纸略厚一些,上面可以看到一些长纤维”。这是按照我本人的绘画要求,作了一些配方上的调整,加入了一些长纤维,以及抄纸时让纸更厚一些。汤国说,他造的纸,够这辈子绘画用的了。
在自己造的纸上,汤国的绘画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并得到圈内外的认可。他的一个朋友将他造纸的行为视为行为艺术。“意旨远在纸外,不仅在劳作,亦追慕着旷古之风。”
出乎汤国意料的是,他在查济的明代房子竟在许多海内外朋友口中流传。于是,很多朋友来到查济,成为这幢房子的客人。这其中包括姜文的前妻,以及好莱坞明星朱丽叶·比诺什。
感谢泾县载元堂工艺厂对本文的支持。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常毅
青檀
搅拌纸浆
抄纸
压纸挤水分
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