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洋芋粑粑的做法:内部资料曝光:中国四代机最早是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1:33:09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隐身战机给世人极大震撼,也给解放军一定震撼。

 

    不过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前的八十年代,我国已经注意到了隐身技术必须研究发展,并最终应用到海陆空天各种武器装备上。从七五期间开始,国防科工委就制定了隐身技术研究发展规划,1985年底,国防科工委将隐身技术列为高技术预研课题,而这个课题最初的主力研究单位是601,当时的带队人物是副总师李天。

 

    不过当时水平所限,对隐身技术的研究还局限于打基储上水平的阶段。601自己也为此成立了隐身技术办公室,研究下一代战机所用技术,包括外形隐身、进气道隐身、材料、红外等。

 

    七五的总目标是机理研究,以歼八II为基础进行打底摸索。

 

    八五期间进一步深入开展隐身技术预研工作,对歼八II进行外场测试,编制隐身设计指南,提出并设计制造F22缩比模型并完成测试,为制定隐身指标提供重要参考。

 

    九五期间管理体制改编,总装实体办统一管理各单位预研,601所承担歼11的改进及新一代飞机隐身措施研究等课题,为1996年第一次飞机隐身技术研究会年会做准备。

 

    ——————————————————————

 

    1987年航空部内各所抽调专家组成飞机隐身技术研究专家组,由601副总师李天牵头,成员来自601、620、621、611等单位。

 

    ——————————————————————

 

    601、606、南航、北航、014中心一起完成二元喷管红外抑制试验研究,是用不带加力喷管的涡喷六加装简易二元喷管完成的。

 

    601牵头北航、长光机进行全尺寸座舱风挡镀膜技术验证,在沈阳外场进行的RCS测试达到预期效果。

 

    601与621所联合研究歼八II全尺寸吸波结构腹鳍的设计制造和RCS测试也取得良好效果。

 

    这时候比较明显的分歧出现了:上级决定利用国产歼七飞机进行隐身技术演示验证。李天副总师和601所领导分析情况后决定自筹“部分”资金用歼八II进行课题验证。在沈飞的支持下完成了一个月测试工作——这时候成都以歼七II实机测试研究RCS特性的工作也在进行。

 

    2000年11月,总装到601验收九五预研成果,601被评为优秀。

 

    十五期间,重点转为新一代飞机隐身设计,外形进气道及计算方法研究。

 

    2005年11月,总装专家组在北京对601、611和北航等十几个单位的隐身预研成果进行验收和评比,李天小组获得第一名。

 

    十一五期间,课题组由孙聪负责,李天协助管理,并推荐孙聪进总装隐身专业组。

 

    2006年,孙聪提出编写新的隐身飞机设计指南。十一五期间,李天开始探索和攻关等离子体技术。

 

    歼八II飞机RCS外场测试首次获得了该机RCS整机数据,对空军飞机隐身改装提供了可用的技术方案和工程经验。这次的大型战斗机真机外场RCS试验属国内首创,在场的俄罗斯专家毛宁感叹的说“这么大规模的试验我多少年未见过了”。试验成果获得1999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九五十五期间,李天带领隐身课题组先后完成十几个布局的隐身方案设计,组织完成总体设计、翼面设计、机身与翼身组合体设计、进气道设计、座舱设计、雷达舱及天线设计,隐身与气动一体化设计、隐身外挂物设计、次级散射源设计、雷达隐身材料、隐身计算分析、RCS测试等十二大关键技术方向的隐身研究,奠定了战斗机雷达隐身设计的技术基础。

 

    八五期间总体\气动\隐身综合设计课题组成立,李天任组长,有601、611、613所等参与。完成了两种具有高机动性和一定隐身能力、可靠性、可维护性的总体布局方案;九五期间重点突破兼顾超声速巡航、高机动及高生存力、良好隐身性能的先进飞机总体综合设计技术,完成两种满足各项指标的总体气动布局方案。

 

    这些方案就是传说中的背景机。作为主要方案的代表,李天领导课题组提出兼顾大小迎角并具有高隐身的三翼面布局。611提出带前翼的无尾布局。于是各自分头继续细化研究。

 

    李天领导课题组围绕边条翼布局研究采用先进的双斜切进气道,倾斜双垂尾,内埋弹舱方案,做大迎角风洞试验时发现迎角40-45度时出现横向静不安定——要求是达到60度范围安全可控——把边条翼改前翼,构成三翼面布局时,纵向满足要求,横航向仍不满足,最终研究采用了边条翼加前翼的组合,达到65度迎角可控。

 

    601飞-推综合控制技术奠基人是李明和李天。九五初期601成立综合飞-推控制预研课题组,李天任组长。

 

    九十年代国外推力矢量已经发展成熟。低探测性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得到验证,在可探测性与二元类似,但重量减轻50%,成本降低60%。

 

    研究一种几何结构固定的射流推力矢量喷管,高生存力研究,红外。

 

    ——————————————————————————————

 

    同时进行的工作:

 

    1,建立“从风洞数据修正到飞行值的相关性方法”;

 

    2,解决歼八飞机放减速板振动问题;

 

    3,解决歼八II飞机大马赫数方向安定性不足的问题;

 

    4,有效改善歼八飞机起降特性;

 

    5,主持完成高机动战斗机气动布局研究(第三代)。

 

    十五期间:完成一两种性能先进的新一代飞机总体方案,给出电子样机,提出飞机系统、机载设备、武器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

 

    2002年,总装下达任务编写新一代飞机预研论证报告。

 

    从2003年开始,李天领导601团队,以98-02方案为基础进行优化改进,重点在前机身。试验了caret、bump进气道等几种方案。

 

    【新93,98,98-02,98-03,98-03A,98-03B(成熟发动机方案和新发动机方案)】

 

    2005年10月,总装听取型号及预研工作汇报。为了展示十五预研成果,孙聪所长决定搞一个新方案成果展览室——这就是网上流传的一些科幻模型照的来历。

 

    2006年,601全力备战选型评估。8月23日,601所全面汇报型号方案和相关报告。24日611所进行汇报。8月29日专家组到沈阳。30号参观601所各实验室,新方案展示,听取601汇报,李天就caret与bump进气道问题向专家们做了汇报……参观沈飞公司。竞标评审全面开始。

 

    2007年总装宣布611方案获胜,611为主、601参加,共同组成国家队进行联合研制新一代飞机。

 

    鉴于此,601考虑不能就此停止对新机的研究,决定自筹资金开发一个“新的项目”,孙聪主抓,李天全面负责技术工作。现在看来,就是在竞标失败的方案上进行改进。

 

    非常奇特的问题是:成都方案除了宋文璁的论文,几乎没有别的什么资料出现,难道真的是曝光的都是废掉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