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彩印机:这样炒股没有不赚钱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6:03:39
这样炒股没有不赚一生只做一只股票(一)                  一生只做一只股票。这个想法已有很长时间了。当然,这个想法不只我一个人。
    只做一只股票,是为资金量比较小的散户量身定做的,我个人认为,适合500万元以下的资金,500万元以上则另当别论。尤其适合百万元以下的资金。
    只做一只股票。这是我的一个朋友投身股市十几年来的经验之谈。他是1996年6月入市的,如今十二年有余,中国股市的曲曲折折他都亲身经历。如今,还活的有滋有味,投资收益在我们这个小城的股友圈,令人艳羡。从最初的5000元,做到最高市值时的40万元,去年(2008年)九月他高位兑现,置下一套20多万元的房产。
    只做一只股票。这不只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投资理念。对散户来说,打个比方,类似于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的游击战争十六字决。几乎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仗仗有收获。退一步说,即使被套,也是浅套。
    只做一只股票的好处多多:首先是省心,散户朋友大多是业余炒股,平时工作太忙,家庭里的、单位里的事本身就忙不过来,再加上考虑股票,难免心烦意乱,出差错。手里就一只股票就省心多了。其次是省时,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一分钟搞定。第三是省精力,沪深股市挂牌交易的股票目前大概有1500只左右,每个股票考虑5分钟,至少也得125个小时,这得浪费个人多少精力,恐怕头发都白了,也研究不出个其所以然。
    只做的这一只股票,一定要选业绩较好的行业蓝筹龙头股或成长性较好的小盘绩优股,选定以后,无论牛熊,一定要加强你对他的在意程度,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它的基本面和技术面,这样,它的基本次高点和次低点就会装在你的心中,想不赢都难。
    只做一只股票,无论在任何价位,绝不能满仓操作。最好的操作方法是自己资金的25%首批买进,如果涨30%以上抛出,如果跌50%再加仓剩余资金的50%,如果还跌按比例依次加仓。以时间换空间,直至盈利。
    一生只做一只股票,说说容易,坚持很难。一般人做不到,能做到的人,我觉得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一生只做一只股票(二) “上班族”平先生于1996年就投入业余炒股大军的行列,刚开始他炒了很多只股票,交了不少学费。即使在2007年股市行情最好的时候,他也只是略有盈余。后来股市大跌,他亏损得很厉害。他摸索出经验,为保证盈利,只选择一只大盘蓝筹股进行炒作,三个多月下来,他盈利达25%。“我炒的是建设银行,而且,我只炒这一只股票。”平先生的话让我惊呆了,因为银行股现在行情不好,资金外流,不被市场看好。而且像建设银行这样的大盘蓝筹股,即使行情好的时候,涨起来也是很慢的。
    但平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作为一个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炒股的老股民,我经历过1997年大跌、2008年大跌,一直在亏钱,一直把自己的工资朝里面投入而没有‘产出’。我现在炒股,只求保险了再保险,一定要盈利,那怕只赚一点点都行。”
    平先生在1996年刚炒股的时候,还是一个才结婚的年轻人,工资不高,他投入了全部的积蓄4万元。刚开始,他就买了四川长虹等股票,他在一个星期之内赚了4千元。他嫌四川长虹涨慢了,就抛掉了该股,换别的股票炒作,结果又赚了4千元。尝到甜头,平先生更加频繁地换股,到后来基本上三五天一个周期。但是,他因为进出太频繁,一算账,除了过了一把炒股的瘾,账上的钱一直没涨,还在原地踏步走。后来,遇到几次股市大跌,他就只有亏本的份了。
    平先生回忆,1996年他投入股市4万元,加上10多年来陆续投入10万元部分工资收入,他总共投入了14万元本钱,到2008年7月上证综指跌到1000多点的时候,他的账上只剩下5万元。“总结经验,我发现自己亏钱的一个很大原因是频繁换股,所以,该赚钱的时候没能及时赚,股市大跌的时候自然没有足够的‘抵抗力’。”2008年8月,平先生卖掉账上的所有股票,买了很多有关股票知识的书籍学习,并虚心向一些专家请教。这期间,虽然错过了2009年的“小慢牛”行情,但他并不觉得遗憾。2010年4月,他开始重新入市,而且只操作一只股票——建设银行。“建设银行市盈率很低,而且今年分红很好,比存银行都要强。这是我买它的理由。同样,买其他的大盘蓝筹股也可以,但要按照我的思路进行操作。”平先生解释:“我把重新投入的12万元分成4份,每份4万元。今年4月底,我在建设银行跌到5元附近时投4万元买入。6月初,我在建设银行跌到4.8元和4.7元的时候投入全部资金——越跌越买——因为我知道,这是在捡便宜筹码。”
    平先生兴奋地说:“不要以为大盘蓝筹股上涨慢,我每次只要赚5%就可以了。”6月22日,平先生在建设银行涨到5元的时候全部卖掉。7月1日,他用4.7元把建设银行全部买回,7月6日,他在建设银行涨到4.96元的时候全部卖掉……几个来回,再加上7月21日到账的每股近0.2元的红利,平先生在重新入市的短短的三个多月内只做一只股票——建设银行,就已经盈利25%了。
 一生只做一只股票(三)
一位青岛的老职工十几年如一日,手工制图。就关注和操作一只股票,就是——青岛啤酒(600600)。
    这位老职工退休前是青岛啤酒的员工。退休后进入了股市,他的学历只有初小学历。他自己说,我也没什么文化,买股就做600600,因为我是这厂的职工,对它比较熟。后来我学会了手工制图,就天天在坐标纸上绘图,我做了十多年了,这股就跟我孩子一样,孩子一眨眼,当父母的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前前后后我做了它有几百次了,基本上成功率能达到90%以上。——可见,只要熟能生巧,即使是一个普通的股民也能让投资大师们汗颜。
    这就说明,操做股票不仅要掌握很好的炒股方法,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看盘技巧,精心的政策观察。更重要的还有一条:就是要建立自己长期跟踪的股票池。千万不要再追涨杀跌,跟风乱跑了。要有研究透的,符合成长型的,形态完好的,资金参与活跃的,有系统工序是概念的,量价自己长期跟踪知根知底的,符合市场循环热点的股票。把此类股票精心集中在一起,不要同属一个版快。就那么十来只,重点关注。除后备的以外,建立自己长期跟踪的股票池。重点关注这些股票的行业度,基本面,资金参与力,系统概念,业绩股价,形态走势等。只要发生恶劣的变化,立即清除股票池。闲出时间和精力精研掌握别的股票。除此以外,那就是要把握好各个股票的买卖时机和买卖点区域,循环合理运用好自己手中的所有资金。
    由于是你看好的,长期跟踪的股票。大盘跌,此股回调,不是伤感,而是开心。因为你在高位已经卖出或还没有买进。现在下跌回调敦实,正好是好买点。同时也是主力、庄家又在给你送金钱呐!因为此类股票,你早已经熟悉主力的操盘手法。公司基本面,行业景气度,系统概念等你也早已了如指掌。涨,涨到什么价位敢卖;跌,跌到什么价位可以启稳,敢买。不然,大盘一下跌,真的会吓的六神无主。当然,如果没有一只在股票池,可以用于投资或者投机的股票。那么,这时候真的应该马放南山,出去游山玩水去了
 一生只做一只股票(四)马钢”是股民张大爷的绰号,在京西这家不大的证券营业部里,人们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尊姓大名,倒是“老马钢”的称呼常挂在大家的嘴上。说来也许有人不太相信,张大爷入股市四年多,就做过一种股票——“马钢股份”,而且从来没赔过。
    张大爷原是一家单位的工程师,退休在家,无事可做,养鸟种花,倒也逍遥自在。1994年的夏天,忽一日他住家的楼下新开了一家证券营业部。“天下熙熙,皆为股来;天下攘攘,皆为股往。”怀着好奇心,张大爷也开了户,存进三万元。可买什么股票,他却拿不定主意。左思右虑,对,就买最便宜的。平时上街买菜,张大爷从来专拣最便宜的买。当时沪深大盘连跌数月,上海股市都破了四百点,二三元钱的股票一堆一堆的。张大爷瞪大眼睛,在交易显示屏上找了半天。“对,就买这个,马钢股份,才1.32元一股。”就这样,两万股马钢到了账上。没几天,管理层推出救市的三大政策,沪市从三百多点一气窜上千点大关,张大爷在马钢三块钱时全部出掉。扣除手续费,净赚了三万多块,他和老伴这个乐呀!
    张大爷深知庄稼春种秋收的道理。卖掉“马钢”后,便很少再去股市。1995年当沪市从千点又跌回五百多点时,张大爷又以1.88元的价格满仓杀入三万股,等到“5.18”井喷行情时,3.15元又全部出手。1996年初,“马钢”再破两元,张大爷又满仓吃进。2000年,“马钢”最高摸到4.82元,他又在4.60元全部清仓。就这样,三个回合下来,张大爷净赚了十六七万。
    张大爷平时逢人便讲,“只要马钢一破两元,你就放心大胆地买,然后就回家睡觉”。前不久,他的宝贝孙子考上了大学,是钢铁学院。张大爷一下子拿出两万元作为奖学金给了孙子。用他的话说,这叫“取之于钢,用之于钢。”
    点评:做自己熟悉的股,胜算的机率总是大些。  一生只做一只股票(五)“做精一只个股”的提法是源自于新浪财经名博“封起DE日子”的博客。时隔半年,再结合一只长期跟踪的个股,方能领悟“做精一只个股”的精髓。找一只自己非常熟悉的个股,并且其股性要比较活跃,要有涨停出现过的情况,一直跟随,反复操作,那么结果反而容易出人意料。当时我不明白只要学了技术之后,那么追逐热点的获利空间怎么会比只做一只股要差呢。后来发现自己不适合追逐热点,总是慢了一步。而这只个股跟踪了久之后,你会发现你跟这只个股的操盘手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你会开始了解这只股的操盘手惯于使用那种技术指标,譬如MACD出现失误的概率比较小,SAR失误的概率高等。这就像每只股的操盘手都有自己惯用的那一套一样,有些股的MACD出现失误的概率特别大,有些股KDJ容易钝化,有些股喜欢经常跌破趋势线然后收回,而前提都是在你熟悉的情况下,不然很容易经不起折腾。
    从这只股开始踏上60日线开始,将其两个重要低点的连线画成趋势线,那么今年半年以来的股价的运行情况是,回踩趋势线底部和60日线总计有15次左右,每次回踩都迎来了股价的上升,每次回踩的时候该股的量能会缩小至2千万-3千万之间,量能缩小至此区间的时候,就成为变盘的前奏,接下来的几天股价就会迅速上升。而当该股迅速上升之后,紧跟着出现涨停之后,第二天就会以一根射击之星收盘,继而股价下跌,这种情况出现了六次。之所以这些规律反复地出现,我只能理解为该股的操盘手一直在用他惯用的手法操盘。其量能的变化非常之有规律,就像弹钢琴一般很有节奏。
    如果跟踪了这样的股票,我想建立一套属于自己有效的操作系统,那便是,半仓做中长线,半仓做波段。譬如回踩重要支撑点的时候,坚决买入,涨停或者以大阳收尾,第二远离5日线的时候便可以减仓。如此反复割韭菜,利润便如滚雪球一般。那么股票上升总是有尽头的,何时该离场。我想假如我们是以其60日线开始拐头向上的时候开始介入,那么我们就等其大阴跌破60日线,三天内收不回,或者其60日线走平后开始拐头向下,那么也就是该清仓的时候了。
    不用忙着追逐热点,做精一只个股,与寂寞相随,多一份闲适淡然,少一份急切焦躁,那么不知不觉间也就开始与财富相伴了,我想这也就是占兄所提的游戏股市的心态吧。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好好地呵护着,照顾好,收益不会比把鸡蛋分散在不同的篮子里差。这只股我会一直做下去,春华秋实,直到我无法看出其规律了为止。当然我提到的做一只股,是针对资金量在200万以下的情况,资金流大了就不是这样了,会受限制了
 一生只做一只股票(六)笔者有两位朋友——老王和老武,都是上班族的“业余股民”。论股龄,老王可有12年了,老武也有4、5年。他们俩炒股的共同点就是:“只做一只股票”。他们俩是聪明的。首先是没有把炒股当作一门职业。由于各自开始时投入的资金都只有两、三万元,即便每年都能赚50%,也没有干一份工作的收入来得多,更何况谁又能保证每年都能赚50%呢?而经过若干年他们俩现在已经都是不错行业中优秀公司的经理级白领,虽说不上事业有成(毕竟是“打工”者嘛),但年薪还是比较丰厚且稳定,以至于有更多的闲钱不断地投入股市。“只做一只股票”是他们找到的切合自身实际的投资方法。最初他们(尤其是老王)也曾不断地追随过市场的热点,也接受了市场流行的各种所谓的“理念”,在经过“绩优股”、“科技股”和“重组股”等等的迷醉,以及“炒股不如捂股”的沉沦之后,终于发现:任何一种市场流行的理念一旦深入人心,那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刻了。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容,上市的股票越来越多,使得他们根本就顾及不过来;同时,在反思了“长期投资=长期捂股”的逻辑错误并认识到市场的绝大多数机会本身就根本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之后,终于铁下心来:与其像以前那样费力不讨好,还不如从以前做过的n只股票中选定一只,不断地“买进—持有—卖出—空仓”,进行所谓的波段运作。
     一生只做一只股票(七)“只做一只股票”使他们感觉很轻松。除了关注大盘外,其他就只看一只股票了。由于只关注一只股票,所以他们对所做股票的上市公司情况了如指掌,进而对所做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股性、与大盘的相关性、与那些股票的联动性等等也一清二楚,甚至对所做股票顶部、底部区域的形态也能大概地把握,因此,总能比较从容地买进和卖出。虽然不能做到每个波段都抄底逃顶,虽然买进后也常常多少被套,但一般也是多输时间少赔钱,从而每次卖出都能增加几分盈利,因此心态也出奇的好。由于他们俩现在都身居“领导”岗位,实在是做波段的时间和精力都抽不出来,故将其所做的一只股票交由我来代为“打点”。我仍保持着他们只做一只股票的情结,不时地与他们电话交流和沟通,甚至有时还将他们所做的那只股票纳入我的投资组合很多人都觉得”炒股”越来越难了,明明是在底部,量也缩了,跌也跌不动了,天天望着它就是不涨,明明创了新高,头部该出来了吧,主力也该收手了吧,天天怕着它却总是能再创新高。一年只做一只股票,可能吗?重组、非典、QFII,题材一个接一个,热点一档换一档,赶还怕来不及,怎么可能只做一只呢?可大家有没有仔细看看自己的帐户:长线,五、六只,七、八只,甚至十来只股票抱了一年又一年;中线,好不容易听消息追热点搞到一只”强”势股,也在一夜之后等待下一个消息或热点到来时割掉继续另一个中线;短线,五十万、四十万还是只有三十万、二十万了?       
    也不尽然吧,事实上高手不是到处都有吗?赚钱的也不乏其人嘛。可我是高手吗?不是!K线吃不透,大势也只会一半一半,消息都到我耳朵里了,还能算内幕吗?怎么办?不管啦,留给子孙做遗产?推倒重来,重蹈覆辙?受伤的还是自己。集中精力,把在股市里摸爬滚打所有的经验用上,只选一只,选一只业绩好有前途的股票,不会担心随时被地雷炸吧?选一只国家支柱产业股,有什么困难国家会弃之不顾?选一只你熟知的行业股,你会知道它什么时候是旺季,什么时候是淡季,什么时候是投入期,什么时候是产出期,什么时候是收益期,它的生命周期是在走上坡还是走下坡......这些都是你力所能及的事,都是你不用猜测和疑惑的事。根据这些就可以大致分出什么价以下是底部区域,买了之后便可以安心地袖手旁观,什么价以上是高位区域,坚决卖出落袋为安,即使再跌或再涨也就是多等些时日或少赚的问题,也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何需庸人自扰。这里拿600654(飞乐股份)来说,就今年而言已可在5.70元至6.50元之间做三个来回了,这期间还可以根据市场的冷热来调整股票的高低区域,还是飞乐股份,2003年开始,尤其是5月份以后的9个交易周内,该股目前已经连续拉出了8根周阳线,动量呈现了一种温和逐渐放大的趋势,但股价却始终压缩在6.60元的箱顶之下,这就奇了怪了,明摆着主力有刻意压盘的行为,想想,只要时机成熟,该股还不会出现一鸣惊人的可能吗?因此就想在6.50元以下吃它回去,7.20元左右考虑短期卖出,要是有耐心可能要看到8.00元哟。          
    现在上市的股票一千多只,赚了指数赔了钱的大有人在,所谓选势不如选股,一只股票就够得你用心良苦,人家专业基金经理都只做几只票,你倒好手里捂着七、八只,还整天准时到股市里上下班,除了望着它们红红绿绿,还能做什么?想想天上能掉大馅饼吗?所以说,赚钱还得靠自己,一年就做一只票!   一生只做一只股票(八) 
我的沪市股东代码卡是2000年的,入市资格已有10年,但真正进入股海遨游,却是在2007年7月,赶上了牛市的尾巴,持有的中国铝业从26元一路涨到60元,最后卖在48元,几乎翻番。  做过3年小报记者,08年5月毅然辞职,做起了“职业股民”,却亏了将近1年的工资。有人说,在股市混,无非是先用银子换经验,再用经验换银子。我用银子,换来了惨痛的经验教训;今后,会用经验换来银子吗?  一、疯狂牛市下,成了10家基金公司的“基民”
  
  在成为股民之前,我是一名基民。疯狂牛市下,一度持有10家基金公司的基金。
  2005年6月,带着一纸研究生文凭,从火热的江城来到温暖的南国某市,我成为了一名小报记者,不是跑娱乐八卦,而是做正儿八经的时政新闻。
  
  刚入职的一两年,基本忙于工作,对股票、基金,完全没有半点概念,银子除了存活期,根本不知道其他的理财方式。直到06年下半年,股市越来越疯狂,5.30的半夜鸡叫,还是没挡住牛蹄狂奔的步伐。单位也有同事在炒股票,但我看着花花绿绿的大盘,完全是一头雾水,没有半点兴趣去了解。当时基金的发行也狠火热,常常很多基金1小时之内就被疯抢光了,基金打着“价值投资”的大旗到处忽悠。手上攒了点小钱,于是打算买点基金。这一晃,时间就到了06年12月,上证指数到2000点,相比后来疯狂到顶的6124,才刚起步,挂3挡而已。
  
  于是,就在网上开了好几个基金公司的账户,有广发、南方、易方达,后来又陆续开了银华、海富通、嘉实、华夏、诺安、华宝、上投摩根等。没多少银子,居然差不多把所有的基金公司账户都开了。有些基金公司,好像只开了账号,没买过基金。
  
  当时买基金,主要是看手续费,哪家的少买哪家的;二是看基金公司品牌和以往业绩。记得当开始买的时候,常常实时刷新新浪的基金净值情况,看自己的基金涨了多少,跌了多少。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到基金网查看账户情况。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当时一个星期手上的基金就涨了10%,对人的刺激还是挺大的,心想要是有100万,一个星期就是10万呀,比辛辛苦苦干1年还多。
  
  晚上,就跑到基金网看基民的热烈讨论,哪个基金最牛,买哪一类的基金比较好,谁分红比较多等。大涨的时候,N多数米的帖子。刚开始持有基金的时候,总是经常关注净值变化,后来慢慢就减少次数了,可以做到一个星期只看一次,大概是受了“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忽悠。印象中,买卖的次数不是太多,中间好像折腾过一次,后来又追加了资金,就一直持有到07年9月3日。
  笔记上记着:07年9月3日,赎回基金,总盈亏9009.69,今年总收益111168.11元。
  
  当时为什么卖基金呢?因为后来想明白了,买基金就是让基金经理帮自己买股票而已,那还不如自己去买股票。而到07年7月,我经历一番曲折,终于成为了一个股民,一个有着“7年资格”的股民。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卖基金,差不多是卖在最高峰了,有点幸运;但踏入股票市场,赶在了牛尾,然后深陷漫长的熊市,苦不堪言。也许这就是人生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入市时,居然已有7年“股民资格”
  我的上海证券账户号是A3813*****,开户日期是2000年10月09日。
  深圳证券账户号是00601*****,而开户日期是2007年07月3日。  2007年7月3日,是我真正入市的日子,此时,我居然已有7年“股民资格”;此前,一股未买卖。
  我是怎么进入股票市场的呢?应该说,是从一个基民转轨为股民。06年底买基金,挣了点碎银子,心里乐滋滋。后来想明白了,买基金就是让基金经理帮自己买股票而已,那还不如自己去买股票。于是在07年1月,到楼下一家证券公司去开户。
  
  当时,证券公司开户的人还是狠多的,交易大厅的电脑前,都站着人,以老年人居多。股市就是这样,牛市赚钱效应明显,散户就蜂拥进场;熊得低迷,开户的自然就少了。其实,判断牛市还是熊市,去证券公司看看就知道了,开户要排个1小时,那就是牛市;开户不用排队,客户经理特热情,那无疑是熊市了。  好不容易排队轮到我,按照客户经理的指示,签名,签名,签名……一切搞掂,正准备交银子的时候,客户经理的一句话:“先生,你已经开过户了”,如五雷轰顶,把俺从疯狂的“现场”一下子冰冻了,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不会吧?我没有开过户呀。”
  “是不是别人拿你的身份证冒开了户呀?”
  “好像没什么印象……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我们先帮你查你的股东账号,到时候你到交易所网站,查你在哪个券商开的户,然后你跟他们联系,再办理手续了。”
  留下联系电话后,我就离开了证券公司,说一个星期内给我电话。心里满是怨恨,到底是哪个该死的冒开了户呢?回想回想,毕业前身份证曾经放在一个同学那保管过一段时间,会不会是他呢?于是,马上给同学打电话,同学矢口否认,说身份证一直放他那,从来没炒过股,也没给别人用过。
  就这样,俺的入市暂时夭折了。没想到,后来重新入市,居然折腾了近半年。
  
  3天后,接到证券公司电话,说查到我的股东代码了。于是,跑到证券公司,记下俺的股东代码。客户经理说,先查在哪个证券公司开的户,然后到开户券商取消指定交易,再重新办理手续。回家后,一查,居然是在武汉的长江证券长江北路开的户。这么说,我就要回武汉才能办理?
  于是,给长江证券长江北路营业部打电话,确认是否在那开的户。得到明确的答复后,我质疑当时不是我本人开的户,现在我也没时间回武汉。对方道歉云云,说按照要求,必须得回武汉才能办理。  我又打电话向湖北证监会投诉,电话响了半天,终于有人接了,大致说了一下我的情况,对方说以前监管不严,很多证券公司存在这样的情况,借用他人身份证办拖拉机账户;碰到这样的情况,现在也只能回开户营业所取消指定交易。心中怒火,无处发泄。虽然做记者,时间自由一点,但回武汉,来回也得折腾两三天,实在抽不开身。于是,入市计划继续搁浅。
  
  4月份的时候,上网又查了一下证券账户,奇怪的是,开户营业部改为长江证券解放路了,俺打电话过去问,对方说是迁地址了。
  这样,时间一晃到了07年6月底。单位年中的旅游线路出炉了,我本来选了去黄山的,但部门去黄山的太多,俺只好发扬风格,改了线路,选了湖北5日双飞游。计划着到时候回武汉,把股东卡的事情给办了,不跟着去旅游了,顺便再回一趟家。
  
  回了武汉后,与大部队告别,第二日从武昌打的直奔汉口。在车上的时候,给一个朋友打了个电话,要他帮我查一下我的账户情况。告诉他股东代码和身份证号,他说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那就是取消了指定交易,不可能吧?是不是查错了?半信半疑中。  如果是取消了指定交易,那意味着我不用去证券公司办理手续了。一过汉口,我就下了车,找了家网吧,一查,果然什么都没有。他奶奶的,肯定是证券公司搞的鬼把戏,居然在没有本人申请取消指定交易的情况下,取消了。也罢也罢,于是回家了。
  在家玩了3天,然后与大部队重新会合,返回单位,这次算是完成了一个重大任务。
  
  回到所在城市后,到一家证券公司,申请挂失,重新办理入市手续,花了40大洋,相比入户的90块,省了50大洋,7年的代价,就这样,我终于成为一名股民,一个有着“7年资格”的股民。
  
  三、小报记者不干了,做起了职业股民,亏了一年工资  小报记者一干,就是将近3年,理想过,激情过,失望过,厌倦过,心累了,于是考虑离开了。工作3年,最大的成就是买了套37平米的单身公寓,贷款17万,可惜,买在最高峰了。   2008年5月9日,毅然“勇敢”辞职,成为职业股民。离职后,发现做记者给自己带来的唯一好处是,不动脑子,啪嗒啪嗒敲打键盘,1小时能码1000字左右,曾经跟写博的同学开玩笑,跟你比比,我写不死你,小样。可惜文字再没有买家了,纯属自娱自乐的玩意,倒也没了做记者当天采访当天完稿的时间限制,轻松惬意不少。本以为,自己在股海能顺畅遨游,但事实狠狠地打击了我,呛了一口的海水,差点淹死。  到08年12月31日,整整8个月,战果如何呢?说实话,一分没赚着,倒亏了将近6万,几乎一年的工资,这就是残酷现实,我不得不面对。最大的一笔亏损来自000612焦作万方,5月15日满仓1000股33元左右杀进,到6月4日25左右全部卖出,亏损8K多。最大的一笔收益来自000952广济药业,赚了3559.31元。
  
  四、股市犯过的那些错儿
  08年,做职业股民,惨淡收局。但庆幸的是,在惨烈的熊市中,活下来了。可犯多狠多错,也该总结一下。  1、一口气就满仓
  这个错误,在交易过程中一犯再犯,总想一笔就赚大,一口吃成个胖子。可结果常是,走势出现与自己预期的相反,搞得狠被动。只想着赚,没预计过亏,常常却是让亏损扩大。股市生存,少亏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第一仓亏损不加仓,赚了再加仓。
  
  2、没有及时止损
  两笔最大的损失来自中国人寿和焦作万方,都是没有及时止损,采取了鸵鸟政策,心理一直期盼着反弹反弹,结果呢,亏损逐渐加剧,损失扩大到30%以上。
  
  3、下跌通道补仓
  在中国人寿上,也犯了这个错误。下跌通道摊平成本,买入亏损,已经是错误了,却还错上加错。后来在一些个股的交易上,在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买入做T,也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4、交易太频繁
  仔细看了一下交易记录,发现这个问题狠严重,一个月交易的股票,常常在10只左右,而且交易多数为短线,拿不了几天就换股了。  5、瞎折腾卖
  这是具体的细节问题了。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卖股票,比买股票难多了。犯的错误大致有三类:一是瞎挥刀割肉,看不得亏损,有时候小损失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可以继续持有;二是因恐慌,匆忙卖股票,上午跳水,一恐慌就卖了,但下午却绝地反弹;三是上涨的股票,拿不住,赚了点碎银子就跑了,多少牛股因此失之交臂。“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如何卖赚钱的股票,我还得不断摸索。
  
  基本上,犯过的错,大致为以上5种吧。
  在这轮惨烈的熊市中,能活下来,让自己感到欣慰,做得比较成功的一点是空仓了一部分时间,躲过了几轮大跌。6月10日空到6月25;8月1日撤退,空到8月25,躲过奥运大跌;9月11空到9月底,反弹没逮住;12月空了将近2个星期。算起来,08年空仓时间不到3个月。在熊市,散户最大的利器就是空仓,要好好运用。  08年亏损的80%来自6月10日前的交易,而中国人寿和焦作万方的两笔交易就占了亏损的70%。
  《炒股的智慧》中,讲了4个字:“败而不倒”。我常常思考,如何能在股市败而不倒?我想,只有少犯错,不犯大错,才能在这个残酷的市场生存下来。
  
  四、09年,30而立,立不起来
  09年,继续职业股民生涯。
  4月,30岁了。可是拿什么来立呢?还是二无半人员,无车无老婆,有个贷款17万,供20年,没收楼的37平米单身公寓。比起同来的那一批同事,有人在1年内五子登科,房子、车子、银子、老婆、孩子,全奇了,这速度我可敢不上,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职业股民,开市的时候,盯盯盘,有NBA比赛的时候抽空看看;休市,写写东西,去书店逛逛,买菜回来自己做饭,日子虽单调,但也很充实,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状态了。但压力也越来越大,房子还没有收,老妈催着结婚,现在的调整行情,只能观望……
  生活还得继续,我还得不断努力,在股市继续折腾着……
该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网博客这样炒股没有不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