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砂b120:有关形松意充的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26:08

有关形松意充的内容

(2011-05-18 02:12:46)

 

有关形松意充的内容

Ⅰ形松意充

预备姿势的口诀里有“形松意充”这句话,它和这儿要讲的内容有相同的地方。为了让大家加深理解,把动作、姿势做得更加合度,所以在讲动态要求的时候有必要再把“形松意充”具体讲一讲。

一、形松意充的内涵

形松,指形体放松;意充,指意念要充到身体里面去。这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形,包括气在里边;一个是神,包括意在里边。智能功就是强调一个神、一个形。当一说形松意充的时候,要从形体和精神这两方面去注意。

(一)形松

这个形更确切地说还应该包括形体里面的气,因为气相对神来说是比较粗的,所以形和气都应该有。形包括皮、肉、筋、脉、骨以及内脏。说得更加具体点,形包括肌肉、血管、皮肤、肌腱、韧带、神经、神经结缔组织等,每个组织外面都有膜。做到形松要注意由表及里、一层一层地放松各组织。当然,身体要真正做到松,首先精神和意念必须要放松。换句话说,形体的放松是在意念(精神)放松的前提指导下达成的。如果我们精神非常紧张,就做不好形松。如大家刚见到我时,心情很紧张,那时让你放松,你就不好放松。有的人初次上台讲话,让他放松,他怎么也放松不了,甚至紧张得腿都颤抖起来,说话也不听使唤,就是精神没有放松。精神和形体是互相制约的。精神紧张了,形体放不松;形体真放松了,精神也不容易紧张。以前练气功讲松静,我们现在讲形松意充,神意不是要静,而是要充,这就把过去的松静原则具体化了。放松主要指形体的放松,而形松是以意念放松作为前提的,要在意念引导下进行:皮肤放松,肌肉放松,关节放松,骨骼放松,内脏放松……不能囫囵吞枣地一个“放松”就完了。一般的人可以这样说,对师资班的学员得要求深一点、细一点,可以把解剖学那些知识都用过来。如放松关节的时候,把关节的韧带、关节囊里面都想一想,让它们放松。当放松腰的时候,想一想脊柱、脊间韧带、脊上韧带、黄韧带等,让它们都松开。

放松时注意不要用僵劲,不用绷劲,不是使肌肉使劲绷着,一般保持形体的紧张度都是靠肌肉、肌腱的紧张收缩来维持的,现在让你肌肉不要绷劲,那动作怎么做呢?人的两条腿支撑着形体已经习惯了,平时我们站立的时候并不觉得绷劲,但是有的地方还紧张着。你把肌肉使劲绷着,胳膊使劲用力伸,伸肌和屈肌都绷劲,那是什么感觉?形松是把形体轻轻地放着,能够维持那个姿势就可以了,但是又不能松松垮垮,应该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要松,但不能懈怠。过去农村有句俏皮话:卖肉的把你骨头剔去了。像没有骨头一样一耷拉,那是懈怠,松不能松成那个样子。同时还得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没有紧张度,胳膊就抬不起来了,肌肉还得有适当的维持平衡的力量,但不能僵硬,如胳膊飘飘悠悠地一字平伸着,肌肉需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维持平衡,若肌肉用力收缩,使劲绷劲,这样虽也保持着姿势,但那样就僵了。“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是放松的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该怎么去做?看二至五岁的小孩,他们走路,拿东西的动作就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如小孩子弯腰拿东西,腿下蹲,整个身体也放松着下去,身体是活的,腰是圆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让小孩子僵他也僵不了,他的肌肉没经过很好的锻炼,力量还不够强。跟小娃娃玩一玩,逗一逗他,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我特别喜欢小孩,握手和照相时,我对小孩特别关照,一方面小孩子好接气,另一方面小孩子特别天真无邪。抱着他也好,搂着他也好,都很自然。你说“走-走-”,他就跟着你走了。大人就不这样了,“哎呀,栽倒怎么办?”小孩子没有这个想法。没事多看看他们,小孩一抬胳膊,一转身都是放松的,都不僵,尤其看他们弯腰下蹲,拿东西。当然,不到一周岁的小孩子,拿东西时手还晃晃当当地拿不准,那是意念和形体还没很好地结合上,气过不去。小孩子睡着了,胳膊、腿一摊,那是典型的松懈状态。成年人也是这样,睡着后,你抬起他的胳膊,然后松手放开,他的胳膊只要不是对着身体,就“啪嗒”一声栽下去了(你把他的胳膊往他身上放,它就慢慢地下来。这是人的自我保持性反应)。

(二)意充

意充是将意念充到形体里面去。形体放松了,如果意念没有跟着充进去,这就是松懈。你只要放松后把意念跟上了,它就不会松懈了。形松和意充是相互为用的,你不能光放松,意念得跟着。拿推揉来说,推揉时形体要放松,如果什么都没有你怎么去推,怎么去收?把形体放松不绷着劲,关节放松肌肉放松胳膊抬起来,意念充到里面,一推一收,用意念支配着形体动弹,这么搞起来就不会松懈。如果使劲绷着,意念就不好充,只是支配的肌肉紧张了。练气功不是这样,而要意充,要让意念渗进去,渗到里面去。捧气贯顶法练通透,怎么去透?意念得进去,得透过去。意念充到里面,像给气囊打气一样,“呜——”就充上气了。实际说得更简单一点,意充就是意念和形体相结合。你只要结合了,它就有不同程度的充。《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中讲了,神形并重练法分几个步骤:神念形、神观形、神入形、神形合、神形妙。当你神念形时,意念注意这个形,就有一个意念在充。当你做到神观形的时候(观是感觉、体察),能观,必须是意念能充进去才行。做到神入形,那是更高层次了。

二、形松意充的作用

形松意充两者是相互为用的。形松而意不充,达不到练功的要求;光意充而形不放松,意往往也进不去。用意念放松形体,放松、放松……这本身就是意充的过程。形体一放松,不压迫血管了,血液就好流通,而血液里又有气,这样气也就好流通了。意念一充,意念一动,气就过来,就练得气更好地充到身体各个部分。所以形松意充的目的就是让身体里的气更好地在身体各个地方充斥起来。我们的生命活动是拿气来维持的,练气功就是让你把各个部分的气都充斥好,把气练到周身各部,使周身各部的气都充足。一个地方气不充足,这就是病态,功能态就低。这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你只有把形体放松了,意念充进去,才能够使气更好地达到身体各个部分。你哪儿放得松,意念充进去充得透,你哪儿气就多。越好注意的地方,气越容易去得多。比如人的手意念就好想进去,因为手经常活动,运动非常随意,容易放松它。让你充肠子里面就不好充进去,充肝里面也不好进去,因为平时没有练它。我们要通过练功慢慢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腰不好松啊?因你不常松动腰。平时光坐着时能向后凸,能这么弯腰,可那个脊梁骨并没有真正放松,平时没多用它。经常活动的地方、熟悉的地方好松,意念好进去。行为心理学已通过实验难了这个问题:身体不动弹,意念一想身体某个地方,如想“胳膊要动”,这个地方的生物电、生物磁就会发生变化;脑子里想发某个音,喉头那里就动弹。过去练拳的,还不要说高明的武术家,一般练太极拳练至“懂劲”的,你和他胳膊一搭,不要推,你要一想推,他就感觉到了。1966年我跟一位老师学拳,他说:“你碰着我不动,你想推我,往上、往下、往前、往后都行,我能知道。”我当时还不懂这个道理。还想:我想的他怎么会知道?就去试,“你要推”,“你要退”,“你想往左滑”……他都感觉到了。练太极拳,先要达到懂劲的功夫,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当然到了更高一层的功夫,你和他连碰都不碰,只一想,他就感觉到了。意充,意念一想,气就跟着进去了。形松而意不充,形体不动时叫干瘪;若形体运动时叫空描——空着描,里面没有东西。给同学们说一个小的事例。我的一位老师讲:他师爷哥俩在屋子里聊天,徒弟们在外面练太极拳(练拳时,形体必须和意念配合上,如没配合上,老师能看得清清楚楚。当然这也不是什么高水平的东西)。他老师打搂膝拗步,一搂膝,不知想什么了,正好他师爷在里面看到了,叫他老师的小名儿:“仨儿,看(kān)住!”看住什么?就是让你自己看住自己别跑了。你的神跑了,意念没有守住自己的形体,手出去就轻飘飘的,没有东西。练捧气贯顶的推收,你若带着意念做,一看动作就很浑厚。意念越足,气势越磅礴。如果跑了神,虽也这么推收,但跟赶苍蝇差不多。你真能做到了形松意充,神就跑不了啦,精神就集中了。你总得守住自己的形体,而且意念从里面充。意充是从里面充,开始练功时它是根本,到了高层次练功它仍是根本。神念形是意充,神观形是意充,神入形也是意充,神和形合也还是意充。当然达到形神妙,那是高层次的东西,是形和神不分了。

形松意充,是要把身体各部分的气都充起来。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它自己也会水到渠成,“呜——”身体各部分就充起来了。智能功为什么要主动运用意识?智能气功和传统气功不一样,主张内气、外气并重。我们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意念不充,气怎么出去,怎么回来?只有意充上了,才好来回出入。我们不讲松静,而讲形松意充,是根据智能功的练功要求提出的。你真静了后气是能够自然流通的,我们加上主动让它流通,而且内外通,这样气血通得更快。一开始练功,形松意充使得气血流通;到了高层次,神、意真正要和形体相结合,也得从形松意充上走。你的形体如果不放松,僵着,是达不到神形妙这样的高层次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松是宏观的松,高层次的形松就不是一般的松了,不仅是肌肉、肌腱、韧带这个层次的放松,而是到了细胞层次的微观的放松(当然我也没达到这个层次,从理上讲应该如此),细胞膜以及细胞核的核膜都得放松。这个松关键在于“透”,里面一松才能透,什么能透?气能透。所以形松到高层次,微观层次也得透。

在《混元整体理论》中讲,人有七个层次,其中细胞细胞这个层次属于第六层,后面还有细胞里新陈代谢变化的层次。这都属于整体性的问题。松,关键要从透上去努力,一放松就要透。我们现在练功里一放松,要用气去透,要加意念往里面透,不加意念不行。意念要充、要透,往里边松透。松透、充透,到了高层次两个分不开(这里面还有个虚实关系,后面再讲),充是意念充进去;松是形体放松;透是气进去(意念跟着进去,否则气进不去),松透、充透使形和神互相交融到一起,有形之体看起来是实着的,但是这么一松、一透,意念一充,它就不是实着的了,就变样子了。人体里的组织,只要意念稍稍一变,就不是那个样子。因为人体生命活动是活的。骨头、肌肉、筋等,用这样的意念活动,是这个样子;你变个意念活动,就变样子了。如细胞里面,核糖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成的。单个核苷酸是很坚硬的物质,可人体里面的核苷酸琏非常地柔软。过去练气功不是可以练得骨软如绵吗?而这还不是高层次的功夫。有的硬气功不怕打,拿刀砍也不怕。还有一种功夫,一刀扎进骨肉里,拔出刀后,身体完好如初。这功夫更厉害。扎肉易练,练半年就行。拿粗的铁丝磨尖了,扎进去,拔出来就长上了,不流血。扎骨头就要费功夫了。练松透、充透,形体放松、意念放松,意念跟进去、充进去,这样就把身形变个样子了。到了最后,松透、充透得很好,来什么就都容纳得下了。它松了嘛,一松就能容万物,来什么进什么。来个刀子,想进去就进去;再想出来就出来。松后什么都能容,而且里面的气量多了。慢慢有形之体处处都能穿气了。一个实在的不好穿气,哪儿都松了,哪儿都可以穿气。松得越细微,气穿得越多。因为意念是无形的,跟原始混元气相仿佛,它和实体能兼容,什么都能穿得进去。

形一放松,神能穿进来了,谁都进得来;反过来说,意念非常精细,哪都进得去,没有进不去的地方。形体没有不能容的,意念没有不能进的,到这种情况就达到神形俱妙了——神和形都达到了妙境。到了这个时候,用意念想显出个形来,神聚气落于形,人就是有形的;把形一抽,走到气上去,人就看不着了。有没有隐身法呀?有一种是高功夫的隐身法,已达到神形俱妙,显则神气合于形,隐则神形合于气(或者形气合于神)。还有一种用法术的隐身法,比较简单。它可以用障眼法,一般人能障得住,有的人就不好障。怎么做?安静、放松,意念从头顶出去到虚空,和虚空之气结合后拉下来,像罩子般罩住自己。如果你的意念和虚空之气能很好地结合,往下一罩,一般人就看不着了。1982年,河南一个人说自己会隐身法,在北京见着我了,挺傲气的。我说:“隐来看看。”他便做了,但怎么也隐不上。我说:“你现在没有隐上。”他说:“是呀,我也觉得没隐上。”我问:“你是有老师指点,还是自己搞的?”他说:“我没有老师,只听一个人说过,我抠着练练出来的。搞过十几次表演都很成功。”我说:“就因为你老表演,所以今天成不了。再练十年也不好成功。”没有经过老师允许(没有经过师传),你自己作研究可以,但不能拿着功夫显摆自己。还有一个人,他说他会发光,也好吹。我说看看,看了后到现在他的光也还出不来。有了功夫之后,不能显摆自己,不能拿功夫去逞能。当然为了教人,偶尔作个示范不是不可以。按道理说,教人作示范都是不应该的。教人就用理来讲清它,作示范实际叫布场,是为了给大家带功。你若不是为了给大家带功而作示范,那就没意义,也是不应该的。既然要布场,那么就按布场的要求去做,何必去搞那些功夫呢?将来你们有了功夫,相互间交流交流可以,可不要显摆,“我比你们强”,。你只要有了这个概念,那个气就不好了。不是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不好,交流可以互相切磋,互相促进,只是你在交流时不要有自己比别人高的想法。想显摆显摆自己,“我比你强”,“我镇你一下”,“我盖了你们了”,有这种想法就错了。没有这个思想,而且善意地希望别人好,就凭这一念,你给别人讲一讲就能长功夫。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摘自庞明老师讲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