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居app怎么用:覃振勤:飓风洗劫后的牛田洋见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0:44:41

飓风洗劫后的牛田洋见闻

覃振勤

 

1969年6月,我从广东省革委会回到广州军区司令部机关,被任命为军务部队务处副处长。当时,处长是王安怀,参谋有:张振军、郭兴年、梁菊初、葛延寿、黄凤昌。队务处的主要工作,一是抓好《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三大条令的贯彻落实,指导部队建立和健全正规的工作生活秩序;二是抓好部队的管理教育,培养优良作风;三是抓好预防事故工作,减少部队非战斗减员。

1969年7月28日上午,第6903号强台风在汕头、澄海、潮阳、南澳岛等沿海一带登陆,台风中心风力达12级以上。这次强台风是汕头地区解放后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次。当时,在汕头牛田洋军区生产基地执行生产任务的某师近万名官兵和下放在那里劳动锻炼的北京、广州十多所大学的2100多名大学生,正处在台风中心。他们的生命安全成为广州军区领导和机关关注的焦点。

当天下午,军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从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各抽两名部、处长组成联合工作组,由司令部副参谋长廖仲符和政治部副主任单印章率领,立即赶往牛田洋了解灾情。我随军务部副部长林基柱参加了工作组,于下午5时乘坐广州军区空军派出的一架伊尔14专机,从广州飞往广东兴宁机场。我是第一次乘坐飞机,在轰鸣声中,飞机腾空而起,穿云破雾,上下颠簸飞行。我的思绪回到了1965年第一次到牛田洋检查工作时的情景。牛田洋位于汕头市西郊,过去是一片浅海滩。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驻汕某部奉命在那里筑起十多里长堤,围造了万亩良田。后来,面积不断扩大。1968年,牛田洋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两万多亩,成为军区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这次强台风袭击后,那里的灾情究竟怎么样?

飞机经过50分钟的飞行,下午6时降落在兴宁机场。晚上8时,军区工作组乘车从兴宁出发。进入汕头地区时,遭受强台风袭击的地方,一路满目疮痍,两旁树木有的被连根拔起横倒在路上,车上人员不时下车搬走树木、清除路障才能行进。200多公里的路程竟用了8个多小时,于7月29日凌晨4时30分才到达目的地。在那里等候工作组的军政治部主任钱光弟、师长白忠耀等领导同志,已经一天一夜没有休息,两眼熬得通红。廖副参谋长见到他们,第一句话就问:现在还有多少干部战士没有回来?钱主任说,据各团刚报来的数字,还有5000多名干部战士、500多名大学生下落不明。首长们听了之后,都很着急。我在旁边感到非常震惊和担忧。

据军、师领导汇报,驻牛田洋部队接到台风警报后,紧急安排数千名家属和子女撤离到安全地带。当时,牛田洋基地的早稻已收割完毕,部队和大学生们正抓紧晚稻插秧。台风到来这一天,恰是农历六月十五日,上午10时正值涨潮的高峰。飓风、海啸、大潮、暴雨和榕江下泄的大洪水,汇成巨浪,向牛田洋席卷而来。真是浊浪滔天,惊涛拍岸,势不可挡。此时,参加护堤抢险的部队和大学生,大部分奉命撤离。但在远处的部分人员,因大堤多处坍塌,被凶猛的巨浪冲散,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当天上午,军、师领导陪同军区工作组,到牛田洋附近海岸巡查,看到数万亩良田和在生产基地内的营区成了一片汪洋。部队多年用血汗建起的大堤、营房和良田等一切设施及财物荡然无存。大量的死猪、死牛、死鱼漂浮在水面。失散的干部战士和大学生陆续回来找自己的连队和战友。首长们看望大学生时,见到男生大都穿着裤衩光着上身,女生则披着棉衣遮体,他们正在干巴巴地啃着饼干充饥。回到师部后,廖副参谋长和单副主任要我立即给军区起草一份电报,报告灾情,请求军区紧急运送一个师的被装、粮食和炊具等物资到牛田洋生产基地,解决部队和大学生的生活问题。

飓风肆虐后的第3天,那些不幸遇难的干部战士和大学生的遗体陆续浮出水面,漂向岸边。有的穿着军装,背着枪,因躯体肿胀只能割断枪背带才能把枪取下;那些抢险突击队队员的躯体,仍然三五个人手挽着手,掰都掰不开;有的遗体因浸泡时间过长,已变形发臭无法辨认身份。在这次飓风海啸灾难中,共夺走了470名干部战士和83名下放劳动锻炼的大学生的生命。后来,烈士们的遗体安葬在莲塘师部大操场附近的墓地。我第一次目睹在自然灾害中遇难那么多人,感到非常难过,在我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这次飓风后,据统计汕头地区伤亡群众9200余人,淹死耕牛600余头,淹没农田140万亩,倒塌民房14万1千多间,仓库、厂房3502间,崩决堤围31万余米,损失十分惨重!

军区工作组开会分析原因时,大多数同志认为,部队广大指战员和大学生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不惜牺牲生命守卫海堤抗灾抢险,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值得颂扬的;也有的认为,在飓风到来之前上级已有预告,领导应及时组织人员、物资撤离到安全地带,尽量减少损失,但却造成如此重大伤亡和损失,应当追究责任。

善后工作处理完毕后,根据工作组领导的指示,我连夜把调查了解的灾情损失和部队、学生抗灾抢险的情况写了电报稿,经首长审批后上报军区。

1969年8月2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广州军区来电报指示,要大力宣传这次抗击飓风中部队干部战士和大学生英勇顽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随后,全国军内外不少新闻单位前来牛田洋采访报道。军区还组织专题报告会,大张旗鼓宣扬驻牛田洋部队干部战士和大学生为保卫国家财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大大鼓舞了部队的士气。

30多年后,逃过那次劫难的幸存者,有的成为共和国的将军,有的成为国家各行的领导骨干,有的成为国家外交界的精英。如现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部长助理沈国放及一些驻外大使等,都见证了那次飓风洗劫的经历。

 

编后话:覃振勤,广西河池人,壮族。1951年参军入伍。历任文化教员、排长、师政治部干事,广州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副部长、师政治委员。1988年授大校军衔。1991年退休后,任中国保利集团南方总公司和中国三优集团南方总公司副总经理。 2005年,这位古稀老人挥笔追忆,经200余日夜,写成回忆录《从环江到珠江》(曾在《河池日报》连载)。该书以朴实的文笔、纪实的方式,娓娓讲述了他自己的童年生活、少年往事、投笔从戎和数十年军旅生涯,以及搏击商海、经营企业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如何从桂北九万大山深处,沿着环江之水,一路向东,在珠江之畔砺志成材的人生道路。他亲历了解放广西、土改剿匪、抗美援朝、文革动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亲身感受记录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该书由广州军区原代司令员刘存智作《序》。广东省原副省长匡吉为该书题词——“平凡人生路,步步留足迹”。

这里节录的是《从环江到珠江》中(作者时任广州军区军务部队务处副处长)有关6903号台风正面袭击牛田洋后,广州军区急派工作组在“728”下午飞赴汕头善后的一节。文中透露了军区、军、师各级对“728”事件的若干处理情况。值得牛友们和关心牛田洋的网友们认真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