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我的游戏第22关:礼佛:五体投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30:49
 礼佛:五体投地 乃佛教礼法之一。又作五轮投地、投地礼、接足礼、头面礼、顶礼。本为印度所行之礼法,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载,印度所行之礼敬法共有九种,其第九种即五体投地,为所有礼法中之最殷重者。其后佛教亦沿用此一礼法,并以之表礼敬之最上者。所谓五体,指两手、两膝、头顶等,亦称五轮。其行礼之法,先以右膝着地,次下左膝,再次两肘着地,两掌舒展过额,其后头顶着地,良久一拜。除实际之投地礼外,一般亦以此语表示对他人极度敬重推崇之意。  另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载,凡礼敬三宝时,必须五体投地,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达虔诚。以五体行礼,其义有五,即:(一)行礼者于右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得正觉道。(二)行礼者于左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于正觉道中。(三)行礼者于右手着地之时,愿如世尊坐于金刚座上,大地震动,呈现瑞相,证入大菩提。(四)行礼者于左手着地之时,愿使众生远离外道,以四摄法摄取难调伏者,令其入于正道。(五)行礼者于首顶着地之时,愿使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观无量寿经、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观无量寿佛经疏(智顗)、释门归敬仪卷下、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法苑珠林卷二十、释氏要览卷中](参阅‘稽首’6117、‘礼’6582)        一般人拜佛总喜欢站在佛前中间的位置上,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丛林(寺院)里的规矩,只有住持和纠察才可以在中间的位置上礼拜,其他人应该站在左右两边才对。
       拜佛时,应先于拜垫前站好,两脚距离约前八(寸)后二(寸)为宜,两手当脑合掌,然后问讯。问讯时不要低头,背与腰的角度以90-120度为宜;两手并拢紧贴于两膝或两腿之前,然后慢慢地将两食指相对呈一定角度,两拇指并齐置于两食指之间,左右两手其余手指自然相叠握紧形成抱拳状,然后将两食指慢慢向上举至眉心为宜,再放下、合掌,并开始礼佛。
       礼佛时上身要慢慢靠向拜垫,两腿渐渐向下弯曲,先将右手按住拜垫中间,待左手伸至左前方后,再将右手移至右前方,此时两膝则自然置于拜垫边缘,头部也自然置于两手之间,即所谓五体投地也。五体投地之后,两手翻掌向上,并稍微伸出头部约1-2寸,表示蒙佛接引之意。
站起时应先将两手翻掌向下,再移右手至拜垫中间,左手离开拜垫后当胸作半合掌状,腿徐徐直立,然后右手离开拜垫与左手作合掌状并站直身子。如是三拜之后,再行问讯礼,算是跟佛菩萨告别再见之意,这样整个拜佛仪轨才算圆满。
      其实,拜佛不是目的,学佛才是目的,心中敬佛才是真正的拜佛。我们拜佛就是要学佛的无限慈悲心,学佛的无量清净心,学佛为救度众生而宁下地狱、奉献一切的精神。所以当我们置身佛前准备拜佛时,口中就要默念佛菩萨圣号,脑里观想佛菩萨形象,此所谓身、口、意三业相应。当我们拜下去右手伸前时,要忆念自己累世的父亲也在和自己一起拜佛;当我们左手伸前时,要忆念自己累世的母亲也在和自己一起拜佛;同时,要观想自己累世的冤亲债主及一切眷属也在身后跟自己一起拜佛。所以,当我们五体投地时,要观想自己的累世父母、冤亲债主及一切眷属都在跟自己一起拜佛并求佛接引。以我们的右手托佛的左足,表示我们敬仰佛的智慧;以我们的左手托佛的右足,表示我们敬仰佛的福德。佛是福德和智慧都非常圆满的两足之尊,所以我们要以佛的福德和智慧为榜样,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忆佛、念佛、拜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样拜佛的功德才算圆满,才能真正起到“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