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世董事长张捷图片:客观辩证说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8:35:29
   

     客观辩证说问题

 

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在事物发展的链条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关键环节。如同哲学上讲的,矛盾无时不在,问题无处不在,矛盾是问题的源泉,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对待问题,态度不同,结果迥异。有的对问题采取唯物主义态度,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揭露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勤于解决问题。所以有人总结出了“发现问题是素质,正视问题是觉悟,解决问题是政绩,不出问题是水平”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其中隐含着丰富深刻的辩证法,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悟,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促进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

发现问题是素质

什么是问题?《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几方面的解释: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事故或意外。由此可见,问题是多方面的。事物矛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问题有的是显现的表面的问题,一问一看便知;有的则是潜在的、隐藏的问题,如果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和综合是难以发现的,甚至还有可能被假象所迷惑。因此,发现问题是需要素质、能力作支撑的,没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是发现不了问题的。同样是下去检查,下去调研,为什么有的领导和机关干部发现了许多问题,帮助基层进行了有效的解决,而有的领导和机关干部却发现不了问题,或者是发现不了本质的问题,对基层帮助指导不大,就充分说明了发现问题的素质存在着差异性。善于发现问题是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也是经验和实践积累的折射。如果问题找不到、找不准,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不仅工作难以推进,解决成本增加,甚至会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只有把工作中存在的根本性、瓶颈性、深层次的问题一一发现、挖掘出来,才能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及早谋得求解之策、发展之举。

一位哲人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也不逊色。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同类型问题的产生、发现、认识和解决,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问题,作为需要研究、解决的矛盾,无论出现在谁的面前,都是一个不太轻松的字眼,落在谁的身上,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此,一些人总是习惯地把问题与成绩对立起来,千方百计回避问题,那是非常重于片面的、错误的。殊不知,“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找不得了”。问题发现不了,特别是那些影响和制约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就要影响到建设的发展,社会和和谐稳定,甚至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

既然发现问题是能力素质的反映,那么我们领导和机关干部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解放思想,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准确地分析把握发展形势、机遇,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自身的问题敢于揭短亮丑,别人的问题敢于提出批评劝戒,群众的问题敢于摆到桌面进行讨论解决。始终保持勤劳朴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深入问题最尖锐、矛盾最复杂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倾听民声,了解实情,才能在别人看不出问题之处、找不到矛盾之时,率先发现问题,摸清根源,分清主次,提出自己的深刻见解,为集体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和掌握那些潜在的问题。比如,基层和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意见,说白了就是通常讲的思想问题;安全和稳定方面的隐患问题,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的一些倾向性、群体性、突发性的问题苗头,等等。

总之,发现问题的过程是调查研究、分析判断的过程,也是深入基层、扎实工作的过程,“不是一夜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不经一番苦和累,哪有问题在心中。所以,要想发现问题,就要作好吃苦受累、作难的思想准备,就要做出一些牺牲奉献。正如培根所说的那样:“艰难由懒惰生,苦楚由偷安来。”逃避问题、埋怨别人、埋怨公司,只能一步步把自己变成没有能力的废物。想解决问题、获得成功,要靠辛勤的付出,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适应环境,要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累经验。    

正视问题是觉悟

问题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单位建设、个人工作的好差;问题就像一把尺子,能度量出领导干部思想觉悟的高低,胆识、气魄和心胸的大小;问题就像一种动力,能调动每个人的内部资源--智力、意志、直觉、感情和体能。凡是在事业是取得成功的人士,总是视解决问题为乐趣,把困难当作机会。面对问题的态度十分重要。问题就像纸老虎,如果你害怕它,畏缩不前,不敢正视,那么它就会吃掉你;但是,如果你毫不畏惧,敢于正视,它就会落荒而逃。对于懦弱和犹豫的人来说,问题是可怕的,你越犹豫,问题就越发可怕,越发不可逾越;但当你无所畏惧时,问题将会消失。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有了问题并不可怕,因为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有问题,只不过是轻重、大小、多少不同而已。可怕的是不能正视存在的问题,甚至在那里回避矛盾,讳疾忌医,不想办法进行解决,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个性问题变成群体性问题,潜在的问题变成突发性问题,给单位给群众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敢于正视问题体现了领导干部的胆魄、信心和力量,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对存在问题、出现的矛盾或麻木不仁或不敢正视,破解难题、发展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敢于正视问题,可以及时把握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佳机遇期,避免问题和矛盾的进一步演变和恶化,防止问题变成难题,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矛盾变成大矛盾,从而赢得工作的主动权,把握解决问题的先机,创造优异的业绩。

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保持和谐稳定的压力,领导干部只有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走进矛盾,不推诿不回避,才能切实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要坚决防止和改变在问题困难面前回避矛盾、消极等待、依赖上级的现象,必须尽快从畏难的工作情绪中解脱出来,直面现实,正视差距,善于挑战困难,真正把问题摆出来,把思想亮出来,实事求是看问题,挖根寻源,敢于触及问题的要害和矛盾的深处,面对面、心连心、实打实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成功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打好底、奠好基。实践反复证明,敢于正视问题,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而掩盖矛盾和问题,党的事业便会受到损失。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本着对党的事业和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发扬我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而绝不能热衷于当“好好先生”,不敢正视错误、揭露问题,有意掩盖真相、放弃批评,对上级说恭维话,对同级说过年话,对下级说表扬话,对棘手问题说含糊话;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这种行为严重损害党内风气,对带好机关、带好基层、做好当前的工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因此,我们在面临问题的时候,应该毫不畏惧,决不退缩,冷静下来分析原因,查找教训,寻找对策,想方设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而不能只找客观原因不找主观原因,只埋怨分管的同志不埋怨自己,只批评具体干活的同志不批评负责管理的同志,只追究基层一线的同志不追求机关的同志。那样,只能把问题越搞越复杂、越搞越严重、越搞越糟糕,推向不好收拾的边缘,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

解决问题是政绩

发现问题是前提,正视问题是觉悟,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所在。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在问题面前存在着一种“上吐下泄中间呕”的现象,致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或者是坐失良机,造成损失而后悔莫及。所谓“上吐”,就是出现了问题,有了矛盾,特别是那些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不是解决在当地,而是向上级汇报,交给上级领导机关来解决;所谓“下泄”,就是遇到矛盾问题,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推给基层和下级,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解决不好就处理人;所谓“中间呕”,就是对出现的问题既不处理也不汇报,在那里推、拖、拉,甚至延误了时间,激化了矛盾,已至于形成上级不批示不解决,群众不上访不解决,问题不闹大不解决,不影响单位名誉和自身进步不解决的怪圈。这是我们领导干部应该引起反思和认真加以注意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做到,思想认识问题注重教育引导,实际困难问题真心实意帮助解决,重大问题运用政策进行解决,具体问题灵具体帮助解决,突发性问题果断地处置,遗留问题分轻重缓急逐渐解决,外部问题协调沟通解决,内部问题依据组织制度解决。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 只要不找借口,“最难解决”的问题也能解决。问题是一块很奇妙的石头,对不同人呈现不同的形状——在失败者面前,它是“绊脚石”,让他在工作与生活中栽一个又一个跟斗,或者让他止步不前。在成功者面前,它是“垫脚石”,让他在收获胜利的同时,又踏上新的成功起点。任何人只要不以问题的“难”为借口躲避,而是全力以赴地向问题发起挑战,甚至把困难和问题当成最好的机会,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当初的“绊脚石”就能变为“垫脚石”。

针对近年来工作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要能够解决问题、解决好问题就必须清醒地看待各种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就是能力,不断提高难题的破解力、工作的执行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行制度创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抓住问题和矛盾的难点、重点,把握工作的速度、力度,寻找管用、务实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和震荡,使工作在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中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些小问题如果纠正不及时,解决不彻底,日积月累,就会演变成大问题、大事故。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及时解决、果断处置已发现的问题或隐患苗头,避免拖成棘手问题。不能是年年喊攻坚,“山头”还是没有拿下来;月月在帮抓,问题还是那个样;天天忙进村,情况还是没弄清。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而,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实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掌握问题形成的内外因素,找准问题症结;善于抓住重点问题,着力解决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信访稳定、执政为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注重从已有经验中吸取合理成分,革故鼎新,并善于把上级精神与单位实际相结合,分类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加强跟踪检查,确保措施一项一项落实,问题一件一件解决。

不出问题是水平

现实社会中,谁也不愿意出问题,但“老天爷”总是不如人愿,有的单位总是出问题,而且是同类问题连续出现,弄得领导干部非常难堪,群众很不满意。然而,也有一些单位很平稳,长时间没有出什么扎眼的问题,上上下下都感到满意。分析个中原因,有一点是根本的,那就是工作是否认真、具体、彻底,责任是否尽心、尽力、尽到位。由此看来,要想不出问题,根本的还是要扎实工作,认真负责,及时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那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惰消极和懈怠麻痹行为,不仅难以保住不出问题,说不定还要出大问题。保住不出问题,绝不是平庸式的无所作为,而是敢于拼搏、勇于负责的进取精神。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到不出问题,就要干好当前的工作,敢于触及矛盾和解决矛盾。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善于”:

善于见微知著。因为,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都是先有苗头和征兆,然后逐渐发展变化。如果我们把工作做在前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只有平时把工作做好了,做实了,做细了,才能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退一步说,即使出了问题,也不能躲、不能拖、不能推,更不能为掩盖问题而欺上瞒下。否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减少和解决,而且会使矛盾越积越多,问题越拖越大,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实践证明,要想不出问题,必须解决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消除发生问题的原因,保证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

善于分析研究。对于存在的问题苗头和隐患,要深入地弄清事情的原由、找准问题的症结,有针对地加以预防。正如英国诗人弥尔顿所言:“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因此,只有目标明确了,行动才会有的放矢;只有分析到位了,过程才会游刃有余;只有真心付出了,结果才会事半功倍。

善于创新创造。正如书中所讲:“创造力是一种需要什么就能‘想到什么’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通常都是通过创新创造获取的。做到这一点,就要自觉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主动改变习以为常的惯例,积极跳出凭经验办事的定势,站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思考问题,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思想的敏锐性、思路的开阔性,不断推出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开拓新境界,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减少工作中的差错和失误。

善于合作共事。事业是共同的事业,工作是大家的工作。只有凝心聚力,团结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做到“人心齐,泰山移”。问题的圆满解决,通常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尤其是在面对重要关口、重大问题、重要决策时,更需要精诚团结、群策群力,而不能各自为阵、单打独斗。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担当,相互配合,调动各方力量,发挥最大潜能,从而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只要我们用心想事、潜心谋事、齐心干事,就一定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客观辩证地对待问题,坚决果敢地解决问题,确保不出或少出问题,从而促进我们的事业朝着健康持续、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政府     刘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