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乡客:揭开郎咸平的画皮:关于中国劳动报酬率8%的谎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26:05

揭开郎咸平的画皮:关于中国劳动报酬率8%的谎言-

文章提交者:毛主席的士兵


以下是从某处复制过来的一段文字:

 

——————————————————————————————————

郎咸平:中国人为什么收入低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6&articleId=18928

  我们来做一个算术题,把全国人民的工资收入加在一 起,除上这个国家的GDP,得到这样一个数字,我们来做个比较,欧美最高,大约是55%,南美洲平均是38%,东南亚包括菲律宾泰国是28%,中东伊朗土 耳其这些国家大概是25%,非洲国家都在20%以下,我过去讲课就问过一个问题,大家认为我们中国的比例会是多少,跟哪个国家比较接近,结果90%的人都 说我们国家跟非洲是一个水平,然后我就跟他们说,你们简直是太乐观了,告诉你我们中国是8%。全世界最低。

——————————————————————————————————


这是典型的郎氏语法。指着大家的鼻子说:你们简直太乐观了,真相是这样的……然后抛出一个骇世惊俗的结论。

那么,郎咸平说的是真相吗?


工资收入除以GDP,这个指标叫作“劳动报酬率”,西方国家大约是55%左右,这是没错的。而中国的数字是40%左右,远远超过郎咸平说的8%。假如他说的其他国家的劳动报酬率数字是真的,那么中国不但不是最低的,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国家。


郎咸平的这个谎言是怎么编出来的呢?

方法很简单:

以2007年为例(我手边只有2008年的统计年鉴),全国的GDP是25万亿,“职工工资总额”是2.8万亿(见表4-22“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二者相除,得11.2%。这就是郎咸平说的8%的来源。


这个数字在经济学圈子里曾有不少人用过,属于一个比较常见的以讹传讹。郎咸平使用这个数字,要么属于不学无术,人云亦云,要么就是故意混淆是非,哗众取宠。据我对郎咸平其人的了解,我认为后一种可能更大。全中国有这么多愚蠢的愤青,郎咸平不骗骗人实在是对不起自己的智商了。  


为什么说这个数字是错的,原因在于统计年鉴中的“职工工资总额”并不是国外计算55%的劳动报酬率时候的“劳动报酬”。其中有两个区别:


1、劳动报酬不仅限于工资。农民种田的收入中,一部分是土地经营收入,另一部分就是劳动报酬。这部分收入是不计算在“工资”里面的。


2、统计年鉴上统计的“职工工资”,并不是全体就业者,而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

统计年鉴上的解释如下:

职工:指在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其他单位及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不包括下列人员:(1)乡镇企业就业人员;(2)私营企业就业人员;(3)城镇个体劳动者;(4)离休、退休、退职人员;(5)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6)民办教师;(7)在城镇单位中工作的外方及港、澳、台人员;(8)其他按有关规定不列入职工统计范围的人员。


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统计年鉴上称的职工工资,根本不代表中国的全体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其中,私营企业雇员和个体劳动者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国有等企业的职工数。这个群体的收入没有计算在内,所以郎咸平说的8%根本就站不住脚。  


我一直对郎咸平十分反感,原因就在于此人完全是靠胡说八道骗吃骗喝的。如果他是郭德纲,那么他无疑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以经济学家自居的人,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恐怕不止是学识问题,而是品德问题吧?


立此为据,所有在本坛吹嘘郎咸平的人,先来驳一驳这个帖子吧。 konming 的个人中心 
           2010-2-10 12:55:59            从1997-2007年,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至39.74%;中国的资本收入占比持续上升,企业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从21.23%上升至31.29%;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10.95%上升至20.57%,若加上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和中央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 (政府部门数据) 

dakang 的个人中心 

  2010-2-10 13:38:48

教授有一篇雄文,叫做《郎咸平解读“为什么毕业即失业” 》,应该是影响很大的,因为我第一次是在《读者》上看见的,这次又在《联合早报网》找到,如下:

2008年中国大学各学科的就业率,工商管理是58% ;农学的最好,78% ;法律、教育媒体、医学,都在30%多。如果按照这个比例算下去的话,大学生起码失业一半。一些本科生甚至去做洗脚的工作,800到1200块之间。1998年高校毕业人数为108万,十年之后变成559万,大部分都找不到事。

 

  为什么找不到事?有一个最广泛流传的原因是:专业不对口,这个完全是胡说八道。我在美国教过很多学校,香港也教过,内地也教过,我就从来没见过哪一个大学的毕业生是专业对口的。专业不对口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大学生全世界都专业不对口,为什么这么讲,全世界的本科教育是什么宗旨啊?是通才教育,专科才是专才教育,既然是通才教育当然是专业不对口,这是一定的。

  为什么美国学生专业不对口,找得到事,而我们中国学生专业不对口,就找不事呢?有人说是扩招,但是美国的大学毕业生比例比中国高很多,很多国家还要更高。

  这就需要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2008年1、2月份公布了一些数据,在深圳地区大量企业倒闭,都是制造业。有很多人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这个想法其实错得离谱。中国根本就不是媒体上所报道的制造业大国。谁是真正的制造业大国?——美国。

  生产衣服、生产运动鞋、生产茶杯,这是制造业吗?错了,真正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产业链,总共有7块,制造、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制造是单独的一块。我再把它们分成6加1。1是制造业,是硬的生产环节,其余6是软的环节。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分工把6加1里面最差的1放在中国,这个1有什么特色呢?三大特色,第一浪费资源,第二破坏环境,第三剥削劳工,有这三大特性的制造业,当然是不能放在美国了。美国把什么留下来了呢?6留下来了。看起来我们是工业化,实际上我们在替美国人打工。

  以玩具产业为例,去年玩具产业在美国制造了很多麻烦,美国政府说你这个玩具含铅量过高,我们的含铅量怎么高呢?你叫我这么做的,你叫我放这么多铅我才放的,这不是你们美国人设计的吗?我们再看看玩具行业创造多少价值,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是9.9美元,中国工厂的出厂价是多少?1美元。而且 1是不需要大学生的,真正需要大学生的就是6。

  这种形态的产业链,真正的受益者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我再以芭比娃娃为例,我们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工,好不容易创造1块钱的价值。同时也替美国创造出9块钱的价值,因此你越生产,美国越富裕,让美国大学生更容易找到事,他们赚更多的钱,他们不是一个月赚1000人民币,而是一个月赚几千美金。

[

  在这种产业链的格局之下,除非你从1走到6,否则大学生就业一样艰难。海尔想收购美国的美泰,不可能成功的,因为美泰就是6,他不可能给你做的。你只能做什么?你只能做1,这就是美国人给你的定位。你想进入6,封杀你,就这么简单。因此中国制造业非常艰难,2006年平均的净利润率5%不到,2007年2%不到。

  而且我们的利率还不断调升,汇率也不断调升,使得这些出口制造业日子更难以为继。我们的产业政策必须从1走到6,这就是我所建议的。只有这样问题才能解决,包括大学生就业。

=================================

现在我们解析一下这篇文章。

郎教授把他定义的广义的制造业比作6+1,其实是符合我之前论及流通创造价值时候的观点的,但是他说除了狭义制造业以外的6留在美国是因为美国不给你,这个就武断了。

他说的是哪6个呢?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加上狭义制造业,就组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其实我们看见,除了批发经营、零售两个环节因为要面对美国的消费者,不可能不放在美国以外,其他的4——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是完全可以放在中国的,能不能放在中国,并不在于美国人给不给你,而是你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到。

:知道改革初我国为什么发展三来一补吗?就是因为缺乏这个4,所以无奈的选择。当时的中国,严重缺乏人才,除了廉价的劳工,可以说是别无长处,中国倒是希望把所有的利润都赚过来,提高自己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但是中国的大学生们——人才啊——既严重缺乏又不能做到上述的4: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只好采用了三来一补的方式,以解决国内严重的劳动力过剩和外汇短缺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为什么中国的制造业只有1,没有其他的6呢?就是因为该为这个6(主要是4)做贡献的大学生们没有作出应有的贡献,导致了国内制造业的低值化和廉价化。这里的4就是为制造业的1增值增加竞争力服务的,正因为4的缺失,才使1变成了血汗工厂。

没有老板不愿意赚取更大的附加值在产业链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的,4的缺失,绝不是老板们的主动选择,而是被动的接受的结果(这里的被动指的是国内在人才资金上的窘迫状况,当年),当然,就更不是美国人不给你的原因(当然,要排除某些敏感项目),美国人在封锁服装、玩具、家具等等的技术么?一些公司会有,政府层面有么?他怎么封锁?但是你也不能指望他们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主动送给你吧?正因为4的缺失和大学生人才的缺失,才导致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的经济迅猛发展,主要功臣是我们的廉价劳工、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

中国的所谓大学生人才做不到的4,才导致产业的主贡献人群成为农民工,这时候又来埋怨自己找不到工作是因为美国的封杀,岂不可笑?郎教授认为,那个1——狭义的制造业,不是大学生干的,不需要大学生,然而,我们建立那个4甚至6的资金和资源从何而来?还不是要从那个1里面赚出来。现在人们一说血汗工厂,就觉得那里面满是罪恶,好像是中国走错了路,恨不得清除这些耻辱的标记(像雾就主张农民工回到农村去),然而,中国的现实是,没有1,哪有6?

20年前,由于大学生人才的缺位,中国只好以三来一补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出口加工业,三十年后,我们的大学生人才们,还在期盼着,国家或者企业,使用农民工赚来的利润,为他们建立那个4,好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试问,我们的大学生人才为国家为产业做贡献的日子,到底还有多远呢?

中国出口加工业的尴尬在于,我们的大学生人才,不愿意做1,但是也做不来6.

不愿意做1,所以中国狭义制造业劳动者的素质就提不上来,企业就很难提升到可以做6的程度。

[大学生做不来6,就只有等着做1的农民工为他们送上做6的机会,然而有机会没本事,还不是归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