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管控 jyk:游三河古镇(2)杨振宁旧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55:58

     第二站     万年台--鹊渚桥--鹊渚游廊--杨振宁旧居--一人巷

  三河镇街多,巷子也多,大小巷子26条,四通八达,走到十字街口,右边路口有交通示意图,我们一边按图索路,一边询问本地人,才不至于迷路和绕路。
  

 

      万年台是一座戏台,位于小南河畔,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为当时乡绅娱乐场所。三河人很爱玩,闲暇时爱唱戏,唱庐剧。据说庐剧名段《小辞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

      现在的万年台是在以前的旧址上重建的,已扩展成为三河镇露天文化广场,据说可同时容纳10000人观看。眼前的万年台飞檐翘角,形制古色古香。

    

     三河古镇不仅是三县交界之处,也是三条河流汇聚之地,在历史上经常遭受水灾 。

     1991年三河镇暴发洪水,仅仅23分钟,整个古镇竟然全部被洪水淹没,在3米多高的洪水里整整泡了76天。2001年开始重建,所以古镇很新,有许多新建“古建筑”。

 

 

                                               三河古镇鹊渚廊桥

      鹊渚廊桥位于小南河外河上。因三河古称鹊渚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 多年历史,是三河最古老的桥之一,1982 年重建。廊桥上有由12根立柱撑起的两层飞檐翘角式的长亭,桥两边建有美人靠,供游人在桥上观景。

 

     过了游廊便是青石板的“三县桥”,由于这座桥是舒城县、肥西县和丰乐县的交汇处,所以称之为“三县桥”。此桥因“一桥跨两岸,鸡鸣三县闻”而得名,是三河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石桥。

     从三县桥过,自然就走到了古南街。三县桥以南是古街巷,著名物理学教杨振宁的旧居就在这条古街巷里。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合肥四古巷(因有四座古墓在那地方而得名),出生时其父执教于怀宁中学(现安庆二中)。

     杨振宁的母亲罗孟华女士是三河人,杨振宁出生后,父亲杨武之出国留学,母亲时常带他回三河小住。父亲留学回国后,带上一家先后到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杨振宁随父在北平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杨振宁随父母返回合肥避难,借读于合肥庐州中学高一年级。开学不久,为躲避敌机轰炸,学校迁往三河镇张家祠堂,杨振宁在三河就租住在一人巷一边的一间民房里。

     从1937年11月至第二年1月,杨振宁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两个月的时间(1938年1月,杨振宁随父去昆明西南联大)。

 

     这座清朝时的古民宅,是杨振宁旧居,位于三河南街,系杨振宁与1937-1938年短期住过的宅子。

     三河杨振宁旧居陈列馆,2001年初建,2007年重新维修装饰布展。现在进去参观要收门票。

    

      假如今天有人问我,你觉得你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状态     

                                                         ——杨振宁

 

      1945年杨振宁赴美国入芝加哥大学,深受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影响,经费米的介绍后来当了泰勒(E.Teller)的研究生,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进普林斯敦大学研究,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由于发现宇称不守恒现象,共同获得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登上了诺贝尔奖领奖台。在颁奖仪式上,杨振宁说到,他受益于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他一方面为自己的中国背景和文化传统而骄傲,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学习西方科学并走向物理学研究而感到欣慰。这应该是他的肺腑之言。

     当时他尚未加入美国籍,从而实现了中国人在诺贝尔奖上零的突破,为华人争了气,为中国增了光。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诺贝尔领奖台,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无不为自己的同胞在世界科学殿堂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

     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在1976年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丁肇中教授说:“中国人在国际科学坛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绩者,乃自杨振宁始。”

     提到杨振宁,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在他心里,他认为自己提出的规范场的理论可能是更为重大的一个贡献。1954年,杨振宁与R.L.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打下了基础。它被世界物理学家们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结构之一,是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和狄拉克的量子理论之后最为重要的物理理论。

      除获诺贝奖外,杨振宁在世界上屡获多项科学大奖:1980年获Rumford奖;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技奖;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

     几十年过去了,杨振宁以其在科学上的贡献,已成为继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之后世界级的大物理学家。


 

 在三河古镇景点,杨振宁旧居参观的游客比较多一些,私下里想,这恐怕是人们来三河镇的主要目的吧。

 

               杨振宁与杜致礼  

      1944年秋至1945年夏,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等候出国时,在联大附中教了一年书。他班上有一个女生,叫杜致礼,刚刚17岁,人漂亮,还具有大家闺秀风范。她父亲是国民党将军杜聿明。在杜致礼的眼中,杨振宁智慧超群,举止潇洒,谈吐不凡,对他暗生爱慕之情。杨振宁也喜欢杜小姐,但他一边教书,一边又忙着出国的事,没能腾出时间同她谈恋爱。
       1949年圣诞节,杨振宁去普林斯顿的一家餐馆聚会,与他的昆明学生杜致礼不期而遇,这次美丽的邂逅使他们的感情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演绎了一场动人的师生恋。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与社致礼在普林斯顿结婚。婚后,夫妻鸾凤和鸣,在普林斯顿度过了一段美好岁月。

      杨振宁后来在安徽大学的演讲中回忆自己与杜致礼相恋的经过:“从1944年至1945年,我在西南联大附中教了一年书。这段时间里我有两个收获,第一个收获是对中学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个收获就是那一年我的班上有一个女学生叫杜致礼的,后来变成我太太。……”

   杨振宁在安徽大学的演讲时年近80,回忆起爱情仍然充满激情。

 

 

      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杨振宁旧居先后经过两次整修复,陈列室主要是图片展板,内容包括“少年求学、青年获奖,到留学授教、回归故里”。2007年第二次修复后,增加了一版杨振宁和翁帆的爱情故事内容——“人间晚晴”。

 

 

 

 

  杨振宁旧居现在整体为四进三落的庭院格局,颇具古朴意境。

 

 

 杨振宁旧居,2007年做了第二次修复,主要还是按照杨振宁当年生活过的场景进行维修和布置。

 

  

 
      2001年杨振宁到合肥,当他得知故乡人至今还保存着他当年在学校读书时的证件,得知他在故乡的旧居还依然保存着,于是2001年10月24日,杨振宁回到三河,一时万人空巷。
 

 

 

     杨振宁60多年后再次穿行少年时走过的窄巷,进入旧居。杨振宁走进来的时候,已经记不起来曾经在此住过。但是当他看到梁上一块火烧过的石板,才勾起了他的记忆。他有一次弄火不小心烧起来了。里屋是一张床,还有两张桌子。

      2003年国庆前夕,三河镇特意起草了一封祝贺杨先生81周岁寿辰的信函,向这位远在国外的“家里人”送去祝福。10月15日,三河镇收到杨振宁先生的亲笔回信。信中说,有机会一定会再访三河,并表示将找出一些珍贵图片,寄到三河镇,放在其旧居里作为展品。

 

 

最后一间,两边房间里陈列着少许科技模型。杨振宁旧居的隔壁便是“一人巷”。

 

 

      三河镇大小巷子26条,在众多的巷子中,最著名的要数这个“一人巷”了,当年,十几岁的杨振宁上学放学时经常从这个“一人巷”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