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县58同城租房:千家上市公司巨额财政补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2:48:12

  
  今年已披露年报的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454家得到政府财政补助,占比达到92.6l%。
  
  口 记者 熊剑锋
  
   三年间,巨人网络游戏公司获得了超过2亿元的巨额财政补贴,而巨人网络今年一季度利润就高达2.6亿元。
  巨人网络不是个案,仔细翻查上市公司披露的中报、年报等各种公开信息,一大批享受政府巨额补贴的公司浮出水面,而其背后的隐秘逻辑错综复杂:既有地方政府间的资源竞争,也有政企之间的博弈:既有官员政绩驱动的因素,也有或明或暗的利益输送。
  
  1454家上市公司享受财政补助
  
   实际上,网游行业所获得的财政补贴并非第一次刺激国人的眼球。
   从2006年到2008年,中石化连续三年获得国家财政补贴,补贴金额总额高达273亿元,三年的补贴额度依次为100亿元,50亿元和123亿元。
   随后民间激烈关注中石化的垄断身份和对中央政府的强大游说能力,但实际上,如果将视线扩大到全国范围内,政府补贴企业并不只考虑到企业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
   以2010年为例,享受政府补贴的众多企业中,获益最大的前两名不是国有企业,反而是来自广东的民营企业:美的和格力。
   由于国家从2009年开始实施空调行业 “节能慧明工程”,对符合标准的空调每台补助300-850元,从2010年明起调整为150元到250元。
   在财新网整理的一份2010年补贴金额超5亿元的案例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占一半,除了上述美的和格力之外,还有中兴通讯、丰原生化和雨润食品分别获得13.41亿元、9.3亿元人民币和7.13亿元港币的财政补贴。
   这只是沧海一粟,政府对竞争型企业的补贴已经成为普遍趋势。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4月份发布的审计情况显示,截至 4月17日,1570家上市公司已披露年报,其中,1454家公司收到政府补助,占比达到92.61%。
   仅对上市公司的补贴涉及总金额高达463.4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获3187.09万元。上述1454家公司中,享受到政府税费返还和减免的有514家,涉及金额79.32亿元,平均每家1543.03万元。
   由于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大部分不在财政预算中显示,极为不透明,只有上市公司会披露相关资料。记者仔细查阅上市公司的历年公开资料,发现地方政府对竞争型企业的补贴形式非常复杂。既有一次性的财政拨款,也有通过税收返还,还有财政贴息、实物补贴等方式。
   实物补贴大部分是通过土地低价或者免费出让等方式补贴企业,而财政贴息则是财政支付部分贷款利息,企业支付本金和其余利息。由于经常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公众对这两种方式较为熟悉。
   但一次性的财政拨款则不公开,即使有所提及,也是在极为繁琐的财政预算报告中一笔带过,并无具体情况介绍。
   在具体项目上,地方政府对企业补贴的名目繁多,很多补贴项目里的一部分实际上是政府对企业支持、利用输入送的一个借口。
   从公开资料中一般可见的财政拨款类基金)、工业技改财政贴息、科技发展(研发)补贴等。
   企业扶持发展资金补贴一般是政府为了扶持企业发展社大,直接提财政拨款补贴给企业,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执行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政策。
   此种补贴数额往往很大,而且随意性也很大,没有明确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只要政府认为可以给,就可以现金形式给企业扶持发展补助,这成为地方政府给予利益支持的主要渠道。
   在网上随意搜索,即可得到大量地方政府给予企业扶持发展金的信息,如天津港保税区财政性情中从2007年到2009年连续三年以企业发展扶持名义给予天保基建 公司财政补贴。三年的金额分别为2128.7万元、2563万元、281呖元。
   在广州2009年的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就包括了“拨付南航新开广州直达国际航线补贴0.3亿元。拨付0.6亿元支持广州市港发展”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发展扶持金的补贴手段还被地方政府大量用于补贴ST上市公司、保护上市公司壳资源的行为中。对上市公司快要摘牌的ST公司进行维持牌照式的补贴,成为股市—大奇观。
   根据中国法律,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摘牌,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形象等诸多因素,不陪将财政资金大量投入—些濒临摘牌的ST公司。对于那些濒临退市绝境的ST公司来说,补贴与红包则成为其“救命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或即将上市公司的这种支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盈余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抑制本地区资金的外流,另—方面还可以将其他地区的资金吸引到本地区。稻草”。
   在2009年年底,包括*ST华源、S*ST圣方、*ST方向*ST申龙、*ST鲁北、*ST偏转等9家上市公司,获得了政府的扶持发展金,上述公司获得的补助资金分别有230万元、350万元、2000万元、6000万元、8000万元和1亿元。
   在2010年年底,*ST丹化、*ST白猫等22家ST公司,也都纷纷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财政丰补助。
   另外,技改、研发补贴也是政府对企业实施直接财政拨款补贴的重要手段。广州市财政局在汇报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时就披露,当年拨付扶持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资金1.4亿元,支持企业挖潜改造、创新能力建设,广东省东莞市在2010年的财政支出安排中也继续安排科技东莞专项资金10亿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改挖潜。这些专项资金都将以补贴的形式拨给企业。
   此次网游行业补贴风波中的中青宝,获得的补贴里一部分就是深圳市政府为了鼓励网游产业等行业的发展而给予的研发补贴。
   与上述补贴类似的还有出口补贴、中小企业担保补贴、中小企业出国展览补贴、商标注册补贴、专利补贴、培训项目和晶牌扶持补贴等。
  从补贴的对象来看,高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对GDP投入产出比较高的行业往往成为政府补贴首先青睐的对象,其次是能够大量创造就业岗位,有助于维护稳定的企业。另外,上市公司以及地方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地方政府补贴的重点对象。
  
  政府间竞争补贴
  
   从法律上来说,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并没有任何障碍。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大陆法律除了规定不能担保和税收随意减免之外,没有明确的限制。
   驱动地方政府将大量财政资金用于补贴企业的动力何在?把财政资金补贴给网游等高利润行业,政府行为超出了国人的想象和逻辑能力,令人似乎难以理解。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将地方政府想象成一个公司,那么地方政府的补贴行为显得极具理性: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它门对公司的补贴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公司的没资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地方政府领导者的晋升和地方经济发展绩效挂钩后,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成为地方政府关心的首要目标。
   在辖区内部,作为各地产业战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各地政府有强烈的动机将资金分配导向高利润和高发展速度的部门。
   如地处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近年除了国家重大技改项目之外,在企业技术改造贴息、技术研发补贴的使用上主要倾斜于当地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精细化工业,而北京等地的同类补贴主要倾向于信息技术产业。
   当上市公司数量成为衡量政绩的参数后,对上市企业的奖励以及为了保住即将退市的上市公司壳资源的财政补助行为,既是出自于对资金资源的争夺,也是出自对政绩的追求。
   企业上市能够融到大量资金,而偏偏是这些上市公司能够获得政府的补贴。今年4,9,迅雷传出要去美国上市的消息后,深圳市宣布,只要其上市成功,就将给予210万元的奖励。事实上,迅雷上市至少可以融到2亿美元。
   2009年,成都高新区出台一个政策,在该区注册的企业如果上市,给予300万元的奖励。另再加上四川省级200万元和成都市级500万元奖励,成都高新区的一个企业只要上市,就能拿到1000万元,几乎可以覆盖相当一部分的上市费用。
   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或即将上市公司的这种支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盈余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抑制本地区资金的外流,另—方面还可以将其他地区的资金吸引到本地区。
   一份对地方政府补贴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研究报告表明,当上市公司处于再融资的边缘时,地方政府为了帮助本地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筹集更多的资金,有强烈的动机运用财政手段帮助这些上市公司达到监管部门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要求。
   除了辖区内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外,资金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也激发了地方政府间对有限的投资和公司以及税收资源的竞争,各种补贴措施作为一个竞争的手段被抛出来。
   以总部经济为例,由于中国的税收体制,郁坟机构的企业其税收往往会从分支机构所在地向总部所在地流动,因而各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掀起了争取企业总部的热潮,争取手段便是向将‘总部迁入本地的企业提供各种补贴和财政奖励。
   1999年,北京出台《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若干规定》,从2000年至今,包括上海、广州、苏州、厦门和天津等十余个城市纷纷出台各种鼓励企业在当地设立总部的优惠措施,措施主要内容就是对管理人员的财政奖励、资助员工培训、对企业的财政补贴以及税收返还等。
   如2003苏州出台意见,建立专项财政基金用于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购置办公用房和购置办公用房的土地给予财政补助。2004年,厦门出台规定,对总部经济企:业给予一定年限、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对新设立的总部机构给予直接奖励,对新设立的总部机构给予直接财政补助。
   类似的区域间竞争的现象还出现在金融业。北京、深圳、上海以及广州都加入了对金融企业总部的争夺当中,手段仍然是各种补贴。由此而来的一个现象是,除了政府:间竞争之外,政府和企业之间出现了博弈,一些纳税规模较大的企业以迁出当地为筹码,向政府争取更优惠的税收和财政补贴,博弈的结果往往是政府补贴企业或者加大对企业的补贴力度。
   2002年左右,泉州知名企业(以七匹狼,菲莉集团、德华化佳美公司为代表)谋求迁往上海等地区,想离开泉州的企业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土地价格。
   上海方面开出的条件是,如果上海看中的外地企业在上海购买工业用地,每亩只需7.7万元,而泉州的地价是每亩约14刀元,泉州洛江万安工业区每亩12万元。
   在上海买地的价格只是在泉州的一半,此外还有每建设一平方米厂房政府给予补贴50元的优惠政策。这迫使泉州政府为了留住知名企业,在新增的购置土地价格上给予低价优惠。
   深圳也出现过类似政企博弈的局面。招商银行、华为和腾讯等深圳知名企业都曾经曝出过想迁离深圳的新闻,而最终都以政府提出更优惠的补贴条件告终。
  企业外迁将导致税收和就业减少,造成基础设施闲置,政府维持本地区公共设施耗资巨大。为了避免出现企业为了奖金迁入,奖金到手后又迁出的行为,深圳市政府今年出台规定,要求申请一次性奖励、申诮购地自建办公用房补贴以及申请购置办公用房补贴的金融机构,均需承诺10年内不迁离深圳。
  
   文章摘自《凤凰周刊》2011年第18期全年共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