雊字怎么读:艾叶的临床的用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39:01

  治呼吸系统疾病: 用艾灸法可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 感冒、鼻炎、扁桃体炎、肺炎等。孕妇也可使用艾灸疗法纠正臀位。

治消化系统疾病: 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脾胃冷痛,病毒性肝炎,胃下垂,术后腹胀,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脱肛,腮腺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治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 用于泌尿系统感染,遗尿症,血尿,乳糜尿,产后排尿异常,阳萎,膀胱炎,睾丸膜积液等疾病。洁尔阴洗液的主要成份是蛇床子、艾叶、独活、石菖蒲、苍术等。艾叶是妇科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治妇科出血等疾病:用于崩漏,月经不调,产后子宫收缩痛,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阴痒,妊娠呕吐,不孕,外阴白斑,盆腔炎等疾病。孕妇也可使用艾灸疗法纠正臀位。

治心血管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用治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炎后遗症,休克,美尼尔氏综合症,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减退症等。

治骨伤及类风湿疾病:可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治疗扭、挫伤、外伤滑膜积液、骨髓炎、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痛等。

治皮肤疾病: 治疗皮肤搔痒,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臁疮,褥疮,硬皮病,毛囊炎,斑秃,白殿风,银屑病,痔疮,肛裂,疣赘等皮肤科疾病。

治疟疾、癌症: 苦艾素可治疗蚊虫传染的疾病,如疟疾等, 是因为它对含铁多的细菌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能够集中力量杀死受到感染的细胞。美国华盛大学的教授发现,同样的原理也可用于控制癌细胞。他们增加癌细胞的含铁量,再让癌细胞和苦艾素接触,结果癌细胞很快就被杀死。此外,艾又用治脊髓肿瘤、子宫肌瘤、子宫癌、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

治毒蛇咬伤:《针灸聚英》对艾灸治疗蛇伤有详细记载:“凡人若是蛇伤者.亦把咬处灸三北,仍以蒜片贴咬处,灸在蒜上即安康”。晋•葛洪所撰《肘后备急方》也明确指出:“一切蛇毒,急灸疮三五壮•则众毒不能行”。艾灸有直接破坏蛇毒的作用。被毒蛇咬伤后,先用清水冲洗伤口,刺血排毒。然后,立即用艾灸、艾炷、点燃.反复直接灸灼伤口,以达到破坏蛇毒的目的。也可灸百会、关元能回阳救逆,增强人体抵抗力。1973年《赤脚医生杂志》报道:艾灸中泉穴(位于腕背、阳溪穴与阳池穴之间.伸指总肌脆挠侧.挠骨头尽处凹陷中)治疗银环蛇、眼镜蛇早期咬伤,疗效显著。治疗200例(咬后半小时至1小时接受治疗)全部治愈。

可防治“禽流感”,艾叶烟熏可防治非典。在古代针灸文献中,关于治疗“时病瘟疫”的记载十分丰富,其中以刺血与艾灸疗法为多。艾叶性温,燃之则有温阳补气、扶正祛邪之作用,而灸疮溃破,犹如“开门驱贼”(《外台秘要》),可驱邪外出。故古人亦用灸法治疗“时疫”。如清代《太乙离火感应神针》灸气海穴,治疗“凝滞若痞,山岚瘴疠”;唐代《外台秘要》载:“天行病,若大困,患人舌燥如锯,极渴不能服药者,宜服干粪汤”,同时灸巨阙“三十壮”。灸法双有预防瘟疫感染的作用。如唐代《千金要方》说:“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现代研究已经证明,艾灸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故用灸法预防治疗“时疫”也是有科学根据的。

    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疗效可靠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医药在艾滋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面疗效显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思路和方法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笔者对HIV感染者通过运用艾灸疗法,使其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改善,临床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运用艾条灸法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30例进行分析,为艾滋病的治疗寻找简便廉验的方法做一尝试。

 

病例特点和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30例,均在2002年检测出HIV抗体阳性,26例在2003年3月开始抗病毒治疗,其中多数人服药治疗的依从性较好。CD4+>300/μl者20例,CD4+<300/μl者10例,腹泻次数在2~4次/天者25例,5次/天以上者5例;病程多在60天以上;大便性质多为稀便或溏便,一般不伴腹痛;可能与经常使用抗生素有关,经药物治疗暂时好转后,数天内复发;不经药物治疗者则呈持续性腹泻;少数人在进食油腻、生冷或劳累后诱发腹泻。本组病人长期慢性腹泻,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其主要特点,大部分病人伴有乏力,易疲劳,部分伴食欲欠佳,部分病人伴上腹部胀闷不适,进食后明显。个别病人自开始服抗病毒药后7

 

    天左右即出现腹泻,自行暂停服药后可缓解。一般每日2次~3次。本组病例舌象除1例为舌红苔白腻外,大多为舌淡红或舌嫩红,或舌体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苔白稍厚或稍腻,少见苔薄微黄,脉象多为虚、细、濡、弱、缓脉。脉症舌象多呈脾虚证,或以脾虚证为主的特点。

 

基本穴位:关元、神阙、足三里、天枢。

 

灸疗方法:选用艾条灸法。艾条点燃后距穴位皮肤约5cm~10cm,以微热不痛为宜,时间约15~20

 

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疗程:每日灸治1次,10 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共进行4疗程。

 

治疗30例腹泻患者,29例临床痊愈,1例无效,痊愈病例随访60天未见复发。本组病例均在灸治10次内临床痊愈。大便每日1次。但考虑脾虚证的治疗需要一个巩固疗效的过程,故嘱病人在腹泻缓解后继续灸治达4疗程。在选穴上,每日大便次数在2~4次者选用前三穴位,大便在5次以上加用天枢穴。经过灸治数次后,病人体力及食欲即好转,1~2疗程后乏力症状及食欲明显改善。从30例治疗看,有效率为96%,显示出疗效迅速可靠的特性。

 

艾灸温补以显效

 

    中医在治疗HIV感染过程中,根据传统理论和临床经验,提出了瘟疫说、虚劳说、温病说、伏气温病说、癥瘕说等,各种观点均具有一定合理性。从本组病例的治疗中,选用的穴位以强身止泻为要穴,方法是艾灸温补方法,取得了显著疗效,证明了机体在与艾滋病病毒斗争中,正气盛衰与否至关重要。一旦感染HIV,正气的强盛与否成为病情发展变化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临床经常可以看到,虽然感染方式、时间上相同或相近,但很多体质壮实、营养良好、精神乐观者,发病迟,机体状况好,机会性感染少,甚至长期不发病。艾灸温补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能够取得显著疗效,正是抓住了扶助正气的根本问题。正气虚弱尤其是脾虚,是艾滋病的基本证候,其他各种机会性感染等表现则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次级证候。脾虚是患病机体复杂病理环节的根本所在,因脾胃乃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中焦乃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本组疗效因健脾扶正而获效,证明了脾虚在艾滋病病理机制中的至关重要。本组病例经过灸治后,即使是未服抗病毒药,且CD4+较低者,仍然显示出相同的疗效,说明了补益正气的重要性。同时,本组病例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感冒等,患病次数也随之明显减少。

 

    艾叶具有辟秽化浊、温经透达功能,作用于机体的特定穴位,可以发挥经络的调整功能,振奋人体正气。有研究表明,灸法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升高CD4+、CD8+水平,提高淋巴细胞置换率及特异性花环形成细胞数,促进抗体产生,提高血浆IgG含量,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正向调节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状态。

 

    穴位关元为小肠募穴,又位于小腹,内应肠腑。可泌别清浊、调节肠腑,用于治疗腹痛、泄泻等。又因为关元位于元气交会之处(丹田),为强壮要穴,故可辅助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神阙位于腹之中部,为中、下焦之枢纽,临近胃肠,所以该穴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之功,多用于脾虚泄泻等治疗。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足阳明经属胃络脾,又是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合主逆气而泄",故足三里是治疗脾胃病的主穴,古人在"四总穴歌"中指出"肚腹三里留",凡属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的胃痛、呕吐、纳呆、腹胀、泄泻等证,取足三里穴健脾和胃可为主穴。天枢穴属于胃经,又为大肠募穴,位于脐旁,内应肠腑,故取之可调理胃肠,是治疗胃肠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凡腹胀、肠鸣、泄泻均可治疗。数穴合用,共呈补脾益气、理肠止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