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世嘉多少钱: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二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6:24:51


景公之时,荧惑1守于虚2,期年不去。公异之,召晏子而问曰:“吾闻之,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荧惑,天罚也,今留虚,其孰当之?”

晏子曰:“齐当之。”公不说,曰:“天下大国十二,皆曰诸侯,齐独何以当?”

晏子曰:“虚,齐野3也。且天之下殃,固于富强,为善不用,出政不行,贤人使远,谗人反昌,百姓疾4怨,自为祈祥,录录5强食6,进死何伤!是以列舍7无次8,变星有芒,荧惑回逆,孽星在旁,有贤不用,安得不亡!”公曰:“可去乎?”

对曰:“可致9者可去,不可致者不可去。”公曰:“寡人为之若何?”

对曰:“盍10去冤聚之狱,使反田矣;散百官之财,施之民矣;振11孤寡而敬老人矣。夫若是者,百恶可去,何独是孽乎!”公曰:“善。”行之三月,而荧惑迁。

【译文】景公执政之时,荧惑星长时间徘徊在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宿位置上,整整一年没有离去。齐景公很奇怪,召见晏子询问说:“我听说,人行为于善事天就会奖赏,行为于不善之事天就会降下灾殃。荧惑星,是天降罚之星,如今滞留在虚宿,谁来承当灾殃呢?”

晏子说:“齐国承当。”景公不高兴,说:“天下大国有十二个,都是诸侯,齐国为何独自承当?”

晏子说:“虚宿,属于齐国的分野。何况天下的灾殃,本来就源于富强的国家,做善事的不任用,发出政令不施行,圣贤之人被疏远,谗谀之人反昌盛,百姓憎恶怨恨,只好自己祈求吉祥,次序勉强又背离,自进死地何悲伤!因此列星之舍无顺序,变化之星有光芒,荧惑之星去而复返,灾孽之星在一旁,有贤人却不任用,怎么能够不灭亡!”景公说:“可以消除这些吗?”

晏子回答说:“可以控制的就可以消除,不可以控制的就不可以消除。”景公说:“那么我该怎么办?”

晏子回答说:“何不去掉冤狱,使无辜者返回田间;拿出百官钱财,发放给民众;救助孤寡而敬爱老人。如果能这样做,百种罪恶都可消除,何止是灾孽之星呢?”景公说:“好的。”施行三个月后,而荧惑之星就离开了虚宿。

【说明】本节与第十五节类似,久旱必雨,久雨必晴,这是天地间的规律,星辰的运行也有规律。晏子只是碰巧齐景公询问这个问题,于是含糊其词地回答,“可以控制的就可以消除,不可以控制的就不可以消除。”结果齐景公听从谏言,而火星也就碰巧离开了。如果不懂得天地间星辰的运行规律,就会与愚蠢的人一样大惊小怪,不知所措。而懂得天地间星辰运行的规律,就会借机劝谏,使统治者改变行为方式。

——————————————————

【注释】1.荧惑:(yíng迎)火星别名。因隐现不定,令人迷惑,故名。《韩非子·饰邪》:“又非天缺、弧逆、刑星、荧惑、奎、台非数年在东也。”《史记·天官书》:“察刚气以处荧惑。……礼失,罚出荧惑,荧惑失行是也。出则有兵,入则兵散。”

2.虚:二十八宿中北方玄武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两颗。齐国所对应的天区是虚、危二宿天区。

3.野:(yě也)界限、范围。视野、分野。《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虚,齐野也。且天之下殃。”

4.疾:(jí极)《易·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管子·权修》:“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荀子·大略》:“生而有疾恶焉。”《诗·桧风·隰有苌楚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字汇·疒部》:“疾,恶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疾,又为疾恶之义。”这里用为憎恶之意。

5.录:(lù露)《国语·吴语》:“今大国越录,而造于弊邑之军垒,敢请乱故?”《荀子·脩身》:“程役而不录。”《荀子·君道》:“愿悫拘录,计数纤啬。”《字汇补·金部》:“录,第也。”这里用为次第、次序之意。

6.食:(shí石)《易·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王引之述闻:“食言者,言而不行,则为自食其言,食者消灭之意。”《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诗·小雅·苕之华》:“人可以食,鲜可以饱。”《管子·君臣上》:“主德不立,则妇人能食其意。”《老子·二十章》:“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论语·述而》:“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古今韵会举要·职韵》:“食,吐而复吞曰食;又,消也。”这里用为背弃之意。

7.舍:(shě摄)《管子·心术上》:“德者,道之舍。”《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战国策·齐策》:“舍之上舍。”《礼记·曲礼》:“将适舍。”《韩非子·解老》:“为之欲之,则德无舍。”《鬼谷了·本经阴符》:“神归其舍。”《吕氏春秋·察今》:“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怀都舍。”这里用为房屋(居住之宅)之意。

8.次:(cì刺)《书·胤征》:“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管子·侈靡》:“不称而祀谭,次祖。犯诅渝盟,伤言。”《荀子·王制》:“贤能不待次而举。”《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资治通鉴》:“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这里用为顺序,等第之意。

9.致:(zhì志)《管子·君臣下》:“民用,则天下可致也。”《易·困·象》:“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易·丰·象》:“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论语·学而》:“事君,能致其身。”《孙子·虚实》:“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荀子·尧问》:“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这里用为控制之意。

10.盍:(he河)《管子·霸形》:“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左传·桓公十一年》:“盍请济师于王?”《左传·成公六年》:“子盍从众?”《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国语·晋语一》:“盍杀我?”《孟子·梁惠王上》:“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玉篇》:“盍,何不也。”这里用为“何不”之意。

11.振:(zhèn震)古同“赈”。《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管子·五辅》:“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管子·宙合》:“其死而不振也必矣。”《国语·周语》:“踣弊不振。”《说文》:“振,举救也。”《小尔雅·广言》:“振,救也。”这里用为赈济、救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