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欧奥特曼萌化图片:拙政园“寻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3:42:40
拙政园可谓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陈从周专家生前甚为推崇,他认为拙政园的布局非常合理,结构恰到好处,叠山理水颇见功力,尤其是水的运用,堪称经典,整座园林构建,真正达到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境界,因此,素有“天下园林之母”的誉称。
    明末,苏州吴江人计成在他所撰写的《园冶》中说,规划园林设计的两大基本原则是:其一,景到随机;其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景到随机,意思是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其长处,而避开其短处。虽然建造拙政园的时候,《园冶》一书尚未问世,但难能可贵的是建园者却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反过来,也许计成正是从拙政园的建造中体悟到了构园精髓,也未尚不实。当年拙政园的建造者就是根据大弘寺周边的地形,随机而行,低洼处建池,高隆处为坡,空旷处配置建筑,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自然风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即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感受者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在拙政园中处处可以发现这样的案例,而且引申入园的自然境地就在苏州城的四周八方可寻。园林东部可见大片草坪绿地,曲溪清池,高坡岩石,枫树林木,和苏州西郊的天平山麓一带的风景十分相似,也有人认为与“流觞曲水”的兰亭环境相符。进入拙政园中部,更是佳构俯拾连连。中部基本结构为一池三岛,土石岛山上的甘橘山花,灌木丛林,青草白岩,显然旨在模拟苏州的母亲湖——太湖的诸多岛屿之缩微。景题“待霜亭”更是与此暗合,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苏州为刺史时,他有一个郑姓好友因病,听说苏州太湖洞庭盛产甘橘,食而有益病体,欲向友人求之。可惜时令未届,于是,韦应物回书:“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尤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待霜亭因之得名,四周山坡、池边种植很多甘橘,秋深展红,霜白橘丹,惹人喜爱。苏州郊外著名的赏梅景点光福香雪海的影子,也能在拙政园中部找到,环绕着雪香云蔚亭,遍植梅花,完全是光福香雪海的浓缩。
    环绕众多岛山的水池,弯曲伸迤,极富苏州郊外的江南水乡氛围,是提炼、浓缩过的城郊风光再现。中部的水池,通过暗道,穿过围墙,来到园林的西部,也就是所谓的补园,形成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尤其是站在留听阁的东南侧,驻足而望,据古人的诗文中依稀可以揣摩有果,除却规模,可以使人联想起北郊湘城一带的白荡湖景致,当然,“原型”要大得多,但内质同一,灵魂同一。
来源:姑苏晚报     ■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