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琛瑜 你死我活 电影:聞過則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5:22:50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同樣,生活在現實生活當中的領導者也不可能永遠沒有失誤和過錯,關鍵是在有了失誤和過錯後必須正確地對待批評監督,適當的調整修正,有了這種正確的觀念,社會和群體才會進步。

中國古代賢人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大禹則聽見別人提出意見,就行禮感謝;大舜了不起的地方是:樂於放下自己的觀點,聽取他人,所以能從耕稼陶漁開始,最後作了天子。

所謂“聞過則喜”是指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感到高興;“聞過則喜”是一種態度、胸懷、勇氣與行動,它表明了具有領導資質的人歡迎批評與監督的高尚品德,所造成的結果是在實踐中產生巨大的示範效應,從而既有利於改進工作,又有利於進一步提高領導者在群眾眼中的威信。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任何族群、任何地位的人都不例外,沒有人天生喜歡被批評,畢竟我們只是凡人,然而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平常心態度對待每個批評。

作為監督社會的輿論公器,“不平則鳴、適可而止”是我們撰寫評論的方式,其出發點是善意的,其目的是希望引導社會往健康的常態發展。

評論代表一報之言,可貴的是在評述社會現象時往往可收律人律己之效,使撰文者和閱讀者兩相得益,使社會更趨成熟。

為什麼新聞工作者被稱為“無冕之王”道理就在這裡,當沒有明文法律限制他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的時候,新聞工作者心裡那把道德的尺,就成為丈量其言論尺度,甚至行事為人的最高指導規範;這是古今中外每位新聞工作者追求的境界,也是使輿論公器永遠受社會尊重的理由。

人類的精神文明還沒有發展到聞過則喜的程度,忠言總是逆耳的,在起萌階段是不易被部份人所接受的,但這不會阻止我們發揮輿論的功能。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提高華人社區的精神文化,避免社會朝兩極化發展,尋求共識,求同存異,正是現階段亟待努力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