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之锤7:动什么别动老板底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41:09

一般来说,线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为了安全,为了保护,为了更透明 一旦你选择了越过这条线,你自己就要承担风险。 这是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的一句话,它所要表达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把握一个度,一旦超出这个度,那么事情的结果就会变得很糟糕。在《实习医生格蕾》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 bottomline 这个词。Bottomline 底线,是一个很形象的词。Bottom在英文中还有 屁股 的意思,用在这里刚好和汉语中的一句俗语 老虎屁股摸不得 暗合。老板的底线,其实就像那老虎的屁股,我们也常看到美剧中的老板们或一脸严肃或怒气冲冲地告诫下属: 不要越线! 在职场上,下属理解和掌握老板的管理风格,知道老板的偏好与做事的底线很重要,聪明的你是否摸透了老板的 底线 ?如果没有,那么你千万不要去触碰他的底线,否则,你将有 出局 的危险。

事实上,要想在职场上平步青云,就必须处理好与老板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怎么样才能处理好职场上的关系呢?那就需要足够的智慧,千万不能触及老板的底线。那么,究竟什么是老板的 底线 呢?老板的 底线 是个见报率和网络出现率很高的新词语,字典上并没有这个词的解释,但中国古语里的 底线 就是 雷池 ,雷池那边就是万劫不复的地带。笔者分析认为,老板的 底线 就是指老板的基本立场或准则,是老板能够容忍和忍耐的最低限度。众所周知,在很多情况下,老板的底线常常被喻为 老虎屁股 ,老虎屁股当然是不摸为好,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

说起老板的底线这个话题,其实是非常沉重的,笔者是从普通员工做到公司总经理的,其中的苦楚自然不言而喻。值得提醒职场人士的是,身在职场就必须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而我由于当时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因触及了老板的底线而惨遭出局。不过,经过几年的历练,我发现,其实像我一样惨遭出局的人举不胜举。直到我做了老板后才明白,老板也是人,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老板,未必与其他老板的底线有什么不同。确实,聪明的员工未必受欢迎,因为他们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场合表现出精明出众,这就是他们不够高明之处。如果老板很舒服地接受你的聪明,而不是让他感到威胁,就说明你已经做到位了。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聪明但又没有过多的要求,下属在工作中的锋芒不要过于逼人,太紧张的关系容易让你的整体形象在老板那里失分,老板不高兴,有时候会影响你的业绩,因为老板不会让你的想法得以实现。因此,准确把握老板的底线,会获得更多把想法转变成现实的机会,因为老板接受你,同时也肯定你的做事方式,愿意把更多机会留给你。这对职场中的升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反之,他将把你扫地出门。在这里,我们来看看金诃集团山东分公司企划总监刘林的亲身经历,相信能给职场人士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我曾经工作的一家公司属于民营企业,老板30岁出头,脑子灵活,追求时尚和品位,出手阔气。公司在北京选择了环境非常好的写字楼作为办公室,从电脑设备到办公家具以及老板个人使用的物品都是高档品。

我供职期间担任策划部经理,由于公司规模不是特别大,加上我是跳槽过去的,因此深得老板的器重,除了负责策划部工作之外,对于人事、行政甚至财务的事情,老板都会让我参与提意见。因此,实际上我更像是老板的幕僚。

公司主要经营通讯产业,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老板给了我足够的权力,我也不负所望,拿下了众多让人眼红的大客户。可以说,在公司我真正做到了如鱼得水,但就在这样美好的前景下,我却触犯了老板的底线,最终出局。

公司采用的是扁平化管理,除了我所在的策划部之外,其他部门基本都是由老板亲自挂帅掌管。大到战略决策,小到领用一支圆珠笔芯,全部事情都由老板亲自办。从

这一点也看出实际上公司就是一个个体民营企业的典型模式。

由于老板管的事情实在太多,因此在处理问题和工作上会有一些不及时,这样一来,员工就产生了许多情绪。比如,因为老板出差,耽误了会见重要客户;临时口头吩咐的工作,没有引起员工重视,之后老板问起来,员工还在等待办公例会上正式的工作通知。这样的事情隔三岔五就会发生,老板埋怨员工执行不力,反过来员工在心里认为老板下达的任务不明确。

鉴于此种情况,许多员工联合起来找到我,要求举行一次恳谈会,和老板进行交流,同时为自己讨回公道。

没有仔细考虑,我只认为这是员工对企业和老板负责的行为。于是,我便把员工们的意愿转达给了老板,并且恳请老板答应举办恳谈会,大家开诚布公地进行一次交流。老板答应了。

会议安排在一个周五下班之后,开会前老板的心情还是不错的,答应会后请大家共进晚餐。

全体人员落座之后,老板做了个简短发言,意思是希望大家今天踊跃提出工作中的问题,以便能够拿出改进措施。同时,老板安排我进行会议记录,并表示把会议记录在会后整理出来,传达给每一个参会人员。老板说这是体现公司民主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前十分钟还进行得非常有秩序,因为前十分钟发言的是财务部门、行政部门和我带领的策划部,前两个部门的员工大多是老板的亲戚或朋友,平常和老板交流比较多,所以,大家的问题也都是些 公司效率可以再提高一步 、 员工考核可以更加完善 之类的锦上添花的问题。然而,轮到设计部门小王发言,他指出员工加班频率过高,以及没有加班费的问题,设计部门和业务部门开始了针对老板的批评,其中业务部的某位员工说老板曾经无意中骂过他,说他是 笨蛋 ,这等于侮辱员工。

整个会议马上进入失控的局面,员工们轻易不肯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纷纷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拿出来数落老板。开始老板还能回应: 我以前这样做过? 我说过这种话? 这个问题以后会尽量少发生。 可到了最后,随着员工变本加厉的细节性批斗的深入展开,终于等到有个员工提出: 老板你要求我们8 30上班,可你总是不按点来,有事总也找不到你。 老板震怒地拍着桌子说: 谁不想干,就给我走人! 说完老板愤怒地起身离开,临走前,我看到老板怨恨恨地冲我扫了一眼,而他走出去的那一刻,表情很狼狈。

大家面面相觑,我知道这次可闯下了弥天大祸。果然,第二天,当我去老板办公室汇报时,老板对我的态度格外冷淡。在招聘旺季到来的时候,除了老板的亲戚朋友和我之外,参加过那次 恳谈会 的同事都逐渐被辞退,新人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天,老板给了我一份计划书,那上面写着:青海分公司筹建计划。我是不可能去青海的,这是当初跟老板早就谈好的,老板用了这个委婉的方式,逼迫我辞职。

就像上述那个案例中,对于任何一个老板来说,老板需要高管在公开场合时时刻刻与他站在一起,老板做得对的,需要大力支持和宣传;老板做得不对的,在关键时候也需要圆场和出面调停。案例中那个策划部经理被迫辞职的主要原因在于:当老板难堪的时候,他没有及时站出来终止会议或没有给老板一个可下的台阶。其实,案例中那个策划部经理完全可以控制整个会议的局面,也可以捍卫老板的尊严,同样也可以给老板一个可下的台阶,但他却没有这样做,从而没有尽到一个合格高管的职责。

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任何一个老板都不希望自己在公开场合被属下弄得非常难堪。假设你是那个老板,你也会把那些让自己在公开场合难堪的下属辞退。其实,有些错误你跟老板面对面提出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如果不注重方法或不分场合,那将会触及老板的底线,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触及老板的底线只有死路一条,底线在中国古语里是指雷池,什么是雷池呢?所谓雷池就是一个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晋·庾亮《报温峤书》: 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这段话的背景是:东晋时,世族权贵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中,护军将军庾亮的声势最大。他执掌中央大权,受到晋成帝的赏识。凡是朝廷大事,晋成帝都要听取他的意见。对此,镇守历阳的苏峻将军十分不满: 我沙场屡建战功,庾亮凭什么青云直上! 于是,他命令部下向庾亮讨伐。消息传到驻守在雷池附近的温峤都督那里。他听说庾亮被围,立刻发兵救援。不料,庾亮写信叫他切勿越过雷池一步。因为雷池一旦失守,历阳也就保不住。这个成语原意是要温峤坐镇防地,不要越过雷池去京都。现指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范围。因此,员工一旦触及老板的底线,就跟越过雷池一样,必然遭到万劫。没有人会喜欢别人触碰自己的底线,任何一个老板都一样,如果自以为很聪明的员工碰了,那么这个员工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敢碰老板底线的员工大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其结果差不多都是被扫地出门。对此,前程无忧网的高级顾问认为,底线分为 绝对底线 和 相对底线 ,能让人偶尔碰碰的,还是第一种 相对底线 。对于喜欢 竞争 ,经常 越线做事 、 越级报告 的下属,作为老板,有必要针对性地对这种行为进行告诫。这种告诫其实并非 绝对底线 ,但当这样的下属来 探底 时,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雷池也是一种策略,这就是所谓的 相对底线 。聪明的老板不会告诉下属自己的真实底线。当然,还有一种 绝对底线 。任何人,不管能力多强,关系有多硬,只要碰触就是出局。这类底线通常已经不是工作方法或能力上的问题了,而是道德观、价值观、人生态度上的冲突。确实,职场不是竞技场,可以任由竞技选手做 极限运动 。办公室里的游戏规则就是由老板决定的。当然,老板的心理底线并非仅存在于老板与员工之间,甚至是一同搭台唱戏、情同手足的正副老总之间,也横亘着一条红色警戒线。对此,我们来看看北京个性潮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楠讲述的一个案例,相信能给职场人士一个可以借鉴的教训。

我曾在一家医疗软件企业工作,作为总裁助理,近距离地见证了公司二号人物的非正常 死亡 。这家医疗软件企业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老板张总却颇有背景,他靠保健品起家,并曾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在他的人生达到顶点之际,却又因为整个行业的衰退,好端端的企业也瞬间分崩离析。后来,张总放弃原来的公司,创办了一家医疗软件公司。在没有资金、没有助手的窘况下,张总的老同学陈总辞掉了处级干部的公职,来帮助他。陈总更是毅然将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

张总经常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表示: 陈总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公司巨大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了我精神上的安慰。 张总擅长策划、战略布局,陈总精于执行、公关,张总强力支撑,陈总冲锋陷阵,两人配合得非常默契。

保健品行业历练出了多位营销大师,张总也是其一,通过令人瞠目的营销手法,仅凭这100万的启动资金和十几个人,两个月时间就签约了500多家合作医院。这场精彩的营销战不仅带来了500多份合作协议,还带来了2500万的投资。

有了投资,公司发展开始加速。干过保健品的人都有 大干快上 的思想,张总此时有些头脑发热,决定将自己做保健品的思路搬到医疗软件行业来。他启动地面推广战略,在各地建立办事处,公司几个月时间就扩大了几百人的队伍。而此时,公司在技术、售后等方面却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短板效应 凸显,因此公司的业务并没有真正地运营起来,而管理成本骤然上升。几个月时间,2500万投资就消耗了近一半。

资者非常不满,张总为了给投资者增加信心,将原因总结为陈总错误地执行了公司的战略意图。董事会当即决定由张总直接管理公司,陈总被边缘化了。陈总会后非常不满,但张总对他说: 如果我不这样做,我们和投资人之间就会有分歧和矛盾,甚至会导致投资人撤资。你帮我渡过这一关,我不会亏待你的。

陈总对这个解释及安排尽管心存不满,觉得委屈,但也无可奈何。从此以后,陈总在公司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没有什么决策权,而他已经牺牲了太多,又不甘心就这么离开。因此,陈总只能寄希望于公司好起来,拿到自己应得的部分,至于对公司事务,也开始变得懒得过问,拒绝承担责任,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张总亲自挂帅也未能消除公司快速扩张的隐患,在急躁的心态下,又错误地进行了短期投机行为,加速了公司的衰败。由于一兴一衰转化太快,公司也未能形成稳健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凝聚力,信心涣散、军心动摇,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普遍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开始质疑。

公司的管理层成员年底在一起吃饭,陈总终于按捺不住,他对张总说: 我们操作太急躁了,没想好就干,2000多万花出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要是让我干绝对不会干成这样! 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张总,他怒斥: 你怎么做起 事后诸葛亮 来了?现在公司就剩下这几名骨干了,你还跳出来拆我的台!

这次争吵以后,陈总被张总彻底赶走了。对于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张总来说,他变得有些敏感和脆弱,容不得别人的置疑和批评。陈总的话无疑深深地刺痛他敏感的神经,出局也是必然。

上述案例中的陈总和张总由于他们是同学关系,很多问题完全可以在私底下交流,这样的话,张总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职场就是江湖,江湖就需要面子,有时面子比权力和金钱都重要。因此,需要提醒职场人士的是,要想在职场上如鱼得水般受重用和升迁,就必须懂得分场合和地点与老板交流,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去触及老板的底线,这样做只是下下策。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在职场与老板打交道也是一样,要懂得维护老板的尊严和面子。虽然张总有诸多失策,但陈总遭受冷遇后没能及时调整心态、做好沟通,不积极参与公司经营,甚至还做 事后诸葛亮 来挑战老板的权威,这些都是击穿老板底线的重要因素。所以,陈总应该做的是积极配合张总的管理,如果有重大的争议,在私底下完全可以解决。因为每个老板都不喜欢触及底线的员工,哪怕是自己的亲戚、同学也是一样,绝对不允许越雷池半步。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职场同样有职场的道道。然而,对于那些不谙世道的职场人士来说,不懂得职场规则对于他们的前途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对于他们来说,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怕得罪自己的老板。如果他们真是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老板的底线是绝对不能触及的。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必须注意维护老板的尊严,老板的尊严不容侵犯、面子不容亵渎。老板理亏时要给他台阶下,当众纠正老板的错误是非礼表现,老板的忌讳不可冲撞,消极地给老板保面子不如积极地给老板争面子。

当然,老板并不总是正确的,但老板都有希望自己正确的心理需求。因此,作为下级没有必要凡事都与老板争个孰是孰非。给老板台阶下,维护老板的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多留下一条路,大多数老板喜欢唯命是听的下级。许多老板认为自己比下级要优秀,有很强的优越感和尊严感,认为有权要求下级去做某些事情。冲撞老板是不能容忍和谅解的 犯上 行为。与老板说话时,切勿激动,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平和友善的心态,注意态度、方式方法和时机。与老板相处,一定要把谈论工作同个人尊严区分开来。出现分歧时,要让老板感到仍然是承认他的权威的。处处替老板着想,老板不可能感觉不到。与老板说话语气要温和,言辞避免极端,有分析、有根据,条理清晰。记住,老板是权威,是决策者。对老板说明看法,不要用过于肯定的方式,而要用商讨的语气委婉地加以表达。选择公开场合不如选择私下里说好,事已确定不如尚处酝酿中说好,正发脾气时不如心平气和时说好,心绪低落时不如比较得意时说好。

在公开或正式场合,一般的老板都喜欢下级恭维自己,讨厌下级抢镜头、抢次序的心理。尤其是一些上级平时与下级距离过近,界限不分明,随随便便,甚至称兄道弟,把下级惯坏了,下级心目中的 上级意识 淡薄了,遇到正规场合,就可能伤害上级的尊严。凡此种种,作为下级,都要时刻注意上级的心理活动,切不可认不清角色,导致超越自己的角色心理定位,而导致触及老板底线的现象发生。

三万英尺的高空,气流使飞机略微颠簸了几下,北欧旖旎的风光顿时在林可男的脑海里消逝。近一个月欧洲北部的休假旅行让林可男暂时忘记繁杂的公务,心情愉悦,但不知为什么,在返程的飞机上,一股莫名的烦躁却向他袭来。

隔着机舱窗户,凝望翻腾的云海,林可男回想起加入T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的这段职业经历。4年前,在一次酒会上,林可男遇见了当时任T房地产经营事业公司总经理的焦丹东。两人一见如故,让焦丹东大为惊奇的是,林可男这个小他5岁,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竟然对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异常了解,而且颇有见地。随即,焦丹东就向林可男抛出了 橄榄枝 ,力邀他加盟。没过多久,林可男便辞去了原来科研所公务员的工作,毅然加入了T房地产集团公司,在焦丹东的麾下工作。

开发部项目经理、经营部经理、总经理助理、总经理,几乎是扶摇直上,4年的时间,林可男在T房地产公司的位置不断上移。当然,这一切也是源自于他出色的业绩。T房地产公司在业界并非是 大腕 级的公司,但这两年却在市场上格外的活跃,尤其是公司推出的 主题家园 系列概念楼盘,甚至一度领跑市场,而 主题家园 正是林可男的自得之笔。可以说,T房地产的良好发展势头,林可男居功至伟。

从机场回家的路上,林可男刚给家中打电话报完平安,就接到了来自公司的电话。 林总,很荣幸在您的手下工作,但我不得不离开公司了,今天就走了! 电话是李峰打来的,林可男听得一头雾水。

李峰是林可男的得力干将,虽然职位不算高,但却一直是林可男领导的团队中的一员猛将,几次谈判李峰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林可男也因此一直向公司举荐李峰担任更重要的职务。然而,现在李峰却忽然说要走,似乎是有什么事情

发生。

林可男让司机调头向公司的方向开去,一边继续和李峰通电话。原来,就在林可男出行欧洲的这一个月时间里,公司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执行总裁焦丹东发起了 整风运动 ,说要清理公司内部的小团伙,消除个人英雄主义。焦丹东将原来林可男的团队完全打乱,重新定岗定员,安排了不少其他分公司部门的人员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李峰曾向焦丹东表示希望等到林可男回来再商议内部调整的问题。然而,李峰的谏言反而让总裁大人勃然大怒,随后焦丹东便找李峰谈话,暗示要让李峰主动离开公司,否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电话这端,林可男拿着电话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先前还意气风发的脸上凝固着刀刻似的严重表情,一言不发,听着李峰的声音。很快,林可男赶到了公司,可除了等候他的李峰外,其他同僚都被焦丹东拉到乡下农家乐 改造思想 去了。

老焦这回可是真动手了,而且就是针对你的,你要小心啊!我是不想在这干了,要不是冲着你,我早走了! 见到林可男,李峰第一句话就是提醒他要提防公司的变化。林可男一边劝慰着李峰留下来,一边拨焦丹东的电话,但对方始终是关机状态。

有火发不出来的林可男反而冷静了下来,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反省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焦丹东为什么要这样做。晚上回到家,林可男把公司里的事情告诉妻子,在机关工作的妻子一句话提醒了林可男: 你这人总是锋芒太露,估计人家焦丹东是看你风头正劲,怕影响他的位置吧。

妻子的一句话让林可男回想起了很多的事情。有一次,公司楼市开盘做新闻发布会,林可男邀请了很多媒体出席,可记者们的长枪短炮都对准了谙熟的林可男,压根没人理会一旁的总裁焦丹东,这让焦丹东大为恼火,提前退了场。会后,林可男也觉得有些不妥便找其解释,可焦丹东却冷嘲热讽地说: 以后新闻发布会我不参加了,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当个人专场好了。

还有一次,公司因一个楼盘项目非常成功,奖励林可男一大笔奖金,而林可男则将所有奖金等份分给了自己的一班下属。实际上,林可男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早有承诺,只要完成得好他自己会掏腰包奖励大家。然而,这件事偏偏被焦丹东记在了心上,还向公司董事会反映了这事,说林可男拉拢下属组织小团队,背离了公司倡导的文化和价值观。

其实,也曾经有人告诉林可男,焦丹东曾经在一些私下场合说自己带林可男进入公司是件错误的事情,本想林能辅佐自己,可没想到对他失去了控制。林可男当时根本就没把这些传言当回事,因为毕竟是焦丹东带他入的行,而且一直待他不错,这次去欧洲休假也是焦亲自安排的。

想到这,林可男忽然想到,安排自己去欧洲休假莫不是焦丹东的调虎离山计?联想到过往种种被自己忽略了的细节,焦丹东的确对是自己的强势有明显的戒心。看来,这次焦丹东是决心要彻底瓦解林可男的影响力了。林可男终于意识到问题出在了哪里,但面对老谋深算的焦丹东,他该如何处理,又何去何从呢?假如你是林可男,面临被上级嫉恨打压你会怎么做呢?

其实,在职场上像林可男这样的情形天天都在上演。从林可男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教训,那就是无论老板是多么平易随和,老板对你多么赏识,老板始终是老板,老板与下属之间不能以熟卖熟,毫不客气地将工作成绩据为己有。若员工的工作表现出色,受到公司各部门同事赏识,连公司以外的行家也对你的能力表示欣赏,这个时候切勿将功劳只归于自己。要懂得借此机会,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顺势把所有参与的同事答谢一番,也感谢老板领导有方,以及将功劳归于老板。只要把握到这种职场处世技巧,那么一起共事的同事和老板会同样感到有面子。

当然,要想在职场中如鱼得水,那就必须了解老板的底线,只有张弛有度地把握,才能避免触及老板的底线。那么职场人士是否了解老板的底线

呢?老板对下属的 探底 行为又究竟会怎么看?前程无忧网就 老板的底线 这个敏感的话题展开了调查,短短两周内就有5682人参与进来,其中有2587人是双重身份,既是老板又是下属。在被问及 你敢不敢碰老板的底线 这个问题时,66%(3750人)的受访者表示会去试探或者触碰;16%(909人)的受访者认为 老板心,海底针 ,不碰为妙;8%(455人)的受访者认定这是自找苦吃;还有10%(568人)的受访者表示根本不了解老板的底线,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在这个调查中,竟然有六成以上的职场人士硬碰老板的底线,非常容易看出他们浮躁的沟通态度,甚至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如何跟老板沟通。大家都知道,跟老板沟通的话,触及底线是最糟糕的一种处理方法。

当然,据前程无忧网关于 老板的底线 的调查结果显示,敢于触碰老板底线的受访者可以分为三类,有32%(1818人)的受访者认为当维系公司的利益时,应该理直气壮地跟老板 碰撞 一下;26%(1477人)的受访者觉得当自己的利益受损时,不得不破釜沉舟地豁出去一次;还有8%(455人)的受访者抱着 底线就是拿来碰的 这样的天真理论。能够常把公司利益装在心里是件好事,但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对此,某物流企业仓储经理李女士认为有两类下属可能会以维护公司利益的名义触及底线: 一类是 老黄牛 型,做事情有板有眼,出发点是好的,但根本就不懂 职场潜规则 ;另一类是 狐假虎威 型,拿着鸡毛当令箭。好高骛远的第二类人首先出局,而第一类人并不能因有好心就能帮上忙,所以做好分内事应该是员工应该第一考虑的。下属以自己利益来试探或者碰触底线,多半起因是薪资、工作量、职责范围等,一般我会看他们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这里说的合理指是否合公司的 理 ,而不是外面市场的 理 。如果合公司的 理 ,在他刚触及高压线的时候就提醒他点到为止,不再继续讨论下去;如果不合公司的 理 ,则明确警告,重则直接打压。

裁员的消息使整个公司惶惶不安,有人猜测公司会裁掉虽然和气但基本功不扎实的张文秋,有人猜测会裁掉虽然忠于公司但个性太强的王强,但最后的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最终被裁掉的是业务能力虽强但不听从老板要求的老员工顾若同。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懂得职场上的规则有时比能力更重要,就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一样,他之所以如鱼得水,最重要的是他懂得职场上的规矩,能力再强也只能适可而止,不像马奎和李崖,做事情锋芒毕露,让站长吴敬中非常不高兴,不重用他们也是在情理之中。因此,就像上述案例的张文秋这种还没被培养出太大能力的职员,他们一般不会挑战老板的权威,不会损伤老板的尊严,而是成为团队中不起眼的一分子,虽然不是最有能力但不会对老板构成威胁;上述案例中的王强则是现代职场中的干将,能为职场创造出很多财富,个性虽强但没有私心杂念,虽然总有自己的见解但很忠诚,一般的老板都会包容。唯独像顾若同这样的人,他的心不在企业,有一种拿企业做跳板的劲头,其做法总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样的人,再有能力,老板也只会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威胁,再能干,老板也只会觉得他威胁到自己的权威,最后不裁他裁谁呢?对此,前程无忧网的高级顾问特别提醒大家: 纵有千万种理直气壮的理由,都不要越老板的线,那是另一个世界!老板的 底线 是拿来看的,拿来衡量的,而不是拿来碰的。 因为工作内容的局限、所处立场和角度的关系,普通员工想法有时会有片面性,对整个公司而言,在缺乏全局观的条件下,一个不小心或者不知道拿捏分寸,老板就会把满腔热忱当成越级越权。即便是为公司利益着想,老板都不会希望由你来帮他做决定。至于个人利益,虽说有些事情

需要努力争取、据理力争,但如果太用力了,老板肯定会有意见。尤其是如果自己的能力和表现都不突出,还要跳出来讲 底线 ,老板肯定不满意。

事实上,职场如战场。兵家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某种意义上,了解你的老板比了解你的工作更重要。俗语说:龙有逆鳞。触动 逆鳞 者,龙必杀之。每位企业的老板也有着如同 逆鳞 般的心理底线,触动 底线 者也将凶多吉少。因此,动老板底线的结果只能是鸡飞蛋打。

1.触及老板底线的严重后果

经过近十多年的梳理,我们发现每一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心理底线,一旦这条线被突破,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哪怕是像绵羊一样的老板也会像狮子一样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地发作起来。老板的底线,其实也是老板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实上,每一个老板在心理上对自我都有一个定位,而且每一个老板都希望这一定位获得下属的认可。当下属承认老板这一主观定位的时候,老板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相反,一旦老板的这一心理定位遭到外界的否定,老板就会非常愤怒,就会忍无可忍地 提醒 下属注意这一点,而老板用来 提醒 下属的方式,往往意味着一种非常激烈的手段,轻微者批评几句,严重者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最后将触及老板底线的下属赶出自己的公司。确实,老板的一个底线是下属对自己的不认同、看不上。如果老板心中感受到了下属对他的感情和认同,那么即使当面顶撞争论得脸红脖子粗都不足以让老大开杀戒。反之,如果和老板没有交心的交情,和老板顶撞后果就很严重了。因此,在职场中,员工总会给老板留点 面子 ,注意不触碰老板的心理敏感点,不去挑战老板的心理底线,其原因就在于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过于严重,无论是老板自己,还是员工自己,都不希望把自己置于这种尴尬的敌对状态之中。不信,我们就来看看北京泰来猎头咨询事务所资深猎头顾问、心理咨询师姚小青对 西安事变 中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不同命运的剖析。

当然,顶撞老板的底线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就像 西安事变 中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杨虎城被杀掉,而张学良却始终被老板蒋介石所关注,其原因就是张学良懂得在关键时刻维护老板的尊严,给老板一个可下的台阶,最后赢得了一个较好的结局。对此,姚小青认为: 老板的一个底线是下属对自己的不认同、不接纳。如果他心中感受到了下属对他的感情和认同,那么发生诸如当面顶撞争论得脸红脖子粗等都只是外在形式,不足以让老板大开杀戒。如果和老板没有交心的交情,还有很多方面压根就看不上老板,那么就要小心了,可不能随随便便地和老板争撞。

2.触及老板底线的真实幻象

在笔者采访的很多企业家中,大多数老板通常都会告诉下属,不要触及老板的底线,不要来试探老板对底线的忍耐度。一旦触及可是轻则烫伤,重则残废。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士,应该清醒地知道,作为公司的员工,与老板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个关系必须严格遵循,不能混淆。因此,员工不能与老板走得太近,也不能走得太远,这将有利于老板与员工双方拥有正确判断的理性思维。当然,作为合格的职场人士,特别是一名部门经理必须清楚地知道,老板下放的权力和对部门经理的信任是有限的,而且权力是要遭到监督与约束的,不要认为老板监督你,约束你,部门经理就感觉不舒服。老板终究是投资者,对企业承担重要的责任,特别是对企业发展壮大付出了巨大牺牲。所以,在尽量不触及老板底线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克制,不要因为一时高兴或者冲动去触及老板的底线,这样做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老板的信任永远是有限的信任,老板的工作作风与习惯也不可能因更换了经理而改变,要改变也只是表面化的改变。他虽然不怎么来工厂了,但却仍然不放心,时不时的指挥一下我的下级部门,当我向刘先生指出: 你这样做,我没办法开展工作。你能够听取下面的人的意见与建议,然后告诉我,由我统一向下传达指令,这样就不会乱。

他说: 我指挥你的下属的一些问题都是比较紧急的事,都是你没考虑到的事,我给下属的只是建议,我每次给你下属建议时,都强调这件事的最后决策权是你,他们要请示你。

我无言以对,似乎刘先生的话也有道理,我茫然不知所措了。也许他在指挥下属时确实强调了这一点,但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下级,真的会接到了董事长的指示后,还会去请示公司经理吗?除非董事长的指示对他是十分不利的。三年间,我很少碰到过接到董事长的指示后又来请示我的下属。圆滑一些的员工,他会来知会我一下,似乎他比我更加无辜。

我也开始麻木了,但我比王先生好一点的是,我不断地去与董事长沟通,但我没有王先生的强势的原因,除了我性格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不是工厂真正的股东,我只有老板给的一点点期权。

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比较大。有一次,我提出给某部门经理加薪时,刘先生问我说: 你想想既然薪水低,员工还愿意留下来,说明各人有各人的生财之道。

可能是我太敏感了,是不是暗示我也有另外的生财之道?我感觉到自己的信任已经到了极限,我是一个将信任与友情看得比较重的人。

干了三年,最初的激情没了,慢慢也开始犯了王先生的麻木症了。出现了审美疲劳,我最终选择了离开。刘先生左挽留,右挽留,我还是选择了离开。

在本案例中,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企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与是是非非的案例。事实上,这种场景其实每天都在重复着,上述案例只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个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对此,李天撰文指出: 往往是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一些沟通的技巧与方式不对,小事变成了大事,小矛盾变成了大矛盾,最终导致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分道扬镳。现在反省一下本人当初的行为,仍然无法判断选择离开是对,还是错。至少,现在反思一下,当时在与老板的沟通技巧与心态上,还是有一些问题。假如我再次重新选择职业经理人和职业生涯,我会在与老板的沟通上成熟一些。 因此,作为属下,必须懂得如何与老板沟通,不要去顶撞或者在公开场合让他回复你所问的问题,尽管他在公众场合答应了你,但只要回到公司,老板第一件事就是把你辞退。所以,李天告诫职场人士: 要说老板的心理底线,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往往很微妙的,也就是说,老板已经与你有一种陌生感了,不再与你真诚交换了,与你形同路人,也就说明你们离分道扬镳不远了。

确实,在很多时候,很多老板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告诫下属自己的底线,其实,老板也不期望自己的企业发展缓慢而又短暂,所以,老板必须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地告诫下属自己的底线来尽可能地避免下属的 越线 ,这种策略主要是针对某些员工的。因为有的下属就是喜欢和自己的老板 竞争 ,结果经常是 越线做事 ,这时候有必要针对性地告诫。因为这种策略是针对性的,所以如果向所有下属宣布这样的 底线 是不明智的,比如,有的员工喜欢 越级报告 ,作为老板当然可以告诫,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宣布底线这个策略。除了针对性的要点之外,还要注意真实底线和 宣称底线 的区别。聪明的老板当然不会告诉下属自己真实的底线了,中国文化决定了办公室里的游戏规则就是由老板决定,所以底线的宣布也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还要看规则的利用方法。另外,老板的底线问题不是老板一个人的问题,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下属可以总结出老板的底线。在这里,我们来看看资深公共关系顾问、危机管理专家林景新曾讲述的亲身经历,期望给职场人士更多的警示。